武志红导读和主编心理学书(全12册)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武志红导读和主编心理学书(全12册)

心理学 心理健康

  • 作者: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武志红导读和主编心理学书(全12册)截图 武志红导读和主编心理学书(全12册)截图

#电子书简介

武志红,资深心理咨询师、畅销书作家。1992年考入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师从国内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教授,2001年获得临床心理学专业硕士学位。2009年成立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
曾主持《广州日报》的“健康·心理”专栏,致力于用心理学去理解中国式的个人、家庭与社会的种种经典现象。
著有《为何家会伤人》《身体知道答案》等系列作品,总销量超百万册。
微信@武志红(wzhxlx),微博@武志红。


《我们内心的冲突》

卡伦·霍妮,20世纪重要的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之一,虽然她被认为是“新弗洛伊德”的代表人物,但她的观点与弗洛伊德却有着根本的不同。精神分析可以分为两派:动力派,关系派。动力派特别重视性、攻击性这些动力,而关系派特别重视关系。弗洛伊德作为最早的创始人,他的理论是动力派,对关系有所忽视,而卡伦▪霍妮则很重视关系,对精神分析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主要著作有《我们内心的冲突》《自我分析》和《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等。

《我与你》

马丁·布伯(Martin Buber,1878—1965),生于维也纳一个犹太家庭,被列为二十世纪伟大的哲学家之一,而他重要的著作,就是这本《我与你》。

马丁·布伯的哲学总体上可以视为“关系本体论”,即世界的本质不是宇宙万物之“你”,也不是“我”,而是“我与你”之间的关系。

关系是世界的本质,这一观点对心理治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心理剧疗法的创始人雅各布·莫雷诺,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罗杰斯,完形疗法创始人皮尔斯等,他们的疗法本质上都是在实践马丁▪布伯的哲学。

《恐惧给你的礼物》

加文·德·贝克尔,生长在一个充满暴力的家庭,特殊的经历却练就了他洞察危险的能力。凭借首创的危险预测法,贝克尔三度被美国司法部任命为总统顾问委员会委员,曾担任布什、克林顿和里根总统的安全顾问,还为麦当娜、汤姆·汉克斯等公众人物提供暴力预测服务。贝克尔不仅是危险预测专家,还是杰出的人性大师,他以自己多年研究暴力的经验,剖析出识别危险信号的方法,并致力于将全部心得普及给普通民众,包括如何远离家暴、骚扰、凶杀等侵害。在贝克尔的指导下,很多人得以辨识出身边的危险,并由此获得安全。

《自卑与超越》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出生于奥地利,是第一个挑战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大家。

阿德勒儿时经历波折,3岁时亲历弟弟在身边夭折,5岁时身患严重的肺炎,还曾两次遭遇车祸。种种不幸让他从小就感受到了生命的卑微,对死亡心生畏惧,但这也促使他对医生产生兴趣,并创立了个体心理学。《自卑与超越》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他生命的真实写照。

《乌合之众》

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 Le Bon,生于1841年,早年在巴黎学医,获得博士学位后游历各国,晚年开始研究心理学,是法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更是群体心理学的创始人,被后人誉为“群体社会的马基雅维利”。勒庞一生著有《各民族进化的心理学规律》、《法国大革命和革命心理学》、《战争心理学》等作品,其中《乌合之众》是群体心理学的开山之作,至今影响卓著。

《心灵地图》《晚年优雅》

托马斯·摩尔(Thomas Moore)

美国人,一个享誉国际的心理学家,拥有哲学学士、音乐硕士及神学博士学位。他以荣格心理学和原型心理学、古代神话、西方文艺传统为主题从事演讲和写作,在欧美地区颇负盛名。作品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其中《心灵地图》《晚年优雅》是脍炙人口的畅销佳作。

《少女杜拉的故事》《性学三论》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20世纪杰出的思想家、心理学家,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1895年,他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由此,精神分析学说逐渐形成,直到今天仍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弗洛伊德不仅在潜意识研究领域成就卓著,还促进了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发展,为20世纪的西方人文学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写有《梦的解析》《爱情心理学》《少女杜拉的故事》《性学三论》《自我与本我》等意义卓著的心理学作品。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

戈登·诺伊费尔德博士,加拿大著名儿童发展心理学家,拥有40余年儿童与青少年发展研究经验,国际儿童发展领域权威。他擅长把复杂问题简单化,透过现象看本质,致力于借助应用科学发展方式帮助更多孩子。

加博尔·马泰,畅销书作家,撰写的畅销书被翻译成25种语言。

《深度看见》

米尔顿·艾瑞克森(Dr.Milton Hyland Erickson)

心理学大师,催眠领域难以逾越的高峰,以其独到的治疗方式,重新定义了催眠的意义,被誉为“现代催眠之父”。他的一生亦是传奇,17岁时罹患小儿麻痹症,一度垂危,但这反而促成了他卓越的观察能力。涉足心理学领域后,他将催眠广泛运用于实际治疗中,效果斐然。

史德奈·罗森 (Sidncy Rosen)

艾瑞克森治疗法的著名治疗师,纽约艾瑞克森心理治疗暨催眠学会创始人,是艾瑞克森当之无愧的黄金搭档。

《德米安·彷徨少年时》

赫尔曼·黑塞,诗人,作家,20世纪德语文坛不可磨灭的名字。1877年,黑塞出生于德国小城卡尔夫,自幼热爱文学,7岁开始写诗。1904年,他出版了成名作《彼得·卡门青》,之后,面对动荡不安的社会局势,他不断做出思考,饱蘸时代的笔墨,先后写出了《德米安:彷徨少年时》《荒原狼》《东方之旅》等经典作品。1946年,黑塞荣获诺贝尔文学奖。1962年,他在瑞士卢加诺的湖边小镇蒙塔纽拉与世长辞。


可以让你变得更好的心理学书

一本好书,一个灯塔

| 武志红 |

今年,我44岁,出版了十几本书,写的文章字数近400万字。并且,作为一名心理学专业人士,我也形成了对人性的一个系统认识。

我还可以夸口的是,我跳入过潜意识的深渊,又安然返回。

在跳入的过程中,我体验到“你注视着深渊,深渊也注视着你”的这句话中的危险之意。

同时,这个过程中,我也体验到,当彻底松手,坦然坠入深渊后,那是一个何等美妙的过程。

当然,最美妙的,是深渊最深处藏着的存在之美。

虽然拥有了这样一些精神财富,但我也知道苏格拉底说的“无知”之意,我并不敢说我掌握了真理。

我还是美国催眠大师米尔顿·艾瑞克森的徒孙,我的催眠老师,是艾瑞克森最得意的弟子斯蒂芬·吉利根,我知道,艾瑞克森做催眠治疗时从来都抱有一个基本态度——“我不知道”。

只有由衷地带着这个前提,催眠师才能将被催眠者带入到潜意识深处。

所以我也会告诫自己说,不管你形成了什么样的关于人性的认识体系,都不要固着在那里。

不过,同时我也不谦虚地说,我觉得我的确形成了一些很有层次的认识,关于人性,关于人是怎么一回事。

然后,再回头看自己过去的人生时,我知道,我在太长的时间里,都是在迷路中,甚至都不叫迷路,而应该说是懵懂,即,根本不知道人性是怎么回事,自己是怎么回事,简直像瞎子一样,在悬崖边走路。

我特别喜欢的一张图片是,一位健硕的裸男,手里拿着一盏灯在前行,可一个天使用双手蒙上了他的眼睛。

对此,我的理解是,很多时候,当我们觉得“真理之灯”在手,自信满满地前行时,很可能,我们的眼睛是瞎的,你走的路,也是错的。

在北京大学读本科时,曾对一个哥们说,如果中国人都是我们这种素质,那这个国家会大有希望。现在想起这句话觉得汗颜,因为如果大家都是我的那种心智水平,肯定是整个社会一团糟。

这种自恋,就是那个蒙上裸男眼睛的天使吧。

所幸的是,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好书,它们打开了我的智慧之眼。

一直以来,对我影响最重要的一本书,是马丁·布伯的《我与你》。

我现在还记得,我是在北大图书馆借书时,翻那些有借书卡的木柜子,很偶然地看到了这个书名《我与你》,莫名地被触动,于是借阅了这本书。

这对我应该是个里程碑的事件,所以记忆深刻,打开这个柜子抽屉的情形和感觉,现在还非常清晰,好像就发生在昨天。

这一本书对我触动极大,胜过我在北大心理学系读的许多课程,我当时很喜欢做读书笔记,而且当时没有电脑,都是写在纸质的笔记本上。我写了满满的一本子读书笔记,可一次拿这个本子占座,弄丢了,当时心疼得不得了。

不过,本子虽然丢了,但智慧和灵性的种子却种在了我心里,后来,每当我感觉自己身处心灵的迷宫时,我都会想起这本书的内容,它就像灯塔一样,指引着我,让我不容易迷路。

那些真正的好书,就该有这一功能。

在《广州日报》写心理专栏时,我开辟了一个栏目“每周一书”,尽可能做到每周推荐一本心理学书,专栏后来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常有读者说,看到你推荐一本书,得赶紧在网上下单,要是几天后再下单,就买不到了。

特别是《我与你》这本书,本来是很艰涩的哲学书,也因为我一再推荐,而一再买断货,相当长时间里,一书难求。

现在,我和正清远流文化公司的涂道坤先生一起来策划一套书,希望这套书,都能有灯塔的这种感觉。

我和涂先生结缘于多年前,那时候涂先生刚引进了斯科特·派克的《少有人走的路》。很多读者在读完后,都说这是一本让人振聋发聩的好书,然而在当时,知道它的人很少。我在专栏上极力推荐这本书,随即销量渐渐好了起来,成为了至今为人称道的畅销书。然而,那时我和涂先生并不认识,直到去年我们才见面相识,发现很多理念十分契合,说起这件往事,也更觉得有缘,于是便有了一起策划丛书的念头。

我们策划的这套丛书,以心理学的书籍为主,都是严肃读物,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作为普通读者,只要你用心去读,基本都能读懂。

并且,读懂这些书,会有一个效果:你的心性会变得越来越好。

同时,这些书还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不会说,要束缚你自己,不要放纵你的欲望,不要自私,而要成为一个利他、对社会有用的人……

假如一本书总是在强调这些,那它很可能会将你引入更深的迷宫。

我们选的这些书,都对你这个人具有无上的尊重。

因为,你是最宝贵的。

我特别喜欢现代舞创始人玛莎·格雷厄姆的一段话:

有股活力、生命力、能量由你而实现,从古至今只有一个你,这份表达独一无二。如果你卡住了,它便失去了,再也无法以其他方式存在。世界会失掉它。它有多好或与他人比起来如何,与你无关。保持通道开放才是你的事。

每个人都在保护自己的主体感,并试着在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活出自己的主体感。只有当确保这个基础时,一个人才愿意敞开自己,否则,一个人就会关闭自己。

人性的迷宫,人生的迷途,都和以上这一条规律有关,而一本好书,一本好的心理学书籍,会在各种程度上持有以上这条规律,视其为基本原则。

可以说,我们选择的这些书,都不会让你失去自己。

一本这样的好书,都建立在一个前提之上——这本书的作者,他在相当程度上活出了自己,当做到这一点后,他的写作,就算再严肃,都不会是教科书一般的枯燥无味。

这样的作者,他的文字中,会有感觉之水流,会有电闪雷鸣,会有清风和青草的香味……

总之,这是他们真正用心写出的文字。

每一个活出了自己的人,都是尚走在迷宫中的我们的榜样,而书是一种可以穿越时间和空间的东西,我们可以借由一本好书,和一位作者对话,而那些你喜欢的作者,他们的文字会进入你心中,照亮你自己,甚至成为你的灯塔。

愿我们的这套丛书,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帮助你更好地成为自己,而不是教你成为更好的自己,因为你的真我,本质上就是最好的。


《我们内心的冲突》

《我与你》

《恐惧给你的礼物》

《自卑与超越》

《乌合之众》

《心灵地图》

《晚年优雅》

《少女杜拉的故事》

《性学三论》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

《深度看见》

《德米安·彷徨少年时》


《我们内心的冲突》

每个人都有内心冲突,但什么样的冲突会导致心理疾病呢?这些冲突是如何形成的,怎样才能从这些冲突中突围呢?
本书是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卡伦·霍妮的代表作,导读则是在中国享有盛誉的资深心理咨询师、畅销书作家武志红。
在书中的导读中,武志红用自己的生活对卡伦·霍妮的心理学理论进行了通俗生动的诠释。譬如,在分析神经症冲突时,他说这种冲突是180度的对立,非此即彼,如同“亲妈与妻子掉进水中,你救谁”一样难以抉择,真的能把人逼疯。
这些接地气的解读不仅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全书的内容,还有利于人们将心理学知识运用于生活。

《我与你》

每个人都生活在双重世界中:一个是“我与它”的世俗世界,一个是“我与你”的灵性世界。

在“我与它”的世俗世界中,我们与他人,与万事万物是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北大中文系的钱理群教授讲过一个故事,他上课时,有一个学生每次必定坐在第一排,对他的授课频频点头微笑,于是,他对这个学生产生了好感,并经常交流。就在他以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可造之才”时。这个学生突然提出一个请求,说自己正在申请美国常青藤名校,希望钱教授可以帮忙写推荐信。

钱教授欣然答应,可是当他把推荐信交给那个学生后,这个学生从此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再也没来上他的课,也没有私下里找他讨论过问题,到这时,钱教授才明白这个学生与他建立关系的目的。他将这种人称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就是生活在“我与它”的世界中,他们在与别人建立关系时,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功利性,而目的达到后,关系也就中断了。

与之不同,在“我与你”的世界中,“我”将带着自己的全部存在与“你”的全部存在相遇。这种相遇是全身心、毫无隐藏、真诚的交流。当我们敞开心扉,不带任何企图与世界相遇时,这既是一种缘分,更是一种治愈,它可以治愈物欲横流,以及由此带来的紧张、焦虑、抑郁和恐惧,让我们在生活之中,却活在了生活之上。

《恐惧给你的礼物》

这是一本奇书,书中的故事惊心动魄,跌宕起伏,有时还令人毛骨悚然,但所有故事都是真实发生的,百分之九十的人都使用了真名。

作者加文▪德▪贝克尔是世界著名的危险预测专家,美国前总统的安全顾问。

他亲身经历的这些故事,可以让我们对人性的了解更深刻,更鲜活,对危险的预测更及时,更准确。

最重要的是,我们还可以从中学会如何运用直觉,看透人心,识别出追求你的那个男人将来会不会成为家暴男,你新雇的保姆会不会虐待孩子,那个热心的陌生人会不会心怀叵测等。

相信你的直觉,接受恐惧给你的礼物,关键时刻,就可以提前捕捉到危险信号,拯救你和你爱的人的生命。

《自卑与超越》

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或因为身高、体态,或因为能力、性格和家庭。没有人能长期忍受自卑带来的巨大压力,人们会想方设法改善自己的处境,希望从自卑中突围。

这种在自卑中追求优越的行为,也是个人成长的动力。人的一生,由底层奋斗到上层,由匮乏奋斗到充足,由失败奋斗到胜利,都是沿着这条道路不断攀登。

本书的意义,在于让我们于自卑的深渊中可以捕捉到希望之光,通过读懂自己和世界,找到超越自卑的方法,最终活出生命的意义。

《乌合之众》

提到群体心理学,就必然会提到《乌合之众》。该书于1895年出版,以颠覆性的视角,分析了自工业时代到来后群体心理的产生、种类、特点及影响,为人们勾画出了群体心理的生动画卷。书中的很多观点,在其出版后的一百余年中被不断验证,弗洛伊德、荣格、托克维尔等心理学大师,和罗斯福、丘吉尔、戴高乐等政治家都深受该书影响。《乌合之众》至今已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不仅成为了群体心理学的代表作,更堪称整个心理学领域的杰出经典。

《心灵地图》

我们从儿时起,就渐渐形成了这样的观念——人应该追逐光明、美好的东西,逃避阴暗、丑陋的东西。然而,每个人的心灵都像一只蝴蝶,心灵之翼亦如蝴蝶之翼,飞翔时,两只翅膀会呈现出180度的对折,在光明与黑暗,希望与绝望,勇敢与怯懦之间折叠交替,看似矛盾重重,不可调和,实质上却舞动出了鲜活的生命图景。

所谓心灵地图,就是尊重心灵自身的习性,按照心灵的逻辑,而不是思维的逻辑前行。如果强行剔除心灵中的黑暗、绝望与怯懦,就如同折断心灵之蝶的一只翅膀,生命必将失去平衡。

而这本影响深远的书,将告诉我们如何在阴影中行走,它补全了我们失落的一角。

《晚年优雅》

《少女杜拉的故事》

《性学三论》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

很多父母常说:“我的孩子我还能不了解?”但事实是,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未曾真正感受孩子的内心,看见孩子深层的渴望。

儿童行为心理学家戈登·诺伊费尔德博士,通过40余年研究发现:父母看到的是孩子逆反、攻击、欺凌等行为问题,但却并未看见行为隐藏下的内心渴求、方向迷失。内心意愿被深藏、被漠视,得不到精准回应,孩子就会迷失,也会疏远与父母的关系,而这使得父母更无从看见孩子。

如此恶性循环,孩子内心不断积累的缺失感,*终变成影响成年后的原生家庭问题。

因此,作者提出父母需要真正去看见孩子,跟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在积极回应和主动看见的环境中,孩子内心得到全然的满足,才能在成年时形成一个健全的自我,拥有获取幸福的能力。

《深度看见》

长久以来,人们对于催眠有着诸多误解,以为那不过是借助道具做出的花哨表演。实际上,催眠是门严肃的科学,它是心理学体系的重要构成,并以对潜意识前所未有的深度挖掘,被广泛运用到各大心理学流派中。在催眠领域,云集着众多天才心理学大师,而其中耀眼的名字,必然是米尔顿·艾瑞克森。作为现代催眠之父,这本书以纪实的方式,记录了艾瑞克森进行催眠的完整过程,不仅包含众多真实案例,更有他对于催眠及潜意识所总结出的珍贵经验,是了解催眠和潜意识领域的经典书目。

本书由艾瑞克森的学生、同事兼朋友罗森撰稿,书中也包含了他对艾瑞克森传奇催眠方式的独到解读。

《德米安·彷徨少年时》

因为一次冲动的吹牛,家风严谨的辛克莱遭遇了空前危机,多亏一名叫德米安的同学将他解救出来。德米安是个备受争议的少年,他的出现,让辛克莱的生活掀起巨浪,辛克莱领略到了“另一个世界”的魅力,并由此走出熟悉的环境,跌跌撞撞寻求自我成长的路径。在此过程中,他与德米安成了灵魂相通的挚友,一同走过那个艰难的时代。

本书名为“彷徨少年时”,但所讲述的种种困惑,却贯穿每个人的一生。无论何时翻阅这本书,我们都能感受到灵魂的震撼,并被少年们迸发出的生命力所感动,他们在时代洪流中如同微尘,却以自己的韧性对抗着命运的冲击,也为每一个寻求生命意义的人提供了示范。本书特采用德文直译,还原了黑塞深邃而澎湃的思想,少年时代的彷徨和坚定,跨越百年依然发出激烈的回响。


本系列丛书是由在中国享有盛誉的资深心理咨询师、畅销书作家武志红导读和主编。

《我们内心的冲突》

本书是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卡伦·霍妮的代表作。在书中的导读中,武志红用自己的生活对卡伦·霍妮的心理学理论进行了通俗生动的诠释。

《我与你》

《我与你》是二十世纪伟大的哲学家之一的马丁·布伯的代表性作品。 武志红说:“一直以来,对我影响重要的一本书,是马丁·布伯的《我与你》。”

《恐惧给你的礼物》

一本心理学奇书

用惊心动魄的故事,凝视人性的深渊

教你依靠直觉,瞬间看透人心

这本书是每个人都需要的生存手册,是加文·德·贝克尔亲身经历和丰富经验的真实总结。它提出的危险预测法,在关键时刻可以救你的命。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是个体心理学的先驱——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代表作品,是人类个体心理学经典著作。

《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是群体心理学的创始人——古斯塔夫·勒庞的代表作品,是心理学经典著作。弗洛伊德、荣格、托克维尔等心理学大师,和罗斯福、丘吉尔、戴高乐等政治家都深受该书影响。

《心灵地图》

《心灵地图》是一本影响深远的书,雄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达150周之久。

这本书告诉我们如何在阴影中行走,它补全了我们失落的一角。

在本书的导读中,武志红老师对全书的内容进行了精彩的诠释。

《晚年优雅》

《少女杜拉的故事》

《性学三论》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

知名心理学家武志红作序推荐:本书的论述细致而深入,可以为很多父母提供借鉴。

真诚解读央视纪录片《镜子》中反应的家庭教育问题:亲子冲突、情感困境、问题少年.....

作者戈登·诺伊费尔德博士,有着40余年对孩子常见行为的研究经验,从父母与孩子的依恋关系入手,深入剖析不健康原生家庭是如何伤害孩子的,并提出原生依恋关系的6种建立方式。

《深度看见》

本书的问世,让催眠治疗在心理学中占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也让世人重新认识了催眠。

开创性的以讲故事的方法进行治疗,将心理暗示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效果尤为显著,读来也通俗有趣。

每个人都需要被看见,深度看见自我,才能真正看见世界。

《德米安·彷徨少年时》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传世之作,初次出版就引发巨大反响,对其的分析与探讨延续至今。

德文直译全本,全貌展示作者的创作思维。

本书虽名为“彷徨少年时”,但所讲述的种种困惑,却贯穿每个人的一生。无论何时翻阅这本书,我们都能感受到灵魂的震撼,并被少年们迸发出的生命力所感动,他们在时代洪流中如同微尘,却以自己的韧性对抗着命运的冲击,也为每一个寻求生命意义的人提供了示范。



上一个心理学

下一个心理健康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