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3本套装 茶杯 寂光幽邃+茶席 曼荼罗+茶壶 有容乃大 深入阐释中国传统茶文化茶杯制作茶道品茶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正版3本套装 茶杯 寂光幽邃+茶席 曼荼罗+茶壶 有容乃大 深入阐释中国传统茶文化茶杯制作茶道品茶

烹饪/美食 茶酒饮品

  • ISBN:9787515213941
  • 版次:1
  • 出版社:中医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12-01
  • 作者: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正版3本套装 茶杯 寂光幽邃+茶席 曼荼罗+茶壶 有容乃大 深入阐释中国传统茶文化茶杯制作茶道品茶截图 正版3本套装 茶杯 寂光幽邃+茶席 曼荼罗+茶壶 有容乃大 深入阐释中国传统茶文化茶杯制作茶道品茶截图 正版3本套装 茶杯 寂光幽邃+茶席 曼荼罗+茶壶 有容乃大 深入阐释中国传统茶文化茶杯制作茶道品茶截图 正版3本套装 茶杯 寂光幽邃+茶席 曼荼罗+茶壶 有容乃大 深入阐释中国传统茶文化茶杯制作茶道品茶截图

#电子书简介

书名三本套装 茶杯 寂光幽邃+茶席 曼荼罗+茶壶 有容乃大
ISBNTSHD014202条码TSHD014202版次
定价147.00作者池宗宪开本16开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日期2019.09外部编码TSHD014202
套装信息

条码:9787108064684 书名:茶席:曼荼罗 定价:49.00

条码:9787108064691 书名:茶壶:有容乃大 定价:49.00

条码:9787108064707 书名:茶杯:寂光幽邃 定价:49.00


书名1----茶壶:有容乃大

编辑

壶是茶人丰富心灵的写照。壶的灵魂寓在线条,寓在色调,寓在形体之中,在岁月中等待爱壶者在自己的心。情绪,思维上找到壶之美,经由赏壶心法来观壶,融合在壶的旋律中,照见了壶里乾坤,也镜射出爱壶人的心!

内容简介

一把壶具有圆满自足的小宇宙。从水置入之始,壶体起了骚动,温度的觉醒,容纳着各自茶叶的形境,水浸入叶体的生命,染浸释放单宁的甘美。接着转韵往来正是茶汤呈现生命的时候,而茶汤美感的养成,就在于如何泡出真味。茶叶与壶的距离看似远又近,却又自我表述;茶香和汤味合声共鸣,都在茶叶与水滋润间诞生!这就是“汲甘泉,瀹芳铭,两三寸水起波涛”的乐趣。

作者简介

池宗宪,1957年生于台北市,大学新闻研究所毕业。曾任《自立晚报》记者、《联合月报》主编、《联合报》专栏记者、《大成报》编辑部总编辑、《人间福报》新闻总监,现任《茶人雅兴电子报》总编辑。精于收藏鉴赏,痴迷中国茶文化,著有众多茶书,解读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目录

序 两三寸水起波涛

部 流金岁月·乐壶赏壶

1章 茶壶·幽逸与乐活

观壶循六法·赏壶有一套 赏壶必须具备的三种性质 如何欣赏壶的造型 掌握制壶的形神迫肖 赏壶解码·一番道理 模件体系审美判断 小细节·大变化 装饰纹样的模件化 反映社会价值观 器表的文化隐喻作用

2章 造型·实用与意趣

陶瓷谱系的鉴识 造型命名感性直观 理解建构美学基石 紫砂壶流动的形制 “三点金”的表面功夫 壶把在壶体上回转 复制品的迷思 壶体、壶嘴、壶把均衡配置 方寸之间辨古今 三角形法告别“模糊年代” 是精神,是气韵,是动 造型与实用意义

3章 材质·配置与况味

窑系概念紧密结合 以材质表现同时性符号 一种任意构成的拼凑 虚实空间·以提梁为例 感性和生命的美 紫泥气孔发茶性强颜色高 收藏的自主性 方钟壶秀创造力 吸水率高散热快

4章 装饰·细琢与蕴含

秦至西汉·壶口似盘 各地窑口百花齐放 自然作意的默契 耀周窑刻划花意 龙泉鱼纹生生不息 纹饰的感官之乐 山石纹化实相为空灵 松树纹历代不同 常见的水注纹饰 明青花人物映照文人社会 喝口甘美好茶 瓷壶上图绘的装饰笔法 清初山水画皴法见长

5章 容量·精巧与大气

容量不单是容积量 隐秩序看茶汤 不是约制的量化 壶、水、茶三位一体 唐代煮茶法为主流 发现唐代汤瓶水注远近驰名 茶瓶、汤瓶与水注 茶酒用器互为交叠 用杯用盏无定制 “断脉汤”是大忌 宋代茶瓶“汤提点” 短颈缩口聚热佳 被视为盛开的牡丹 精巧与大气

6章 釉色·质朴与挥洒

釉色与音乐共感 眼睛适应青绿色调 反射人类对自然的依恋 折光率与如玉质感 秘色的魅力 粉青与梅子青 “艾色”的多娇 阿拉伯人的“海洋绿” “雪拉同”的妙喻 诗人醉心在素雅 呈色剂激发釉药本色 宋代单色调好韵

第二部 壶器与茶共谱恋曲

7章 绿茶·银器的纯真

金银器的华丽品茗 银执壶融入草原文化 银链的品位牵引 细腻计算水流弧度 铜质折肩执壶 明人懂得驱壶“冷气” 壶被赋予“解构的职能” 选壶搭配碧螺春 鲜绿和着春光流动

8章 白茶·玻璃的闪透

旗枪嫩芽空明浮动 玻璃器闪透历史幽光 成分不同·朦胧有致 视觉先声夺人 “快闻”捕捉刹那幽香 嫩香清香好白茶 开启味蕾品淡雅 让茶汤在舌面滚动 白茶尤为可爱

9章 黄茶·瓷器的激昂

黄茶现身德化瓷剔透 正色品黄茶 粉嫩婴儿红 欧洲风靡中国白 胎釉浑然一体如玉 君山银针金枪林立 蒙顶为佳 细嫩芽叶制黄茶 黄袍加身尊荣联想

10章 青茶·紫砂的蕴味

清香甘活武夷岩茶 青茶带来味觉远景 壶小如香橼 圆体扁腹潮汕壶 砖胎南罐滤出好口感 紫砂与单宁和鸣 朱泥壶加乘细致香气 岩骨舒展释劲味 紫砂壶的神奇 绿叶红镶边的魅力茶种注新血

11章 红茶·手绘的浪漫

为了红茶订制茶器 紫砂器作为镇店宝 欧洲壶的中国精神 丰润品茗时的视觉飨宴 18世纪壶柄变大了 内容大于形式的审美感 “清饮法”和“调饮法” 红茶冲泡法的“黄金典范” 正山小种撼动欧洲 祁红浓郁玫瑰香 全发酵的优雅浪漫

12章 黑茶·陶器的包容

促发黑茶与白水的交融 茶色乌金闪亮亮 紧压茶便于运输 神秘的渥堆工序 木香与豆芽香 陶壶修润熟饼滋味 过滤矿物·去芜存菁

--------------------------------------------------------------------------------------------------------------------------------

书名2----茶杯:寂光幽邃

编辑

斗笠碗包镶金银棱扣,乃为服务点茶专门设计,黑釉银饰光彩夺目!

德化杯温润如玉,注入武夷茶,释放“岩骨花香”,震慑群杯!

若琛杯若香椽橼大小,是品茶人引动清、香、甘、活的梦幻逸品!

内容简介

一只小小的茶杯,蕴含着无穷的奥秘。它不仅是不可或缺的茶器之一,更赋予品茗之时的美感与趣味。从胎土的选择、杯型的拿捏、釉药的施彩、士窑的烧结,茶杯在制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蕴藏着大学问。茶杯与茶汤的交融、肌肤与杯沿的轻抚,更让品茗人在把玩杯器之时,别有一番兴味,而中国悠久的品茗文化,以及历代文人对于杯器的歌咏传颂,更造就了茶杯的深厚内涵。

目录

目录

序 杯·幽邃的凝视

部 杯·个性·表情

1章 茶杯·美的开始

符号学沿革 茶杯背后的文化意涵 从饮食器中脱颖而出 器泽陶简·出自东隅 茶酒交锋·耳杯相欢 崔宁之女和盏托恋情早的盏托从哪儿来 爱茶之心大告白 茶杯的符号诠释 以假乱真的“乱码” 金彩银彩的吉祥图案

2章 口沿·肌肤的轻抚

唇齿凝聚滋味之际 赏器当心误人歧途 “若琛珍藏”的解码 视觉高度的选择性 陶工凝结的表现力 青白瓷盏由简入繁 建阳茶盏的黑洞 探寻天目茶碗的出生地 形、胎、釉和烧结的因子 茶与杯共生互融

3章 杯形·蹿升的香气

历代茶杯称谓不同 口唇不卷·底卷而浅 白瓷旋坯工艺精细 把手杯的异国风情 其他窑口仿制黑盏 十二厘米的约定 包镶金银棱扣 巧妙的记号 莲瓣纹浮雕效果 明德化杯与万历彩

4章 胎土·凝结的滋味

识瓷先识胎 听声辨胎 残片的蛛丝马迹 黑盏中的绿波 厚胎保温效果佳 岂容青花乱之 白色茶盏的抬头 德化瓷胎土解密 卵幕杯与流霞盏 吸水率低激茶香

5章 釉药·拥抱的热情

色的联想·勾魂慑魄 吸水率与抗污力 冰冷掺进几许温暖 青釉的冰冷枯寂 白釉闻名于世 粉嫩糯米胎 黑釉的窑变魅力 神奇的火山作用 分相——析晶釉点滴 施釉方法大不同

6章 烧结·茶汤的解构

烧结的原点——窑炉 火与土的共舞 器与窑的共生 龙窑节节高升 匣钵的守护 结晶如群星 点茶首席鹧鸪斑 悠见黑釉浮木叶 淬炼的一生相守

第二部 杯·品精·得清

7章 绿茶·单釉的衬色

碧螺春的春天 茶入水沉杯底 迷你小杯辨香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师法甘美况味 唤醒器的新生命 点茶的理性精神 茶色白喻清白 盛世之清尚 碧螺春水·洞庭悠色

8章 白茶·青花的魅影

青花杯的历史厚度 苏渤泥青深邃多变 东瀛煎茶要角 赏美的高标准 宫廷青花杯 茶盅弥足珍贵 “分水皴”的神奇色阶 五彩十二花神杯

9章 黄茶·青瓷的发色

青釉连结·闷黄熟甜 舞动发色魅力 唐代碗腹加深 宋茶盏腹变浅 回顾生碧色 珠光青瓷·冷酷之姿 枯寂与鲜艳的搭配 猫爪纹写意云彩 厚而不流-丰满古雅 鹅皮黄别有风韵

10章 青茶·薄胎的挂香

青茶多样·慎选杯器 “大”、“小”杯的朦胧 吐露举杯的解码 秋宜荷叶杯 薄胎表香·各有千秋 三看三闻三品 乌龙高香·杯面馥郁 闻香杯获共鸣 观韵熟美·杯沿激嗅

11章 红茶·提把的闲情

量化用器·用杯共识 “黑石号”的敛口杯 有田烧的容量情缘, 失落的环节 一朵花·水面计 一千个带托盘的饮料杯 品法用杯·东西交流 在杯中自由思考

12章 黑茶·陶杯的沉淀

汤入杯辨高下 找对杯喝对茶 转换阴阳的再生 耀眼的茶底在杯底 白瓷毫无隐瞒 陶瓷大不同 艺术性与实用性 品陈茶宜大杯 品茗生动的“生” 辨普洱分真伪 品出香甘醇活甜

----------------------------------------------------------------------------------------------------------------------------

书名3----茶席:曼荼罗

编辑

盛唐茶席,华丽典雅,隽永是永恒的追求。

宋代茶席清静和寂,在自我反省中走出生活的品味。

明代用壶和用杯变小,茶风自由,预示着烂漫的觉醒。

清代茶席,宫廷的贵气不掩常民的拙趣,经典和豁达都有一片天空。

内容简介

密宗的“曼荼罗”,意为“轮圆具足”,是聚集修行功德的“坛城”。茶席的“曼荼罗”,是将茶器中的壶、杯、水方、茶巾等几种,创造出完备若坛城的茶世界。以壶为尊,四方的杯、托、盘各占一隅,是为中院。这道茶席“曼荼罗”的,不仅显现爱茶人的审美趣味,并能在短暂的瞬间,转化成永恒的心灵注脚。

一部《茶席:曼荼罗》,从唐宋元明清,一路走到现代,领略了历代茶席风华,聚集了每个时代的品茗魅力,成为现代人习茶、布置茶席的参照,并陪伴现代人在茶香穿透的愉悦中,建构随心所欲的茶席。

目录

序欢愉满足尽在茶席

前言曼茶罗——茶席美之源

1章茶曼茶罗·美的共感

茶席是一种什么味道

茶器是终身伴侣

茶壶成为书法大师

茶器增值的诱惑

没有秩序的秩序

布置善巧不善巧

茶席的精神娱乐性

喝茶有什么“道”

“茶道”各走各“道”

如何演绎出“事实茶道”

如何诠释茶器内涵

如何欣赏茶器之美

如何以茶席自娱娱人

2章茶席人文·深远况味

茶杯里的清新野趣

甘苦的闲适人生

空泛的享乐主义

枯索中的新味

喝茶也要有创意

茶隐的好日子

视觉与心灵的调和

进入他界娱乐性之境

用直觉来摆设茶席

茶与器是整体的概念

3章盛唐茶席·华丽典雅

茶器的风格

陆羽喜欢用什么盏

唐代品茗魅力何在

茶器的搭配

唐代喝什么茶

像玉璧般珍贵的团茶

先烤再磨的煮茶法

击拂茶末的点茶法

谁是唐代茶碗名

“秘色瓷”的秘密

金光闪闪的茶器

神秘波斯的工法

一套迷你版唐代茶器

品茶的正点“匀称”

隽永是追求的偶像

拥抱秀异的

4章宋代茶席·品不厌精

点茶流动生活的美学

斗茶的羞耻心

品茶忆故人

沉敛后的修炼

宋代茶席的爱现

古典美如何影响现代美

令人心动的游戏

视觉系的愉悦体验

好玩又实用的建盏

点茶主秀黑釉建盏

宋代点茶怎么点法

宋代吃茶法的七汤程序

对细节的要求

汤花展现的力与美

吃茶累积文化资本

5章元代茶席·含蓄澎湃

点茶法的余晖

墓室壁画藏玄机

茶汤面可以画出诗句

元人“疯”分茶

狂恋茶的元代幸运儿

爱上常民散茶的俗饮

朝野上下爱品茶

揭开御茶园的千古之谜

马可·波罗看过的青花茶盏

釉色与汤色的绿光组曲

初人口的浅尝之美

端起元代品茗风华

6章明代茶席·浪漫苏醒

透视炒青绿茶制法

炒出迷人的翡翠色

四大才子爱茶终不悔

绿茶带来怎样的感动

明代品茗标准严格

先放茶还是先放水

泡茶用壶变小了

茶器的解析度

疼惜用器的真情

从茶画看简洁的明代茗风

用哪种茶杯喝茶

幽人长日清谈

琴棋书画有茶伴

7章清代茶席·经典豁达

皇帝爱茶引动名人效应

宫里都喝什么茶

超人气茶器——盖碗

南北喝茶大不同

壶上刻字in

任伯年名画上壶身

茶担子见证百年茶颜

功夫茶席真功夫

潮汕功夫茶怎么泡

潮汕功夫茶器怎么用

泡功夫茶朱泥壶出名

8章现代茶席·入境随俗

茶席设在哪儿好

以天地为茶席

茶室境小而景幽

松竹茶席合味

茶席上放花合适吗?

走出户外泡茶去

任何场地都可以办茶席

茶席跟着时序走

9章生活茶席·韵味故事

如何设定茶席的主题

泡什么茶搭配什么茶器

银器品出真滋味

茶席上有哪些禁忌

茶席中的重头戏——赏茶器

茶器搭配的容量原则

茶器身世成话题

品色品香有一套

好水是泡好茶的关键

什么是好水

水的七情六欲

茶水交融的因缘

自我实现 就在茶席

无声胜有声的好滋味

10章我的茶席·随心所欲

茶席如何构图

挥洒山水画的意境

留白与散点透视

注水体会百川收纳

“随类赋形”自在品茗

淡中之味的浑化

摆置因情境而变

布置茶席有什么技巧

随心所欲的开始

^_^:2bc07aaeacd2da304ed2b8497ffca94c


上一个烹饪/美食

下一个茶酒饮品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