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基因讓你不生病: 遺傳醫學的新希望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超基因讓你不生病: 遺傳醫學的新希望截图

#电子书简介

■作者簡介

狄帕克‧喬布拉醫師(Deepak Chopra)
蓋洛普公司資深科學家,接受過內科與內分泌科的醫學訓練,是美國醫師協會及臨床內分泌醫師學會的會員,擔任西北大學凱洛格商學院主管課程的兼任教授,也是哥倫比亞大學哥倫比亞商學院的傑出商管學者。著有《超腦零極限》、《陰影效應》、《你在渴求什麼?》等書。

魯道夫.譚茲博士(Rudolph E. Tanzi)
哈佛大學約瑟夫與蘿絲甘迺迪獎助神經學教授,麻州綜合醫院遺傳學與老化研究部主任。從1980年代開始研究神經疾病的遺傳學,並分離出*一個阿茲海默症基因,後來又繼續發現數個其他基因;他是「阿茲海默症基因計畫」的領導人,目前正在開發有希望治癒阿茲海默症的新療法。著有《超腦零極限》等書。

■譯者簡介

駱香潔
清華大學外語系,輔仁大學翻譯研究所。專事中英翻譯,譯作包括《死過一次才學會愛》、《今天,我比昨天勇敢一點點》、《用科學打開腦中的頓悟密碼》、《深刻入骨》、《德蘭修女:來作我的光》、《夜幕低垂》等等,並為《How It Works知識大圖解》雜誌與《BBC知識》雜誌合作譯者。

賜教信箱:judyjlo@gmail.com
出版序/沒有好基因、壞基因,只有超級基因
前言/超級基因是什麼?一個迫切的解答

Part1:轉變的科學原理

第1章 只要活著,基因就會不斷變化
基因跟大腦一樣,也會依據你的每個選擇做出不同反應。父母遺傳給你的基因不會變成新的基因,但基因活動卻會敏銳地受到飲食、疾病、壓力與其他因素的影響。正因如此,你選擇的生活方式會一路影響到基因層次。

第2章 如何改變你的未來──表觀遺傳學報到
想透過「軟性遺傳」生出擁有最佳體質的下一代,就必須深入了解「父母的生活經驗」如何引發下一代的基因改變。其中的原理都因為一個科學的新發現:記憶會儲存在DNA基因裡,一代代傳遞下去。

第3章 為基因創造更好的記憶
我們的心智是超越時空的旅行專家。遺傳學告訴我們任何過往經驗,無論是好是壞都揮之不去,因為它們已經利用化學鍵在細胞深處占有一席之地,就在DNA居住的細胞核裡。

第4章 從適應到轉變
人體的適應力不可能無限延伸。因此,所謂「久病無孝子」講的或許不是倫常問題,更應該是身心調適的議題。比如說研究顯示,長期照顧阿茲海默症患者的人會加速老化,導致縮短四到八年的壽命。

第5章 得力的新隊友──微生物基因組
微生物基因組的天然平衡若遭到干擾或失衡,不只會出現消化疾病,也會造成系統性損傷。與此相關的病症越來越多,而且數量驚人,包括氣喘、濕疹、硬化症、自閉症、阿茲海默症、類風濕性關節炎、狼瘡、肥胖症、心血管疾病、癌症等。

Part2:選對生活方式,提升全面健康

第6章 選擇新生活形態,改變基因表現
無論是飲食、日常習慣或運動,一個星期只要改變一件事,那麼即使你拒絕其他的正面改變就不會有罪惡感。就算每隔一小時就站起來動一動,這樣小小的改變,都能傳送正面訊息給超級基因,進而改變基因活動。

第7章 飲食──拒絕吃會發炎的東西
身體持續性反覆發炎,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被認為是慢性病、癌症等大多數疾病的共同致病根源。很多時候,我們都在不自覺地把身體調成發炎體質,尤其透過日常飲食就能發炎體質調整成抗發炎體質,應該在生活中養成避免讓身體發炎的生活習慣。

第8章 壓力──隱藏的敵人
壓力的影響會改變我們的基因表現,也會透過表觀基因傳給下一代。因此,為了我們及下一代的健康,我們不僅要避免成為壓力的受害者,也不要做壓力的製造者。而減輕壓力的一大利器,就是有意識的自我覺察,找到壓力源並加以積極改變。

第9章 運動──化意念為行動
靜態的生活形態是現代社會的隱憂,照這樣發展下去,久坐不動的壞處將會危害到很多人的健康。要活就要動,對每個年齡層都適用,舉凡肥胖症、第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及心理疾患,都可能透過長期運動而降低罹患風險。

第10章 靜坐冥想──幸福感的充電站
度假可以減輕壓力,誘發有益的健康模式。進入深層的冥想,影響更超越了度假的好處,包括抗老化、不易生病、不易感染等。而且重要的是,這些影響發生得很快,只需要幾天就會出現。

第11章 睡眠──睡不好,怎麼辦?
睡眠是最好的滋養品,睡得好更健康。有無數病症都跟睡眠節奏紊亂有關,包括阿茲海默症、糖尿病、肥胖症、心臟病、癌症和自體免疫疾病等等。因此在健康議題上,我們有必要進一步探索如何改善睡眠品質。

第12章 情緒──如何達到深層的滿足?
我們不需要尋找所謂的「快樂基因」,新遺傳學告訴我們,我們應該做的是盡量輸入正面訊息給超級基因,讓超級基因去製造正面的結果。如此一來,就能減少製造負面情緒的機會,留下空間給快樂、愛、慈悲、滿足等有益身心健康的感受。

Part3:邁向你專屬的演化之路

第13章 身體自有大智慧
我們的身體有一個智能場,全身的每一個細胞都擁有跟我們一樣的意識。它們會記住我們的所思所想、所有行為與活動。細胞的智能讓它們為了本身及整個身體的生存,時時刻刻要去適應、回應及做出正確的選擇。

第14章 心智的即時演化
除了生理性的演化,我們的心智狀態也在與時俱進,而且還帶動著身體一起改變。根據表觀遺傳學的研究顯示,演化的腳步越來越快,有些生理性的改變可能在下一個世代就會發生在許多人身上。

結語/真實的你,老實的基因
人類的演化是心智性的,我們只要決定心智該往哪個方向前進就好。心智邁向光明,身上的基因與整個環境就會充滿正能量;反之,如果你繼續甘於沉淪,身上的基因與整個環境就不可能改善。

附錄
誌謝
◎聯合推薦
台灣營養師聯盟創辦人、心靈與飲食營養師/朱瑞君
宜蘭大學生物技術研究所教授/林佳靜
復健科專科醫師、身心靈整合專家/荊宇元
台灣全民健康促進協會理事長/陳俊旭
中華整合醫學與健康促進協會理事、中西醫師/張文韜
功能營養醫學專家、百大良醫/劉博仁
「德瑞森自然醫學中心」細胞分子矯正醫學講師/謝嚴谷
(以上按姓氏筆劃排列)
我們無法「選擇」家族基因,卻可以「決定」基因朝向好的、或壞的方向發展。
透過「理想的基因生活」,操控基因表現,甚至能終止代代相傳的可能疾病。

壞基因不作怪,好基因強起來,這就是超基因。
逆轉家族體質,*尖端遺傳醫學教你這樣做!

「紐約時報」暢銷書《超腦零極限》雙作者,*新力作!
讀者評價4.5顆星!

基因跟大腦一樣,也會依據你的每個選擇做出不同反應。父母遺傳給你的基因不會變成新的基因,但基因活動卻會敏銳地受到飲食、疾病、壓力與其他因素的影響。正因如此,你選擇的生活方式會一路影響到基因層次。

你想知道,為什麼基因一樣的雙胞胎,體型、健康情形及壽命長短會大不同?
你想知道,除了遺傳自父母的基因,人體還有一個攸關健康的「微生物基因組」?
你想知道,「抗發炎飲食」已成為預防慢性病及癌症的當紅炸子雞?
你想知道,為什麼不菸不酒、愛運動的人也會體弱多病?

這些問題,都是遺傳醫學在抗老化、治療慢性病領域*關切的新興研究。而*尖端的遺傳醫學告訴我們,原因就在於,我們後天的作為會影響到基因的表現,進而改善或惡化身心健康。為此,我們可以做的是引導基因朝有利的方向調整,也就是按照「基因喜歡的生活方式」來過活:

你的基因想要的生活模式?
.每晚至少睡足八小時
.作息固定
.飲食均衡,三餐都要吃
.避開人造原料食物,不吃零食
.減輕壓力
.不生悶氣,讓情緒自由流動
.靜坐冥想或做瑜伽
.維持健康體重
.避免長時間久坐
.不菸不酒,充其量小酌
.少吃紅肉
.定期運動
.避開產生慢性發炎的事物

改變基因表現的六大生活要項:
1.飲食──拒絕養成發炎體質,拔除多種慢性病、癌症等疾病的共同根源。
2.壓力──壓力會改變我們的基因表現,也會透過表觀基因傳給下一代。
3.運動──第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心理疾患,都可透過運動降低罹患風險。
4.靜坐冥想──冥想可以減壓、減緩老化、增強免疫力。
5.睡眠──阿茲海默症、肥胖、心臟病、自體免疫疾病等,都和長期失眠有關。
6.情緒──基因需要你時常輸入快樂、愛、慈悲、滿足等正面訊息,而非負面情緒。

本書針對「飲食」、「睡眠」、「運動」、「壓力」、「情緒」及「靜坐冥想」等六大項目,提供方法,讓你逐步改變不良的生活形態,趨近「理想的基因生活」,並分成「簡單」、「困難」及「實驗中」等三大選單。所有讀者都可參照自己目前的情況,一週只挑選一項適合自己的改變項目來進行,既無壓力又不會打亂目前的生活模式。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