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奥运会开幕式历史演进的研究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现代奥运会开幕式历史演进的研究

运动/健身 奥林匹克

  • 作者: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现代奥运会开幕式历史演进的研究截图

#电子书简介

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举行,我国奥林匹克研究异军突起,以“奥林匹克”为篇名关键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搜索结果为1269篇;以“奥运会”为篇名关键词搜索,结果为3027篇。同时,参考杨莉的《十年来我国奥林匹克运动研究综述》和陈立基的《近年来我国关于奥林匹克运动的研究综述》等文章,笔者认为目前我国的奥林匹克研究大多集中在如下方面:关于某届或者某阶段奥运会特定问题的论述、关于奥林匹克运动如其精神、思想等的研究、关于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体育关系的研究、关于奥林匹克运动与政治关系的研究、关于奥林匹克运动与经济关系的研究、关于奥林匹克运动与文化关系的研究、关于奥林匹克运动组织体系的研究、关于奥林匹克运动的存在问题与改革的研究、关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研究等。总的来看,首先,奥林匹克运动对各国发展的影响受到重视,针对各项准备措施的应用研究、实践论证研究和问题研究逐渐成为主流;其次,对奥林匹克运动中折射的社会问题比较关注;最后数字化时代对奥林匹克研究的范围将扩大。由于科技的发展,一些新现象会在奥林匹克运动中出现,使奥林匹克运动研究的内容增加,范围拓宽。
其中,奥林匹克仪式研究方面,任海的《顾拜旦与奥林匹克仪式》对奥林匹克仪式做了简明扼要的概括和阐述,但限于篇幅,并没有对每种仪式进行详尽分析。张立天的硕土论文《从神到人——奥运会仪式的变迁》剖析奥运会仪式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哲学文化基础,对奥运会仪式的变迁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梳理,但其落脚点在神人关系上和身心关系上,这二者显然缺乏对应和继承关系。同时,未能确定衡量开幕式发展的维度,用词也有欠规范。李春霞和彭兆荣的《奥运会与大众传媒的仪式性分析》o认为,电视在全球范围将奥运仪式分类有序地展现,促成了奥运的“去仪式化”;而奥运会作为仪式性的媒介事件,从传播内容方面促成了大众传播的仪式性,从传播形式方面促成了大众传播仪式的再次仪式化,从而促成受众的连续收视行为,奥运和电视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和双赢关系。虽然此文其实并未对奥林匹克仪式进行研究,但是其提供的“去仪式化”观点,本文在阐述展演降低了开幕式仪式效力部分和分析媒体影响开幕式发展部分有所参考。
……
摘要
绪论
(一)选题依据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对象
(四)概念界定
(五)研究视角
(六)研究方法
(七)研究假设
(八)创新点
(九)逻辑架构图

一、开幕式的结构和特点
(一)开幕式的结构
(二)开幕式的特点

二、开幕式的功能
(一)进行奥林匹克教育
(二)艺术取代宗教,审美创造崇高
(三)唤起奥运会需要的特殊感情
(四)展示举办国、举办城市独特的历史文化
(五)反映社会、历史和文化变迁
(六)传播和传承奥林匹克主义和精神

三、开幕式各纬度的发展变化——分析与讨论
(一)1896 1912年:框架的搭建
(二)1920 1936年:战争夹缝中的突进
(三)1948 1976年:从仪式到展演
(四)1980年至今:作用与反作用

四、《奥林匹克宪章》关于奥运会开幕式规定的历史演进
(一)1921年《奥林匹克宪章》
(二)1949年《奥林匹克宪章》
(三)五六十年代《奥林匹克宪章》
(四)70年代《奥林匹克宪章》
(五)八九十年代《奥林匹克宪章》
(六)2000年《奥林匹克宪章》
(七)2004年《奥林匹克宪章》
(八)小结

五、奥运会开幕式音乐的历史流变
(一)开幕式音乐的介绍
(二)开幕式音乐的历史研究
(三)开幕式音乐的发展变化
(四)对未来奥运会开幕式音乐的建议

六、“视觉时代”奥运会开幕式教育意义的消退
(一)视觉时代对奥运会开幕式的影响
(二)“去仪式化”的应对措施

七、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现代奥运会开幕式历史演进的研究》以历届奥运会开幕式为对象,以开幕式结构为衡量尺度,对其特点和功能进行的阐述,对业内人士从从一个国家和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地方特色和社会现状来研究和探讨奥林匹克精神, 以及社会因素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影响,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上一个运动/健身

下一个奥林匹克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