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陷阱:40个让你痛苦和停滞不前的行为模式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快乐的陷阱:40个让你痛苦和停滞不前的行为模式截图 快乐的陷阱:40个让你痛苦和停滞不前的行为模式截图 快乐的陷阱:40个让你痛苦和停滞不前的行为模式截图 快乐的陷阱:40个让你痛苦和停滞不前的行为模式截图 快乐的陷阱:40个让你痛苦和停滞不前的行为模式截图 快乐的陷阱:40个让你痛苦和停滞不前的行为模式截图 快乐的陷阱:40个让你痛苦和停滞不前的行为模式截图

#电子书简介

兰迪·帕特森(Randy J. Paterson)

临床心理学家,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系兼职教授、精神病学系和医学系副研究员。著有《自信表达》(The Assertiveness Workbook)等书,多年来从事国际性讲学和研讨,主要研究课题包括心理健康政策、认知行为疗法、抑郁和焦虑的治疗、个人行为管理等。他于2008年获得加拿大心理学会杰出从业者奖。


另一个时代的梦想

每年有几百本生活自助类书籍出版发行,它们或隐或现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让你快乐起来。如何成功致富,使你快乐;如何成功减肥,使你快乐;如何摆脱抑郁,使你快乐;如何觅得佳偶,使你快乐;如何排便通畅,使你快乐……

书单越来越长,书架不堪重负。这里面有个悖论:此类书籍如此之多,不正表明此目标极难达成吗?幸福快乐似乎可望而不可即。

请想象一幅山顶洞人的画面。

也许在你看来,他的样子真是蠢笨至极。然而,我们跟他一样。我们人类作为一个学名为“智人”的物种,至今已经存在了十几万年,而这十几万年来我们的样子并没有多大变化。且不管长相如何,我们的祖先还是有梦想的。他渴望食物随手可得、人类不再忍饥挨饿的世界;他企盼自由—不被猛兽袭击的自由,因为猛兽时不时会叼走他的族人;他祈求子孙健康成长,不再因莫名其妙的疾病而夭折;当自己得病时,他希望有人给他看病,助他康复。

然而,这一切都是徒劳的,他懊恼地皱皱眉头,摇头叹息,继续为生存而努力。幻想一个不可能存在的世界是没有意义的。

如今,这样的世界并非不可能,而且事实上已经存在。

现在,我们享受着人类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无法比拟的高水平生活。冰箱里有吃的喝的;头顶上有天花板,遮风避雨挡太阳;水龙头里出热水,锅炉里出暖气……我们享受着各种生活便利。如今我们的整体寿命更长,身体康健的时间也更长。绝大多数时候,我们并没有生命之虞。婴儿死亡率很低,预期寿命很长。

这是一个我们的祖先和历代君王梦寐以求的世界,也是当今世界一些没那么幸运的人的梦想。如果我们能穿越时空回到原始社会,把我们的祖先带到当今世界,他们会惊讶得目瞪口呆,啧啧称羡。我们可以带他看看我们的汽车、飞机、医院、超市,还有在冬暖夏凉的空调房里,看我们坐在舒服的椅子上做所谓的“工作”。

他会看得眼睛都直了,然后恍然大悟:“原来我已经死了,这就是牧师跟我讲的天堂啊!你们的日子真是安逸幸福。我能留下来吗?”

然后你跟他说,这个天堂里有阴霾,大多数人过得并不幸福,很多人长时间闷闷不乐,有人深陷痛苦抑郁,不得不求医住院,成千上万的人依赖药物提升情绪才能活下去。微波炉之类的生活设备、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尊巴舞之类的健身培训,都不能让人快乐起来。出版商推出成千上万本书,指导人们寻找幸福。公交站台的旅游广告牌描绘着遥远的美景,呼唤人们逃离这个世界。

逃离?逃到哪儿去?我们的原始祖先觉得没有什么比关在这里更舒坦的了!他疑惑不解,无法理解我们现代人。

那肯定是我们自己哪个地方出了问题。

1000万美元的问题

痛苦会偷偷蚕食你的心灵。

多年前,我在攻读心理学博士预科时,实习进行到一半,抑郁痛苦突然来袭,持续了整整一年。

起初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睡不着觉,吃不下饭,甚至一个句子都读不下去,爬一段楼梯就像登珠穆朗玛峰一样艰难,对任何事都没有兴趣,时常感觉自己连话都说不清楚。有一次,在难受抑郁之时,我用播音主持的口吻对一位新来的患者说:“你眼前的这位是兰迪·帕特森。”这位无助的女士环顾四周,误以为我在向她介绍某个比我更高明的医师。

上面随意列举的几个症状不足以描述那段时期我内心的痛苦。对于当时的惨状,我还可以讲很多,这里暂且不说。

想想看,天啊,我还是个治疗抑郁症的医师,却没有注意到自己也抑郁了!最终意识到这个问题时,我却不愿承认自己有病。我8岁就决定学心理学,如今学有所成、年轻有为、身体健康,有什么可抑郁的呢?

其实抑郁早就站在我的身边,转动着它的小眼睛,只是我没注意到它,所以它很不高兴,最后拍了拍我的肩膀。

有些情况不在我的掌控范围之内。医院要求实习医生长时间地围着多个病房转,患者既有精神疾病又有身体疾病,而身体疾病往往是绝症。那段时间,我最要好的朋友将不久于人世。我实习的单位离同窗好友的住所很远,我也就远离了积极乐观的环境。读书时我和朋友住在城郊学生聚居的小区里,小区氛围特别轻松愉快。几年前附近铁路上一辆载满有毒化学品的火车脱轨,小区里无人抱怨,大家在说说笑笑中轻松愉快地疏散撤离(当地人常开玩笑说,事故中的人们全部安全撤离不是奇迹,奇迹是这些人竟然又毫不在意地回来了)。

有一些致病因素是我自身行为选择的结果。其实我作为实习医生并不需要这么卖力地工作。工作之外我还逼着自己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写论文。我喝了太多咖啡,还在医院吃了太多黏腻的工作餐。我没有与朋友保持联系,很少走出我那贫民窟般的出租房(我住的地方是医院社会工作者用红线圈起来的高危区域),几乎不做任何运动。

我硬撑下去,大体上把自己想象成自己的患者,按标准治疗规范给自己诊断开药。我加强了锻炼,戒了咖啡,周末给自己放假,注意饮食,约见好友等。在一系列行为改变之后,我还是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才让自己恢复到原来正常的状态。

毕业后我专攻焦虑综合征,刻意回避抑郁症话题,因为我有亲身体验,提及此我有些不自在。

因为留恋家乡的山川,所以我尽可能找在西海岸工作的机会,承蒙老天眷顾,我获得了一个在医院做情绪紊乱项目协调员的工作机会。我接受了这份工作,出乎我的意料,我在那里一待就是9年,离职后自己开了私人诊所,专门处理情绪问题。我们医院的协调团队每天要面对众多心理患者,他们所遭受的不是普通的抑郁难过。他们以前都住过院,接受过治疗,其中很多人进出医院好多回。与他们所经历的痛苦相比,我那点经历体验根本就算不了什么。在我几近平坦的人生道路上,我曾经来到深谷的边缘,但是很明显我从没有掉到里面去。

早前我们这个项目的第一课是进行小组讨论练习。我们的患者常常情绪低落,短则几个月长则数十年,无论他们如何努力,都无法让心情好起来。因此很自然地,无论我们怎么做,他们都不相信会有任何效果。所以我们决定反其道而行之。

“假如你有一个挣1000万美元的机会,只要你花半个小时,比如明天11点到11点半,你要完成的任务是让自己更难过、更痛苦,到达这个星期以来的痛苦顶峰,那你会怎么做?”

有时他们有意见,说不值那么些钱,或者说担心掉进去就出不来了。有位女士目光扫过桌面,恶狠狠地对我说:“我一直都这么做,一分钱也没有,你们要给我1000万美元?没问题!”

接下来是思想的自由碰撞,一开始大家总是有点拘谨,但不一会儿个个都滔滔不绝。有一次,讨论结束后,我锁上门,回头看到医院保洁阿姨站在大厅,她问我刚刚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我跟她说是抑郁小组的活动。她皱着眉头说:“我听到他们在里面哈哈大笑,这栋大楼平时可听不到笑声。”

然而,每次做这个活动,只要我问他们“早上起来,你的心情已经很糟糕了,这时你最想做什么”,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就会消退。他们会很痛苦地说起平时自己的一些行为做法,而这些做法就是他们刚刚在讨论“1000万美元的问题”时提出来的让自己更抑郁的方法。

“那你为什么想这样做?”

有些人忧心忡忡地说,也许因为他们就是喜欢抑郁。其实不然,在他们经历的所有体验中,抑郁几乎是折磨他们最深的情绪,他们不可能喜欢抑郁。

抑郁痛苦的心理状态能改变一切,它影响我们的感受、我们的思维、我们的行为,甚至改变我们的本能反应。痛苦抑郁之时,我们往往忍不住去做一些明知会让自己更痛苦的事。结果可能就是,我们似乎在自己折磨自己。

我和其他引导者会跟他们说:“在本小组,我们要搞清楚是什么样的本能冲动,让我们忍不住去做一些给自己带来痛苦的事,然后我们就可以朝相反的方向去做。我们现在所讨论的导致痛苦的思维方式、行为表现,大多数并没有实际好处,没有诱惑性,甚至逻辑上也不成立。你可能在平时感觉这些自我折磨的行径是不对的,可是在你抑郁痛苦的时候,你觉得它们很正常,甚至理所当然,这正是助长痛苦、加重抑郁的因素。”

病态的抑郁是人类内心痛苦的一种极端形式,但是抑郁症与普通的难过抑郁并无绝对的界限。现在到我这里来的求助者,很多人只是生活中缺乏快乐感,并无临床上的心理疾病。有些人来到我的诊室时其状态还不错,只是听说有“积极心理学”这个新领域,他们想来试试它能否治愈尚可忍受的轻微抑郁,或把中等的生活满足感提升到更高的水平。我的一些方法对初次咨询的人来说是很独特的,但大多数方法并无特别之处。

抑郁症患者对“1000万美元的问题”给出了多种答案,我们能从中学到很多。其实本书讲的大部分方法、策略起初都来自这个项目的小组讨论。你也可以问一问自己这个“1000万美元的问题”:如果你不想让自己心情更好,而是要让自己感觉更难受、更痛苦,你会怎么做?

必须注意的是,本书不适合那些已经陷入抑郁谷底的人。处于这个状态的人需要别的方法、别的建议,我的这本小书无能为力,而且本书轻快的基调对他们来说可能是一种干扰。本书针对的是一个更大的群体—那些没有真正领略人类痛苦深渊风景的普通人。抑郁痛苦是正常的人类体验,我们都在一定程度上经历过,往往被它打个措手不及。所以,与其坐等抑郁痛苦找上门来,不如打开门窗,主动寻找它的根源,有备而无患。

这是一场捕捉痛苦病因的游猎,你可以带上安全帽。


引言另一个时代的梦想

第一部分养成让自己痛苦的生活习惯 /1

方法1:拒绝锻炼 /4

方法2:多吃广告中推荐的食品 /8

方法3:别把时间浪费在睡觉上 /12

方法4:酗酒服药,生活更妙 /16

方法5:争做“屏奴” /19

方法6:想买就买 /23

方法7:买不起也买 /27

方法8:百分百全身心工作 /30

方法9:通晓天下事 /34

方法10:模糊生活目标 /38

第二部分形成令人愁苦的思维方式 /43

方法11:不堪往事,多多回首 /47

方法12:功劳归别人,错误在自身 /51

方法13:睡前练习“一日三恶” /55

方法14:打造地狱式未来 /59

方法15:永怀希望,绝不行动 /64

方法16:盲目乐观,无限自信 /68

方法17:滤取生活负能量 /73

方法18:身在此地,心往他方 /77

方法19:追求完美,永不满足 /81

方法20:构筑自尊,永无止境 /86

第三部分笃信“他人即地狱” /91

方法21:构筑自我孤岛 /93

方法22:隐藏自我,悉听尊便 /97

方法23:比上又鄙下 /101

方法24:事事争高低、拼输赢 /106

方法25:苛刻择友,严于待人 /111

方法26:放弃界限,有求必应 /115

方法27:幻想改变,拒绝现实 /120

方法28:强求忠诚 /124

方法29:臆测动机,不查实意 /129

方法30:亲近损友,汇聚恶邻 /134

第四部分让人生变得没有意义 /139

方法31: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141

方法32:直觉行事,随性而为 /144

方法33:克服善心,杜绝同情 /148

方法34:工作在前,生活在后 /153

方法35:走别人想走而未走的路 /157

方法36:待在“舒适区域” /160

方法37:不惜代价,避免独处 /164

方法38:追逐时尚,摒弃风格 /167

方法39:追求幸福,永不停息 /172

方法40:提升自我,杜绝瑕疵 /177

结语终结痛苦 /181

致谢 /198

注释 /200

参考文献及延伸阅读 /201


读者评价:


本书是一本具有深刻意义的好书,告诉你如何在充满不愉快的世界里,更好地了解自己。

本书是一本精彩而富有启发性的指南,讲述了我们是如何折磨和伤害自己的,并且为我们提供了改变的方向。如果我很久以前就读过这本书,它一定会使我生活得更快乐一些,也会让我的努力更有成效。

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自我提升书。它以令人捧腹的幽默,深度揭示了不快乐的方式,并且反其道而行之,告诉你解决问题的方法。本书可能不适合重度抑郁的人,但肯定适合大部分人,尤其是那些想获得长期快乐的人,他们会从中学到很多科学实用的建议,所以我强烈推荐这本书。

追求幸福快乐仿佛是与生俱来的,但往往事与愿违,人们越是追求,越可能失望。也许是时候反思一下这个问题了:我们是如何让自己变得不快乐的?本书列举了很多人们可能正在做的让自己不快乐的事。看看里面有没有你正在做的呢?反正我是做了许多,比如拒绝锻炼、争做“屏奴”、百分百全身心工作……


当我们沮丧、悲伤或不快乐时,我们本能地会做一些不应该做的事情。

●数小时盯着闪烁的屏幕自娱自乐

●想买就买,买不起刷信用卡也要买

●畅想要是当初选别的工作,现在一定干劲十足、其乐无穷

……

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则很容易被我们忽视或半途而废。

在本书中,作者没有直接告诉你如何改善你的生活,而是幽默、讽刺地指出:你是如何每天一步步陷入快乐陷阱的。

书中提出了很多实用、机智的建议,将帮助你成功摆脱人为制造的痛苦,获得生活本应有的快乐。


广受美国亚*逊读者推崇的快乐指南;

加拿大知名临床心理学家兰迪·帕特森作品;

以令人捧腹的幽默,深度揭示了我们是如何折磨和伤害自己的。


A栏和B栏

是什么导致我们的情绪时而高涨时而低落呢?这也许是因为我们的大脑时冷时热吧!除此之外,有什么外在的因素能让一个人高兴时如上天堂,难过时如下地狱呢?

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的答案分成两大类。

第一大类属于A栏,构成我们可能遭遇的各种灾难的清单。虽然我们有幸生活在现代社会,但是悲剧和灾难仍然存在。汽车会翻车,肿瘤会转移,企业会破产,容颜会衰老,伴侣会不忠,好友会离开,房顶会漏水,贫困和疾病仍会肆虐……我们对自己生活的处境并无绝对的掌控权。我们纵然信心满满,以为人生已安排妥当,未来足可预期,幸福确有保障,但是我们内心很清楚,万一生活处境发生变化,这一切都可能毁于一旦。

个人的努力是有限度的。即使我们出行时小心翼翼,仍然有可能被汽车撞倒。如果你只有1.5米,纵使你天天练习打篮球,不断完善球技,但不管怎么努力你也进不了NBA球队。你可以一生谨小慎微,不抽烟、不喝酒,只吃健康食品,并适当补充维生素,但是总有一天你会一命呜呼,一般等不到第120个生日。

人世间有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情形,限制我们的幸福快乐,给我们带来痛苦折磨,大到战争、饥荒、贫穷,小到各种个人不幸。人一出生,就可能有各种与生俱来的限制和障碍—感官缺陷(盲聋哑等)、智力障碍、社交障碍、问题家庭等。等我们长大成人,则可能失恋、失业、受骗、患病、遭灾,可能被抛弃、被利用、被轰炸、受欺负、受打击,还可能身体畸形、生意倒闭,甚至吃个汉堡都有可能食物中毒。

有些事情回想起来似乎完全不可能,你从来没想过这样的事会发生在你身上。就像我,生活一切正常,决然想不到有一天一辆车撞飞了路边的小鹿,小鹿掉下来刚好砸到我身上,让我从自行车上摔了下来。有时候,似乎是命运给你安排好了这一劫。我把“飞鹿”事件视为命运给我的信号,要我对人生事业做出必要的改变。“先给你个教训,你好自为之,不然的话,下次掉下来的就不是一只小鹿,而是一头驼鹿!”

第二大类属于B栏,是指除命运的无常外,其他影响着我们情绪的因素,而这些因素完全在我们自己的控制范围内。我们可以自由选择吃什么、喝什么,怎样安排时间,做多少体育运动,可以自行决定工作生活事务的轻重缓急。这些选择会影响我们的情绪,决定我们有多快乐或者有多痛苦(当然,这种影响在命运和外部条件限定的范围之内)。不管怎么做我们也活不到1000岁,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自身调节,活到相对健康的90岁。不管命有多长,我们都可以选择是孤独地坐在电脑屏幕前,与冰冷的机器打交道,还是深入外面的现实世界,与活生生的人面对面地交往。

即使是那些不在我们掌控范围内的因素,对我们的束缚可能也没有想象中那么严苛。有些经历了大灾大难的人,还有些在我们认为不堪忍受的恶劣环境中艰苦劳作的人,却活得相当快乐。妻子出轨,工作丢了,房子烧了,我们可能就觉得活不下去了。读过几本名人传记后,你会发现,他们中的很多人经历了你无法想象的苦难和伤痛,最终不仅活下来了,而且活得越来越好。有时候,我们自己也会发现,在我们看不到一线希望的时候,突然柳暗花明,让我们喜出望外。

那么本书讲什么呢?坐在地上,祈神求佛,施术作法,试图阻止彗星撞地球,那是没用的。A栏的因素不在我们的掌控之中。我们得坦然地接受这么一个事实:我们每个人都有深恶痛绝却又无可奈何的现实状况。接受了这一点,我们就要把精力放在B栏:那些在我们自己可选择和可努力范围内的影响因素。在本书中,我们将考察生活中那些可控制和可选择的因素,不管它们是好是坏。

世界上有很多人,看着有些人享受着生活的安逸、富足、奢侈,想当然地以为这些人不可能存在痛苦折磨。当然,冰箱满满、有吃有喝,人们感到的痛苦有个限度,但是看看统计数据,似乎并不是这么回事。生活满意度、抑郁程度、自杀率等方面的数据都证明,财富和好运并不能完全避免痛苦和抑郁。

我们人类对痛苦是有天赋的。

问题出在哪里

幸福快乐似乎如此简单直接、一目了然,好像我们已经获得了祖先所渴求的每样东西,那为什么我们还难以获得幸福快乐呢?

问题就出在我们的原始祖先身上。他们生活在原始的氏族部落中,他们所处的社会状态继承自他们的“祖先”—人科动物,这种社会状态持续了几十万年没有太大的变化,直到几千年前真正的人类文明诞生。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是在这种社会状态下形成的,也就适应了这种社会状态。鱼在水生环境中适应得相当好,但是当我们抓起一条鱼,把它扔到沙漠里时,它就不那么“悠游自在”了。同样地,当原始人处于满是电脑、电视、汽车以及朝九晚五工作制的世界时,他也会“文化休克”,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环境不符合他的天性。

“什么?且慢!”后面角落里那位“百事通”老先生有意见了,他说:“我们人类不就是基于原始人最基本的需求和心理创造了现代社会吗?按理说,现代社会应该完全符合我们人的天性才对!”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现代社会是基于原始人的原始欲望构建起来的,并不是经过冷静客观的分析之后做出的最佳选择。一个缺糖的世界造就了一类嗜好甜食的生物,让他们为所欲为,他们就会创造一个充满糖果店和甜品店的社会。因为他们的身体不能适应这样的环境,很难应对突如其来的甜食狂潮,结果他们就容易患上2型糖尿病—人类就是这样的生物。类似地,普遍的不幸福感看似费解,其实可能也是出自这个原因。我们人类早期的生存环境赋予我们原始的动力和本能,而这种本能欲望到今天却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

与之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人性内部“线路联通”的问题。丹尼尔·吉尔伯特教授在他2006年出版的《撞上快乐》一书中,对人性有一段精彩的描述,他说:“我们人类在预测未来什么能让我们感到快乐这方面特别差劲。既然我们当前的行为选择大多基于对未来幸福快乐的假定,这就意味着,我们人类经常胸有成竹地‘击球’出去,却会弄反方向,打到自己。”

还有一个问题来自我们接收到的各种信息。以前,我们从长辈那里学到生活的智慧。今天,有大量信息告诉我们如何过好生活,其中大部分来自诱使我们购买商品的广告,而不是老人丰富的人生阅历。如果我们对生活很满足,就没有强烈的购物欲望,那经济就可能崩溃;如果我们不满足于现状,但是我们买的东西能够如广告宣传的那样,给我们实实在在的满足感,那我们在得到满足之后,销售额也会下降。

我们存在于信息的迷雾之中,那些设计散布信息的人毫不掩饰其目的—这些信息就是为了影响我们的行为选择。结果毫无疑问,我们的行为经常朝他们设计的方向转变。只有让你为自己的一口黄牙羞愧难当或惶恐不安,他们才可以向你推销美白牙刷。他们散布的信息绝不会告诉你,没有任何研究证明,牙齿的颜色与身体健康、生活幸福有关系。一天跟你讲几百遍“要用什么、怎样做才能快乐幸福”,你自然就会争先恐后地去购买各种必备的装备,不过买回来之后你会失望地发现,里面并没有你要的快乐幸福。

让我们都来拥抱痛苦吧

在文化、生理、心理等不利因素的束缚之下,快乐幸福似乎是一项很累人的事业,要实现它就如在滚滚洪流中,我们逆流而上。所以几乎可以说,幸福快乐在这种情况下是非自然的状态。

如果你披荆斩棘行进于荒莽之中,突然撞上了一堵不可翻越的墙,理性的办法只有四下摸索,看有没有其他的路。既然这边书架上有成千上万本指向幸福终点的书,而它们对全球幸福指数又没有明显的影响,那么我们是不是该换个方向,看看旁边空荡荡的专柜,这里陈列的书指向另一个终点—痛苦。如果拥有无与伦比的财富和优越条件,而我们仍然能够如此不快乐,那么也许痛苦才是我们人类的标志性力量。那就让我们一起充分利用这一显著优势。

与所有那些自称为幸福指南的书不同,本书反其道而行之。如果我们把痛苦作为人生目标,那么路在何方?这一新兴领域的自助指南如此之少,我们不禁担心,可能没有多少研究成果指引我们向前迈进。事实上,我们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每年有几亿甚至几十亿美元的资金,用于研究如何让人活得更痛苦的问题。今天,如果我们想过得痛苦,我们有很多办法达到这种效果,因为我们有无往不胜的利器:现代科技。

也许你对此犹豫不决。没关系,人们经常买旅游指南放在家里,但不一定会去上述地方。没人要你签下血书,保证上路,但是万一哪天你执意要走这条路,那就让我们给你带路吧!

在《梦幻巴士》一书中,作者路易斯描述了一辆每天从地狱深处出发的公交车去往天堂旅行。一到天堂,游客们可以自由下车,留在天堂,无须返回,但是最终没有人选择留下来。在本书中,我们就从原始人梦想的天堂出发,到地狱里去看一看。我们一起探索路线,寻找路标,这样你就可以随时找到往那里走的路,想待多久就待多久。

当然,也许现在你已经在那儿了。

4个部分,40种方法

痛苦不仅是一种结果,它还有点像打网球:一门千锤百炼、精益求精的技艺。在本书中,你会读到一系列使自己更不快乐的方法技巧。期间你会发现很多方法你已经掌握了,有的已经被你在生活中常规性地熟练运用了。然而,你一定还有可提升的空间,可以变得更好—或者应该说,变得更糟。

这些技巧可分为4组,在本书中以4个部分呈现。

第一部分为“养成让自己痛苦的生活习惯”,描述抑郁生活方式的基本特征,介绍日常可操作的、易于提升抑郁程度的活动。

第二部分为“形成令人愁苦的思维方式”,这部分将你置于内心影院之中,演示如何通过改变思维方式制造低落情绪。无论你的外部状况怎样,只要简单地操纵你的注意力方向,就可以创造不良情绪。把它看成一系列“不能做某事”的提示就对了。

第三部分为“笃信‘他人即地狱’”,描述如何通过“经营”你的社会关系,获得最大的不幸。社会交往是做人最复杂的方面,在其中捣鼓两下并不是难事。

第四部分为“让人生变得没有意义”,我们将以更广阔的视野,考察人类的存在,探索如何将生命之舟驶向礁石险滩。这部分讨论消除所有人生意义的指导原则和方法策略。

也许这些方法听起来都不容易,令你望而生畏。也许探寻痛苦的旅程会十分孤独,犹如堂吉诃德的孤独冒险,深入荒野,背井离乡。

非也!

这个世界这么多人怨天尤人、郁郁寡欢,我们的文化已经筑就了通往痛苦抑郁的高速公路,免费向所有人开放—很多人已经上路了。这条高速公路运行平稳顺畅,匝道引桥不计其数,路标清晰,多车道、不限速。通往快乐的路才是偏僻小道,而且年久失修,杂草丛生。

这里讲的大多数方法你听起来都很熟悉,很多是你这辈子听了一遍又一遍的人生格言—虽然为了听起来舒服些,它们被标榜为“幸福之路”。所以请放心,走上这条路,你就会发现身边有成千上万的同路人,还有你的社会文化习俗夹道等候,为你加油助威。

上来吧,我们要出发了。很高兴做你的向导,伴你走向痛苦之地狱。我以前到过那儿。跟着我的导游旗,我会把它高举,大踏步前进。

我没有1000万美元给你。

不过你一直都这样做,不是一分钱也没得到吗?

致不愿上路的人

每条河边的路都有两个方向。也许你不想跟着我们往下游的方向走—走向痛苦,你还是想朝相反的方向逆流而上。好吧,没问题。

我们的旅游大巴装了后视镜,路上你还可以看看后方。如果你想拥抱痛苦,那你就认真听导游讲话,紧跟他的指示;如果你暗自希望车往相反的方向走,那你只要不听导游的,反着来做就可以了。

这听起来像捣蛋游戏,不是吗?



上一个心理学

下一个大众心理学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