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品格的由来:社会性与人格发展 (第6版)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儿童品格的由来:社会性与人格发展 (第6版)

心理学 大众心理学

  • ISBN:9787115567161
  • 字数:0
  • 版次:1
  • 页数:658
  •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8-11
  • 作者: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儿童品格的由来:社会性与人格发展 (第6版)截图 儿童品格的由来:社会性与人格发展 (第6版)截图

#电子书简介


内容介绍

“社会性与人格发展”作为发展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近几十年来涌现出大量的实证研究,形成了若干重要的新理论。作为一门

内容如此宽泛的学科,它涉及儿童的情绪、依恋、自我、同一性、性别角色、道德和社会化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及其影响源。这些

主题隶属于具有核心意义的个体心理特征范畴。Social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一书D5版的中译名为《社会性与人格发展》,

为了使“社会性与人格”这一专业领域更通俗易懂,我们将D6版命名为《儿童品格的由来:社会性与人格发展》。

《儿童品格的由来:社会性与人格发展 (D6版)》旨在向读者介绍这门学科D前的全貌,反映该领域大量重要的研究、影响广泛

的理论和实践。全书分为三大编和一个结语章:D一编(D1~3章)讲述了本学科的取向和研究工具;D二编(D4~10章)聚焦

于社会性与人格发展的“产品”或结果,包括个体的情绪、亲密关系、自我、性别类型化和性别角色、道德等方面的发展;D三编

(D11~13章)探索了个体发展的“生态”环境和背景,即影响个体社会化的家庭和家庭之外的四种重要因素:电视、电脑、学校

和同伴群体;之后,一个简短的结语(D14章)提醒读者有关社会性与人格发展的更大愿景,即该学科的核心主题和过程。

《儿童品格的由来:社会性与人格发展 (D6版)》虽是一本兼具“专业性和科学性”的大部头书,内容浩繁,但是作者以读者为

中心,语言平易、朴实、亲切,配有丰富的图表和拓展专栏,读起来更像一个故事,而不是一部百科全书。因此,它既适合发展心

理学、教育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家庭研究、婴幼儿护理、青少年犯罪学和体育心理学等专业的师生作为专业教科书,也适合作为

相关职业的培训用书,还适合广大家长、幼儿教师、中小学教师和儿童品德教育工作者参考阅读。




目录

简要目录

D 1章 概论1

D 2章 社会性与人格发展的经典理论45

D3章 社会性与人格发展的新近理论83

D4章 情绪发展与气质125

D5章 依恋165

D6章 自我、同一性与社会认知209

D7章 成J259

D8章 性别差异和性别角色发展301

D9章 攻击性和反社会行为359

D 10章利他与道德发展409

D 11章家庭469

D 12章家庭之外的影响(Ⅰ):电视、电脑和学校教育525

D 13章家庭之外的影响(Ⅱ):同伴对社会化的影响573

D 14章结语625

专业术语表638

参考文献659







详细目录

序言xvii

D 1章概论1

普适父母机-- 一项思想实验3

社会性与人格发展的历史观7

关于人的发展的问题和争论12

研究方法18

查明关系:相关设计和实验设计26

发展研究设计33

跨文化比较39

附言:做发展研究的明智受益者41

本章要点43

D 2章社会性与人格发展的经典理论45

精神分析理论46

行为主义(或社会学习)理论54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63

本章要点80

D3章社会性与人格发展的新近理论83

现代进化论84

行为遗传学:个体差异的生物基础91

生态系统论:一种现代环境论观点107

现代认知理论111

理论与SJ观119

本章要点123

D4章情绪发展与气质125

情绪和情绪发展概述126

单一情绪的出现和发展129

识别和理解他人情绪139

学会调节情绪145

情绪能力、社交能力和个人适应152

气质与发展154

本章要点162

D5章依恋165

什么是情感依恋167

婴儿怎样形成依恋170

依恋安全性的个体差异177

影响依恋安全性的因素182

儿童对父亲的依恋188

依恋与后期发展192

无依恋的婴儿197

母亲J业、日托与早期情绪发展201

本章要点207

D6章自我、同一性与社会认知209

自我概念的发展211

自尊:自我的评价成分226

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同一性的建立237

社会认知的另一面:了解他人244

本章要点257

D7章成J259

成J动机的概念261

对个体成J的早期反应:从掌握到自我评价264

成J动机理论与成J行为265

文化和亚文化对成J的影响280

家庭和家庭成员对成J的影响288

章要点298

D8章性别差异和性别角色发展301

分类男性和女性:性别角色标准303

事实与虚构:性别差异305

性别类型化的发展趋势315

性别类型化与性别角色发展理论324

心理上的雌雄同体:21世纪的一种趋势?342

性欲望和性行为347

本章要点357

D9章攻击性和反社会行为359

什么是攻击性360

攻击性的理论363

攻击性的发展趋势374

攻击性的性别差异383

生物因素对攻击性的影响386

文化和亚文化对攻击性的影响389

家庭对攻击性的影响391

控制攻击性和反社会行为的方法401

本章要点405

D 10章利他与道德发展409

什么是利他和亲社会行为411

利他性和亲社会性发展的理论412

利他性的发展趋势417

认知和情感因素对利他性的影响420

文化和社会因素对利他性的影响427

什么是道德432

精神分析理论的道德发展观434

认知发展理论:儿童是道德哲学家437

道德是社会学习(和社会信息加工)的产物456

什么人会培养出道德成熟的儿童460

本章要点465

D 11章家庭469

什么是家庭471

儿童期和青少年期的教养社会化477

同胞与同胞关系的影响493

家庭生活的多样性499

家庭教养的失败:虐待儿童问题513

对家庭的反思521

本章要点522

D 12章家庭之外的影响(Ⅰ):电视、电脑和学校教育525

早期窗口:电视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影响526

电脑时代的儿童发展542

学校是社会化的影响源549

儿童教育效果的跨文化比较565

本章要点571

D 13章家庭之外的影响(Ⅱ):同伴对社会化的影响573

同伴的概念和作用575

同伴社交性的发展579

同伴接纳与受欢迎程度593

儿童及其朋友608

父母和同伴是影响源616

本章要点621

D 14章结语625

社会性与人格发展的主要问题626

人的发展的整体性626

人是自身发展的积J贡献者627

发展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627

人的发展有很大的可塑性628

天性和教养之分是伪二分法629

正常发展和异常发展都很重要630

发展的文化和历史背景630

从多个角度看发展632

教养方式(和成人指导)的重要性632

多种社会力量共同塑造发展635

来路已长,前路漫漫635

专业术语表638

参考文献659



上一个心理学

下一个大众心理学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