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可违 诸葛亮行为决策的心理传记学分析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天命可违 诸葛亮行为决策的心理传记学分析截图 天命可违 诸葛亮行为决策的心理传记学分析截图 天命可违 诸葛亮行为决策的心理传记学分析截图 天命可违 诸葛亮行为决策的心理传记学分析截图 天命可违 诸葛亮行为决策的心理传记学分析截图 天命可违 诸葛亮行为决策的心理传记学分析截图 天命可违 诸葛亮行为决策的心理传记学分析截图 天命可违 诸葛亮行为决策的心理传记学分析截图 天命可违 诸葛亮行为决策的心理传记学分析截图

#电子书简介

舒跃育,四川南江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北师范大学心理传记学研究所所长,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博士后,兼任中国心理学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学会心理学质性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心理学会理事,甘肃省心理学会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生命叙事与心理传记学》杂志编委。主要从事心理传记学、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等方面的研究,先后在《心理科学》《心理学探新》和《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相关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及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转载。

生命的意义在于抗争。
依据物理学中的热力学理论,一切物理的过程均由有序走向无序(即熵增加),而生物进化论则指出,生命乃是一种寻求从无序向有序演化的机制。如果我们将赖以生存的环境视为一个其无序性程度不断增加的物理环境的话,那么很显然,生命无疑就是一种逆天命而行的事物,它们试图以增加环境的无序性为代价,而维护和提升自身、物种乃至社会的有序性。在自然科学中,生命有一种负熵流机制,它们以自身微薄之力,阻挡着将宇宙引向无序状态的滚滚洪流。在所有生命形式中,人类具有更强的负熵流机制,我们不仅通过与外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来实现维护并提升自身有序性的目标,同时,我们还通过社会生产和社会消费的方式来增强我们与环境“抗争”的能力。
生命不得不服从物理规律,但生命本身就在展现一种对环境的“抗争”。生命体不再忍受非生命事物所恪守的“无欲无求”的状态,它们在严酷的环境中,尽展浑身解数,以保持个体的生存与物种的繁衍。
生命体并不满足于非生命事物的单一存在维度,它通过漫长的进化史,来扩展生命体存在的维度与边界。当世界的自然图景以不可逆转的方式向一种更加无序的状态演进的时候,生命体希望留下点什么;当茫茫宇宙在时间箭头的指引下向前迈进的时候,生命希望记载下什么。于是,就有了在这“必然的世界”中获得一定“自由”的人类。
“自由”是对“必然”的对抗,是对“宿命”的抗争。因此,人类作为万物之灵,将生命这种对抗环境的精神以最大程度地发扬光大。从人类诞生之初,这种与宇宙意志(“天命”)抗争的精神就被人们世代相传。在“盘古开天地”“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刑天舞干戚”“夸父追日”“精卫填海”“鲧禹治水”等传说中,颂扬的都是人类这种不畏艰险、不屈天命的精神。在浩瀚的宇宙中,人类非常渺小。但这种抗争的精神,却能给弱小的人类带来无限的希望,于是,人们将这种精神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可以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自身对宿命的抗争史。这种精神无论是在史实中,还是在人类共同的梦幻(如小说、诗歌、神话等作品)中,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无论是西方的普罗米修斯、西西弗斯,还是我国移山的愚公、不畏强暴的席方平,闪耀在他们身上的,都是不服命运的安排,用他们自己特有的方式来实现对命运的抗争。当然,他们的抗争可能是主动的、积极的。在许多时候,消极的抗争也不容忽视,它们也是人性光辉的见证,这些抗争事例可见于《窦娥冤》《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及《红楼梦》中下层女性晴雯、鸳鸯等人对命运的消极抗争中。几乎所有那些脍炙人口的故事,往往都能体现人性中抗争的一面,这在中国四大文学名着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然而,无论是现实中,还是神话传说中,抗争的结果,最终可能还是对命运的臣服。
无论作为生命的个体,还是物种,它们都只是世间的过客。雄心壮志,富贵功名,转眼即逝;是非成败,地久天长,无非梦幻。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生命如何抗争,最终的宿命依然无法逃离。个体无论如何强身健体,医学无论如何发达,我们也练就不了金刚不坏之身,最终归于尘土。无论物种如何兴盛繁荣,在这宇宙中最终不过昙花一现,而后归于沉寂。在四大文学名着中,所有的抗争,最后都归于对命运的臣服。
……
绪论抗争与人性1
第一章传记、历史与心理传记9
第一节历史的意义10
第二节非凡人物传记的诱惑16
第三节心理传记: 超越历史与艺术24
第二章心理传记学概述27
第一节历史与现状28
第二节心理传记学研究模式探索43
第三章令人困惑的智者:分析的起点49
第一节诸葛亮: 跨学科视野与价值50
第二节诸葛亮生平54
第三节悬疑性问题60
第四章解释的理论基础77
第一节心理学与人类基本动机78
第二节确定性与不确定性82
第三节安全感与控制感88
第四节安全感与个体发展93
第五章心理传记学视野下的诸葛亮105
第一节择主之谜106
第二节北伐之谜141
第三节补充分析186
第六章总结与反思223
第一节诸葛亮的心路历程224
第二节理解历史的两条线索228
第三节在历史与艺术之间231
参考文献234
后记241

如果说认识人类自身是我们的目标之一,那么,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势必需要多学科的协力。心理传记学是一个建立在心理学、历史学等诸多临近学科基础上的试图增进人类理解自身领域的学科。本书在介绍心理传记学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安全感理论”来分析一代贤相诸葛亮人生经历中的诸多悬疑性问题。本书以“择主”和“北伐”为主线,涉及诸葛亮幼年重大事件年代心理学意义的分析诸葛亮的君臣和同僚关系等问题,在展示一个更加复杂而真实的诸葛亮的同时,旨在以史为镜,通过历史中的人和事来反观我们自己,增进我们对自己的理解,也为从跨学科视野来理解历史人物提供一种可供借鉴的解释模式。

上一个心理学

下一个心理学理论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