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学八篇(外一种)(中国传统·经典与解释)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老学八篇(外一种)(中国传统·经典与解释)

哲学 东方哲学

  • ISBN:9787576014860
  • 包装:平装
  • 字数:140000
  • 开本:32开
  • 版次:1
  • 用纸:胶版纸
  • 页数:256
  • 丛书名:中国传统·经典与解释
  •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4-01
  • 作者: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老学八篇(外一种)(中国传统·经典与解释)截图 老学八篇(外一种)(中国传统·经典与解释)截图 老学八篇(外一种)(中国传统·经典与解释)截图 老学八篇(外一种)(中国传统·经典与解释)截图 老学八篇(外一种)(中国传统·经典与解释)截图 老学八篇(外一种)(中国传统·经典与解释)截图 老学八篇(外一种)(中国传统·经典与解释)截图 老学八篇(外一种)(中国传统·经典与解释)截图 老学八篇(外一种)(中国传统·经典与解释)截图

#电子书简介

编辑

收入陈柱先生解读老学的两种著作——《老学八篇》和《老子》(注释本)。
《老学八篇》与《老子》合为一本出版,于老子的生平思想、《老子》文本、老子后学等方面皆有整全的解释,是学习老子思想的基础著作。

内容简介

收入陈柱先生解读老学的两种著作——《老学八篇》和《老子》(注释本)。
《老学八篇》包含八篇文章,分别对老子的生平、文辞、学说、思想以及老子后学庄子与韩非子的老学进行提纲挈领的阐释,总结了前人关于老子以及《老子》文本的大量研究成果,根据各个版本重新厘定了《老子》各章的文字内容。
《老子》前有绪言,主要辨明关于老子的诸多疑问,正文就《老子》逐章讲解。
《老学八篇》与《老子》合为一本出版,于老子的生平思想、《老子》文本、老子后学等方面皆有整全的解释,是学习老子思想的基础著作。

作者简介

作者 陈柱(1890-1944),字柱尊,号守玄,广西北流人。所著经史子集之属,远有所稽,近有所考,明源流本末,辨义理辞章,且多能与现代思想相发明,阐发宏深,实开国学之新境界。一生撰述宏富,其中以《子二十六论》、《公羊家哲学》、《老子集训》、《文心雕龙增注》、《墨学十论》、《中国散文史》等书特别精辟。
校注者 李为学,男,山东邹平人,兰州大学哲学本科、中国哲学硕士,复旦大学外国哲学博士。现为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教授,曾就职于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校注者 魏凯,女,甘肃兰州人,兰州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中国古典文献学硕士,现供职于兰州市政府机关。

目录

校注前言/1
老學八篇/5 自序/7
老子之大略/10
老子之别傳/24
老子之文學/39
老子之學説/63
莊子之老學/85
韓非子之老學/98
莊韓兩家老學之比較/112
新定老子章句/124 老子/157
緒言/159
老子/178 附録主要參考書目/246

精彩书摘

校注前言 陳柱著述殊爲宏富,諸子未嘗不曾涉獵,早期注心於諸子亦久矣,而後見國朝學統零落而發憤於經學,其用心不可謂不良苦。其中關於老學的著作主要有《老學八篇》《老子》《老子集訓》《老子韓氏説》等。本書收録其中兩種:《老學八篇》與《老子》。其中《老學八篇》收入商務印書館“國學小叢書”系列,《老子》收入“學生國學叢書”系列,亦爲商務印書館印行。
陳柱作爲民國時期的學者,其研究老學的主要特點在於一方面繼承了清朝以來的樸學成就與學風,大量使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思想上又受到了西學的影響與衝擊,嘗試引西學以闡老。與嚴復相同,他們都抱著切實的現實關懷來解老。他們都將老子的政治哲學觀念與西方的民主觀念相互比較,并初步地以新的眼光來重新解釋中國古典道統。應該説,他們是嘗試解決中西問題的先行者。這種看問題的角度與範式仍舊是中國思想界長期不能擺脱、又需要保持警惕的方法。在這個背景之下,如何重新進入中國古典道學的統續仍舊是我們要面臨的重要課題,而老學作爲環中之學尤爲重要。
《老學八篇》的學術成就主要在於:總結了前人關於老子以及《老子》文本的大量研究成果,對於老子生平以及著述做出了考訂;闡揚了老子之後莊子與韓非子對於老子的不同解釋,以及由此推引出的不同政治哲學體系之間的異同;對於《道德經》的分章也提出了新的看法,根據各個版本重新釐定了《老子》各章的文字内容。陳柱注釋的《老子》一書係王雲五、朱經農主編的“學生國學叢書”中的一種。書中緒言多與《老學八篇》内容重複,主要辨明老子的諸多疑問;其後各章分别講解,可以與《老學八篇》互相參讀。陳柱解老子的長處在於采擷多家注釋,擇長而用,王弼、成玄英、吴澄、李贄等歷史名家以及清末至民初的馬其昶、馬敘倫、嚴復等人都在陳柱的視野之内。而對於老子各章的解釋,也能顯出陳柱自身對於老子理解的特殊傾向。另外,陳柱在解老子的時候,往往从文字訓詁、音韻等角度切入,亦頗有可觀之處。
本書沿襲“經典與解釋”系列的體例,改爲繁體横排,對於難字難詞以及人物職官等做出簡注,以小五號字加括號夾注於文中,較長者改爲腳注。原書采用的標點爲民國時期所慣用,我們除了改正一些明顯的錯誤外,盡量保留原書的斷句。文字有明顯訛誤的,做了直接的修改;與通行本有不同的,出校記。陳柱在該書中的自注,原書以括號加同字號方式標出,我們改爲小五號字體隨文夾注,去掉了括號。所引各家《道德經》注釋以及考訂因章所引的不出章名,所引出於同一本書的,不再每章説明出處。還需要説明的是,《老學八篇》初版於1928年12月,1933、1934年再版過兩次,本書整理所據底本是1934年5月第二版;《老子》一書初版于1928年11月,其後在1930年、1932年、1934年再版,本書整理所據底本是1934年2月第二版。
本書受到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Supported by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項目編號:17LZUJBWZD015)。
校注者
二零一九年三月

前言/序言

自 序 柱自去年秋,爲諸生讲《老子》,爰著《老子集訓》,略采諸家之説,參以己見,意欲使之粗明訓詁,稍通玄旨也。既課畢,爰復授此八篇,以與《集訓》爲一經一緯之用焉。既畢業,乃爲之序,曰:嗚呼!老子之學,蓋一極端自由平等之學也!知此者,其唯清之嚴又陵(嚴復)乎?其言曰:“黄老之道,民主之國之所用也,故能長而不宰,無爲而無不爲。君主之國,未有能用黄老者。漢之黄老,貌襲而取之耳。”(《老子評語》)嗚呼!吾讀其説,而不禁重爲老子悲也!夫以酷愛自由平等之學説,不爲天下後世之學者所知,而爲少數狡詐者貌襲,轉以其所以欺天下、愚後世者,歸功於老子。夫老子豈敢受其功哉?
蓋嘗試論之:老子唯欲求夫平等自由,故對於古來君主,欲以恩德市民,聰明耀衆,以遂其奴隸億兆、鞭笞天下之願者,不得不深惡痛絶之。故爲説以告之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道德經•第三十八章》)又曰:“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爲芻狗。”(《道德經•第五章》)蓋一有仁之心存焉,則望報之念斯起,而所謂仁者已立成市道,異夫天地所以生萬物之心矣。夫存於心者曰仁,見於行事者曰爲。愛人當本不仁之心,則爲政當爲無爲之政。故雖有政府,愛民治國,不足以言功,不足以言德。夫然,則一時之爲政者,不足以勞吾民之愛戴,而封建世襲之根據,乃於是乎無所託足矣。此老子之所以爲民主之治也。
知此者,唯莊周賢,故掊(pǒu)擊政府亦力,以至智爲大盜積,至聖爲大盜守。大盜者何?則政府是已。故曰:“竊鈎者誅,竊國者爲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莊子•胠箧》)然其言之也益肆,而復古之情,亦未免太過。在老子之意,不過緬想上古無政府之時,其人民之自由平等,遠非封建階級生成以後所能夢想,而莊子則欲返之容成、大庭(又作容成氏、大庭氏、傳説中的古代)之世矣。在老子不過欲爲於無爲、學如不學,以滅階級之競爭,而莊子則專務夫所謂絶聖棄知者矣。此莊周學老之失,而後世之復古派所藉以游心於太古者也。
韓非則不然,以老子不仁之旨、無爲之説,盡納之於之中,以謂能守乎此乃能無爲而無不爲矣。於是大反自由之説,力崇干涉之談,以自然爲不足貴,而唯人爲之是爭,故明古不如今,而今無法古之必要。蓋將老子芻狗百姓之説,因而芻狗聖人、芻狗先王矣。及秦用之,果以翦滅諸侯之國,而封建之制度遂於是消滅。然爲之太過,專用己智,乃因而焚書坑儒,二世而亡,爲天下之僇(lù,辱)笑。此韓非學老之失,又後世復古派所籍以爲口實者也。
自是以後,有國者或以老子爲守成之具,用兵者或視老子爲權謀之家;而學者又或以清談爲宗,或以隱逸爲主,或以導引爲事:皆世主所提倡,而欲率天下於無事,以固其子孫萬世之業者也。是豈非與老子之初意大相剌謬者邪?嗟夫!莊生有言:“爲之仁義以矯之,則并與仁義而竊之。”(《莊子•胠箧》)豈知其并老子之説而亦竊之哉?此吾所以重爲老子悲也!豈非學者不能講明之咎與!向使昔之學者,能本韓子不法古之卓識,力行莊生掊擊大盜之説,則吾國自秦以後之政體,必有大異乎之所聞者,而政體之事,又必非之所云云而已矣。吾特表而出之,以見學説關係世變之巨有如是者! 中華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三月十五日
北流陳柱柱尊父序於上海大夏大學

^_^:9c07bcbae7067865461fe6470a576fc1

上一个哲学

下一个东方哲学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