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截图

信息时代中国国有企业风险管理:有限理性思维的运用(清华·国有企业研究丛书)截图 信息时代中国国有企业风险管理:有限理性思维的运用(清华·国有企业研究丛书)截图 信息时代中国国有企业风险管理:有限理性思维的运用(清华·国有企业研究丛书)截图 信息时代中国国有企业风险管理:有限理性思维的运用(清华·国有企业研究丛书)截图 信息时代中国国有企业风险管理:有限理性思维的运用(清华·国有企业研究丛书)截图 信息时代中国国有企业风险管理:有限理性思维的运用(清华·国有企业研究丛书)截图 信息时代中国国有企业风险管理:有限理性思维的运用(清华·国有企业研究丛书)截图 信息时代中国国有企业风险管理:有限理性思维的运用(清华·国有企业研究丛书)截图

#电子书简介

陈晓,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会计学会理事,中国税务学会理事。美国杜兰大学经济学博士。曾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主任,兼任《中国会计评论》副主编、《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编委,以及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Studies、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等期刊的学术委员。先后担任中文在线、汉王科技、深圳远望谷、首旅集团等多家公司的独立董事和外部董事。

李甘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清华大学管理学博士,师从陈晓教授,主要从事资本市场、国有企业、税收税务、公司治理、风险控制等方向的研究。

第一章 研究背景
第一节 风险环境
第二节 政策背景
第三节 信息大爆炸时代

第二章 国有企业全面风险管理
第一节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整合框架(2004)
第二节 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2012)
第三节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整合框架(2017)

第三章 有限理性与组织的风险决策
第一节 组织与组织决策
第二节 有限理性管理行为理论
第三节 “有限理性”与企业风险管理边界
第四节 传统风险管理方式的问题
第五节 有限理性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第四章 风险容忍度管控
第一节 有限理性下的风险容忍度
第二节 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中的风险容忍度与风险边界管控
第三节 风险容忍度的作用与意义

第五章 现代国有企业的风险管理
第一节 现代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制度
第二节 边界管控——国有企业的风险管理实践
第三节 风险容忍度管理对现代化国有企业建设的影响

第六章 风险容忍度管理系统对员工风险意识与风险控制能力的影响研究
第一节 主要发现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发现
第三节 风险容忍度管理系统对企业员工风险意识的影响
第四节 风险容忍度管理系统对企业员工风险控制能力的影响
第五节 信息冗余对风险容忍度管理系统的实施和员工风险行为关系的影响

第七章 风险容忍度的确认与计量
第一节 设置风险容忍度的方法
第二节 动态随机法风险容忍度确认与计量的基本假设
第三节 动态随机模型的推导
第四节 风险的分类与识别
第五节 风险容忍度解的形态

第八章 大数据与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在有限理性风险决策中的应用
第一节 会计信息系统与管理会计
第二节 机遇与挑战——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面临的新形势
第三节 如何在风险管理与决策中用好大数据

第九章 有限理性风险管理的制度设计
第一节 “有限理性”的目标管理
第二节 全面预算在有限理性风险管理中的制度设计
第三节 绩效管理在有限理性风险管理中的制度设计
第四节 集团管控在有限理性风险管理中的制度设计

第十章 有限理性风险管理各业务环节的风险点与风险指标设计
第一节 有限理性风险管理在采购管理中的应用
第二节 有限理性风险管理在销售管理中的应用
第三节 有限理性风险管理在客户管理中的应用
第四节 有限理性风险管理在资金管理中的应用
第五节 有限理性风险管理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第六节 有限理性风险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第七节 有限理性风险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信息时代中国国有企业风险管理:有限理性思维的运用(清华·国有企业研究丛书)》讨论了信息时代国有企业风险管理面临的挑战与问题,以有限理性为主要理论根基,综合运用理论梳理、田野调查、问卷分析、模型推演等多种研究方法,在深入考察国有企业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国有企业特点总结出风险容忍度管理模式,以供国有企业日常风险管理参照使用。
《信息时代中国国有企业风险管理:有限理性思维的运用(清华·国有企业研究丛书)》在选题上突出了国有企业的中国特色,在理论上创新提出了有限理性的量化方法,在研究方法上立足于国有企业的广泛实践,以期为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实践提供参考。

信息爆炸时代,国有企业风险管理要解决信息冗余造成的难题。

http://img30.360buyimg.com/vc/jfs/t1/108333/1/20480/486435/61dc00e3Eb3cf5696/45de11419cf7c88e.jpg;http://img30.360buyimg.com/vc/jfs/t1/217936/31/10443/429443/61dc00e3Ee4fbc7c4/090c15d33d6d877a.jpg;http://img30.360buyimg.com/vc/jfs/t1/218847/24/10525/386860/61dc00e3Ea044116c/1ed4bac9515cf16a.jpg;http://img30.360buyimg.com/vc/jfs/t1/210655/36/15247/532131/61dc00e3E836e0441/47695eaa621f5e06.jpg

国有企业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不断取得重大进展,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对整体经济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增强国家综合实力作出了突出贡献。
目前,国有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从国际上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经济格局、能源格局和竞争格局深刻变革,同时,经济全球化进程遭遇逆流,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深远。从国内来看,我国经济正处在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当中,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共享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同时,结构矛盾和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内生问题和外部冲击相互叠加,稳增长和控风险的任务都十分艰巨。发展环境的变化,对于国有企业发展来讲,既隐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也隐含着严峻的风险挑战。国有企业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加强管理,不断提高其发展活力和抗风险能力,在保障自身继续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为国家整体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有效的风险管理是保障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随着发展阶段和发展环境的变化,国有企业风险管理所面临的形势也呈现新的特点。一方面,企业生产经营所面临的风险越来越表现出突发性强、隐蔽性高、密集性大等特点,而国有企业一般都规模较大、业务复杂,产业链较长、决策程序较多,往往在面临风险时难以作出快速反应和及时处理。近年来频频发生的风险事故也表明,传统上强调计划、时间控制、过程控制、结果控制的线性风险管理方式,已经很难适应现阶段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随着科技革命的突飞猛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全方位渗透正深刻地改变着原有的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商业模式、价值链分布和竞争格局,国有企业风险管理面临的信息环境呈现出新的特征:在企业决策对数字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的同时,信息数量和复杂程度却呈几何倍数增加。面对海量的信息,决定企业风险管理能力的已经不仅仅是信息的收集能力,而更需要加强企业对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新时期风险管理时曾深刻指出:新时期风险防控“既要有风险防范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主动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核心问题,是要做到对风险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然而在高密度、高频度、高复杂的信息环境下,传统的主要依赖主观风险意识的风险管理模式,不仅超越了风险管理人员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范围,使其难以作出准确判断,而且缺乏灵活性,没有给一线员工一定的微观决策权,束缚了人们的手脚,从而也很难实现快速反应。在这种情况下,探索适应信息时代的国有企业风险管理模式,成为一个既重要也迫切的课题。
本书的作者认为:“企业的经济活动是一个动态过程,企业中参与人不能对信息变化作出迅速的最优决策,系统达到均衡是需要时间的。”因此,在西蒙“有限理性”思想的触发下,作者提出:“一个高效的企业管理方法应当是寻找一个在各方面‘满意,的状态,而不是去寻找一个结果性的‘目标’。”在此基础上,作者结合企业实践提出了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风险管理方法——风险容忍度管理模式。该模式通过在企业风险管理中设置风险容忍度的方法,给了一线员工以一定的微观决策权。这种管理方法的特色在于其充分尊重了风险存在的客观性,改善了国有企业一直以来惯用的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方式,增强了国有企业面对国内外市场形势快速变化快速作出决策的能力。
本书作者通过分析认为,风险容忍度管理模式一方面有效降低了风险管理过程中因为追求“最优”而需要处理庞大信息所产生的过高管理成本,另一方面,在充分保证风险可控的情况下,给予了被管理人充分的决策自主权,提高了决策效率。为了验证这套系统的有效性,本书作者通过大量走访和深入调研,收集了大量一线员工的访谈数据。大数据分析的结果显示:这套风险管理模式可以较好地做到“风险识别智能化、风险控制制度化、风险评估定量化、风险响应及时化”,既充分利用了信息系统带来的高效性,又充分考虑了具体操作人员的能力范围,对正处于转型过程中的国有企业很有借鉴意义。
本书有三个特点非常值得肯定。一是对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在研究过程中,作者综合运用了文献梳理、田野调查、问卷分析、模型推演等研究方法,全面兼顾了理论与实践,有效支撑了本书结论的可靠性。二是本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从实践中存在的内控信息冗余使得内控系统失灵或者低效这种普遍现象人手,并试图通过风险容忍度的切人点探索并验证一种新的风险管控方式,切中时弊。三是本书的案例直接来源于中国国有企业的独特实践,并对之从理论上予以升华和深化,既对国有企业风险管理改进提供了好的模板和素材,又挖掘了中国国有企业的独特管理经验,既具有很好的理论探索价值,又具有一定的实践参考意义。

上一个管理

下一个经典著作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