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人:绿洲文化变迁的人类学研究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罗布人:绿洲文化变迁的人类学研究

社会科学 人类学

  • 作者: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罗布人:绿洲文化变迁的人类学研究截图

#电子书简介

艾比不拉·卡地尔,男,现为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人类学博士。2007年毕业于新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获硕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人类学、社会学与新疆少数民族社会文化研究。曾参与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并发表论文十余篇。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社科青年项目多项。
绪论/001
第一节研究缘起和意义/001
第二节相关研究回顾/007
第三节相关理论和概念的界定/015
第四节研究方法、田野调查和基本结构/038
第一章维吾尔人与罗布人:历史的场景/043
第一节近代历史场景中的维吾尔人/043
第二节维吾尔族群认同的多元化过程/049
第三节现代维吾尔认同的建构/063
第四节作为族群的罗布人/074
第二章罗布泊地区生态、经济与社会文化/091
第一节塔里木盆地和罗布泊地区的地质和地理环境/091
第二节罗布人的渔猎生计/094
第三节混合型经济:狩猎、游耕农业/111
第四节罗布人的传统饮食、服饰和居住文化/121
第三章罗布人精神生活的文化透视/136
第一节罗布人的多元宗教文化/136
第二节罗布人的婚姻习俗/152
第三节罗布人的丧葬习俗/159
第四节罗布人传统生态观念的文化解读/165
第四章从渔民到农牧民:传统文化的变迁与重构/175
第一节生态环境演变与文化调适/175
第二节喀尔曲尕乡罗布人的经济生活/188
第三节喀尔曲尕乡社会结构的演变及其特点/205
第五章宗教生活的文化解读/215
第一节地方表述中的宗教:伊斯兰教在喀尔曲尕乡/216
第二节地方生活中的宗教实践/223
第三节宗教组织:清真寺、伊玛目和加玛艾提/245
第四节清真寺里的国家:地方语境下的宗教与国家的互动/257
第六章人生礼仪、家庭及其文化阐释/262
第一节命名礼仪/263
第二节割礼——身份的转换与强化/265
第三节喀尔曲尕乡的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272
第四节喀尔曲尕乡的丧葬习俗/306
结论生态移民——绿洲文化的过去与未来/315
第一节生态危机与喀尔曲尕乡的生态移民/315
第二节罗布人文化变迁的人类学分析/329
参考文献/338
致谢/355
本书以新疆尉犁县喀尔曲尕乡为例,将罗布人传统文化和族群认同的演变置于19世纪中期到现今的动态的历史过程,通过结合历史学的过程论和人类学的文化论,来阐明生活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上的罗布人及其文化演变的来龙去脉。书中指出生态环境的恶化致使罗布人失去其传统文化原有的生存基础,并在国家政治经济政策的引导下,其文化形态越来越被维吾尔主流文化所取代,族群认同也呈现出维吾尔化的趋势。本书为罗布人传统文化及其演变历程的研究提供了一份重要的参考资料。
前言

众所周知,文化变迁研究一直是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学者普遍认为,文化的变迁可能由文化接触、文化传播、技术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演变等要素导致。本书在通过田野调查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基础上,主要运用人类学、 民族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 来研究罗布人绿洲文化的变迁。
早已融入到维吾尔社会群体并成为其特殊分支的罗布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以罗布泊地区作为自己的生活空间。他们在适应周边的干旱生态环境的过程中,通过强烈的适应能力,创造了以捕鱼为主的以简单性、脆弱性和生态适应性为主要特点的内陆沙漠干旱区特有的绿洲文化形态。与此同时,他们还建构出基于这种文化形态的族群认同观念,并自称为和被“他者”称为“罗布人”。由于恶劣的生态环境使罗布人的传统文化具有内在的脆弱性、简单性和对环境的依赖性,这种文化总是容易受到干旱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和支配。
20世纪20~30年代塔里木河和罗布泊地区生态环境发生了演变,罗布人的传统社会文化也随之发生空前的变化。由于恶化的生态环境,他们不得不废弃罗布泊地区的家园,迁入周边的维吾尔大社会文化环境。与维吾尔社会文化不断的频繁接触,再加上国家政治经济领域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促使罗布人逐渐接受维吾尔文化以及维吾尔认同观念。本书以尉犁县喀尔曲尕乡为例,将罗布人传统文化和族群认同的演变置于从19世纪中期至目前的动态的历史过程,以文化人类学关于变迁的研究成果及历史学、民俗学、民族学等相关理论为理论依据,运用主位和客位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合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对罗布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变迁现象进行历时性的纵向梳理,并在共时性的背景下进行适当的比较研究。在此过程中,试图解释罗布人传统文化的总体特点及其生态特征以及在生态环境演变和社会文化环境转变的语境下,罗布人传统文化形态和族群认同所呈现出的维吾尔化趋势。本书指出,一方面生态环境的演变促使罗布人失去传统文化原有的生存基础,另一方面迁入维吾尔社会文化环境后,在国家政治经济话语的引导下,罗布人的文化形态越来越被维吾尔文化所取代。随着传统文化基础的失去,再加上国家民族政策的引导,罗布人的族群认同也呈现出维吾尔化的趋势。具体来讲,经济生活的农牧化、宗教生活的伊斯兰化、仪式实践在意义和结构上的变化、社会结构的多元化和复杂化以及国家与地方关系在民众生活各方面的强化等是罗布人传统文化变迁的主要内容。
基于罗布人文化变迁的理论分析,本书最后指出,文化的涵化是罗布人文化变迁的基本机制和途径。罗布人和维吾尔文化之间存在持续接触与互动过程,在与维吾尔人持续交流的基础上,罗布人文化受其影响而产生了广泛的变迁。就本质而言,罗布人的文化涵化现象,是在没有外力强迫的条件下,出于自身需求而向维吾尔文化学习、借用的结果。它将异于自身周围地区的各种特质文化整合到自身中来,兼容并蓄,使其成为文化体系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由于身为一个典型的弱势文化群体,再加上人口数量极少等客观原因,这种涵化基本上是在接受基础上的涵化过程。尤其是在废弃罗布泊家园迁入维吾尔大社会以及改革开放政策实行之后,罗布人的传统社会逐渐增加了多元价值观念,既有国家主流文化的成分,又有区域地方社会的传统;既有自身传统文化的成分,又有吸收维吾尔文化的成分。

上一个社会科学

下一个人类学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