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截图

斯特林堡与凡·高:与斯威登堡、荷尔德林作比较的病理学案例试析截图 斯特林堡与凡·高:与斯威登堡、荷尔德林作比较的病理学案例试析截图 斯特林堡与凡·高:与斯威登堡、荷尔德林作比较的病理学案例试析截图 斯特林堡与凡·高:与斯威登堡、荷尔德林作比较的病理学案例试析截图

#电子书简介

孙秀昌,男,1970年生,河北景县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博士,师从黄克剑先生。现为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先秦美学思想史与存在主义美学的教学与研究。曾在《哲学研究》、《孔子研究》、《社会科学战线》等刊物发表专业论文五十余篇。
《斯特林堡与凡·高:与斯威登堡荷尔德林作比较的病理学案例试析》:
我们要想系统阐述精神分裂症过程与斯特林堡有关他的人生哲学及其作品的言谈举止之间的关系,就会发现,疾病的意义在于它仅仅为相关的主题提供了基本的质料;除此之外,这种质料具有特殊的力量,它诱发了斯特林堡强烈的嫉妒狂,使他在此后的生活中经历了真正的精神分裂症,并形成了一种持续而顽固的神智学结构。斯特林堡的这种力量绝不是来自任何一种观念,而仅仅来自患者谋求存活下去的那种精神需要。斯特林堡这类世界观的基本特征在其患病过程期间从未发生过什么改变。无论在患病之前还是在患病之后,他都不是一位预言家。他不仅未曾认同过某个教派,也未曾成为某个教派的成员,更未曾创立过某个教派,他始终都保持着一个怀疑论者——一个惯于“实验”的人——的底色。当他做出阐释之际,尤其当他的阐释呈现出某些特定的观念之际,他绝不是在创造,而只是将其保持在把捉古老的神智学文化意义的范围之内。这有助于促进他与别人的联系,也容易让人获得一般意义上的理解。不过需要申明的是,所有这一切在经验中都有其根基,这些经验在他这样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所有未患精神分裂症的人们之间产生了一道鸿沟。这就是他并非在通常的神智学著述中,而是在斯威登堡那里再次发现自身经验的原委所在。斯威登堡也曾捡起那些古老观念的传统,使它们充满了自身亲历的原初精神分裂症经验,只不过他的经验要比斯特林堡多得多罢了。
第一节斯威登堡
斯威登堡这类的患者在广大的精神分裂症范围内是一种有限的范型,相对来讲出现得并不那么频繁,不过,若从某种绝对的观点来看待它的话,总还是存在大量罹患此症的人。通常的情况下,这些患者可以分辨、判断同类的精神病人是患有精神病的,却无法对自己做出分辨与判断。既然不能让他们确信自己患了病,他们的生活也就充满了艰辛困苦。因此,据说某个精神病患者可以成功地赢得一百个神智正常的人的追随,却不能赢得另外一个疯子的追随。我们已经屡次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可以成为宗派类运动的核心;然而,在那种情形下,只能有一个人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他人则都是精神正常的,至多是歇斯底里的。
至于斯特林堡,我们发现他想必是遇到了罹患精神分裂症的人,他在这些人中满意地辨识出与自己相似的特征,然而他却并未基于一种共通的人生哲学或者相互的理解与他们建立起联系。他与斯威登堡之间的关系具有相似之处。斯威登堡并未争取斯特林堡来支持他所信从的新基督教教义或者他的世界观类型,贯穿于作品中的那些事实性的内容说到底只是基于他的精神分裂症。正是由于他们的实际经验都是非常现实性的,这些经验才为他们之间带来了联系;斯特林堡并不想加入斯威登堡教派,至多是想寻找与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斯威登堡信徒之间的联系。
那就让我们来看一看斯威登堡精神分裂症的一些典型特征。尽管他与斯特林堡的精神分裂症范型呈现出相似的性状,但是他们之间的偏差也是巨大的。二者病例中存在的共同之处是精神分裂的过程,这个过程总是允许患者继续保持其镇定自若、井然有序与自我导向的状态——这个过程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发作与发展,并且在现象上表明他们有着非常相似的经历。
……
引言
第一章 斯特林堡
第一节 斯特林堡病志
第二节 斯特林堡世界观的发展
第三节 斯特林堡的作品

第二章 斯特林堡与同等智识超群的其他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比较——兼谈精神分裂症与创作能力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斯威登堡
第二节 关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之智识的精神病理学经验
第三节 荷尔德林
第四节 凡·高
第五节 精神分裂症与创作能力的关系
第六节 精神分裂症与现代文化

附录一 原始资料
附录二 斯特林堡生平年表
附录三 斯特林堡著作年表

参考文献
译后记
雅斯贝斯(Karl Jaspers)出版于1922年的《斯特林堡与凡高》一书既是一份匠心独具的精神病理学研究报告,又是一部探究艺术家生存气象的艺术家专论。作为雅斯贝斯在精神病理学-心理学时期出版的最后一部具有颇高学术价值的著作,它立足于精神分裂症艺术家的生存探源,通过对比分析斯特林堡(August Strindberg)、斯威登堡(Emanuel Swedenborg)与荷尔德林(H·lderlin)、凡高(Van Gogh)的病志与艺术家的世界观及其作品的风格变化,为破解精神分裂症艺术家的天才之谜提供了一种独具人文智慧的阐释视角,从中可以明显地看出雅斯贝斯由精神病理学-心理学领域向生存哲学领域过渡的消息。
哲学并不要求属于它自身的某一具体研究领域,然而,当对具体事物的研究扩展到我们实存的界限与起源,它就趋向于成为哲学的了。这部书最早出版于1922年,当时作为应用精神病学论文集的一部分,源自探寻人的生命与创造力的可理解性的界限。一切真实的事物,甚至精神存在的事实,都能提供可靠的理解力的界限。我在这里论及的病例与精神疾病的某些方面有关,请允许我们以更可靠一点的方式,凭借着经验来把握这种真实的构成要素,不过,要想实现完全的把握那是不可能办到的。
通过整理出现的问题,对每一个个案进行确凿的考察,并比较它们之间的相通与不同,只有这样做,我们才能得出本质性的答案。我们并不凭借至高的洞察力来推测可能会发现的“真理”,而是凭借提供正确眼光的洞察力从中发现能够被认可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做,我们才能够就我视为我们问题的东西达成一种理解。

上一个心理学

下一个变态/病态心理学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