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唐春秋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半唐春秋

历史 历史研究与评论

  • 作者: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半唐春秋截图

#电子书简介

《半唐春秋》:
略论王伯敏成功之路胡华丁(浙汀大学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博导教授王伯敏先生今年九十岁了。这是值得艺坛画苑庆祝的喜事。王教授是一位事业与寿命双赢的著名学者。他的学术成就很可观。20世纪以来,编著出版学术著作60多部,计一千五百多万字。因为编著《中国绘画史》、《中国绘画通史》、《中国版画史》、《中国版画通史》、《中国美术通史(八卷本)》、《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六卷本)》被称为“六史罕人”。他的著作从广度和深度上拓展了中国美术史,填补了中国美术史研究上的许多空白,获得各种优秀成果奖乃至国家级的中国图书奖,并被诸多国家及地区翻译、转载或出版。他还在各种学刊上发表230多篇高质量的学一术论文。1993年他受到国务院嘉奖,表彰其“为发展我国文化艺术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学科带头人”。他是20世纪把中国美术史论研究推向新高度的最后一位学者,也是在这个领域开辟21世纪研究新天地的第一位学者。他的老师黄宾虹先生九十岁时作《赠王伯敏》诗云:“一个瓯山越水人,长年劬学竹相邻。论评南北千家画,君有才华胜爱宾。”“爱宾”,是唐代画史名家张彦远,著有《历代名画记》。王伯敏先生突出的学术成就享誉神州,不负乃师的期吩。
王伯敏先生也是一位大画家、大诗人。他善画山水,精于竹石。他的山水画,清逸空灵,气韵生动,有学者风,富书卷气。其书法潇洒倜傥,别具一格。
他的书画被时人誉为“学者妙造”。沙孟海先生称:“温岭王伯敏兄出虹庐先生之门,早年书画一本黄氏,后渐离异,自僻町畦,名重一时。”他创作的《富春山水图》,赵朴初先生题“一卷画如黄大痴,构思妙若雨催诗。紫峰爱作连城壁,不负半唐立意奇。”李可染先生又题:“浓黑者师法宾虹师,淡雅若有云林趣。”20世纪70年代初,有位学者问陆俨少先生,当下浙江画坛山水画执牛耳者谁?陆俨少先生脱口而出:“王伯敏。”他著有《柏闽诗选》,凡400多首。其诗清纯厚实,平中见奇,读之隽永,如闻韶乐。
1948年春,著名词人夏承焘先生就认为:“伯敏善山水,其诗稳健生趣,质而不俚,如其山水之作。”60年代初,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也赞誉他:“不仅专史,能诗工画,实在难能可贵。”他是一位集诗书画史于一身的大学者,只不过他的诗名和画名,被成就更大的史名掩盖而已。
王伯敏先生是怎样取得成功的,怎样一步一步从一个苦命的孩子成长为大学问家的?这是时人很想知道的事情。笔者认为,这里固然有许多客观原因,如时代对催生中国画史的需要,国家文化部门的支持,前贤师长的启蒙指点,家亲好友的关爱襄助,地域文化的滋润熏陶等。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王伯敏的成功,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主观原因,他本人的努力。
概括起来是:高尚品德是根本,把握机遇是关键,执着精神是动力,惜时如金是保证,科学治学是通途。
高尚品德是根本伯敏先生的高尚品德,表现在他有强烈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爱憎分明,追求人生的最大价值。早在1946年4月,他就参加了上海大专学生的民主运动,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书籍,接受共产主义思想影响。1947年痛恨国民党腐败统治,写诗讥刺“百万金圆籴米归,晚来煮粥一锅稀。小儿未解东西问,苦了爹娘肚又饥。”其情其境,不胜感慨。1948年,他作为热血青年,参加北平学生民主运动和反迫害斗争。他甚至不顾个人安危,1949年“在温岭一边教书,一边开展革命地下工作”。温岭县城解放,“由共产党组织调至温岭县人民政府,负责全县文化教育卫生工作,不久定为文教局局长。”(引自王伯敏自撰年表)。他在《六十自叙》中又说:“余台州人,本姓阮,长大于温岭。早年游于北京,拜师于虹庐。爱国家,以弘扬中华文化为己任,教书为业,奉献画史于世。”在“十年浩劫”期间,他的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边写检查边做“腹诗”,以慰心中的困惑和忧虑。“四旧破除六月初,火焚画卷又焚书。无知已极昏无限,更把文豪尽变猪。”1976年粉碎“四人帮”的时候,王伯敏正在蜀行途中,他获此喜讯,以诗明志:“擒得四妖未操戈,神州八亿舞婆娑。西川东去巴山水,流到夔门也唱歌。”
……

画史不朽
人文正脉——王伯敏书画展
庆贺王伯敏先生90华诞“人文正脉——王伯敏书画展”
书璞画玉自序/王伯敏
王伯敏先生画展观后感/卢坤峰
水阔山遥翰墨香——谈王伯敏先生的绘画艺术/朱琦
略论王伯敏成功之路/胡华丁
治史罕人书画大家/王平
壁上云山枕上诗——文人画大师王伯敏/陆一飞
画史南山——王伯敏教授执教61周年日课展暨学术研究会
庆贺王伯敏先生90华诞“王伯敏90日课展”
自序/王伯敏
画史南山/曹意强
读王伯敏先生九十日课展自序/钱大礼王征
发言实录 画史南山_王伯敏教授执教61周年学术研讨会
王伯敏剪纸书房藏品展
王伯敏剪纸书房藏品展在桐庐举办/王萍
半唐斋里人长乐一王伯敏、王大川、王赓书画展
半唐斋里人长乐王伯敏、王大川、王赓书画展
半唐余事续新篇/朱琦
附录
部分专访王伯敏先生的撰文(2013年下半年陆续发表)

哀思绵绵
作别杭州终南山
愿王伯敏先生在天之灵安息/许江
让半唐斋的精神财富永远流传/王大川
为王公伯敏尊长者起棺香蔷
王伯敏的“现在我已满足了”/胡华丁
泪别母亲/王小川
难忘父母情/王大川
父母手记拾遗/王荔
深切怀念王伯敏先生/林希才
负疚的追悼/余守贞
温岭追思寄乡情
为家乡的文化事业添砖加瓦/王小川
王伯敏先生家乡追思会
王伯敏先生与家乡海洋剪纸/陈荣新
美术史学家的剪纸情怀/柳怀瑾
平等待人、平易近人最显王老弥足珍贵、做世独存的价值/莫文广
缅怀王伯敏先生/袁振璜
峥嵘岁月——王伯敏与温岭解放/叶海林
如何看待自己民族的文化,如何挖掘民族文化的价值
如何坚守阵地,是王先生留给我们的设问句/郑楚森
我认识印象中的王老先生/郑小庆
愿来生把椿萱再奉/王荔
笔墨丹青祭周年
“读书是福”王伯敏著作捐赠活动(杭州)
墨海青山 台州风骨——王伯敏书画作品展
附录
部分悼念王伯敏报道与纪念文章目录
王伯敏先生告别会撰赠挽联、诗文选摘

慈恩难忘
融入心田化作岚
爷爷最后的画作/王赓
无题/王雨晨
通恒逸——外公给我的三封信/阎安
我的外公王伯敏/郑绩
外公的琐忆/陈曦
父亲走了/王萍
如山的父亲/王茜
沪上的记忆/王荔
谆谆师教永记怀
良师益友
王伯敏先生/徐建融
先生的“余事”/朱琦
发现美术史的慧悟价值
缅怀导师王伯敏教授/洪再新
左图右史的绘画实现/王源
人文正脉的弘扬/陆一飞
一生甘辣相俦匹/陈野
未尽的敦煌壁画色彩研究/王荔
王伯敏年谱补遗
后记
《半唐春秋》是王伯敏先生的纪念文集。内容包括王伯敏先生书画展及评论文章,王伯敏执教61周年学术研究会,王伯敏剪纸书房藏品展;晚辈及亲人对王伯敏先生的追思文章;王伯敏年谱补遗。《半唐春秋》记录社会各界对半唐二老的关切、崇敬和缅怀,既是为了纪念,也是为了铭记。

上一个历史

下一个历史研究与评论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