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军传奇历史 图书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晋军传奇历史 图书

历史 民族史

  • ISBN:9787214160843
  • 作者:常建忠
  • 包装:平装
  • 印次:1
  • 品相:10成新
  • 字数:359000
  • 开本:16开
  • 版次:1
  • 页数:341
  • 主题词:暂无
  •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10-01
  • 读者对象:暂无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晋军传奇历史 图书截图

#电子书简介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晋军传奇
作者:常建忠著
定价:39.8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214160843
印次:
版次:1
装帧:
开本:16开

目录
章 攫取“山西王位”
从“奸商”到政治家
从开始的“黑暗统治”
“有军队就有一切”
化敌为友,一致反“清”
阎锡山一逃太原
第二章 拥袁靠段
施权术,重掌实政
卑躬屈膝,舍义求权
编制“仿日式”军队
拥袁称帝的急先锋
改弦易辙,讨好
大唱“保境安民”
讨张助段,统治
第三章 整军备装
清除一切势力
“搞扩张,民遭殃”
火力造势,扩张晋军
扩编更名,成立“晋绥军”
任人唯“亲”,任人唯“乡”
有枪就有势
第四章 纵横捭阖之策
堵直系北上通道
幸得密报,调兵守城
三面埋伏,冯玉祥落荒而逃
打响北伐之战
拥蒋复职,再讨奉张
第五章 蒋冯阎桂大混战
编遣会议,各怀鬼胎
同演离合闹剧
墙头草,两边倒
“连环计”拆分冯、蒋势力
联唐反蒋
“笔”“舌”之战
中原大混战
阎锡山二逃太原
第六章 重新坐镇晋绥
内讧四起,各奔东西
“在生存中求生存”
依附日本,东山再起
赶走杂牌军,再创阎氏天下
“围剿”红军“一场空”
第七章 在三个鸡蛋上跳舞
“不,也要亡于蒋”
“点出一支土”
八路军大捷,阎锡山弃城而逃
忻口会战
阎锡山三逃太原
作战计划遭泄密
成立特殊“组织”,形成统一战线
倒戈、妥协投降
顽固派高潮,艰难战斗
阎锡山“老本输光”,
与日密谋,紧抓救命稻草
第八章 内战先锋
下山摘“桃”,与决裂
上党折兵,损失惨重
助纣为虐,全面内战
连失三战,政权“归还”人民
紧守高地
梁培璜临汾被擒
“逃跑计划”一场空
晋中战役,大获全胜
第九章 走向灭亡
“誓与太原共存亡”
阎慧卿密室
后的“政治晚餐”
残枝败叶落无声
主要参考文献

摘要
章 攫取“山西王位”
从“奸商”到政治家
阎锡山字百川,号龙池,乳名万喜。1883年10月8日,在山西五台县河边村,传出了“哇哇”的哭声,一个小生命来到了世上,他就是阎锡山。
相传,阎锡山母亲曲月清在生他的时候,梦游了五台山寺庙中的大孚灵鹫寺,在寺庙中将阎锡山生出。这位从寺庙中抱出来的阎锡山,长大后,却并不是什么庙中神灵转世托生、拯救万民于水火的菩萨。恰恰相反,是山西的一个“土霸王”。
阎锡山的老家原在阳曲县坡子街,不知何故,在清朝初年迁移到了弯弯曲曲的滹沱河河曲大湾部的河边村。河边村因环绕五台山下的滹沱河水而得名。全村由许多堡子组成,人们把大的叫大堡,小则为小堡,阎锡山的家在永和堡。
阎锡山的父亲阎书堂,继承了祖上留给他的60多亩地,一半用来自耕自作,一半雇用佃户耕种。
阎书堂经过多年的辛勤操持、精打细算,家底逐渐殷实起来。但小本经营的利润毕竟有限,这对于胃口很大的阎书堂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他对家人说:
“光靠收租放债,猴年马月才能发财啊!这样发展下去,没有多大出息。要发大财,必须另辟生财渠道,搞大的买卖。”
“我们还是安稳一点好,能不饿着、冻着就行了。”阎锡山母亲不安地说。
“你们女人头发长,见识短,啥事都不懂。”
后,他决定投资商业。
阎书堂早年读过几年书,认识一点字,头脑转得也快。这年,正邻有一个姓邢的大户,开的一爿钱庄,由于投资本钱不足发不了大财。邢大户虽也想聚资生财,在商场立足发展,终因没有资金而望“商”兴叹。阎书堂打
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托人捎信,与邢大户联系合作经营。邢大户对阎书堂的情况原来就略知一二,在介绍人的撮合下,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在定襄县共同经营这爿钱庄。
阎书堂经商的愿望实现后,决心在商场大干一番。他把收租放债积下的全部资金投入到钱庄,超过了邢大户的资金,理所当然成了大股东,当起了老板,统揽了业务上的大权,一切展得比较顺利。
开始经营后,他对钱庄原来的商号“邢发财”不满意。他对邢大户说:
“我们合作经营,商号提得应更有意义。”
“这个主意好,那提什么商号为好?”
“我考虑了一下,叫‘吉庆昌’如何?”
“啊,不错,我赞成。”
于是,他们把钱庄的商号改为“吉庆昌”。意思是大吉大利,大喜大庆,生意兴旺,财源昌盛。
阎书堂经营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定襄县地域狭小,商人来往较少,商贾也没有五台县的多,资金周转不快,获取利润不大。照此经营下去,要发大财仍然没有指望。一日,他吃过晚饭,和邢大户协商说:
“我把咱俩经营的这一个多月来的收入算了一下,除去成本,剩下的就只有一点点辛苦费了。”
“那是为何?”
“难道你在这里做了这么多年的生意,一点也不清楚?”
“真的不知!”
“哦,难怪你发不了大财。”
阎书堂把原因一说,邢大户这才恍然大悟。这样他们就把“吉庆昌”迁到了五台县经营。
阎书堂到了自家县城后,凭借地理、人缘和自己略通文墨的优势,在商业上投机取巧,买空卖空,兴风作浪,短短几年工夫,就在五台这个小县城崭露头角。
阎书堂在生意兴旺之时,家庭却遭了不幸。阎锡山母亲突患急病,无效,不久便死去。阎锡山年仅6岁就失去了母爱。
翌年,阎书堂继娶定襄县陈家营陈秀卿为妻。陈在过门时,见阎锡山调皮
捣蛋,不服管教,讨厌,便以自己不扶养前妻的遗子为条件,对阎书行要挟。阎书堂娶老婆心切,便把阎锡山寄养到外公家中,可谓两全其美。
阎锡山的童年是在外祖父家度过的。他的外公、外婆见他小小年纪就失去了母爱,成了孤儿,也怪可怜的,就对他迁就照顾,以致阎锡山从小娇生惯养,放纵任性。爬树捅鸟窝,上房掏麻雀,吵架斗殴,样样少不了他。时常给两位老人带来麻烦与祸患。
阎书堂知道后,只好带他回家,阎锡山死活不愿跟父亲走,一边哭一边说:
“我不想回家,回家没意思,开。”阎书堂见他哭得在地上翻来滚去,心里一阵酸楚,想想带回去吧,又害怕老婆责骂,便和老丈人商量,不如把他送入小堡私塾读书。一来收敛一下他的浪荡之心,二来也好叫他学着懂点道理。
刚开始时,老师教他读《百家姓》、《三字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朱子语类》等,他还算认真,能够熟读、背诵一些。到阎锡山10岁时,又继续让他读《诗经》、《春秋》等。可是,越往后,他越读不下去,以至经常逃学。
但阎锡山在学习期间,收获还是有的,“锡山”这个名字就是他在学习时老师给他取的,以往人们都习惯叫他的乳名――万喜,直到老师给他取名后,人们才正式叫他阎锡山。
一次,父亲送他来校时,老师对他父亲说:
“孩子叫乳觉不妥,给你儿起个名,怎么样?”
阎书堂一听是塾师给孩子起名,自然是求之不得,举双手赞成。
塾师闭目摇头晃脑地说: “按照你们阎家的家谱,排到万喜应属锡字辈,故名字应在‘锡’字上做文章。”塾师取得阎书堂同意后,想了几天。偶然记起古代杨载的两句诗:
“道人卓锡问名山,路绝岩头未面攀。”“锡”、“山”二字不正是我所要找的吗?真是踏,得来全夫。P3-5

上一个历史

下一个民族史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