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鲁滨逊--木心的前半生(1927-1956)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文学的鲁滨逊--木心的前半生(1927-1956)

传记 经典传记

  • ISBN:9787507553291
  • 印次:1
  • 字数:170
  • 开本:32开
  • 版次:1
  • 页数:255
  • 主题词:木心//传记
  •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10-01
  • 印刷时间:2020-10-01
  • 正文语言:1
  • 读者对象:普通大众
  • 中图法分类号:K825.6
  • 作者: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文学的鲁滨逊--木心的前半生(1927-1956)截图

#电子书简介

内容提要: 本书是当代文学家、诗人、画家木心前半生(1927-1956)的传记,通过图文如实讲述他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在时代浪潮的裹挟下,是如何从出生到求学再到思想逐渐走向成熟、并以艺术为毕生志业的生命历程。内容涉及家世背景、古镇生活、开蒙与就学、为艺术而出走、负笈上海美专、投身学生运动、与夏承焘和林风眠的交往、山居生活、杭州与上海的教书生涯等。在呈展木心前半生生平经历的同时,探索其O初几次人生选择的思想动机,以及可能决定其后半生人生走向的必然与偶然因素。
精 彩 页: OO章 乌镇:“予仍频忆江南古镇”
说起乌镇,现在已是举世闻名的OO旅游目的地和世界互联网大会OO举办地。但对于木心而言,这里就是他的故乡,既是他的人生起点,又是他的O后归宿。木心少年时代从乌镇出发,经杭州、上海、组约,O终又回归乌镇,用尽一生,为自己画就了一个圆满的人生轨迹。
一、由一首诗说起
一九二七年农历二月十四(公历三月十七日),木心出生于浙江省桐乡县青镇(今桐乡市乌镇镇)太平桥畔的孙家老宅。
说起乌镇,现在已是举世闻名的OO旅游目的地和世界互联网大会OO举办地。但对于木心而言,这里就是他的故乡,既是他的人生起点,又是他的O后归宿。木心少年时代从乌镇出发,经杭州、上海、纽约,O终又回归乌镇,用尽一生,为自己画就了一个圆满的人生轨迹。
乌镇在木心的心中,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作为游子的木心,和绝大多数诗人与文学家一样,常常将对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诉诸笔端,缀而成文。这些文章或寄托莼鲈之思,或纾解内心孤独,成为木心文学作品中的精品佳作。
在木心有关故乡的诗文中,有这样一首诗有必要首先被提起:
少年朝食
清早阳光
照明高墙一角
喜鹊喀喀叫
天井花坛葱茏
丫鬟悄声报用膳
紫檀圆桌四碟端陈
姑苏酱鸭
平湖糟蛋
撕蒸笋
豆干末子拌马兰头
莹白的暖暖香粳米粥
没有比粥更温柔的了
东坡、剑南皆嗜粥
念予毕生流离红尘
就找不到一个似粥温柔的人
吁,予仍频忆江南古镇
梁昭明太子读书于我家后园
窗前的银杏树是六朝之前的
昔南塘春半、风和马嘶
目长无事蝴蝶飞
而今孑身永寄异国
诗书礼乐一忘如洗
犹记四季应时的早餐
若《文选》王褒之赋曰
良薛醇而有味
美粥岂易得煮粥犹填词
稀则欠故实稠则乏精致
精明李清照 少游受评嗤
我谓秦七粥稀稠亦由之
目前尚不知木心创作此诗的确切时间,但推测是在留美期间的晚期大体应该不会有错。诗作从日常写起,看似平铺直叙,其实诗人内心的桑梓之情在思绪的切换中层层递进。直到了“吁,予仍频忆江南古镇”一句,那份郁结终于按捺不住,一吐为快。
在这首诗中,木心通过“少年朝食”那一系列味蕾的记忆,打开了被封存于内心深处的故园之思。当记忆的闸门一旦打开,故乡的风物,特别是那些早已渗入木心血脉的文化基因就再一次被激活。
二、风土清嘉的千年古镇
木心的故乡乌镇地处江南腹地,为河流冲积和湖沼淤积平原。这一带地势平坦,河道纵横,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的美誉。
乌镇历史悠久,早在六千多年前就有先民活动。在其东郊不远处的“谭家湾新石器时代古遗址”二〇〇六年被列入OOO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是这一属于马家浜文化类型的古遗址打开了乌镇华丽璀璨的历史画卷。
乌镇的地理位置也异常OO,历史上长期处于两省(浙江、江苏)三府(嘉兴、湖州、苏州)七县(桐乡、石门、秀水、乌程、归安、吴江、震泽)的错壤之地。“苏杭嘉湖六通四辟,粮艘贾舶无间道可他适”,水路交通四通八达,向来是浙北地区的水运枢纽。
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乌镇宋以前为兵家所重,宋室南迁后商业逐步得到发展。至明清时期“富商大贾数千里辇万金而来,摩肩接袂如一都会”,乌镇已成为一个经济发达的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名列江南五大镇。就如地方史志所说的那样:“镇上有桑叶行、茧行、丝行、绸庄、布庄、京庄、建庄等,其他如米行、烟业、OO、银楼等业亦颇发达,酒肆茶楼林立,市逵广袤十八里,成为‘巨丽甲他镇’的商业大镇。”
地理位置的优越,交通的便利,商业的繁荣,使得乌镇自古人文荟萃,雅士云集。在木心眼里,故乡乌镇文风郁郁,文脉相承,实为一处人文渊薮:
明清年间,乌镇无疑是官商竞占之埠,兵盗必争之地,上溯则梁朝的昭明太子萧统在此读书,斟酌《文选》。《后汉书》的下半部原本是在乌镇发现的,唐朝的银杏树至今布叶垂荫,葱茏可爱。乌镇的历代后彦,学而优则仕,仕而归则商,豪门巨宅,林园相连,亭树、画舫、藏书楼……寻常百姓也不乏出口成章、白壁题诗者,故每逢喜庆吊唁红白事,贺幛挽联挂得密密层层,来宾指指点点都能说出一番道理。骚士结社,清客成帮,琴棋书画样样来得,而我,年年“良辰美景奈何天”,小小年纪,已不胜惘帐“赏心乐事谁家院”了。
P9-17
作者简介: 夏春锦,闽人客浙,现供职于桐乡市图书馆,《梧桐影》主编、杭州师范大学木心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浙江省作协会员、浙江省OO阅读推广人。著有《木心考索》《文学的鲁滨逊:木心的前半生》《木心先生编年事辑》,主编和策划有“知新文丛”“蠹鱼文丛”《桐溪书声》等。
目录:序言
小引:“木心是谁?”
OO章 乌镇:“予仍频忆江南古镇”
第二章 从学:“少小的我已感知传统的文化”
第三章 出走:“一心要做知易行难的艺术家”
第四章 上海美专:“这是我的艺术之门”
第五章 校内校外:“青春必须动”
第六章 幸遇师尊:“我才野性稍戢”
第七章 解放前后:“此心耿耿欲何之”
第八章 小镇中学教师:“我好比笼中鸟”
后记
附录:木心年表(修订版)
主要参考书目

上一个传记

下一个经典传记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