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戚继光/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

传记 军事人物

  • ISBN:9787101157857
  • 品相:506933
  • 开本:32开
  • 版次:1
  • 页数:142
  • 出版社:中华书局
  • 作者:
  • 出版时间: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戚继光/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截图 戚继光/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截图 戚继光/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截图 戚继光/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截图 戚继光/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截图

#电子书简介

  • 商品名称戚继光/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
  • 作者杜洪涛
  • 责编傅可//董邦冠
  • 定价20.00
  • ISBN号9787101157857
  • 出版社中华书局
  • 版印次1版 1次
  • 开本32开
  • 装帧*装
  • 页数142
  • 出版时间2022-11
  • 印刷时间2022-11

本书讲述了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障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还有《止止堂集》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呈报朝廷的奏疏和条议。

导读

初露锋芒

赴浙抗倭

杀贼练兵

新戚家军

战无不胜

荡平倭寇

戚继光生平简表

初露锋芒

明朝嘉靖二十三年(1544)春。

清晨,一轮红日照亮了山海之间的登州城。

城外的官道上,一位高大瘦削的老人停下了脚步,他用微弱但不失威严的声音说道:“光儿,我们就送到这里了。”

老人名叫戚景通,曾先后担任山东都司、大宁都司的都指挥和神机营副将。他身后站着一个眉清目秀又器宇轩昂的少年,便是他的儿子戚继光了。

“爹……”戚继光望着疲惫、憔悴的老人欲言又止。

“元敬,你爹把你带到我家那年,你才七岁。这一转眼,你都到了可以进京袭职的年纪了。”头戴方巾的中年男子缓缓地说。

“梁先生,”戚继光躬身施礼,“十年来,先生不嫌我顽皮、愚钝,教我四书五经、诗词歌赋。门生无能,未能达到先生的期望,但师恩深重,请受门生一拜。”

梁玠拉住试图跪地叩首的戚继光,感慨地说:“元敬,不要妄自菲薄。别说在登州卫,就是在这登州府,你的经学造诣也算得上年轻一辈中的佼佼者。本来为师很想让你走科举这条路……”梁玠满腹经纶,却时运不济,始终未能考取功名。他曾将博取功名的希望寄托在戚继光身上,想到如今这个希望也落空了,不禁长叹一声。

“梁先生,”戚景通抹了抹头上的虚汗,诚恳地说,“虽说光儿有些读书的天分,但武官家族的长子得承袭父业,为国效命。更何况如今,这多事之秋,咳咳咳……”一阵剧烈的咳嗽终止了老人的话头。

“父亲!”继光上两步,一边轻拍父亲的后背,一边转头对梁玠说,“现在我朝北有俺答,南有倭寇,这正是军人报效国家的时候!”

梁玠点了点头,说:“元敬能以国事为重,为师深感欣慰。”

戚景通凝视着即将远行的儿子说:“儿啊,你即将继承的世袭武职,是老祖宗跟着太祖高皇帝打天下,用性命换来的,你千万不能坏了祖辈的名声。精忠报国、廉洁奉公这八个字,你给我牢牢记着。”

戚继光听父亲讲过,六世祖戚详为大明征战多年,最终在征讨云南的战役中不幸阵亡:太祖高皇帝为奖励戚详的战功,封五世祖戚斌为登州卫指挥使。想起祖辈的事迹,他情不自禁地跪下,磕了一个响头,说:“爹爹,孩儿记住了!”

戚景通虚弱地点了点头,低声说了几个好字,又说:“快上路吧,多加小心!”

戚继光对父亲和先生各施一礼,又俯身拉住一直默不作声的弟弟说:“继美,爹爹最近身体不大好,我走之后,你要好好照顾爹爹。”

年仅十二岁的戚继美用力地点了点头,说:

“大哥,早些回来!”

戚继光转身踏上征途。慢慢地,他疾行的身影消失在老少三人的视线之中。

当年六月,戚继光到了京城。第二天,便是袭职考试的日子。一大早,他从客栈赶到北郊的大校场。在军士的监督下,他与准备袭职的武官子弟穿过辕门,来到校场中间的指定区域。

他站在人群中放眼望去,只见演武厅前面的将台高大宽敞,将台中央的交椅上坐着三位考官。将台之下,武官、军士分列左右。

距离将台不远的地方,有一座旗台。旗台上有金鼓旗、五方旗、角旗,有大鼓、铜锣、号角、喇叭,还有准备就绪的旗牌官、旗手、乐手等。

跪听圣旨、查点人数等程序过后,比武考试正式开始。戚继光的排序靠后,他和暂时不参加考试的武官子弟被带到考场的两侧等候。

考场由设有短墙、壕沟、箭靶的骑射考场和地势平坦的并枪考场构成。参加袭职考试的武官子弟在旌旗、锣鼓的指挥下进场比试。

戚继光从未经历过这么大的场面,紧张而兴奋地四处张望。他看到有人骑马在跳跃短墙时人仰马翻,有人在跨越壕沟时栽倒在地,也有人在并枪时血流满面:他还看到,有人身手矫健,拉弓如同满月:有人威风凛凛,持枪奋勇向前:也有人在考试通过之后振臂欢呼。

戚继光身边也是好戏连台。一位武官子弟塞给监试官一锭银子,便分到了一匹健壮的官马:另一位青年塞了更多的银子,牵着自己长期训练的良驹走进考场:还有一位穿着寒酸的少年分到瘦马后提出抗议,反被监试官扇了一记耳光。

当一名监试官牵着一匹瘦弱的官马来到戚继光面前时,他明白自己要上场比试了。他微笑着接过了缰绳,轻柔地抚摸着马背说:“马儿,全靠你了。”说罢,他取出弯弓,背上箭囊,翻身上马。

戚继光骑马缓步进入骑射考场。在看到令旗后,他催马向前,在马儿顺利地翻过短墙时。他迅速抽出一支羽箭,准备在马儿跳过壕沟后射出。不料,马儿恰在那时打了个趔趄。幸亏他反应敏捷,一边控制住马,一边瞄准。只听嗖的一声,羽箭疾出,正中靶心。

戚继光勒转马头,缓步回到原地。他五指张开,梳理了几下马的鬃毛,轻轻地说:“马儿,我们还得再射两箭。”令旗摇动,他再度催马向前。马儿高高跃起,翻过矮墙,再纵身一跃,跳过壕沟。戚继光抽箭、张弓、怒射,一气呵成,羽箭不偏不倚,再中靶心。

戚继光将马头一兜,缓缓回到原地。他知道瘦弱的马匹已经十分疲惫,他轻柔地为它梳理鬃毛,说:“马儿,再坚持一下。”令旗挥过,马儿稀溜溜一声嘶鸣,向前飞驰而去。它越过短墙,跨过壕沟,只是在戚继光射出第三箭之后,又打了个趔趄。

三发三中,只听得咣的一声,铜锣响起,戚继光通过了骑射考试。

戚继光翻身下马,牵着马儿走向一名军士,微笑着说:“军爷,能帮我找些草料吗?这马本来就瘦,又从早晨跑到现在……”

军士刚才眼见这少年应变敏捷,弓马娴熟,早生爱敬之心,便一口答应了。

戚继光把军士找来的草料放到地上,捧了一些,放到马儿嘴边,说道:“马儿,辛苦你了。”马儿打了个响鼻,欢快地咀嚼起来。很快,马儿就将草料吃了个精光。

戚继光牵着马来到了并枪考场。一进考场,他便看到在考场另一端,一位壮汉骑着一匹高头大马,手舞长枪往来奔驰。他轻抚马背,说道:“马儿,我们要跟他厮杀三个回合,全靠你了。”说罢,翻身上马。

三通鼓声过后,监试官宣布比试开始。那壮汉根本没将眼前少年放在眼里,驰马疾奔,冲杀过来。戚继光不慌不忙,纵马相迎。两马相错之际,壮汉长枪横扫,试图将少年击落马下。戚继光双手持枪猛地一拨,荡开了对手势大力沉的攻击。壮汉啐了一口,打马而去。

双方交换位置,开始第二回合的较量。就在两马再次交汇的瞬间,壮汉腾身而起,双脚站在马镫上,抡圆了大枪,向少年头上砸去。戚继光横枪上举,奋力抵挡,再次化解了对手的攻击。壮汉气得哇哇直叫,又打马而去。

第三回合,壮汉纵马疾冲,手中大枪直刺少年咽喉。戚继光心中恼怒,父亲告诉过他并枪无须搏命,只要三个回合不躲闪、不坠马即可通过考试。眼见对方出此辣手,他好胜之心陡起,不闪不避,长枪后发先至,直刺壮汉左眼。

壮汉眼见大事不好,一个倒栽葱滚落下马。也幸亏戚继光及时收手,壮汉才保住这只眼睛。

咣——铜锣响起,戚继光又通过了并枪比试。

少年翻身下马,扶起壮汉,说道:“没伤到你吧。”

“技不如人,没什么可说的。”壮汉用力甩开了戚继光的手,悻悻地牵着马走远了。

通过袭职考试之后,戚继光兴奋异常,他恨不能立刻回到家中,告诉爹爹他袭职成功的消息。可令他没想到的是,完成袭职手续耗费了两个月的时间。多亏戚景通早做安排,给儿子带足了盘缠,否则戚继光恐怕就没有回家的路费了。

P1-9

戚继光是明朝抗倭名将,民族英雄,同时也是我国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他从小爱好读书、勤学武艺,从军后,展现出了杰出的军事才能。他治军严明、赏罚公正,深受军民爱戴,与俞大猷等将领一起扫平了为祸多年的倭患。戚继光的抗倭事迹值得中华儿女永远铭记。

上一个传记

下一个军事人物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