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师科仪(2)(精)/湘西苗族民间传统文化丛书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客师科仪(2)(精)/湘西苗族民间传统文化丛书截图

#电子书简介

石寿贵,苗族,湖南湘西花垣县人。为本家祖传苗师“巴代雄”第32代,客师“巴代扎”第11代、民间正一道第18代三教掌坛师。湘西州曲艺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诗词楹联学会会员,湖南省第四批“非造”保护名录“苗族巴代”代表性传承人,花垣县第七、八届政协委员,花恒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首届感动花垣十大人物,湖南·花垣萤尤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湖南花垣苗学学会副会长,巴代文化学会会长,吉首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和合文化研究院苗族巴代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发表论文50余篇,已出版《湘西苗族巴代揭秘》《湘西苗族古老歌话》《湘西苗师通书诠释等著作6本。整编译注了2500多万字、M0M余幅彩图的7大类76本《湖西苗族民间作统文化丛书》。截至2016年,荣获各种奖项共23次。
一、解洗伤亡科仪
二、燃蜡科仪
三、烧包化财科仪
四、买阴地科仪
五、除凶科仪
六、谢灶科仪
七、安家先科仪
八、祭财神科仪
九、安太岁神科仪
十、送年猪科仪
十一、大赎魂
后记
苗族客师“巴代扎”是经过部落纷争、频繁迁徙的漫长历史时期后,在苗汉杂居的社会格局中产生的苗汉文化相互交融的产物。科仪是地戏的脚本,本册主要介绍了按原生态流传的口碑资料收录的客师“巴代札”科仪,共有客师祭祀科仪11种(堂),分别为:一、解洗伤亡科仪。二、燃蜡科仪。三、烧包化财科仪。四、买阴地科仪。五、除凶科仪。六、谢灶科仪。七、安家先科仪。八、祭财神科仪。九、安太岁神科仪。十、送年猪科仪。十一、大赎魂。从上面的这些科仪神辞字眼中,我们可以看到十分明显的汉文化内容实质。
客师“巴代扎”是苗族经过部落纷争、涿鹿之战、频繁迁徙这些历史事件后,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好不容易才形成苗汉杂居的社会格局而产生的苗汉文化相互交融的人物。客师“巴代扎”的产生,可视作苗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文化交融的作用,原有牢固单一的文化体系受到冲击而被迫作出的回应,体现出苗族对外族文化的包容性。其启教在后,在祭祀中以动态(站或舞)为主进行,其神辞全是汉语,其身着红色法衣、头戴红巾加上冠扎,主要道具法器为师刀绺巾、牛角马鞭、朝笏神筶,一派武将神员的装饰打扮。因为其成教于苗汉杂居而形成的文化交融时期,并且其经典神辞全系汉语,其仪轨的语言形态也非苗族原生状态,所以人们将其称为客师,即巴代教的客人,乡间将其称为“客教”“武教”或“客老师(司)”。又因其启教于苗区,成教于苗地,行教于苗乡,故为苗族巴代的种类之一。其所祭祀的对象有道教神、本地域内所公认的祖神和一些行业神。据目前不完全统计,其科仪有164堂之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十六堂神、七十二庙鬼。“巴代扎”为苗汉杂居之后的多神教,其祭祀对象是木偶、神像及牌位,木偶如“傩公傩娘”等,神像如“宗坛神轴”等,牌位如“玉皇牌位”“太上老君牌位”等。其供品也须奠洒于地下敬奉。其与道教等宗教一样,在某些程度上包含巫鬼的成分,是苗族巴代体系中的附着物。历代专家学者此前在研究苗族文化特别是祭祀仪式问题时,一直都是以客师“巴代扎”科仪(仪式)为蓝本和依据的,他们忽视了苗师“巴代雄”才是苗族巴代教的本根、主体、大教这个根本问题,才导致把苗族定格为“重巫尚鬼”的民族,把“巴代”定格为“巫师或鬼师”。客师“巴代扎”虽然也是苗族巴代的种类之一,但其却不是苗族巴代的本根、主体、大教,而是巴代教与其他文化的融合物,是客教,体现不了苗族文化的根本性质。 巴代所主持的每堂仪式,都是一场完整的地戏,其中的结构与框架、语言与形态、内容与轨迹、诉求与效果既有其相似性和共性,又有其差异性和个性,犹如人们盖房子一般,材料虽然都是砖木瓦石,但用法用量、组合方式却大有区别,所建造出来的房子千种百样。论其共性,房子都能供人居住,但每幢房子却各具个性,比如形状、大小、宽窄、高矮、作用、价值等的千差万别,各有千秋。祭祀仪式也是一样,虽然其所用素材大致相同,但具体组合方式及篇幅长短各有不同。在每一小段神辞中,哪怕只有几句略有不同,都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差异。正如化工调料一样,原料的成分与调和的比例将能直接左右最终效果。如上述所言,在巴代所主持的几百堂祭祀仪式中,虽然其基本素材大致相同,但通过不同顺序、不同分量、不同形式的组合之后却形成了千差万别的各种模式,加上历代先民所坚定的“祭神如神在”的虔诚意念,以及在历代祖师爷们所定下来的必须“原原本本”地持诵由心传口授所学来的神辞的铁规制约之下,仪轨也就如同铁打一般,不可随意改变一丝一毫。这体现出各种仪式的个体性、完整性和严密性。 我们是本着完整记录各种仪式的个体性、整体性和严密性的原则来记录和整编译注巴代的祭祀科仪。科仪是地戏的脚本,演员们在演唱地戏的时候不可能在交叉的脚本中去寻找、参阅类似的台词,即使找到了也不一定能够全部用上,且这些科仪面临着被扭曲的趋势,逐渐变形、变态、变味、变质,甚至濒临灭绝。因此,在整编译注巴代的祭祀科仪的时候,尤其是整编译注每堂完整的个体资料的时候,我们都按原生态流传的口碑资料包括文字与标点一字不漏地收录,这是记录科仪不同于平时写文章的地方。因此,在本系列书中,会出现类似重复的地方,请读者理解。 目前已搜集整理成书的客师“巴代扎”科仪共有164堂,我们把这些科仪汇编为10册,以方便广大读者阅读、探索和研究。 本册共收录了客师祭祀科仪11种(堂),分别为:一、解洗伤亡科仪。二、燃蜡科仪。三、烧包化财科仪。四、买阴地科仪。五、除凶科仪。六、谢灶科仪。七、安家先科仪。八、祭财神科仪。九、安太岁神科仪。十、送年猪科仪。十一、大赎魂。从上面的这些科仪神辞字眼中,我们可以看到十分明显的汉文化内容实质。 石寿贵 2018年春于洞冲巴代文化保护基地

上一个宗教

下一个宗教神话与传说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