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范式发生的神话学研究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中西文化范式发生的神话学研究

宗教 宗教神话与传说

  • 作者: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中西文化范式发生的神话学研究截图

#电子书简介

林玮生(1966年—),广东揭阳人,中山大学文学博士、暨南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文中心研究员、中文学院教授(中英文双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和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等6项。在《社会科学》《国外文学》《厦门大学学报》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近40篇,提出“三论”原创观点(“文艺形态论”、“艺术重演论”与“比较文学个体论”)。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在美访学期间被授德克萨斯州“荣誉客宾”(Honor Guest)。

人兽神与主客合一在中国神话的舞台上,最早出现的是兽形神,进而是人兽神,两态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而后,在没有发展到实质性的人形神阶段,便匆匆地发生了神话历史化。在神象三态的递变中,中国基本缺少了人形神一态。前面说过,神象“三态”是人类自我意识“三我”的自画像,兽形神、人兽神与人形神分别对应“微我”、“混我”与“准我”。那么,缺少了人形神也就意味着缺少了一个“准我”,缺少了“准我”也就是缺少了一个准“主客二分”的锤炼过程。所以,中国人即使较早地发生了轴心期精神运动,在神话历史化中走进了“人的时代”(即“有我”时代、“理性”时代),即使在胸前佩带了“理性”的徽标,但思维深处还依然遭受着因“准我”缺位而造成的结构性煎熬(有些西方学者因此称中国为“理性缺位”)。而充分发展的人兽神,则意味着中国人经历了漫长的“混我”的磨练过程。漫长的“混我”塑造了消融主体的思维模子,即“主客合一”的思维方式,而后经轴心期运动而格定为“天人合一”的民族文化品格。
人形神与主客二分在希腊神话舞台上,同样出现兽形神、人兽神与人形神三态,但希腊神象三态的演进,不象中国神象形态一样呈现出历史阶段性的变更,本来需要历经千万年的兽形神与人兽神,被压缩成为人形神前面的三个辈序之中,兽形神与人兽神就如匆匆的过客,并没有在希腊留下深刻的集体记忆,没有在希腊历史中占有一个自己的边界,而人形神阶段则得到高度的发展,这种彻底性为世界罕见。正如前文古典学者科尔克所说:“希腊人未曾设想过在远古的某个时代,动物曾经统治了世界或动物与人浑然不分。他们的神人同形的观念是执固的。因而,我相信,他们错过了某些东西。”笔者认为,科尔克所说的“错过了某些东西”指的正是希腊人所淡忘的兽形神与人兽神,也就是希腊人所欠缺的“微我”与“混我”。在历史上匆匆过场的“微我”与“混我”,没有给他们留下深刻的集体记忆,没有让他们演化为一种深固的思维结构。
然而,“准我”则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距离“有我”只有一步之遥。绵长的人形神阶段造就了一个坚实的“准我”思维,向前一步,便到达“有我”。所谓“准我”或“有我”思维,也就是在思维中凸出主体“我”,有着较为清醒的主体与客体二分意识。在希腊神话时代,绵长的人形神背藏着一个丰硕的“准我”,长期“准我”(主客二分意识)的锤炼与累积,铸成了希腊的“主客二分”思维范式,并演化为西方“天人二分”的文化品质。
通过神象三态与自我意识关联的原理,我们从中国与希腊神话中,窥视到了中希主调神象里蕴含的中西文化范式的因子。我们惊喜地发现,这组描述中西文化品质的宏大对子——“天人合一”和“天人二分”——竟然潜藏在女娲们(人兽神)与宙斯们(人形神)的神象符号之中。
……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主要概念、相关学理、研究价值 主要概念
第二节 百年研究综观:从神话学的诞生与东渐谈起
第二章 人兽神与人形神:中国/希腊神话的“神象形态”
第一节 神象及其生成原理
第二节 神象递变与自我意识发展的关联
一、“微我”与“兽形神”
二、“混我”与“人兽神”
三、“准我”与“人形神”
第三节 中希“神象形态”差异的表征
一、中国的人兽神
二、希腊的人形神
第四节 中希“神象形态”差异的成因
第五节 “神象形态”蕴含的文化范式因子
一、人兽神与主客合一、人形神与主客二分
二、中希神象覆灭模式与哲性思维/神性思维
第三章 “德行”与“命运”:中国/希腊神话的“秩序形态”
第一节 神话世界的“秩序导力”
第二节 “德行”:中国神话的秩序导力
一、“德行”的两个呈现:行动群与帝王共相
二、“德行”导力的成因
第三节 “命运”:希腊神话的秩序导力
一、“命运”导力的表征
二、次导力:“力”、“欲/美”
三、“野蛮”与“文明”共存:“命运”督力下的奇特张力
四、“命运”导力形成的母因
第四节 “秩序形态”孕含的文化范式萌芽
一、“德行”与礼乐
二、“命运”与悲剧
三、“德行”与“命运”中的乐感与悲剧文化因子
第四章 历史化与哲学化:中国/希腊神话的“归化形态”
第一节 符号的继承演化规则与神话的归化现象
第二节 中国神话的归化:历史化一、神话历史化二法
二、神话历史化的历史背景
三、神话过早历史化的深层原因
第三节 希腊神话的归化:哲学化
一、希腊神话的哲学化
二、希腊神话哲学化的成因
第四节 中希“归化形态”孕育的文化范式胚形
一、中国神话历史化与“实用理性”
二、希腊神话哲学化与“思辨理性”
第五章 三言两语与千言万语:中国/希腊神话“字化形态”
第一节 汉字:原生的空间符号
一、汉字的神圣性、天然性与“抗字母化”特性
二、汉字的信息承载量
第二节 汉字与口传的“通约”:一场艰难的匹配之役
一、汉字与口传“通约”的张力
二、中国神话“字化形态”的表征
第三节 希腊文字:派生的时间符号
第四节 希腊文字与口传的同质性
一、希腊文字与口传的“通约”:乐谱对曲子的记录
二、希腊神话“字化形态”的表征
第五节 中希神话字化形态差异的母因
一、商业与海洋
二、农耕与大陆
第六节 “字化形态”潜藏的文化范式走向
一、“象形”与“拼音”:恋象思维、间象思维
二、文字崇拜与语音中心
三、“观/悟”与“对话”:抵达道、真理的各别途径

本书以“神话形态”与“文化范式”关联为旨归,将繁浩的中国神话(指汉族神话)与希腊神话简约为四大形态:“神象形态”、“秩序形态”、“归化形态”以及“字化形态”。通过对这“四态”的平行比较,描绘出一幅两族神话的各别图状,在此基础上“上下求溯”——向上“上溯”两族神话形态差异的母因,向下“下溯”两族“神话形态”与中西“文化范式”的演绎(根果)关系。

上一个宗教

下一个宗教神话与传说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