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功率和飞秒激光:性质、材料与应用 巴拉特 (Paul-Henri Barret)【放心选购】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高功率和飞秒激光:性质、材料与应用 巴拉特 (Paul-Henri Barret)【放心选购】

电子与通信 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

  • ISBN:9787118097764
  • 作者:巴拉特 Paul-Henri Barre
  • 包装:精装
  • 版次:1
  •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12-01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高功率和飞秒激光:性质、材料与应用 巴拉特 (Paul-Henri Barret)【放心选购】截图

#电子书简介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高功率和飞秒激光:性质、材料与应用 作者 巴拉特 (Paul-Henri Barret)
定价 148.00元 出版社 国防工业出版社
ISBN 9787118097764 出版日期 2014-12-01
字数 519000 页码 482
版次 1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高功率和飞秒激光:性质、材料与应用》共收入了由美、德、法、俄、加、日、韩、中等国家和地区学者撰写的15篇综述报告,涉及面广,内容丰富:综合考察了高峰值功率固体激光器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单晶光弹调制器的理论、可实现红外激光聚焦的衍射光学元件合成方法、用于描述非平衡传热过程的双温模型以及用高功率飞秒激光对金属进行加工方面的技术结果、飞秒激光诱导的稀土离子光学特性、用于产生飞秒激光的掺镱材料、高功率长脉宽准连续激光二极管巴条,评述了高功率激光脉冲在与含有金属纳米颗粒的电介质材料相互作用领域的新研究结果、飞秒激光用于探索眼组织在其原生环境中微观结构的非线性多光子激发成像技术、高激发态中卟啉的超快动力学、对复杂分子系统飞秒激发态动力学进行半经典仿真研究的新结果、束缚态激子在若干激子态被激发时的动力学特性等。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巴拉特(Paul—Henri Barret) (美国)帕默(Michael Palmer) 译者:叶锡生 陶蒙蒙 张检民 赵海川

目录
章高峰值功率固体激光器的新进展
1.1热光效应
1.2热透镜焦距测量
1.3横模
1.4同时调Q和锁模高功率激光器新进展
1.5影响激光光束质量的涂层技术
1.6准相位匹配技术与准相位匹配非线性晶体
1.7光参量振荡(OPO)理论
1.8实用OPO的性能及其新进展
1.9附录
参考文献
第2章金属纳米颗粒复合材料的激光退火
2.1引言
2.2在电介质基体中利用低能离子注入法合成金属纳米颗粒
2.3高功率准分子激光脉冲与含离子合成银纳米颗粒的SLSG的相互作用
2.4含银纳米颗粒的钠钙玻璃的多脉冲激光退火
2.5含银纳米颗粒的钠钙玻璃的激光和热联合退火
2.6含离子合成铜纳米颗粒的蓝宝石的激光退火
2.7含离子合成铜纳米颗粒的二氧化硅的激光退火
参考文献
第3章单晶光弹调制器
3.1单晶光弹调制器(SCPEM)基础
3.1.1传统光弹调制器
3.1.2SCPEM的定义及简介
3.1.3用于制作SCPEM的两种候选材料:LiTaO3和LiNbO3
3.2SCPEM的理论
3.2.1简化至一维:由y方向激发的x方向振荡
3.2.2x方向振荡对双折射的影响
3.2.3纵向激发的振荡
3.2.4横向激发的振荡
3.2.5讨论与评价
3.2.6与泡克尔斯盒的对比
3.2.7电学模型
3.2.8力学模型
3.2.9一维视图下SCPEM的接收角
3.2.10折射率椭球主轴的旋转
3.2.11二维视图下SCPEM的接收角
3.2.12SCPEM的有效孔径
3.2.13空间换人工双折射简介
3.3SCPEM的实验分析
3.4SCPEM的应用
3.4.1脉冲激光二极管的时分复用
3.4.2调Q
3.4.3脉冲选择
3.4.4用于连续波运转的光开关
3.4.5椭圆偏光法
3.5附录
3.5.1弹性力学和压电学
3.5.2声波
3.5.3电光学和弹性光学
3.5.4透过率对δ和ψ的依赖
3.5.5BK7、LiNbO3和LiTaO3的材料系数
参考文献
第4章用于红外激光的衍射微光学
4.1用于CO2激光器的金刚石衍射光学元件
4.1.1面临的问题
4.1.2金刚石薄膜表面的激光微加工
4.1.3通过激光微观构造实现的金刚石DOE研究
4.1.4干法刻蚀技术能力研究
4.1.5金刚石薄膜的离子一化学法刻蚀
4.1.6结果分析
4.2蓝宝石基底上DOE微起伏形成方法的开发与研究
4.3卤化银波导端面上衍射型微起伏的实现与研究
4.4衍射微起伏的优化
4.4.1DOE优化的不同方法
4.4.2使用遗传算法实现对径向对称DOE相位的优化
4.4.3实验结果(四级DOE)
4.5结论
参考文献
第5章飞秒激光金属加工过程中的微纳尺度热传导
5.1引言
5.2非平衡模型
5.2.1经典热传导模型及推广
5.2.2两步加热模型
5.3半经典两步加热模型
5.3.1模型表述
5.3.2电子动压
5.3.3双温模型中的激光热源
5.3.4数值计算结果
5.4超快熔融与重凝
5.4.1界面跟踪方法
5.4.2纳秒至飞秒激光辐照下的金膜熔融与重凝
5.4.3微粒
5.5超热电子崩
5.5.1超热电子崩力的成因
5.5.2超快形——电子崩
5.5.3一维的例子
5.6结论
参考文献
第6章环境介质中金属的高功率飞秒激光加工
6.1引言
6.2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
6.2.1金属
6.2.2半金属和半导体
6.2.3电介质
6.3光束的传播
6.3.1建模与方法
6.3.2计算得到的强度分布
6.4金属类材料的表面轮廓
6.4.1建模与方法
6.4.2表面轮廓
6.5结果与讨论
6.6结论
参考文献
第7章飞秒激光介导的块状眼组织多光子激发成像
7.1引言
7.2多光子成像系统包括两个主件:多光子显微镜和Chameleon飞秒激光器
7.3研究对象及分析
7.3.1角膜和巩膜分析
7.3.2视网膜分析
7.4角膜的多光子成像
7.4.1基于多光子激发显微术/层析摄影术以亚细胞分辨率对角膜结构进行的光学概述
7.4.2借助2PF和SHG信号成像串联组合的鲍曼层光学测定
7.4.3角膜神经纤维的光学观测
7.5巩膜的多光子成像:完整巩膜组织的原位非线性光学切片检查
7.5.1在730nm激发波长下基于2PF的纤维细胞选择性显示
7.5.2在840nm激发波长下基于SHG的胶原蛋白选择性显示
7.5.3巩膜和角膜组织中胶原蛋白结构的非线性光学比较
7.5.4基于多光子激发成像的组织内毛细血管原位研究
7.5.5基于多光子激发成像对巩膜内弹性纤维与胶原蛋白的原位光学鉴别
7.6视网膜的多光子成像:亚细胞分辨率和高信背比的视网膜细胞分析
7.7多光子激发成像在支持和评估基质内手术方面的效用:监测组织内飞秒激光手术效果的多光子显微技术
7.8手术治疗后基质中活化细胞的多光子显微成像:多光子激发成像用于检测角膜激光手术后伤口愈合期的基质细胞活性
7.9结论
参考文献
第8章飞秒激光诱导的稀土离子光学特性
8.1引言
8.2飞秒激光诱导的稀土离子的UCL特性
8.2.1飞秒激光辐照下Eu3+和Eu2+的UCL特性
8.2.2飞秒激光辐照条件下Tb3+离子的上转换发光
8.2.3飞秒激光辐照条件下Ce3+离子的上转换发光特性
8.2.4飞秒激光辐照条件下其他稀土和过渡金属离子的UCL特性
8.3飞秒激光诱导的稀土离子光学特性化
参考文献
第9章用于产生飞秒激光的掺镱材料
9.1引言
9.2镱离子为什么如此引人注目
9.2.1概述
9.2.2宽带发射谱线的起源
9.3飞秒脉冲产生材料的应有特性
9.3.1多配位点材料
9.3.2无序材料
9.4热机械特性
9.4.1泵浦条件下的热性能
9.4.2热阻准则
9.5对相关材料的研究
9.5.1研究进展
9.5.2可产生短脉冲但热学性能差的材料——Yb:BOYS/Yb:SYS
9.5.3可产生长脉冲且热机械性能好的材料——Yb:YSO/Yb:LSO
9.5.4可产生短脉冲宽度且热机械性能好的材料——Yb:CALGO
9.6结论
参考文献
0章高激发态中卟啉的超快动力学
10.1引言
10.2卟啉s2态超快动力学过程的飞秒时间分辨测量
10.2.1瞬态吸收测量
10.2.2荧光上转换技术
10.3卟啉在S2态中的光物理特性
10.3.1卟啉在S2态中的稳态光谱学特性
10.3.2S2态在卟啉中的超快去激活
10.4卟啉聚合物在S2态中的能量迁移
10.4.1环状卟啉阵列
10.5S2态中卟啉对的电子转移
10.5.1直接连接的卟啉—酰亚胺对
10.5.2S2态中卟啉轴向配位体的电子转移
10.6结束语
参考文献
1章复杂分子系统的飞秒激发态超快动力学——半经典动力学仿真
11.1引言
11.2激发态动力学的半经典仿真
11.3结果和讨论
11.3.1四苯乙烯(TPE)的激发态动力学仿真
11.3.29,9’—联蒽(BA)的激发态扭转动力学仿真
11.4总结和结论
参考文献
2章高强度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离子和中性粒子发射的测量及其应用
12.1飞秒技术
12.2激光与组织相互作用综述
12.3生物分子的质谱分析
12.3.1LSNMS方法
12.3.2实验装置
12.3.3对飞行时间质谱的分析和讨论
12.4飞秒科学在医学中的应用
12.5结论
参考文献
3章改进的热模型及其在高功率激光烧蚀靶中的应用
13.1引言
13.2改进的热模型及其在紫外高功率激光烧蚀金属靶中的应用
13.2.1吸收系数和吸收率对温度的依赖关系
13.2.2吸收与电离机制
13.2.3针对两个不同阶段加以改进的热模型
13.2.4结果与讨论
13.3高功率脉冲激光沉积法制备超导薄膜过程中的激光与靶相互作用
13.3.1蒸气的形成以及汽化的机理
13.3.2吸收与电离机制
13.3.3烧蚀模型
13.4结果与讨论
13.4.1在靶表面处的汽化
13.4.2次表面超热现象
13.4.3等离子体的形成与等离子体屏蔽现象
13.4.4等离子体屏蔽效应的激光透射强度表征
13.4.5单脉冲质量烧蚀率与激光能量密度的函数关系
13.4.6结论
参考文献
4章半导体薄膜中激子的动力学特性
14.1引言
14.2实验研究
14.2.1样品结构
14.2.2激子动力学特性的测量
14.3超短脉冲激发所引起的长寿命成分的出现
14.4若干激子态激发引起的超快非线性响应
14.5总结
参考文献
5章用于光泵浦Yb—Er玻璃固体激光器的高功率长脉宽QCW激光二极管巴条
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高功率和飞秒激光:性质、材料与应用》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

文摘

序言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