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搜索系统 吴晗平 【正版书籍】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红外搜索系统 吴晗平 【正版书籍】

电子与通信 无线电设备、电信设备

  • ISBN:9787118086737
  • 作者:吴晗平
  • 包装:精装
  • 版次:1
  •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03-01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红外搜索系统 吴晗平 【正版书籍】截图

#电子书简介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红外搜索系统 作者 吴晗平
定价 89.00元 出版社 国防工业出版社
ISBN 9787118086737 出版日期 2013-03-01
字数 298000 页码 258
版次 1 装帧 精装
开本 12开 商品重量 0.581Kg

内容简介

《红外搜索系统》以舰船红外搜索系统为基础,从系统总体、技术论证、设计、研制等全过程的工程角度出发,着重介绍了红外搜索系统的主体和关键技术内容。全书共分10章:章,绪论;第2章,红外搜索系统总体;第3章,目标与环境红外辐射;第4章,红外辐射大气透过率的工程理论计算方法;第5章,大口径非球面红外光学系统;第6章,红外传感器;第7章,全方位红外动态点目标信息处理与图像仿真;第8章,扫描与稳定伺服系统;第9章,作用距离、探测概率与虚警概率;0章,红外搜索系统的反对抗与作战效能。书中融合了作者的实际工作经验与科研成果,将基础理论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系统性和应用性强,概念清晰,思路明晰,易于理解,条理分明。
《红外搜索系统》可供从事红外系统工作的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学习、参考,尤其对于从事舰载、机载、车载等载体的红外搜索系统研究、管理人员有学习、使用、借鉴和参考价值;同时可供从事光电系统(装备)总体论证、技术设计、研制、试验、检验等方面工作的相关技术与管理人员学习、参考,对于从事电子系统(装备)的科研、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亦有的参考价值;也可作为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等学科(专业)硕士生、博士生的教材或参考书。


作者简介

吴晗平,,1964年10月出生,湖南澧县人。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武汉工程大学光电子系统技术所长。中国光学学会光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电子学会量子电子学与光电子学分会委员,湖北省仪器仪表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等期刊编委,多家核心期刊审稿专家。曾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一项、三等奖四项。以作者出版国家军用标准一部,出版独撰学术专著两部,在外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七十余篇。主要研究方向:光电子系统总体技术与设计,光电控制与检测技术,环境与可靠性工程技术,图像处理与目标识别,光机电一体化等。


目录

章 绪论
1.1 红外搜索系统的界定
1.2 与前视红外系统的比较
1.3 总体研究与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1.4 国外现状与发展趋势
1.5 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与地位
参考文献
第2章 红外搜索系统总体
2.1 搜索系统分类
2.2 系统组成及分析
2.3 系统工作原理
2.4 系统技术要求
2.5 工程技术特点
2.6 任务与技术要求分析
2.7 主要战术技术指标论证
2.8 总体设计应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第3章 目标与环境红外辐射
3.1 黑体及其基本定律
3.2 辐射源分类及辐射量空间分布
3.3 点源、小面源、朗伯扩展源产生的辐照度
3.4 目标与环境的分类及特点
3.5 环境与目标辐射特性
3.6 目标辐射的简化计算程序
参考文献
第4章 红外辐射大气透过率的工程理论计算方法
4.1 大气衰减与透过率
4.2 大气层结构与大气的组成及吸收作用
4.3 大气中辐射衰减的物理基础
4.4 大气透过率数据表
4.5 海平面上大气气体的分子吸收
4.6 不同高度时的分子吸收修正问题
4.7 大气分子与微粒的散射
4.8 与气象条件有关的衰减
4.9 平均透过率与积分透过率的计算方法
4.10 计算举例
参考文献
第5章 大口径非球面红外光学系统
5.1 红外光学系统性能及其结构形式技术分析
5.2 红外光学材料
5.3 光学非球面
5.4 大口径红外非球面光学系统设计方法
5.5 设计举例
参考文献
第6章 红外传感器
6.1 红外成像系统概述
6.2 红外工作波段的选取分析
6.3 红外焦平面阵列非均匀性产生的原因及其校正技术
6.4 系统总体对红外传感器提出的功能及性能指标要求
6.5 红外传感器工作原理与组成
6.6 红外探测器件及物镜光学参数选取
参考文献
第7章 全方位红外动态点目标信息处理与图像仿真
7.1 全方位红外搜索系统点目标处理方法
7.2 双波段数据融合
7.3 红外搜索系统的被动测距方法与目标威胁判断
7.4 红外动态点目标图像仿真系统
参考文献
第8章 扫描与稳定伺服系统
8.1 扫描头伺服系统
8.2 稳定平台伺服系统
8.3 测角系统
8.4 导航信息接口
参考文献
第9章 作用距离、探测概率与虚蕾概率
9.1 红外搜索系统的目标探测距离概述
9.2 红外系统作用距离一般形式
9.3 频域信号处理对红外搜索系统作用距离的影响
9.4 时域信号处理对红外搜索系统作用距离的影响
9.5 一种作用距离简化计算方法
9.6 考虑背景辐射的红外搜索系统的作用距离方程修正及其等效检验
9.7 基于探测率温度特性与背景影响的红外搜索系统作用距离方程
9.8 基于D值综合修正的红外搜索系统作用距离方程
9.9 虚警时间、虚警概率与探测概率
参考文献
0章 红外搜索系统的反对抗与作战效能
10.1 激光损伤及加固方法
10.2 综合性能评价方法研究
10.3 作战效能
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红外搜索系统根据具体的应用场合和对象,也称为红外搜索和跟踪系统(IRST )、红外警戒系统,由于往往是全方位搜索,因此也称为全方位红外搜索系统。海军红外搜索和跟踪(IRST )系统是一种被动式监视设备,它能全方位探测和跟踪空中和水面威胁目标,尤其是在电磁传感器不起作用的区域,在水附近几度典型情况下更有效。掠海反舰导弹的性能的发展过程已反映了舰载红外自卫防御系统所具有的优点。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领域可利用雷达和IRST系统互补。雷达和红外组合保证用数据冗余技术进行探测,这就从根本上提高了目标跟踪、分类、识别性能,从而减少作战系统反应时间。作为空军和陆军的红外搜索系统也具有类似的与之要求匹配的功能和性能。本书以舰船红外搜索系统为基础,统揽使用方和研制、生产方的一致性,从系统总体、技术论证、设计、研制、生产、试验、检验质量管理等全过程、多角度出发,着重介绍了红外搜索系统的总体和关键技术内容,主要包括绪论、红外搜索系统总体、目标与环境红外辐射、红外辐射大气透过率的工程理论计算方法、大口径非球面红外光学系统、红外传感器、全方位红外动态点目标信息处理与图像仿真、扫描与稳定伺服系统、作用距离、探测概率与虚警概率、红外搜索系统的反对抗与作战效能。相关图书推荐:《红外热成像与信号处理》《激光与红外探测原理》《红外搜索系统》《空间激光通信技术与系统》

文摘

序言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