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原理 承德宝著 【正版书籍】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雷达原理 承德宝著 【正版书籍】

电子与通信 雷达

  • ISBN:9787118056419
  • 作者:承德宝著
  • 包装:平装
  • 版次:1
  •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8-07-01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雷达原理 承德宝著 【正版书籍】截图

#电子书简介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雷达原理 作者 承德宝著
定价 50元 出版社 国防工业出版社
ISBN 9787118056419 出版日期 2008-07-01
字数 688000 页码 430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001Kg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9章,即概述、雷达天馈系统、主振功率放大链发射机、频率合成器、数字接收机、数字信号处理机、数据处理机、光栅扫描显示器、雷达对抗系统。 本书内容深入浅出,以阐明组成和工作原理为主,比较适合从事雷达研究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可以作为大专院校电子和信息工程专业的教科书或选修教材,也可以作为技术培训教材。

作者简介
' 第2章 雷达伺服系统
2.1 概述
2.1.1 雷达的功用和分类
1.在雷达系统中的作用
(1)测角——的基本作用。是实现电磁波在自由空际传播和导线(传输线)传播之间联系的一种设备。发射时的作用是将射频能量集中到具有形状的波束中,去照射所希望方向上的目标;接收时的作用是收集包含目标反射回波的能量,并将其传送到接收机去。多数雷达收发共用一付,也有一些单基达使用收发分离的。双基达必须使用收发独立的。
雷达的主要目的是地确定目标的角(位置)方向。为此,需要高定向(窄)波束,这不仅是为获得的角度值,也为了能分辨彼此靠得很近的目标,即提高雷达的角度分辨力。
(2)波束扫描和目标跟踪。典型的雷达具有窄定向波束,为覆盖宽的空域就需要波束作快速的扫描,以保证对空域内目标的检测,这是雷达的搜索功能。有些雷达还要具有跟踪已发现目标的功能,这就需要设计出与搜索不同的跟踪。还有一些雷达,如机载雷达,其两种功能都需要。
(3)测高。大多数雷达都是二维的,即仅能测量目标的距离和方位角。因此,若要测量雷达目标的第三个座标一高度,过去的方法是再增加一部单独的测高,采用扁平的波束俯仰扫描来测量目标的仰角再换算出高度。现代的三座标雷达,用一付即可以同时测出目标的所有三个座标。例如在发射时使用一个宽仰角波束,接收时用堆积波束,依靠垂直堆积的两个重叠相邻波束接收同一目标回波时的幅度或相位差来确定目标的仰角。这些波束在方位面内都是窄波束。又如一维相控阵雷达,它在水平面内作机械转动扫描,同时波束在俯仰面上按规律作电控扫描,即可同时测得目标的三维座标等。
2.雷达的分类
的分类方法很多,按工作性质可以分为发射和接收;按波长可分为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等;按原理可以分为线和口径面:按形式可分为平面阵列、反射面;按波束扫描方式又可以分为机械扫描、电扫描(相控阵、频率扫描等);按辐射馈源可以分为线源(对称振子、微带振子)、喇叭、缝隙等。本章从工程实际出发,主要介绍雷达中常用的线源阵、反射面、平板缝隙、相控阵(有源、无源)等,并未拘泥于传统的分类方式。
'}}

目录
章 概述
1.1 现代脉冲雷达系统的组成和工作过程
1.2 雷达工作频段的划分
1.3 雷达主要战术技术参数
1.3.1 雷达主要战术参数和定义
1.3.2 雷达主要技术参数和定义
参考文献
第2章 雷达伺服系统
2.1 概述
2.1.1 雷达的功用和分类
2.1.2 雷达的基本参量
2.2 线
2.2.1 对称振子
2.2.2 折合振子
2.2.3 离散元阵
2.2.4 地面对性能的影响
2.2.5 其他实用线
2.3 面
2.3.1 面的类型
2.3.2 前馈抛物面
2.3.3 扇形波瓣
2.3.4 馈源
2.4 平板缝隙
2.4.1 巴俾涅原理
2.4.2 理想缝隙
2.4.3 矩形波导缝隙
2.5 无源相控阵
2.5.1 概述
2.5.2 相位扫描直线阵
2.5.3 平面相控阵
2.5.4 辐射单元
2.5.5 移相器
2.5.6 相控阵的馈电方式
2.6 有源相控阵
2.7 雷达的发展方向
2.8 雷达的伺服系统
2.8.1 雷达伺服元件
2.8.2 可控硅-直流电动机构成的伺服系统
2.8.3 频调速器-交流异步电动机构成的伺服系统
2.8.4 方位换电路
2.8.5 数字式测速元件
参考文献
第3章 雷达发射机
3.1 概述
3.1.1 雷达发射机的任务
3.1.2 雷达发射机的基本组成
3.1.3 雷达发射机的主要技术参数
3.1.4 雷达发射信号的形式
3.1.5 雷达发射机的发展
3.2 主振放大式发射机
3.2.1 性能与组成
3.2.2 特点
3.3 脉冲调制器
3.3.1 刚性开关脉冲调制器
3.3.2软性开关脉冲调制器
3.4 固态发射机
3.4.1 发展概况和特点
3.4.2 固态微波功率的产生
3.4.3 固态高功率放大器模块
3.4.4 固态微波系统设计
3.5 发射机系统设计
3.5.1 发射机系统设计
3.5.2 固态发射机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4章 频率合成器
4.1 频率合成技术发展概况
4.2 频率合成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4.3 直接频率合成(DS)技术
4.3.1 直接频率合成器组成及工作原理
4.3.2 混频器组合频率分量图的使用
4.3.3 直接频率合成方法举例
4.4 间接频率合成(IS)技术
4.4.1 锁相环工作原理
4.4.2 锁相环各个部件的作用
4.4.3 锁相环的相位模型
4.4.4 锁相环的频率跟踪与捕获性能
4.4.5 锁相环频率合成器的稳定性问题
4.4.6 锁相环频率合成器的杂散分析
4.4.7 锁相环频率合成器的相位噪声分析
4.4.8 锁相环频率综合合成方法
4.4.9 低相噪、低杂波数字锁相环路滤波器设计
4.5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技术
4.5.1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的工作原理
4.5.2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的特点
4.5.3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输出信号的频谱分析
4.5.4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频谱纯度(降低杂散)的方法
4.6三 种基本频率合成技术的特点及其性能比较
4.6.1 直接频率合成(DS)的技术特点
4.6.2 间接频率合成(IS)的技术特点
4.6.3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的技术特点
参考文献
第5章 雷达接收机
5.1 雷达接收机的组成
5.1.1 收/发开关
5.1.2 高频放大器
5.1.3 混频器
5.1.4 微波振荡源
5.1.5 中频放大器
5.1.6 检波器和放大器
5.1.7 接收机的功能控制电路
5.2 接收机的主要技术参数
5.2.1 灵敏度
5.2.2 接收机的工作频带宽度
5.2.3 工作稳定性和频率稳定性
5.2.4 动态范围
5.2.5 抗干扰能力
5.3 接收机噪声系数及灵敏度
5.3.1 接收机噪声系数
5.3.2 接收机灵敏度
5.4 佳通频带和通频带的选择
5.4.1 佳通频带
5.4.2 接收机通频带的选择
5.5 雷达接收机数字直接中频采样和正交相干检波器
5.5.1 传统正交相干检波的误差分析
5.5.2 中频采样原理及A/D换器的特性
5.5.3 中频正交相干检波原理及实现方法
参考文献
第6章 雷达信号处理
6.1 空间滤波的基本理论
6.1.1 阵列信号模型
6.1.2 空间滤波的基本方法
6.1.3 自适应旁瓣对消处理
6.1.4 数字波束形成(DBF)技术
6.2 匹配滤波与佳检测
6.2.1 白噪声背景下的匹配滤波
6.2.2 色噪声背景下的匹配滤波
6.2.3 雷达信号的佳检测原理
6.3 动目标显示和动目标检测
6.3.1 MTI处理的基本原理
6.3.2 动目标检测
6.4 杂波控制
6.4.1 杂波图的一般概念
6.4.2 杂波轮廓图通道选择处理
6.4.3 杂波自动增益控制
6.5 恒虚警处理
6.5.1 奈曼-皮尔逊准则及杂波模型
6.5.2 噪声恒虚警处理
6.5.3 杂波恒虚警率处理
6.6 PD雷达信号处理简介
6.6.1 脉冲多普勒雷达的基本原理
6.6.2 距离波门脉冲多普勒信号数字处理
6.6.3 成组滑动脉冲多普勒信号数字处理
6.7 脉冲压缩处理
6.7.1 用于脉冲压缩的几种信号
6.7.2 脉冲压缩处理
6.7.3 数字脉冲压缩工程实现实例
参考文献
第7章 雷达数据处理机
7.1 雷达信号检测技术
7.1.1 佳检测器
7.1.2 实用检测器
7.2 目标参数录取技术
7.2.1 雷达信息录取的基本原理
7.2.2 目标数据的录取方式
7.2.3 雷达坐标参数的录取方式
7.2.4 录取目标数据的传送方式
7.3 单目标跟踪技术
7.3.1 角度跟踪技术
7.3.2 距离跟踪技术
7.3.3 速度跟踪技术
7.4 多目标跟踪技术
7.4.1 引言
7.4.2 目标状态滤波技术
7.4.3 数据关联技术
7.4.4 航迹质量管理技术
7.4.5 相控阵雷达有源跟踪技术
7.4.6 信息融合技术
参考文献
第8章 雷达显示器
8.1 概述
8.2 典型的雷达显示画面
8.2.1 A型显示器
8.2.2 J型显示器
8.2.3 B型显示器
8.2.4 H型显示器
8.2.5 PPI型显示器
8.2.6 典型机载火控雷达B型显示器画面
8.3 显示器件
8.3.1 阴极射线管
8.3.2 液晶显示器(LCD)
8.3.3 等离子体显示器(PDP)
8.3.4 显示性能及特征比较
8.4 光栅扫描显示器组成和工作原理
8.4.1 光栅扫描显示器组成和工作过程
8.4.2 雷达接口信息处理工作原理
8.4.3 雷达光栅扫描显示的若干问题
8.5 基于通用计算机和显示卡的光栅扫描显示器
8.5.1 显示系统的组成
8.5.2 现代雷达显示器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章 雷达综合电子对抗系统
9.1 雷达综合电子对抗系统的基本组成
9.1.1 雷达综合电子对抗系统的基本组成
9.1.2 系统工作过程
9.2 辐射源侦察系统
9.2.1 辐射源侦察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指标
9.2.2 测频接收机
9.2.3 测向接收机
9.2.4 信号脉内特征分析器
9.2.5 信号处理机
9.3 有源干扰机
9.3.1 有源干扰机的组成及效能评估
9.3.2 压制性干扰
9.3.3 欺骗性干扰
9.4 无源干扰设备
9.4.1 箔条干扰
9.4.2 无源假目标
9.5 导弹逼近告警设备及诱饵雷达
9.5.1 导弹逼近告警设备及诱饵雷达的作用
9.5.2 反辐射导弹及其特点分析
9.5.3 导弹逼近告警设备
9.5.4 雷达诱饵
9.6 雷达对抗控制管理系统
9.6.1 雷达对抗控制管理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工作
9.6.2 综合数据处理
9.6.3 雷达威胁环境分析及自卫
9.6.4 电磁环境分析及雷达工作状态控制
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上一个电子与通信

下一个雷达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