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直供】 电工技术(电工学I)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出版社直供】 电工技术(电工学I)

电子与通信 无线电设备、电信设备

  • ISBN:9787121104114
  • 作者:刘晔 主编
  • 字数:795000
  • 版次:1
  • 页数:420
  •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 审图号:9787121104114
  • 出版时间:2010-03-01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出版社直供】 电工技术(电工学I)截图 【出版社直供】 电工技术(电工学I)截图 【出版社直供】 电工技术(电工学I)截图 【出版社直供】 电工技术(电工学I)截图 【出版社直供】 电工技术(电工学I)截图

#电子书简介



商品参数

【套装2本】电工技术一本通
定价88.80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版次1
出版时间2010年03月
开本16开
作者刘晔 主编
装帧平装-胶订
页数420
字数795000
ISBN编码9787121104114

9787121104114 电工技术(电工学I) 39.00

9787122359063 从零学电工一本通 49.80




内容介绍

《电工技术(电工学I)》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GJJ规划教材,也是西安交通大学国家精品课程“电工电子技术(电工学)”主教材。 本书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电路的分析方法、正弦交流电路、供配电技术基础、电路的暂态分析、磁路与变压器、电机、继电接触器控制、可编程序控制器、电气测量共10章内容。各章配有丰富的例题、习题、练习题和思考题,本书Z后提供了部分习题的参考答案,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为方便教师教学,本书配有免费电子教学课件。

《从零学电工一本通》

本书是专门介绍电工基础知识及技能的图书,特色J是通过学习可以将电工入门的专业知识、实操技能在短时间内全部掌握。本书有以下特点:1.图书在内容的制作上大胆进行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创新,将传统的“读文”学习变成“读图”学习。2.配置二维码教学视频,对重要的知识点和操作技能,专门录制讲解视频,对本书内容进行补充和强调。3.全彩印刷,全图讲解,为读者带来学习的全新体验,为初学者的入门学习带来直观的感受,确保学习者在短时间内获得不错的学习效果。



目录

《电工技术(电工学I)》目 录
D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 (1)
1.1 电路的基本概念 (1)
1.1.1 电路及其功能 (1)
1.1.2 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 (1)
1.1.3 电路中的功率 (3)
1.2 基尔霍夫定律 (4)
1.2.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5)
1.2.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5)
1.3 无源电路元件 (7)
1.3.1 电阻元件 (7)
1.3.2 电感元件 (12)
1.3.3 电容元件 (14)
1.4 有源电路元件 (15)
1.4.1 电压源 (15)
1.4.2 电流源 (16)
1.4.3 电源等效变换 (17)
1.4.4 受控源 (19)
1.5 电路中的电位 (20)
1.6 电路的工作状态 (23)
1.6.1 电气设备的额定值 (23)
1.6.2 电路的工作状态 (23)
小结 (26)
习题1 (27)
D2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 (30)
2.1 支路电流法 (30)
2.2 结点电压法 (32)
2.3 叠加原理 (37)
2.3.1 齐次性原理 (37)
2.3.2 叠加原理 (38)
2.4 等效电源定理 (42)
2.4.1 戴维宁定理 (42)
2.4.2 诺顿定理 (45)
2.4.3 等效电源定理用于含受控源线性二端网络 (47)
2.5 PSpice例题分析 (50)
2.5.1 PSpice软件简介 (50)
2.5.2 电路模拟分析的过程 (51)
小结 (54)
习题2 (55)
D3章 正弦交流电路 (59)
3.1 正弦量的基本概念 (59)
3.1.1 正弦量变化的快慢 (59)
3.1.2 正弦量变化的大小 (60)
3.1.3 正弦量变化的进程 (60)
3.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61)
3.2.1 复数 (62)
3.2.2 相量 (63)
3.2.3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65)
3.3 单一参数的正弦交流电路 (66)
3.3.1 电阻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 (66)
3.3.2 电感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 (68)
3.3.3 电容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 (69)
3.4 RLC组合的交流电路 (72)
3.4.1 阻抗与导纳 (72)
3.4.2 RLC串联的交流电路 (74)
3.4.3 RLC串并联的交流电路 (76)
3.5 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 (80)
3.5.1 交流电路的功率 (80)
3.5.2 Z大功率传输 (81)
3.5.3 功率因数的提高 (82)
3.6 复杂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86)
3.6.1 分析方法 (86)
3.6.2 相量图的应用 (89)
3.7 交流电路的频率特性 (91)
3.7.1 RC电路的频率特性 (92)
3.7.2 电路中的谐振 (96)
3.8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 (104)
3.8.1 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 (104)
3.8.2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平均值、有效值和功率 (105)
3.8.3 非正弦周期信号电路的谐波分析法 (108)
3.9 PSpice例题分析 (110)
小结 (117)
习题3 (118)
D4章 供配电技术基础 (126)
4.1 供配电系统概述 (126)
4.1.1 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 (126)
4.1.2 供配电系统 (127)
4.1.3 电力系统的额定电压 (127)
4.1.4 供电质量 (129)
4.2 三相电源的电压 (130)
4.2.1 三相电动势的产生 (130)
4.2.2 三相电源的连接 (131)
4.3 三相负载的连接 (133)
4.3.1 三相负载的星形连接 (133)
4.3.2 三相负载的三角形连接 (137)
4.4 三相电路的功率 (138)
4.5 供配电系统的网络结构 (139)
4.5.1 供配电网的接线方式 (139)
4.5.2 导线和电缆截面选择与校验 (141)
4.5.3 电气二次回路的概念 (142)
4.6 接地的基本概念 (143)
4.6.1 触电的危险及防护 (143)
4.6.2 电力系统中性点的运行方式 (144)
4.6.3 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 (146)
4.6.4 静电防护和电气防火防爆 (148)
4.7 节约用电 (149)
4.8 PSpice例题分析 (149)
小结 (151)
习题4 (151)
D5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 (154)
5.1 电路的暂态及换路定则 (154)
5.1.1 电路的暂态 (154)
5.1.2 换路定则 (155)
5.1.3 电路初始值的确定 (156)
5.2 一阶电路的暂态响应 (158)
5.2.1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158)
5.2.2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163)
5.2.3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 (165)
5.3 三要素法 (166)
5.4 RC电路的脉冲响应 (169)
5.4.1 ? <5.4.2 ? >>TP (170)
5.5 RLC电路的暂态分析 (172)
5.6 PSpice例题分析 (174)
小结 (176)
习题5 (178)
D6章 磁路与变压器 (181)
6.1 磁路 (181)
6.1.1 磁路基本概念 (181)
6.1.2 磁性材料的磁性能 (182)
6.1.3 磁路基本定律 (184)
6.2 交流铁心线圈电路 (187)
6.2.1 电磁关系 (187)
6.2.2 功率损耗 (188)
6.2.3 等效电路 (189)
6.3 电磁铁 (192)
6.3.1 直流电磁铁 (192)
6.3.2 交流电磁铁 (193)
6.4 变压器 (195)
6.4.1 变压器的分类与结构 (196)
6.4.2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198)
6.4.3 变压器的使用 (204)
6.4.4 三相变压器与特殊变压器 (210)
小结 (217)
习题6 (219)
D7章 电机 (222)
7.1 概述 (222)
7.1.1 电机的种类 (222)
7.1.2 电机的用途 (223)
7.1.3 电机的发展 (224)
7.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与原理 (227)
7.2.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 (228)
7.2.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原理 (231)
7.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磁转矩与机械特性 (234)
7.3.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磁转矩 (234)
7.3.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237)
7.4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使用 (240)
7.4.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铭牌数据 (240)
7.4.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 (243)
7.4.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 (251)
7.4.4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动 (257)
7.5 单相异步电动机 (261)
7.5.1 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261)
7.5.2 常见类型的单相异步电动机 (263)
7.6 三相同步电机 (266)
7.6.1 三相同步发电机 (267)
7.6.2 三相同步电动机 (270)
7.7 直流电机 (274)
7.7.1 直流发电机 (276)
7.7.2 直流电动机 (278)
7.8 控制电机 (283)
7.8.1 伺服电动机 (283)
7.8.2 测速发电机 (288)
7.8.3 步进电动机 (291)
小结 (295)
习题7 (298)
D8章 继电接触器控制 (301)
8.1 常用低压电器 (301)
8.1.1 刀开关与组合开关 (301)
8.1.2 按钮和行程开关 (302)
8.1.3 接触器 (303)
8.1.4 继电器 (304)
8.1.5 熔断器 (306)
8.1.6 空气断路器 (306)
8.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直接启动控制 (307)
8.2.1 点动控制 (307)
8.2.2 连续运转控制 (308)
8.2.3 多地点控制 (309)
8.2.4 顺序控制 (310)
8.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 (311)
8.4 开关自动控制 (313)
8.4.1 行程控制 (313)
8.4.2 时间控制 (313)
小结 (316)
习题8 (316)
D9章 可编程序控制器 (321)
9.1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321)
9.1.1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硬件组成 (321)
9.1.2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324)
9.2 S7-200系列PLC的编程元件与编程指令 (327)
9.2.1 S7-200系列PLC的编程元件 (327)
9.2.2 S7-200系列PLC的基本编程指令 (331)
9.3 PLC梯形图控制程序的设计方法 (350)
9.3.1 经验设计法 (350)
9.3.2 顺序功能图法 (352)
9.4 STEP7-Micro/WIN32 V4.0编程软件简介 (359)
9.4.1 软件安装及硬件连接 (359)
9.4.2 程序的编辑与下载 (361)
9.4.3 程序的运行与监控 (363)
小结 (364)
习题9 (364)
D10章 电气测量 (370)
10.1 测量的基本概念 (370)
10.1.1 测量仪表的基本性能 (370)
10.1.2 测量误差 (372)
10.2 模拟式基本电工仪表 (374)
10.2.1 磁电式仪表 (375)
10.2.2 电磁式仪表 (377)
10.2.3 电动式仪表 (378)
10.3 电压、电流、功率和阻抗的测量 (380)
10.3.1 电流的测量 (380)
10.3.2 电压的测量 (381)
10.3.3 功率的测量 (381)
10.3.4 电阻的测量 (384)
10.3.5 阻抗的测量 (386)
10.4 万用表 (387)
10.4.1 模拟式万用表 (387)
10.4.2 数字式万用表 (389)
10.5 非电量电测技术 (390)
10.5.1 电位器式位移传感器 (391)
10.5.2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392)
10.5.3 热电偶传感器 (393)
10.5.4 光电转速表 (393)
10.6 现代测量技术 (394)
10.6.1 数字化测量仪表 (394)
10.6.2 微计算机仪器仪表 (395)
10.6.3 现代测量技术新进展 (398)
小结 (400)
习题10 (401)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402)
参考文献 (408)" 《从零学电工一本通》

D1章 电工基础(P1)

1.1 电流与电动势(P1)

1.1.1 电流(P1)

1.1.2 电动势(P2)

1.2 电位与电压(P3)

1.2.1 电位(P4)

1.2.2 电压(P6)

1.3 直流电与交流电(P7)

1.3.1 直流电与直流供电方式(P7)

1.3.2 单相交流电与单相交流供电方式(P10)

1.3.3 三相交流电与三相交流供电方式(P15)

D2章 电工工具和电工仪表(P21)

2.1 电工常用加工工具(P21)

2.1.1 钳子(P21)

2.1.2 螺钉旋具(P26)

2.1.3 扳手(P28)

2.1.4 电工刀(P30)

2.2 电工常用开凿工具(P31)

2.2.1 开槽机(P31)

2.2.2 电钻和电锤(P32)

2.3 电工常用焊接工具(P34)

2.3.1 电烙铁和热风焊机(P34)

2.3.2 气焊设备(P35)

2.3.3 电焊设备(P36)

2.4 电工常用检测仪表(P37)

2.4.1 验电器(P37)

2.4.2 万用表(P39)

2.4.3 钳形表(P41)

2.4.4 兆欧表(P43)

2.4.5 WN电桥(P45)

D3章 常用电气部件(P47)

3.1 开关的功能特点与检测(P47)

3.1.1 开关的功能特点(P47)

3.1.2 开关的检测方法(P49)

3.2 保护器的功能特点与检测(P50)

3.2.1 保护器的功能特点(P50)

3.2.2 保护器的检测方法(P52)

3.3 继电器的功能特点与检测(P53)

3.3.1 继电器的功能特点(P53)

3.3.2 继电器的检测方法(P56)

3.4 接触器的功能特点与检测(P58)

3.4.1 接触器的功能特点(P58)

3.4.2 接触器的检测方法(P61)

3.5 变压器的功能特点与检测(P62)

3.5.1 变压器的功能特点(P62)

3.5.2 变压器的检测方法(P65)

D4章 电动机的拆卸与检修(P71)

4.1 电动机的种类结构(P71)

4.1.1 永磁式直流电动机(P71)

4.1.2 电磁式直流电动机(P72)

4.1.3 有刷直流电动机(P73)

4.1.4 无刷直流电动机(P75)

4.1.5 交流同步电动机(P76)

4.1.6 交流异步电动机(P77)

4.2 电动机的拆卸(P80)

4.2.1 有刷直流电动机的拆卸(P80)

4.2.2 无刷直流电动机的拆卸(P81)

4.2.3 单相交流电动机的拆卸(P82)

4.2.4 三相交流电动机的拆卸(P84)

4.3 电动机的检测(P85)

4.3.1 电动机绕组电阻值的检测(P85)

4.3.2 电动机绝缘电阻的检测(P89)

4.3.3 电动机空载电流的检测(P90)

4.3.4 电动机转速的检测(P91)

4.4 电动机主要部件的检修(P92)

4.4.1 电动机铁芯的检修(P93)

4.4.2 电动机转轴的检修(P95)

4.4.3 电动机电刷的检修(P96)

4.4.4 电动机集电环(换向器)的检修(P97)

D5章 电工安全与触电急救(P99)

5.1 保护接地与保护接零(P99)

5.1.1 保护接地(P99)

5.1.2 保护接零(P101)

5.2 静电的危害与预防(P104)

5.2.1 静电的危害(P104)

5.2.2 静电的预防(P107)

5.3 触电的危害与应急处理(P109)

5.3.1 触电的危害(P109)

5.3.2 触电的种类(P113)

5.3.3 摆脱触电的应急措施(P114)

5.3.4 触电急救(P116)

5.4 外伤急救与电气灭火(P120)

5.4.1 外伤急救(P120)

5.4.2 烧伤处理(P123)

5.4.3 电气灭火的应急处理(P123)

D6章 导线的加工与连接(P125)

6.1 线缆的剥线加工(P125)

6.1.1 塑料硬导线的剥线加工(P125)

6.1.2 塑料软导线的剥线加工(P128)

6.1.3 塑料护套线的剥线加工(P128)

6.1.4 漆包线的剥线加工(P130)

6.2 线缆的连接(P131)

6.2.1 线缆的缠接(P131)

6.2.2 线缆的绞接(P137)

6.2.3 线缆的扭接(P138)

6.2.4 线缆的绕接(P138)

6.2.5 线缆的线夹连接(P140)

6.3 线缆连接头的加工(P141)

6.3.1 塑料硬导线连接头的加工(P141)

6.3.2 塑料软导线连接头的加工(P143)

6.4 线缆焊接与绝缘层恢复(P145)

6.4.1 线缆的焊接(P145)

6.4.2 线缆绝缘层的恢复(P147)

D7章 供配电系统的安装与调试(P151)

7.1 供配电线路的结构特征(P151)

7.1.1 高压供配电线路的结构特征(P151)

7.1.2 低压供配电线路的结构特征(P153)

7.2 供配电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设备安装(P155)

7.2.1 供配电系统的规划设计(P155)

7.2.2 供配电系统的设备安装(P159)

7.3 供配电线路的检修调试(P162)

7.3.1 高压供配电线路的检修调试(P162)

7.3.2 低压供配电线路的检修调试(P163)

7.4 常见高压供配电线路(P165)

7.4.1 小型变电所配电线路(P165)

7.4.2 6~10/0.4kV高压配电所供配电线路(P166)

7.4.3 z降压变电所供配电线路(P167)

7.4.4 工厂35kV变电所配电线路(P169)

7.4.5 工厂高压变电所配电线路(P170)

7.5 常见低压供配电线路(P172)

7.5.1 单相电源双路互备自动供电线路(P172)

7.5.2 底层楼宇供配电线路(P174)

7.5.3 住宅小区低压配电线路(P175)

7.5.4 低压配电柜供配电线路(P177)

D8章 照明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P179)

8.1 照明控制系统的结构特征(P179)

8.1.1 室内照明控制线路的结构特征(P179)

8.1.2 公共照明控制线路的结构特征(P182)

8.2 照明控制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设备安装(P183)

8.2.1 室内照明控制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设备安装(P183)

8.2.2 公共照明控制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设备安装(P188)

8.3 照明控制系统的检修调试(P191)

8.3.1 室内照明控制线路的检修调试(P192)

8.3.2 公共照明控制线路的检修调试(P193)

8.4 常见照明控制线路(P195)

8.4.1 一个单控开关控制一盏照明灯线路(P195)

8.4.2 两个单控开关分别控制两盏照明灯线路(P195)

8.4.3 两个双控开关共同控制一盏照明灯线路(P196)

8.4.4 三方共同控制一盏照明灯线路(P197)

8.4.5 日光灯调光控制线路(P197)

8.4.6 卫生间门控照明灯控制线路(P199)

8.4.7 触摸延时照明灯控制线路(P200)

8.4.8 声控照明灯控制线路(P201)

8.4.9 追逐式循环彩灯控制线路(P202)

8.4.10 红外遥控照明控制线路(P202)

8.4.11 光控公共照明控制线路(P203)

D9章 电力拖动系统的安装与调试(P205)

9.1 电力拖动系统的结构特征(P205)

9.1.1 交流电动机控制线路的结构特征(P205)

9.1.2 直流电动机控制线路的结构特征(P206)

9.2 电力拖动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设备安装(P207)

9.2.1 电力拖动系统的规划设计(P207)

9.2.2 电力拖动系统的设备安装(P211)

9.3 电力拖动系统的检修调试(P214)

9.3.1 交流电动机控制线路的故障分析及检修流程(P215)

9.3.2 直流电动机控制线路的故障分析及检修流程(P216)

9.4 常见电力拖动线路(P217)

9.4.1 直流电动机调速控制线路(P217)

9.4.2 直流电动机降压启动控制线路(P218)

9.4.3 单相交流电动机连续控制线路(P220)

9.4.4 旋转开关控制单相交流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P221)

9.4.5 三相交流电动机电阻器降压启动控制线路(P222)

9.4.6 三相交流电动机Y-Δ降压启动控制线路(P224)

9.4.7 三相交流电动机间歇控制线路(P226)

9.4.8 三相交流电动机定时启动、定时停机控制线路(P227)

9.4.9 三相交流电动机调速控制线路(P229)

9.4.10 三相交流电动机反接制动控制线路(P231)

D10章 变频技术与PLC技术(P233)

10.1 变频器的种类与功能特点(P233)

10.1.1 变频器的种类(P233)

10.1.2 变频器的功能特点(P236)

10.2 变频器的应用(P237)

10.2.1 制冷设备中的变频电路(P237)

10.2.2 机电设备中的变频电路(P239)

10.3 变频器的使用与调试(P240)

10.3.1 变频器的使用(P240)

10.3.2 变频器的调试(P243)

10.4 PLC的特点与应用(P246)

10.4.1 PLC控制特点(P246)

10.4.2 PLC技术应用(P248)

10.5 PLC编程(P251)

10.5.1 PLC的编程语言(P251)

10.5.2 PLC的编程方式(P257)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