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维突破-互联网+教育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五维突破-互联网+教育

计算机与互联网 电子商务

  • ISBN:9787121279225
  • 作者:杨晓哲
  • 包装:平装
  • 字数:0
  • 开本:16
  • 版次:1
  • 页数:0
  •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五维突破-互联网+教育截图

#电子书简介



商品参数
基本信息
书名:五维突破-互联网+教育
作者: 杨晓哲 开本:
定价: 49
页数:
现价:见1;CY=CY部 出版时间2016-03
书号:9787121279225 印刷时间: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版次:
商品类型:正版图书 印次: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杨晓哲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博士
专注教育信息化研究,中小学教育与技术结合
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变革、互联网教育等。
与广大一线教师一起分享探讨教育与技术结合的各种可能性。
师从任友群教授、黎加厚教授深入研究教育信息化。
创立微信公众平台教育技术【et123et】 精彩导读 互联网已经改变了很多行业,教育会是下一个吗?
无论你是已经参与了改变,还是仍在局外,改变都在进行中。我们需要的或许不是预测,而是去创造另一种局面的可能性。
无论你是孩子的家长,还是学校的老师,无论你是一名学生,还是一位工程师、设计师、律师和医生,D真正的改变来临时,你会发现,你就在其中,并见证着这场改变。
互联网*关注的是人与人的链接;教育*关注的是人的发展!链接是一种自由的选择,发展是一种内心的力量。链接可以无处不在,发展能够潜移默化。然而,链接自然有种越快越好的倾向,而发展却不见得如此。有时候,我们恰恰需要放慢脚步,等待成长。互联网+教育注定有一致,也有矛盾,就这样交织着开始了不得不展开的篇章。
教育涵盖着正式的学校教育,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也包括非正式的学习经历,包括家庭教育、生活习惯、周围环境、旅游经历、职场历练、人生阅历等。而互联网则是众多技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从这样的角度审视,其实更广泛的技术正在深入教育本源。只不过,我们需要重新审视。
技术正在让我们集体转身?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里描述了这样一个深刻的故事:后人把它称为“洞穴隐喻”。有一群人被绑在椅子上,只能向前看,不能转身,他们面对着洞穴的一面墙壁,其背后有另一群人在走动,这些人的影子被投射到墙壁上,而这群被绑在椅子上的人误以为这些影子就是真实的,直到有一个人挣脱开了椅子,跑到洞穴之外,看见了真实的情况。这个人回来之后,告诉了洞穴里的所有人,人们把这个人称为启蒙者。而教师,有时候就要扮演这位启蒙者的角色。
回过头来看,是什么让这群人无法挣脱开椅子的束缚?是他们的所见所闻,还是所处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风俗传统,或者是个人性格?D技术介入之后,他们是否可以脱离束缚?他们的眼界将通过网络与启蒙者相同吗?他们的思想将通过互联网与世界各地的人发生碰撞吗?那么,“启蒙”是否会变得更加可行,又是否将以另一种方式引起群体“启蒙”?
技术让我们重新发现自我潜能?
在《理想国》里还有一个经典的隐喻,叫作“金银铜铁”隐喻。柏拉图认为,有些人是金子,有些人是银,有些人是铜,而有些人是铁。社会需要把金子筛选出来,让金子发挥它真正的价值所在,否则金子不仅不会为社会做贡献,还会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更重要的是,有些人看上去像铁一样,但是他其实有金子的成分,社会和教育需要充分发掘和启迪他,让他更多地发挥金子的才能。
D技术介入之后,这样的“金银铜铁”正在发生转变。科技界“大牛”凯文凯利曾在演讲里提到:“让我们试想一下,如果莫扎特出生在钢琴科技发明之前,如果梵高出生在油画颜料技术成熟之前,那会是社会的多大损失。”“而今天,某处有好几百万人口出生,他们自我表达的科技尚未发明。”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技术的发明都在为每一种差异化价值创造更多全新的可能性。
技术让我们重新定义自然属性?
在宋国时,有个急性子的农民,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他成天围着那块田转悠,隔一会儿就蹲下去,用手丈量秧苗长高了没有,但秧苗好像总是那么高。用什么办法可以让苗长得快一些呢?他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我把苗往高处拔拔,秧苗不就一下子长高了一大截吗?”说干就干,他就动手把秧苗一棵一棵地拔高。只不过,三天后,秧苗全都死了。
这就是拔苗助长的故事,这个故事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D技术介入之后,这样的现象不得不说,只会增加,不会减少。这并不是一个教育现象,而是整个社会现象。自从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泡之后,我们已经不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们自身是否还是那个从属于自然规律的“秧苗”已然不好定义。那么,什么才算是拔苗助长呢?身体发育仍然像“秧苗”一样从属自然规律,但是知识的增长、思维的发展、创造力的提升正在技术的结合下变得扑朔迷离。
技术让我们更加幸福?
记得,有一个虔诚的学徒来拜访一位哲学家,询问如何找到幸福?这位哲学家说道:“幸福就是先离开人群。”一年之后,这位学徒又一次拜访这位哲学家,告诉了这位哲学家自己已经在荒芜人迹的地方生活了一年,并没有感受到幸福。哲学家告诉他:“幸福就是回到人群里。”一年之后,这位学徒终于明白了真谛。
原来,幸福就是回到人群里,依旧能够享受并拥有那份D立与孤D。这不正是教育追求的吗?教育不是包办,不是填鸭,不是拐杖。学习者能够在协作中创造,又可以D立地思考,自主地学习。D技术介入之后,学习者在更大的社群里是否会更加D立,还是陷入了群体性孤D。链接并不意味着找到归宿,简单地依附只会是表面的依存。自我在更大的社群里依旧需要重新寻找D立的价值,在这份价值与信念上,才去拥抱更大的社群。
这交织的篇章就这样展开。或许,我们还没有答案,但是我们都意识到了一种新的转变正在发生。我们已经很难用过去的地图去寻找新的路径,毕竟我们面临着这样棘手的全新问题。这就好比我们很难用制作蜡烛的思维方式去创造电灯泡。D互联网与教育结合,新技术与教育碰撞时,我们需要新的视角,才能够突破已有,开启新的格局。本书将以一种多维度的视角,企图打开我们重新审视这一切的路径! 目录 开篇 开启五维突破 .................................................. 1
01 **维度 时代原点?新时代与教育期待 ............... 13
这是**和*坏的时代 ........................................... 14
时代转场的分割线 ................................................... 17
教育的目标变了吗 ................................................... 21
时代原点策略单 ....................................................... 26
02 **维度 时代原点?新技术与教育联想 ............... 33
可穿戴设备 ............................................................... 34
沉浸式设备 ............................................................... 39
三维打印技术 ........................................................... 43
不一样的网络方案 ................................................... 49
万物互联 ................................................................... 51
大数据分析 ............................................................... 53
脑电波技术 ............................................................... 55
记忆改写 ................................................................... 57
机器人 ....................................................................... 60
人工智能 ................................................................... 62
03 第二维度 虚实结合 ................................................. 67
各类虚拟空间搭建 ................................................... 68
二维码背后的连接 ................................................... 75
群里的角色与规则 ................................................... 79
游戏化思想的运用 ................................................... 82
虚实结合魔法单 ....................................................... 91
04 第三维度 工具立体 ................................................. 99
手机,不教也会 ..................................................... 100
碎片化学习的三种常用工具 ................................. 103
那些神乎其神的答题利器 ..................................... 107
用 A PP 玩转结构 .................................................... 110
如果人手一终端 ..................................................... 118
移动设备常态化的喜与忧 ..................................... 122
工具立体策略单 ..................................................... 127
05 第四维度 教师智慧 ............................................... 145
技术在教育里真实 ................................................. 146
数字化教师的七个转变 ......................................... 149
学科与技术深度融合 ............................................. 154
什么样的学校文化适合信息化 ............................. 157
传奇人物可汗 ......................................................... 166
徘徊在 MOOC 之间 ............................................... 172
课程的选择权与重构 ............................................. 180
教师智慧策略单 ..................................................... 191
06 第五维度 学生创造 .............................................. 205
自带设备常态化 ..................................................... 206
泛化的学习共同体 ................................................. 210
拓展创造的边界 ..................................................... 215
学习者寻变 ............................................................. 220
学生创造策略单 ..................................................... 226

内容介绍
七天无理由退货服务


目录
本店全部为正版图书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