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电战 网电战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网电战 网电战

计算机与互联网 硬件与维护

  • ISBN:9787121368813
  • 包装:平装
  • 字数:252000
  • 开本:16开
  • 版次:1
  • 用纸:胶版纸
  • 页数:224
  •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6-01
  • 作者: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网电战 网电战截图

#电子书简介

内容简介

全书从信息及其对抗在战争中的发展历程的回溯出发,通过探讨电磁波技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语言,以及由其所承担的信息活动在人类社会活动中的对抗手段、形式和作用的发展变化过程,追溯网电战概念的由来,对比其他军事强国的观点认识,探讨网电战制胜机理的多层次性,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作者简介

谈何易,军事学博士,历任讲师、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教研室主任、继教处处长等职务,现为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作战指挥系主任,教授。主要从事信息对抗理论研究与教学,编著教材及专著18部,发表论文50余篇。先后主持参与多项全军重点军事理论研究项目,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十一五”全军军事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1项等。张珂,军事学博士,历任站长、讲师等职务,现为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军事学核心刊物《信息对抗学术》杂志特约编辑。主要研究方向为外军信息作战理论,出版专(译)著4部,在《解放军报》和《军事学术》等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目录

目录/Contents

跨越时空的引力波和《更路簿》 /001
电磁!电磁! /007
电磁振荡掀起信息波澜 /008
电磁波天生就有“后门” /014
无形领域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018
网罗天下背后是暗流涌动 /026
此空间非彼空间 /027
网络之魂是人类社会信息活动 /031
没有网络顺畅就没有国家安全 /035
机器受骗,人类遭殃 /039

网络电磁,天作之合的时代产物 /048
电磁波穿梭在网络栅格间 /051
信息,万变不离其宗 /055
网电战来了 /066
概念不明,一切归零 /080
网电时代上演鹰熊暗战 /096
白头鹰领飞网电空间 /097
北极熊悄然出击 /107
后发未必不可先至 /113
看透制胜机理,戳穿 网电“西洋镜” /117
迈过技术机理门槛才能进入网电之门 /120
对抗机理闪烁着网电战的光芒 /128
协同机理,以虚制实之道 /133
越联合越强大是必然规律 /135
后信息时代呼唤全新战略制胜手段 /137
制胜密码隐藏在信息活动之下 /141
附录 代表性学术文章 /147
网电博弈,须在“亮剑”中“砺剑” /148
破解信息作战的制胜源代码 /153
把准网电作战力量建设发展的生命脉动 /159
基于末端效应解析战略网络战机理 /165
对网络空间基本行动样式的思考 /172
抢占新时代军事斗争前沿
――关注电子对抗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82
什么是电子对抗的制胜之钥
――对“联合打、打联合”对抗模式的思考 /188
现代战争电子对抗制胜机理解析 /193
让电磁态势成为制胜战场的新砝码 /202
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砥砺精兵劲旅 /207
主要参考文献 /213

前言/序言

跨越时空的引力波和《更路簿》

我们所处的宇宙已经存在140亿年,人类活动仅仅在其中占有极其短暂的一瞬。然而,就在生命孕育于原始海洋之前,一切天体、岩石、山脉、流水、大气的活动无不在物质与能量的推动下,留下了很多“痕迹”,反映为各种信息。信息反映着物质运动的状态和状态的变化。信息不以人的主观认识与否而客观存在着,在无垠的物质世界中伴随着物质与能量的运动变化,生生不息地产生、传播、转变着。

北京时间2015年9月14日17时50分45秒,位于美国利文斯顿与汉福德的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的两台探测器同时观测到了GW150914信号,不仅证实了引力波的存在,也证实了十几亿年前在距离地球十几亿光年之外的某个地方,遥远星系发生了一件大事件:一个36倍太阳质量的黑洞和一个29倍太阳质量的黑洞并和了,并和后产生了一个62倍太阳质量带自旋的黑洞。其中大约3倍太阳质量转换成了引力波能量,在不到1秒的时间内释放出来,直到传播到地球被LIGO观测到。从时间上看,这是十几亿年前发生的事件。从空间上看,这也是十几亿光年外传来的信息。

这份信息无疑是客观的,其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也能够为人类认识宇宙的起源和发展提供指引。然而,相对于科学界的欢呼雀跃,对于仅仅存在几千年的人类社会而言,对于当前芸芸众生的生产生活而言,此份信息也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信息虽然是客观的,但却需要主观的认识。那种只是反映客观物质运动的信息,如果不进入人类社会,那么也就可以被忽略,直至人们认识到这种信息所反映的客观运动及其规律,并为人类活动所利用。也就是说,人类社会活动所涉及的信息才是通常语境下的“信息”的真实指向。

人类的信息活动实质上就是在生产生活以及其他各种社会活动中为达成某种特定目的,正确引导其行为而从事的针对相关信息的获取(生产)、传递、处理和利用等活动。这种活动形式具有广泛的普适性,在各种人类信息活动中都能够得到全面、准确地反映。

例如,在中国南海海洋权益维护斗争中,中国潭门渔民世代相传的《更路簿》成为中国早发现、早命名、早利用南海的有力物证。现存的《更路簿》记载了“航行的方向、时间、距离、途中所见岛屿、暗礁、海流变化及某片海域在各个月份的天气变化规律”等内容。这些“内容”就是千百年来中国渔民在实践过程中对南海航线诸多信息的记录,是人的主观对自然客观状态观察、加工的结果。这些结果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对大自然的观察所得,即信息获取活动。这些信息也是指引后代渔民按图索骥的指南,是信息引导航海活动的实例。其中,发黄的纸张是信息的载体,图形和文字是信息的媒介,渔民的绘制、记录和识图则是信息的处理,而终的航海渔业活动则是对信息的利用。

如果,海水的侵蚀、蠹虫的噬咬,使得纸张损缺,文字、图案模糊,就是对于信息载体的破坏,导致信息内容不完整;也就是对于信息媒介的形变,导致信息不准确,进而影响到识图、判断活动的错乱,导致信息处理产生障碍。

信息的加工制造和利用,以及对信息和信息活动的破坏通过《更路簿》清晰地展现出来。只不过前者的创造以纸张、笔墨在人们有意识的劳动中实现,后者的破坏则以自然活动无意识的活动而产生。

然而,随着人类科技水平的发展进步,人类信息活动的本质虽然不会得到颠覆性改变,但人类信息活动的形式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即使是同一件生产生活活动,其相应的信息活动也会在不同的时代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

还是南海渔业活动,由于人手相传的原因,现存的《更路簿》数量十分有限,甚至成为文物和珍贵的史料。尽管现代印刷术可以十分方便地复制出大量的《更路簿》,以极低的成本就可以做到人手一册,但现代的中国渔民却更愿意使用其他现代手段,代替《更路簿》完成相应的信息活动,实现更加高效的信息引导功效。

现代渔船在GPS、“北斗”导航卫星实时的引导下精准地获取自身坐标,船上短波电台及时接收气象预报和海情广播,船载导航雷达清晰地显示出周边其他船只的位置和航速、航向,船壳声呐也在准确地捕捉鱼群的动向。这些现代信息系统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渔业活动信息保障,将信息引导的功效尽可能地增强。特别是对于大型渔船而言,还可以通过电台及时将渔获情况通知到附近的海上渔业加工船,以便及时地转载、处理渔获。渔业加工船则可以立即通过电台(或卫星电话等无线通信设备)将渔获的种类、数量、品质报告给渔业公司。渔业公司的订货网站则迅速向市场发布信息。鱼还在海上,几千千米外的都市酒店里,却已经在下一个的宴会菜单上将其预订为红烧还是清蒸了。这些捕鱼、加工、生产、销售和消费等一系列活动都是在电磁波和网络的支撑下完成的。信息活动不仅引导着各种行为,也确定了行为的目标和方式。人类的其他生产生活活动同样在其支撑下逐步进入到信息化社会。战争作为人类复杂的社会活动也是如此。

人类古老的战争也是在自觉地开发和利用信息的过程中展开的。中国战争史的开端通常都归于传说中的“黄帝战蚩尤”。在那场战争中,黄帝发明了一件导航器——“指南车”。“车虽回运而手常指南”,从而在大雾弥漫的战场上为战胜蚩尤提供了方向引导。这是以人工制造物稳定地获取方向信息,并用于指导作战的早传说。

后来无论是烽火台、旌旗、鼓号,还是“蒋干盗书”“增兵减灶”,无不反映出战争活动对信息及其活动的渴求和斗争。在此过程中,信息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改变的也仅仅是手段和形式,以及通过手段和形式的改变所得到的效率与规模的提升。

自古以来人类都是依托自身的感官来获取信息,依托人的智力手工处理信息,依托人力或畜力传递信息,再通过人的自身行为完成信息施效的使命。其感知范围、传递速度、处理效率和施效结果都必然十分有限。但人类活动,尤其是战争活动对信息活动能力的渴求却是无止境的。更快、更广、更准确永远是信息活动能力提升的目标。人类必然急不可待地将一切可掌握可利用的技术应用到信息活动之中,并推上战场,以争取战争活动的主动权;同时还在战争对抗性的驱使下,竭力破坏敌方的此种能力。截杀“斥候”和袭击“驿站”无不是冷兵器战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只是其斗争方式和手段与其他作战行动并无二致,人类将其视为战略、战术运用的内容之一,从不独立分析也没有上升为独立的作战形式。

人类存在,就要从事的生产生活活动,也就需要开展与之相关的信息活动。信息活动是人类活动的必需和前提,其活动内容与规律取决于客观事物运动本身,不可能发生改变,直到人类在“更快、更广、更准确”的信息活动目标能力的驱使下,发明了专用的信息活动手段,形成了特定的信息活动形式,并同时创造出相对独立而又全面渗透的人类社会活动的信息活动空间,并引发了人类社会时代的变革和战争形态的转变。但信息活动的手段和形式却受到主观能动的影响和制约,始终处在发展变化之中。

当前,人类社会的信息活动手段和形式正在进入网电时代。人类社会的信息活动空间主要表现为网电空间。


^_^:de849abd0fe6f7eded03d13e954be8ae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