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重要矿产资源自然重砂资料应用研究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江苏省重要矿产资源自然重砂资料应用研究截图 江苏省重要矿产资源自然重砂资料应用研究截图 江苏省重要矿产资源自然重砂资料应用研究截图

#电子书简介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完成的主要工作任务
一、自然重砂资料收集
二、图件编制与综合研究
第二节 取得的主要成果
一、自然重砂数据库建设与维护
二、自然重砂系列图件编制
三、典型矿床自然重砂研究
四、自然重砂解释推断成果
五、矿产预测应用效果

第二章 区域地质地貌概况
第一节 区域地貌概况
一、地貌类型
二、地貌分区
第二节 区域水系分布规律
一、河流和湖泊及其特点
二、水系的划分
第三节 区域地质矿产概况
一、地层
二、岩浆岩
三、变质岩
四、构造
五、矿产

第三章 数据基础与工作方法
第一节 自然重砂工作程度
一、自然重砂资料来源
二、自然重砂资料评述
第二节 技术标准和工作方法
一、技术标准
二、工作方法
第三节 空间数据库建设
一、1:20万自然重砂数据库的维护
二、自然重砂资料应用成果数据库建设

第四章 自然重砂矿物特征与异常解释评价
第一节 区域自然重砂矿物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一、铜矿物
二、钼矿物
三、铋矿物
四、铅矿物
五、锌矿物
六、金矿物
七、锡矿物
八、砷矿物
九、黄铁矿
十、重晶石
十一、辰砂
十二、铌铁矿
十三、萤石
十四、银矿物
十五、钨矿物
十六、磷灰石
十七、菱铁矿
十八、镜铁矿
十九、透辉(闪)石
二十、独居石
二十一、磷钇矿
二十二、金红石
二十三、磁铁矿
第二节 成矿类型的重砂矿物特征
一、铜矿
二、金矿
三、铅锌银矿
四、硫铁矿
第三节 省级自然重砂异常及特征
一、单矿物
二、组合矿物
三、综合异常
第四节 异常带划分及其特征
一、鲁西金、铁、铝土矿、煤、金刚石成矿亚带
二、苏鲁金、铁成矿亚带
三、庐江一滁州铜、金、铁、钼、铅、锌、银、硫成矿亚带
……
第五章 自然重砂找矿模型综合研究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江苏省重要矿产资源自然重砂资料应用研究》是在收集、整理江苏省1:20万和1:5万自然重砂数据的基础上,通过ZSAPS2.0软件,应用GIS平台,针对铜、铅、锌、金、钼、银、萤石、硫铁矿等矿种,圈定自然重砂单矿物(组合)异常和综合异常,确立不同预测类型矿种的自然重砂特征矿物组合,探讨异常与矿产的指示关系,建立自然重砂找矿模型,从而类比划分自然重砂找矿远景区,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及江苏省今后找矿工作部署提供自然重砂方面的依据。
《江苏省重要矿产资源自然重砂资料应用研究》是江苏省应用自然重砂资料的经验总结,反映了江苏省自然重砂资料应用的新成果和水平。
《江苏省重要矿产资源自然重砂资料应用研究》可供从事找矿勘杏、科研、教学等的地质工作者参阅.
http://img30.360buyimg.com/vc/jfs/t20989/47/1227734890/721724/c074bd2d/5b221d7bN519b1993.jpg;http://img30.360buyimg.com/vc/jfs/t21106/221/1194922656/690541/cf1b1816/5b221d7bN5e7d0bbe.jpg;http://img30.360buyimg.com/vc/jfs/t20293/30/1206173816/721084/96f07684/5b221d7bNe758a8b2.jpg;http://img30.360buyimg.com/vc/jfs/t21112/235/1203171283/787844/55f97f39/5b221d7bN4b010b68.jpg
“江苏省重要矿产资源自然重砂资料应用研究”是“江苏省及上海市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研究课题之一。课题研究工作是在已建立的江苏省1:20万和1:5万自然重砂数据库的基础上,通过ZSAPS2.0软件,应用GIS平台,对自然重砂数据进行处理并编制自然重砂异常图,在此基础上研究自然重砂异常分布特征,对异常进行解释与评价,探讨自然重砂异常与矿产的指示关系,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提供自然重砂方面的依据。
该课题从2007年7月开始,2008-2010年完成了省级及预测工作区铁、铜、铅、锌、金、磷矿种的自然重砂图件编制及异常解释工作,提交了《江苏省及上海市自然重砂资料应用报告》和《江苏省及上海市预测工作区自然重砂异常解释与评价报告》;2011-2012年,完成了钼、银、萤石、硫铁矿矿种的自然重砂研究工作,提交了《江苏省及上海市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自然重砂资料应用阶段性成果报告》;2013年提交了《江苏省及上海市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自然重砂资料应用成果报告》。
该书是在自然重砂资料应用研究课题总体成果报告的基础上修改完善、深化研究编著而成。黄顺生承担了本书第二章、第三章的编写;杨用彪承担了本书第一章、第五章、第六章的编写;第四章由黄顺生、杨用彪共同编写。本书各章节完成之后,由杨用彪完成统稿,黄顺生协助定稿。
项目开展过程中,郭治东参加了图件编制、编图说明书编写等工作;朱静苹、来又东、王海欧参与前期1:5万自然重砂数据收集、整理与建库工作。此外,王季顺给予本课题大量的技术指导,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专家组和华东地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与综合项目组也给予本课题大量技术指导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
本书由于研究范围广,时间跨度大,笔者理论水平有限,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上一个工业技术

下一个矿业工程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