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厚天高/王言彬三农问题新闻作品选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地厚天高/王言彬三农问题新闻作品选截图 地厚天高/王言彬三农问题新闻作品选截图 地厚天高/王言彬三农问题新闻作品选截图

#电子书简介

王言彬,山东省莒南县人,1963年6月出生,1984年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进入新华社从事新闻采编工作。长期关注“三农”闷题,追踪农村改革,广泛涉猎社会各领域,擅长内部调研报道。1998年被评聘为高级记者,2007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8年被评定为新闻出版领域领军人才。2010年调入党政机关工作,现任国家保密局副局长。
《地厚天高/王言彬三农问题新闻作品选》:
1996年,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实际增长幅度创“八五”以来最高纪录。其中中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63元,比上年增长百分之二十五点七;西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88元,比上年增长百分之二十一点五;东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百分之十九点八。中部、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幅度分别比东部地区高5.9个和1.7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去年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纯收人中,农业收入占三分之二强;去年农民纯收入比前年的增加额中,农业的贡献份额也占三分之二左右。这两个三分之二清楚地说明,中西部地区农业特别是粮食的发展潜力很大,在广大的中西部地区,依靠农业同样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可以致富。
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这是中西部地区农民总结的去年农业丰收的重要原因。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干部认为,中西部地区去年增产增收,一方面是天气条件有利于粮食生产,更重要的是国家在宏观调控政策上向农业倾斜,连续两年提高了粮食价格,并且敞开收购,确保农民利益。这对促进中西部地区农业发展意义重大,给中西部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去年西北五省粮食增产60亿公斤,加上东北地区的增产,就占全国粮食增产的一半以上。广大农民反映.近几年党中央对农业的好政策,特别是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的政策,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经济实惠。
为什么去年中西部地区成为中央农业政策的最大受益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陈锡文认为,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中西部地区对发展农业、确保农民增收高度重视,因而没有出现某些沿海地区那样粮食生产滑坡的问题,一直保持了粮食的增产。特别是新疆等西北省区普遍加大了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力度,重视山区的综合治理,努力解决旱作区的灌溉用水问题,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实用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也为增产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措施加上国家大幅度提高粮食定购价格,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蓬勃生机。
经济专家认为,现在国家把农业的发展作为经济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加强对农业的宏观调控。在这个大背景之下,中西部农业资源优势将加速转化为经济优势。中西部地区应该抓住机遇,发挥好自己的优势。
实事求是发展优势产业
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我国农产品供应将一直偏紧,需求很大。大需求就是大市场,大市场就是发展的大机遇。而中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这种资源优势一旦与市场接轨,就会变成巨大的经济优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农业经济技术研究所所长郭书田认为,巨大的农产品需求已经展示了中西部农村地区振兴经济的路子。
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队长张新民说,与沿海地区相比,我国中西部地区土地、劳动力资源丰富,有着发展农业的资源优势。因此,在中西部地区,农业仍然是支柱产业。中西部地区发展关键是要实事求是,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挥优势。
历史的经验值得借鉴。八十年代初期,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和农产品购销政策的调整,极大地调动了中西部地区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多年蕴藏的生产热情被激发了出来,农业的连年丰收带来了农民收入的大幅度增加。当时,中西部许多省份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超过了东部地区。后来,随着东部农村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中西部地区尽管也试图依靠发展非农产业增加农民收入、赶上东部地区发展速度,但由于没有很好地发挥当地资源和经济优势,农民收入不但没有追上东部,差距反而越来越大。
实践证明,如果中西部农村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盲目套用东部地区的发展经验,往往会事倍功半,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立足当地农业资源优势,稳步发展优势产业,反而能带来当地经济的大发展。
新疆农业的发展就是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新疆利用独特的水土和光热资源,全力发展棉花生产,形成了很强的竞争力。棉花已成为全自治区一个举足轻重的大产业。目前,新疆棉花总产约占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一。一亩棉花的纯利润可达500元。新疆干部群众从实践中惊喜地省悟:种田同样可以脱贫致富奔小康。包括棉花在内的农业开发,目前已成为新疆最具吸引力的项目。截至去年底,全国已有14个省市在新疆投资4亿多元,建起140万亩棉花基地。
……
旧闻新读见寸心(代序)
凡例

起起落落看发展
农民在兴办城市第三产业中大显身手
水利建设和农业开发大见功效山东大旱之年粮棉不减产
发挥投入和技术配套整体功效农业目标工程在我国迅速兴起
各地政府今年多方增加农业投入扎扎实实促农业“升温
全国畜牧工作会议提出稳定畜牧业基本政策保证畜牧业稳定发展
有关部门强调:发展国民经济离不开农业各行各业必须大力支援农业生产
我国粮食生产摆脱多年徘徊局面今年总产可望增加150亿公斤
述评:警钟敲响之后
中国农业:灾年大丰收的启示
我国谷物总产位列世界第
畜牧业日益成为实力雄厚的独立产业
世界肉类产量五分之一以上来自中国
谁有眼光谁养牛成共识我国秸秆养牛业发展快牛肉产量跃居世界第六位
我国农村市场再度进入活跃期县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创九十年代最高纪录
重视和加强农业贵在落实各地为农业升温”添柴加油
“八五”新进展:百万老乡变成新渔民
“八五”新进展:我国农业生产稳步登上新台阶
世界肉类增量的四分之三来自中国
我国农村社区经济加快市场化进程
述评:中西部的超越说明了什么
荆江大堤安全度过39个伏秋大汛
中国乡村1993:关于机遇的对话
……

农民负担与民工潮
人大代表看“三农”
皇天后土
江南行记
岭南时空
白山黑水之间
黄淮海原野
“老少边穷”地区见闻
走过天山南北
十年回眸:选一条真正的路——我的新闻调研体验

后记
《地厚天高/王言彬三农问题新闻作品选》所收新闻作品,采编于作者任职新华社期间的1984年至2003年间,每一篇末括注的时间为当时发表日期。
《地厚天高/王言彬三农问题新闻作品选》大部分作品为独立采编,少数合作采编者,合作者的姓名列于后记。
《地厚天高/王言彬三农问题新闻作品选》为方便阅读,编排时按类别划分为十七部分。分别为:宏观与决策、起起落落看发展、米袋子·菜篮子、农民负担与民工潮、攻坚克难告别贫困、人大代表看“三农”、中国的农机化之路、聚焦三峡工程、皇天后土、江南行记、岭南时空、白山黑水之间、黄淮海原野、沂蒙山新曲、“老少边穷”地区见闻、乡村工业化大潮、走过天山南北。
《地厚天高/王言彬三农问题新闻作品选》由于时代所限,加之时间跨度大,在数字的使用方面未作统一,以保持原有风貌。
《地厚天高/王言彬三农问题新闻作品选》所涉及的机构为当时设置,人员为当时现任,统计报表为当时数据。
1988年暑假,男朋友写信邀约我到新华园见面。千里迢迢地坐火车汽车,当心情激动又有些羞涩地来到新华社7号楼时,我被告知,男友出差了。
一天之后,他回来了。这一趟,他收获了一篇重量级的稿件:《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这篇内参报道引起了不小的动静。辽宁本溪因此得到了一大笔国家拨款,用于治理环境污染。我不知道那是不是中国较早关心空气质量的报道。
后来,男朋友成了娃他爹。
1991年,他送我们母子回山东老家休产假。短短几天,他和村子里的人聊天,和走乡串村的小商小贩拉家常,向当村妇女主任的婆婆问这问那,写出了一组反映基层诸多问题的内参报道《鲁东南见闻》。报道发出后,引起山东省一些领导的不满,他们派人到地方搞反调查并正式向新华社、向中央领导告状。好在总社领导明察是非,对地方政府的做法心知肚明,并未对他有一言的责备。相反,还对他的报道赞赏有加。事情过后,他对我说,超人(时任社长)找他的时候,他正在和同事打乒乓球,到了社长办公室,一脸的汗也没顾上擦。
他刚分到国内部农村组当记者的年头,正是中国农村第一步改革风起云涌、波澜壮阔、风景如画的时候。每年,中共中央的一号文件,必定是谈农业问题,新闻里最抢眼的报道,也离不了农村故事。报道农村,自然不能老待在城市,而他又认准了趁年轻多跑跑的理儿,一有机会,就要出差,要到农村去。婚前是这样,婚后,也是这样。
那时候,小分队是最时髦的区域块组合。一个调研题目确定后,三两个分社各派一名精锐记者,和总社记者共同组成一个小分队,分赴不同的区域,发挥各自特长,对某个专题进行深度解剖,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每当此时,他总是非常兴奋,急于动身的心情,溢于言表。每次参加小分队归来,除了丰富的稿件收获,许多记者的名字,也从陌生到熟悉。就农村组而言,组长马成广生动的胶东话,他学得惟妙惟肖,常常令人捧腹;组里的几员干将如姬斌、焦然、崔莉莎、王满、蒲立业、张建军、张银曙……也各有其生动的故事。分社同仁如张百新、马集琦、沈祖润、刘星泽、于磊焰、沈锡权、刘健、江佐中等,经他的描述,有的虽然缘悭一面,但其形象却已十分鲜明。有的见过面后,便有一见如故之感。每次回京,他都会讲一些采访中遇到的生动有趣的故事,同行记者的性格、轶事等等。这些当然是不会出现在稿子中的。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