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州土司民间传说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播州土司民间传说

文化 民族文化

  • 作者: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播州土司民间传说截图

#电子书简介

王兴骥,男,贵州省遵义市人。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省管专家,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学会理事、贵州社会学会副会长。研究方向:社会学、民族学、地方历史与文化。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民族贫困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制度统筹研究——以贵州为典型个案分析”、国家民政部理论研究课题“社会管理创新视角下贵州基层民主自治建设研究”等多项,省长基金课题“贵州省城乡一体化的制度统筹研究”、省社会科学规划自筹资金课题“贵州省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成因、危害及防控对策研究”(省委书记布置课题)等多项,横向联系课题“贵州省体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遵义市新蒲新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等20余项。出版著作多部,发表《南宋抗蒙(元)战争中的播州少数民族》《播州扬氏族属探研》《明代两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茶马贸易——以贵州为例》(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民族问题研究》2003年第2期全文转载)、《论贵州地区在南宋、蒙(元)战争中的作用》《播州地区的少数民族》《播州土司与水西土司关系之研究》《西藏蒙古早期关系研究》等文章30多篇。获省部级社科奖二等奖两次、三等奖一次。。谢爱临,女,1959年生,仡佬族,毕业于遵义师专物理系。现任贵州省遵义市政协文史与学习委员会主任。。李飞,男,1976年生,毕业于四川大学考古系。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第一章播州杨氏的传说
南宋袁世盟入蜀平南/003
羊角挂灯,智退元兵/004
明皇子落脚遵义城/005
杨应龙的金库在何处?/006
杨应龙藏宝娄山关/007
杨应龙藏宝之谜/008
杨应龙屯兵水牛城/012
杨应龙打土地菩萨/013
石头猪的传说/014
杨应龙一巴掌按出的大水田/014
死不保尸/015
杨二小姐殉情绣花楼/017
白龙太子与杨二公主的传说/022
杨应龙的赶山鞭/026
杨应龙力大无穷/029
杨应龙信佛/029
杨应龙做了神仙才能做到的事/030
杨应龙为次子招魂的传说/030
杨应龙靴子的传说/031
杨应龙身世之谜/031
杨应龙父亲杨烈墓“七十二疑冢”的传说/033
团溪“雷水堰”杨辉墓的传说/034
“金川窑”的传说/034
杨应龙的身世之谜/035
“猪王菩萨”的传说/037
坐石变钟/037
宋代播州穆桂英——桐梓蒲氏夫人墓及传说/038
播州之役綦江血战/042
杨应龙焚杀綦江/043
刘罗坪平播之战/044
刘綎将军庙/046
瓮安飞练之战/046
金鼎山牛眼石的来历/057
决战青蛇囤/058
裸女亵军/062
茅衙寺与田雌凤/063
湄潭土司那些事儿/065
苗女彩凤的传说/068
穆家庙的故事/071
南白:杨氏入播初期的军事堡垒/073
三个猪头与杨应龙/074
水牛开路/076
桐梓有一支播州杨氏后裔/077
岩壁上的马蹄印/078
羊子岩的传说/080
杨应龙后人今何在/080
杨应龙一跤跌出三个地名/082
杨应龙轶事拾零/083
杨应龙有后/084
杨应龙与温水/086
杨应龙在遵义县北的史迹和传奇/089
第二章海龙囤的传说
腰带岩的传说/093
“飞凤关”的传说/095
海龙囤后关防御的传说/096
杀人沟的传说/097
海龙囤绣花楼传说/098
绣花楼的幽怨/100
骡子坟的传说/101
第三章播州地名的传说
鸭溪石鸡罩的传说/107
西来寺、坐韦驮和倒栽柏香/109
空石变钟/112
传说中的哭夫岩与打眼岩/112
神秘的地道/114
有关杨应龙金刀的地名传说/115
“马蹄寺”的传说/116
“马蹄沟”的传说/116
插旗山的传说/117
阁老坝的传说/117
古仁怀为何“改州换县”/118
赤水城建在川黔边境缘由/120
浑溪口的传说/121
芶江镇:放钓千年,只为名状/123
拦截坝的传说/123
雷水堰的传说/126
乐山镇:因形得名,仁者乐山/128
六郎囤的传说/129
鸭溪镇:散发着历史芬芳的黔北乡场/132
娄山关关名的来历/133
三合:三街合一以利市/134
十丈洞的传说/135
孙公桥与公孙桥的传说/137
文家场:一个沉积湄潭历史文化的小村/139
第四章播州土司其他传说故事
白骨塔的故事/151
背手纪念老祖宗/157
陈启相护崇祯妃张皇坝/158
陈震祥修建绥阳城/159
海龙贡米三说/160
和尚场:掌山老人为明尽忠的栖息地/162
李腾龙与天台山寺/163
两兄弟的传说/164
梅搭桥:一个承载历史而富有诗意的地方/170
米溪明妃墓及传说/171
贪心的大姐/173
忘恩负义/175
车马神的传说/178
中华山与天隐和尚/179
看地选婿/180
虎孝祠的传说/181
第五章播州土司传说研究
老王宫到新王宫/187
水牢?绣花楼/191
绣花楼/193
瓦之来路/195
石之来路/199
水堰?悬棺?关隘?——白沙水打眼岩再调查/204
陈立举口中的海龙囤/209
后海龙囤时代/213
历史记忆与传说再造/217
“内闸溪流”释疑/222
本书系“海龙囤土司遗址文化价值系列丛书 ”之一,考察的对象是有关海龙囤遗址的民间传说。本书所载的民间故事即传说具体可分为:第一部分播州杨氏的传说,第二部分海龙囤的传说及第三部分播州地名的传说。这些民间传说可以与正史记载、遗存及出土文物相互印证。既有文献价值,又有文学价值,是贵州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结晶。这本书的整理与出版对播州土司文化及海龙囤遗址的研究与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对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古往今来的传说,往往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内蕴。依凭这些传说,我们从中探索到不少历史信息和精神文明的宝藏。时至今日,一些没有文字的民族,全靠传说和古歌传承着本民族的历史和精神财富。
中国古代传说丰富,其内容主要集中在“三皇五帝”,以及与之相关的人物事件。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把这些传说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五帝本纪》,列于《史记》之首篇。如果舍弃了这些传说,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将少了两千年。
传说不等于信史,它带有神话色彩和传奇性,而且具有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传说的产生和流传,往往同一些非常事件和非常人物相关。我正在阅读的这部《播州土司民间传说》,写的是距今四百多年前播州土司官统治今天黔北(含黔东南部分地域)时期发生的故事,重心是明万历年间发生的一场大战——八路大军平定播州之战,围绕着“海龙囤”这座军事城堡和杨应龙这个反叛人物,由此而发生和口传下来的许多故事与传说。
20世纪80年代前期,《遵义晚报》主编向我约稿,写一批有关黔北文史的文章,每篇千余字。两三年间,陆续刊发了4部作品,其中有《沙滩文化史话》和《播州史话》。《播州史话》从“杨端入播”到“海龙囤灰飞烟灭”,约60多则,篇幅最多的仍是杨应龙与海龙囤的史迹。既然是“史话”,所写的都有史实可考,只是细节描绘上做了些合理的想象和发挥。
民间传说则不受史实的限制,往往是抓住一件地物或地貌的特征,或一桩小物细事,赋予神奇的力量,或编造离奇怪诞的情节,构成一则则娓娓动听的故事。如《杨应龙的赶山鞭》、《石头猪的传说》、《杨应龙一巴掌按出的大水田》、《“猪王菩萨”的传说》等,把杨应龙描绘成法力无边的神奇人物。
海龙囤上有座“绣花楼”(又叫“梳妆台”),由此生发出“杨二小姐”凄美的爱情故事,而且有多个版本,其中就有《白龙太子与杨二公主的传说》。传说白龙太子在绣花楼对面山上的“对歌台”上与杨二公主对唱情歌,整整三年而订终身之盟。不料皇帝看中杨二公主,派太监来接她进京。二公主留下血书,跃入万丈深渊,白龙太子抱其尸体撞岩而死,双双殉情,化成对歌台上的石墩。
民间传说杨应龙有许多金银珠宝,藏在娄山关的山崖间,于是衍生出多个版本的“藏宝之谜”。一说金库在娄山的白崖之中,一说在板桥镇后的孔雀岩中,一说在“一线天”之下,还有一说在鸭溪的水淋岩之下。清末民初,有位“花员外”曾雇人用八台龙骨车抽水,发现有藏金棺露出,被突兀齐来的飞沙走石所驱散,从此无人敢问津。
也有一些传说荒诞不经,如说杨应龙是隆庆皇帝的私生子,甚至说播州土司杨烈的小妾怀孕后选入皇宫为妃,生下杨应龙,在宫中被当作“皇子”,长到十几岁才回播州。
八路大军平播州,数十万人马浴血奋战,刀光剑影、血肉横飞;在许多城堡、关塞间,留下如山的尸骨。一场场血腥战役被载入奏疏和史籍,而更多的细节被衍生为富有传奇色彩的传说,一代代在当地人的口头流传,并化口头文学为书面语言,成为地域文史和民俗文化研究的珍贵资料。其中一些篇章,可跻身优秀民间文学之林。
外围战役中,影响深远的,有“飞练堡之战”、“綦江血战”、“决战青蛇囤”、“刘罗坪之战”等。民间传说与史册所载大同小异。
海龙囤是杨氏土司经营了三四百年的军事要塞。南宋晚叶,杨文首建此城堡,与蜀中合川钓鱼城创建大约同时,主要功能是抗御元军。元军消灭南宋王朝,杨文之子杨降元。海龙囤要塞从此闲置;所筑的宫殿式建筑仍存,供土司官及眷属来此游赏避暑,后人称之为“老王宫”。明万历中期,杨应龙大兴土木,重修旧垒,增高城垣,扩建雄关:前六关,后三关。构成险绝高耸、固若金汤的千古名堡。新建的王宫,规模超越老王宫,宫内有一泓清泉,常年不涸。又建有土城、月城来储存军需粮秣;寨规严密,井然有序。民间关于海龙囤的传说有多则,如前面提到的“绣花楼”,又衍生出杨家大小姐与宋氏公子婚姻的纠葛,派生出“腰带岩的传说”。其他如“杀人沟的传说”、“后关神藤的传说”等。
“飞风关”的传说,叙说田雌凤与杨应龙如胶似膝的爱情故事。为表达对田氏的宠爱,特在东囤的高处修造一座“飞凤关”。此关高踞山巅,异常雄伟。关门上方石刻“飞凤关”三字;关上有城楼,楼楣有火戏的“五凤楼”三字。城楼上还有两层瞭望台,可以远眺养马城,近看南各隘口。这里是海龙囤要塞的指挥中心。
21世纪初,笔者与友人同游海龙囤,特地登上飞凤关的门墙(城楼已毁),四下眺望,有感赋诗一首:
乘兴攀登飞凤楼,云山千里望中收。
当年“龙凤”笙哥地,目下荒烟蔓草丘。
未有孽龙三次叛,何遭天将八军蹂!
凭今吊古心潮动,疆圉岂容缺金瓯。
当年八路大军二三十万人,合围囤下,日夜轮番攻打,未能突破雄关一道。官军攻势异常猛烈,刘綎在对山放大炮,轰塌“飞龙关”的左角。民间传说,杨应龙为退明兵,使用了“裸女亵军”的烂招,亦未能奏效。最后,官军从后山的窄径突破,杨应龙自焚身死。七百多年的世袭领地,一朝沦亡。
海龙囤上的宫殿城楼虽化为灰烬,但后人在此重建庙宇,来此凭吊沉思。相关的传说也逐一萌发,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充实、衍化,注进不少神奇、怪诞的因子。有的传说追溯杨氏祖先的事迹;有的涉及黔北地域多方面的物事;也有一些衍化为具有普适价值的颂扬美好德行的民间故事;有的具有惩恶扬善的社会功能。其中一些传说故事有引人入胜之妙。
如《西来寺、坐韦驮和倒栽柏香》,情节曲折,有神话色采。《白骨塔的故事》,描写一对苗家青年和少女的爱情故事,是战争破坏了美满的爱情,凄婉动人。《十丈洞的传说》记述“采木使者”与秀姑的倾心之恋,虽未能合卺同床,却相互爱摹,白头偕老。如此别具一格的恋情,令人扼腕嗟叹,掩卷沉思。
此书最后一章《播州土司传说研究》,出自考古学者及地方文化爱好者之手。他们亲身参与海龙囤遗址的发掘,在“新王宫”遗址下发现不少宋明遗存。他们把遗址考察、现场老人采访与民间传说结合起来,再加史志记载,相互印证,得到不少超出意表的收获,揭开以往某些传说之谜,纠正了某些误判。如一向被视为“水牢”的石涵洞,初步清理后,发现是形如“立交桥”的石砌通道。又如传说已久的“骡子坟”,竟然是埋葬众多白骨的大坟堆。白沙河崖壁上许多方形凿孔,以往疑为悬棺葬的遗迹。查证多部史书,访问当地老人,方知为杨应龙修造“海龙湖”的堤堰遗址。
通过考古发掘和古籍查考,对以往传说的某些物事有了新的诠释,增加了考察的新课题。如传说中的“白龙太子”竟然是唐代末年的“大盗”,其祖先有十八代盘踞“龙岩山”(海龙囤)中,直到杨端入播后才平定。由此证明,海龙囤堡寨的首创,非起于南宋的杨文,而是唐以前若千年的“白龙大盗”祖先。又如对遗址中砖瓦的检测,确认其中一些出自山顶的瓦窑,而并非全是传说中“三万”人手手相接来自山下的“金川窑”。
随着遗址发掘的深入和扩大,必将有更新奇的发现,开阔喜好者的眼界,充实了研究的内容。“海龙囤”研究大有可为。

黄万机
2014年岁次甲午仲夏识于南明河畔

上一个文化

下一个民族文化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