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包装基础知识与常见问题的分析处理 赵世亮 书籍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复合包装基础知识与常见问题的分析处理 赵世亮 书籍

文化 文化专题研究

  • ISBN:9787514224931
  • 作者:赵世亮
  • 版次:1
  • 出版社:印刷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4-01
  • 中图法分类号:TB484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复合包装基础知识与常见问题的分析处理 赵世亮 书籍截图 复合包装基础知识与常见问题的分析处理 赵世亮 书籍截图 复合包装基础知识与常见问题的分析处理 赵世亮 书籍截图 复合包装基础知识与常见问题的分析处理 赵世亮 书籍截图 复合包装基础知识与常见问题的分析处理 赵世亮 书籍截图

#电子书简介

作 者:赵世亮 著定 价:218出 版 社:印刷工业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04月01日页 数:451装 帧:平装ISBN:9787514224931第一篇基础知识篇
第一章机(设备篇)/003
一、常用的复合加工方式与基本工艺/003
二、复合机的构成/004
三、涂胶方式/005
四、复合压力及其评价/006
1.复合单元的施压方式/007
(1)无杠杆传动机构的复合线压力/007
(2)有杠杆传动机构的直压方式的复合线压力计算/008
2.复合线压力的评价值/009
五、递胶辊的压力及其评价/009
1.合适的“递胶辊线压力值”的评价指标/012
2.与递胶辊压力关联的故障/012
六、凹版涂胶辊的分类/012
七、版容积与胶水的转移率/013
1.凹版网穴容积的计算方法/014
2.凹版网穴形状/014
3.网线数单位/015
4.网穴容积的计算方法/015
(1)四棱锥形网穴的容积/015
(2)连体四棱锥形的网穴容积/015
(3)激光腐蚀辊的网穴容积/016
(4)四棱台形的网穴容积/016
(5)六棱台形的网穴容积/017
5.胶水的转移率/018
(1)四棱锥形网穴中胶黏剂的转移率/018
(2)四棱柱形网穴中胶黏剂的转移率/019
八、涂胶辊的耐用性事宜/021
与涂胶辊关联的故障/023
九、平滑辊/023
1.平滑辊的旋转方向/024
2.平滑辊的包角/025
3.平滑辊的旋转速度/025
4.平滑辊与胶水的黏度/025
5.与平滑辊关联的故障/026
十、两种刮刀系统/026
1.刮刀片的安装/027
2.组合式刮刀的应用/027
3.刮刀的角度/028
4.刮刀角度的检测方法(量角器法)/028
5.与刮刀关联的故障/029
十一、胶黏剂的补充方式/029
1.溶剂型干法复合加工工艺补充胶水的方法/029
(1)手工方式/029
(2)半机械方式/029
(3)机械方式/029
(4)手动机械补胶/030
(5)机械循环/030
(6)自动黏度控制/030
2.无溶剂干法复合机的混胶机/030
十二、烘干箱的设计及调整/031
1.风嘴形式与配置方式/031
2.风量的平衡/032
3.风温与温度传感器的设置/033
4.干燥能力的评价方法/033
5.设定烘箱温度的原则/034
6.应用中的注意事项/034
十三、熟化室(箱)的设计与评价/034
1.熟化室(箱)的评价指标/035
2.加热方式的选择/036
3.热风供给方式/036
4.温度的准确性/036
5.温度的均匀性/036
6.与熟化室相关的故障/037
十四、电晕处理机/037
1.电晕处理机的发展历史/037
2.常用的电晕处理机/041
3.功率密度/042
第二章料(原辅材料篇)/046
一、常用的复合基材/046
二、基材与复合膜的常规力学指标/048
三、拉伸断裂应力/048
四、拉伸弹性模量与正割模量/049
五、断裂标称应变/052
六、表面润湿张力/053
合适的数值/054
七、表面润湿张力的衰减曲线/054
表面润湿张力发生衰减的原因/056
八、基材的热收缩率/058
弓形效应/062
九、基材的阻隔性/064
十、基材的吸湿性/065
十一、基材的熔点/067
十二、基材的层间撕裂或分裂/068
OPP膜的层间撕裂或分离/068
十三、铝箔的除油度/068
十四、爽滑剂和开口剂/069
1.硅酮母粒/071
2.不同爽滑剂的分子量与熔程/071
3.如何鉴别基材中的爽滑剂类别/072
十五、助剂的析出/迁移与基材的表面摩擦系数/073
十六、摩擦系数与爽滑性、开口性/075
1.为何选择热合面/不锈钢板摩擦副?/075
2.为何选择粘连力/077
3.改善爽滑性、开口性的方法/077
4.复合薄膜粘连性试验的样品制备方法/079
(1)对于已完成的制袋成品/079
(2)对于已完成熟化处理的复合薄膜和新购入的热合层薄膜
(CPP、CPE)/079
十七、对耐水煮、耐蒸煮基材的特定要求/079
十八、胶水的流平性/080
1.“气泡”问题与“胶水的流平性”/080
2.此“胶水”非彼“胶水”/080
3.“胶水流平性”的评价指标/080
4.“胶水的流平性”是胶水工作液的一种特性/081
5.影响“胶水的流平性”的因素/081
6.“胶水的流平结果”的评价指标/082
7.“胶水流平结果”与“白点”“气泡”现象的关联性/083
8.导致“胶水流平结果”不好的其他因素/083
(1)网穴加工状态对“胶水流平结果”的影响/083
(2)网穴堵塞状态对“胶水流平结果”的影响/084
(3)平滑辊的应用与“胶水流平结果”/084
(4)复合机的运行速度对“胶水流平结果”的影响/084
(5)烘干箱的正负压状态对“胶水流平结果”的影响/085
(6)复合单元的工艺条件对“胶水流平结果”的影响/086
(7)复合膜的收卷状态对“胶水流平结果”的影响/086
(8)“基材的微观表面平整度”对复合制品外观的影响/087
十九、胶水的初粘力/089
二十、胶水的副反应/090
二十一、力学指标的热衰减/091
二十二、复合薄膜的卷曲性/092
第三章法(应用与分析方法篇)/094
第一部分应用/094
一、达因水的管理与应用/094
1.表面张力测试液的数值变化趋势/094
2.正确应用表面张力测试液/098
二、复合加工的速度与温度、压力/099
1.复合压力/099
2.复合辊温度/100
3.烘干箱温度/100
三、电晕处理机的合理应用/100
(1)含铝箔的复合制品/101
(2)VMPET的复合制品/101
(3)VMCPP的复合制品/101
(4)在特定情况下,加工四层的复合材料/101
(5)某些客户为了降低成本会使用部分“回收料”/101
(6)厚PE膜的复合制品/101
(7)表面摩擦系数过低的基材/101
四、收卷压力与复合制品的外观/102
1.“二次流平”的概念/102
2.收卷压力与“二次流平”/102
五、残留溶剂/103
1.第一阶段的检测结果超标/103
2.第二阶段的检测结果超标/104
3.第三阶段的检测结果超标/104
六、热合曲线/104
1.热合强度曲线与热合曲线/104
2.热合曲线的认识与应用/105
(1)热封层与热合层/106
(2)认识热合曲线/106
(3)应用热合曲线/106
(4)推算实际的热合时间/108
(5)不可忽视的热合压力/108
3.热合强度的几种表现形式/108
4.不同的封口分离形态对应的热合强度曲线/109
5.热合条件与封口分离状态/111
6.复合制品的结构与热合强度/111
7.客户的封口状态与热合条件的评价/112
七、消毒与灭菌/113
1.无处不在的细菌/113
2.细菌的存活条件/114
3.消毒与灭菌/115
4.常用的物理灭菌方法/115
(1)热力灭菌技术/115
(2)过热蒸汽灭菌技术/116
(3)辐照灭菌技术/116
(4)微波灭菌技术/116
(5)远红外线灭菌技术/116
(6)磁力灭菌技术/116
(7)高压电场脉冲灭菌技术/117
(8)脉冲强光灭菌技术/117
(9)超高压灭菌技术/117
(10)超声波灭菌技术/117
5.复合食品包装灭菌设备与工艺/118
(1)全水循环式杀菌锅的工作原理/118
(2)喷淋式杀菌锅的工作原理/118
6.水煮消毒设备与工艺/120
7.蒸煮杀菌的温度与压力/121
8.配套的软件/124
9.消毒/灭菌效果的再确认/124
八、铝箔与镀铝层的耐腐蚀性/124
1.铝的化学特性/124
2.铝与水的反应/124
3.铝箔与镀铝层的耐腐蚀性/125
4.“镀铝层被腐蚀”现象的表现形式/125
九、真空度与真空泵/126
1.真空度/126
2.真空泵/127
3.真空包装/127
4.相关的质量问题/128
十、拉链袋的相关事宜/128
1.常见的不良现象/128
2.拉链袋端头处表面皱褶的分类方法/128
3.对拉链的关注点/128
4.拉链袋加工的工艺特点与相关的问题/129
5.形成表面皱褶的原因/130
6.冷却条件的影响/131
7.拉链及热封层基材熔点的影响/131
十一、滚轮热封相关事宜/131
1.“滚轮热封”的含义/131
2.“滚轮热封包装”的常见问题/132
3.“滚花”的相关标准/132
4.滚轮热封过程中基材的变形率/134
5.滚花的啮合度/137
6.起封温度与热合条件/140
7.PET的回弹性与封口处的局部分层/140
8.合理的滚花形状设计/141
第二部分分析/143
一、粘接机理/143
1.机械理论/143
2.吸附理论/143
3.扩散理论/145
二、剥离力的评价/146
1.剥离时的界面分析/146
2.粘接破坏界面的判定方法/147
(1)直观观察法/147
(2)染色剂法/147
(3)表面光泽法/148
(4)透明度法/149
(5)功能层转移法/149
(6)测厚法/149
(7)表面润湿张力法/149
(8)黏性检查法/150
(9)墨层的溶解性法/150
3.典型的剥离力曲线/150
4.复合膜的内应力与剥离力/151
5.剪切力试验与基材回弹性试验/152
(1)剪切力试验/152
(2)基材回弹性试验/155
三、“胶水不干”现象/156
1.“胶水不干”现象的原因/157
2.各种与“胶水不干”现象相关的因素/157
(1)“熟化不充分”的表现形式/158
(2)“固化剂不足”的因素/158
(3)“固化剂过量”的表现形式/159
3.“胶水不干”现象在单张复合膜和膜卷上的不同表现/159
4.“胶水不干”现象与原因的关联性(针对单张样膜)/162
(1)特殊案例:结构为PA//Al//PA//Al//PE的复合制品“胶水不干”
现象分析/164
(2)特殊案例:结构为PET//Al//PET//PE的复合制品“胶水不干”
现象分析/165
5.“胶水不干”现象与原因的关联性(针对批量性膜卷)/165
6.胶层是否已接近固化的判定方法/166
7.排除导致“胶水不干”因素的方法/166
8.“胶水不干”现象与“胶水质量”的关联性/166
9.关于条状分布的“胶水不干”现象的思考/167
四、折叠试验/169
1.试验方法/169
2.折叠试验的应用范围/169
3.折痕的状态/170
4.折痕处的应力/170
5.折痕的半径与表层基材的变形率/171
6.影响基材变形率的因素/172
7.折叠后的半径中值与局部分层(变形)的状态/173
五、放卷张力与收卷张力/176
1.张力控制系统分类/176
2.张力控制的基准点/177
3.张力的预计算/177
六、复合膜的卷曲性与热收缩率的差异/179
热收缩率(或弹性变形率)差异的物理含义/180
七、纸/塑复合制品的卷曲问题/181
八、气泡的分类与辨识/182
1.白点与气泡/182
2.气泡的分类方法/182
(1)气泡显现的阶段/182
(2)气泡的“可擦除性”/183
(3)气泡的“凹凸”状态/184
(4)气泡的分布状态/184
(5)气泡的微观状态/187
3.微观条件下容易发生混淆的气泡/188
4.产生气泡的原因/189
5.热处理后在袋子表面显现的气泡/190
九、复合制品的挺度或柔软度/192
十、显微摄影及其应用/194
1.显微观察的必要性/194
2.显微摄影的工具/194
3.可观察的面积/195
十一、基材微观平整度的评价/196
十二、摩擦系数与爽滑性/198
1.摩擦系数/198
2.爽滑性/199
3.爽滑剂与开口剂/199
4.摩擦副/199
5.胶黏剂的种类对摩擦系数的影响/200
6.爽滑剂用量对摩擦系数的影响/200
7.温度及熟化时间对摩擦系数的影响/200
8.收卷硬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201
9.熟化后的停放时间对摩擦系数的影响/201
10.摩擦系数≠爽滑性/202
十三、复合膜袋开口性的评价与改良/203
1.开口性的评价方法/203
2.开口性的改良方法/203
十四、“助剂析出”现象的判断方法/204
十五、复合膜的耐压性评价方法/205
1.复合薄膜的耐压性能试验方法/205
2.复合膜的重物压力试验/205
(1)袋的耐压性能/205
(2)袋的耐压性能试验/205
3.重物压力和拉力的转换/206
4.复合膜的充气压力试验/208
十六、W·F油墨转移理论与胶水的转移率/208
十七、稀溶液的依数性与“破袋”现象/211
十八、复合制品的异味(异嗅)/212
1.“异味”的分类/212
2.“异味”的鉴别/213
十九、制袋机/自动包装机热合条件的评价/215
1.制袋机热合条件的评价/215
2.自动包装机热合条件的评价/215
二十、复合膜袋的抗跌落性能/215
第四章环(环境因素篇)/220
一、相对湿度与绝对湿度/220
二、露点/221
三、露点、相对湿度与绝对湿度速查/221
四、湿度表的灵活应用/222
五、溶剂汽化热/222
六、环境状况的控制/223
第二篇常见问题篇
第五章应用前的问题/227
一、卫生性/227
二、单位涂胶成本/228
三、抗介质性/228
四、耐热性/229
第六章应用中的问题/230
一、胶盘气泡/230
1.现象/230
2.原因/230
(1)溶剂型胶水中的气泡/230
(2)无溶剂型胶水中的气泡/231
3.对策/231
(1)对于溶剂型干法复合工艺/231
(2)对于无溶剂型干法复合工艺/231
4.调查/分析思路/232
(1)对于溶剂型干法复合工艺/232
(2)对于无溶剂型干法复合工艺/232
二、隧道/232
1.隧道现象的定义/232
2.隧道的分类/233
3.原因/233
4.对策/234
5.调查/分析思路/235
三、刀线/235
1.“刀线”的定义/235
2.刀线的分类/235
(1)空刀线/236
(2)实刀线/236
(3)长刀线/236
(4)短刀线/236
(5)固定的刀线/236
(6)可移动的刀线/236
3.复合加工中的刀线/236
4.对策/237
(1)固定的刀线/237
(2)实刀线/237
(3)空刀线/237
(4)合理应用平滑辊/237
四、白点/气泡/238
1.基材中的晶点导致的气泡/238
2.基材中的晶体导致的气泡/238
3.基材中的纤维导致的气泡/239
4.基材中的其他异物导致的气泡/239
5.镀铝膜微观平整度差导致的气泡/240
6.夹在复合膜间的异物导致的气泡/240
7.印刷品微观平整度过差导致的气泡/241
8.与印刷图案设计相关的气泡/242
9.PA膜受潮导致的气泡/243
10.铝箔受潮导致的气泡/244
11.基材荡边/收卷不紧导致的气泡/244
12.油墨层含水导致的气泡/246
13.复合辊不干净导致的气泡/247
14.涂胶辊局部堵塞导致的气泡/249
15.胶水黏度过高或涂胶辊堵塞导致的气泡/249
16.与润湿性相关的气泡/251
17.与干燥不良相关的气泡/253
(1)润湿性差+干燥不良的气泡/253
(2)空刀线+干燥不良所致的气泡/255
18.无溶剂型干法复合制品中的线性白点/255
19.压力不足导致的气泡/256
20.局部无胶导致的气泡/257
21.与收卷硬度相关的气泡/257
22.快速熟化过程中显现的气泡/257
五、初粘力/258
六、复合膜卷曲/259
1.下机时的卷曲现象/259
2.熟化后的卷曲现象/260
3.“平整的”复合薄膜内的“卷曲现象”/261
七、残留溶剂/262
八、透明度差/262
九、“网目状”/263
十、“橘皮状”/264
十一、溶墨现象/266
1.与醇溶胶相关的溶墨现象/266
2.与酯溶胶相关的溶墨现象/266
3.与无溶剂胶相关的溶墨现象/268
十二、“窜卷”现象/268
1.窜卷现象与已有的原因分析/268
2.对导致窜卷的原因的不同看法/269
3.导致窜卷的原因解析/269
(1)形成窜卷现象的必要条件/269
(2)形成窜卷现象的充分条件/270
十三、剥离力差/271
1.剥离力差问题的分类/271
(1)A类投诉的分析/271
(2)B类投诉的分析/271
2.“可剥离”与“剥离力差”/272
3.“热剥离”或“热蠕变”试验的不合理性/273
(1)热蠕变试验/273
(2)热剥离试验/274
4.纸张、无纺布复合制品的剥离力/275
十四、镀铝层转移/275
1.镀铝层转移现象的三种状态/276
2.镀铝层转移时的剥离力状态/276
3.镀铝层转移与内应力的关系/276
4.内应力的来源/277
5.内应力的判断/277
6.附着力与剥离力/278
7.镀铝膜的针孔与剥离力/278
8.添加剂的影响/279
9.常见的镀铝层转移现象的原因/280
10.样品的检查步骤、分析思路/280
11.分析思路/280
十五、胶水不干/281
1.“胶水不干”现象的表现形式/281
(1)两层的复合制品/281
(2)多层的复合制品/281
2.查找“胶水不干”原因的步骤/282
3.“胶水不干”与其他外观不良现象的关联性/282
十六、卷芯皱褶/282
1.“卷芯皱褶”/283
2.“卷中皱褶”/284
3.“渐变的放射线”/284
4.“局部的放射线”/285
十七、熟化时间过长/285
十八、胶水不能过夜/286
第七章应用后的问题/288
一、分切加工后/288
1.“窜卷”(竹笋状)/288
2.卷芯皱褶/288
3.镀铝层腐蚀/288
4.“粘边”/288
二、制袋加工后/289
1.封口翘曲/289
2.封口卷曲/290
3.热合强度差/291
(1)热合强度差问题的分类/291
(2)热合强度的限定值/291
(3)理想的剥离力与封口分离状态/292
(4)另类的“封口强度”/293
(5)剥离力与剪切力/294
4.“粘刀”/294
5.根切/295
6.开口性差/299
7.袋子边缘处“露铝”/300
8.封口处的气泡/300
(1)塑/塑、铝/塑复合膜封口处的气泡/301
(2)塑/纸/塑复合膜封口处的气泡/303
9.封口处的表面皱褶/304
(1)局部性封口皱褶/304
(2)与挂钉孔相关的皱褶/305
(3)封口处的“纵向”“横向”皱褶/305
(4)袋体上的表面皱褶/307
(5)与挂钉孔相关的隧道/308
10.拉链袋拉链处的表面皱褶/312
11.拉链袋端头的表面皱褶/312
(1)“横向活皱褶”/312
(2)“横向死皱褶”/313
(3)“纵向活皱褶”/314
(4)“斜向活皱褶”/314
(5)“铝箔拉链袋的纵、横向皱褶”/314
12.胶水不干/316
13.成品袋收不齐/318
14.开口边卷曲/319
15.封口边缘处局部分层/319
(1)基本的现象与原因解析/319
(2)取样与拍摄/326
16.从成品袋子表面可看到的划痕/326
17.热合压力事宜/328
(1)压力设置原理/328
(2)弹簧与压力/328
(3)应用上的注意点/329
18.压力的测量方法/330
三、切片产品/331
1.纸/塑复合制品的卷曲事宜/331
2.塑/塑复合制品的卷曲事宜/331
3.纸/塑、无纺布复合制品的剥离力事宜//332
4.复膜铁制品的局部分层问题/334
5.镀铝转移制品/335
(1)边缘不光滑/335
(2)镀铝层局部转移性差/336
四、耐压试验中/337
1.重物压力试验中的破袋或变形现象/337
2.充气压力试验中的破袋现象/339
(1)气柱袋的破袋现象/339
(2)吸嘴袋的破袋现象/341
五、跌落实验中/342
六、自动成型/灌装后/343
1.异味/343
2.镀铝层被腐蚀/344
(1)热灌装时的镀铝层腐蚀现象/344
(2)存储过程中显现的镀铝层整体腐蚀现象/345
(3)存储过程中显现的镀铝层点状腐蚀现象/345
3.铝层被腐蚀/346
4.封口处局部分层/347
5.“漏液”/347
6.漏气/350
7.铝箔层被撕裂/351
8.剥离力衰减/352
9.爽滑性差/352
10.喷码附着力差/353
助剂迁移状态的检查方法/354
11.冷成型铝局部分层/355
(1)产品的质量标准/355
(2)杯突试验中复合材料的延伸率/355
(3)导致局部分层现象的原因/356
12.滚轮热封包装制品上的各种不良现象/357
(1)“爽滑性差”或“拉不动”/358
(2)“封口不紧密”或“漏气”/358
(3)“封口效果不好”/358
(4)常见的不良现象/358
(5)与滚轮热封制品相关的质量问题的分析处理思路/363
13.冷冻后表层薄膜“撕裂”/368
七、水煮处理后/368
1.镀铝层被腐蚀/368
(1)特定位置的镀铝腐蚀现象/369
(2)封口处的“由外及内”的镀铝腐蚀现象/369
(3)无墨处的镀铝腐蚀现象/370
(4)与内装物无关的点状镀铝腐蚀现象/371
(5)与内装物相关的片状镀铝腐蚀现象/372
2.铝层被腐蚀/373
3.破袋/374
4.开口边卷曲/374
5.镀铝层转移/375
6.边角处局部分层/376
(1)水煮后的复合膜袋边缘处局部分层现象/377
(2)水煮后的角落处局部分层现象/378
7.袋体处局部分层/379
8.剥离力衰减/381
八、蒸煮处理后/382
1.破袋/382
2.开口边卷曲/384
3.剥离力衰减/385
4.袋体表面分层/386
5.袋体内层分层/387
6.边角处局部分层/388
(1)局部性的分层现象/388
(2)整体性的分层现象/389
7.铝箔层“撕裂”/390
8.蒸煮袋表面的气泡/392
(1)铝塑复合膜表面的气泡/392
(2)塑/塑复合膜表面的气泡/394
九、高温热合处理后/397
在非封口处显现的气泡/397
十、市场流通中的问题/399
1.漏气/399
2.胀包/401
3.内装物“变质”/402
4.封口处的表面皱褶/403
5.袋体处的表面皱褶/404
(1)与热封基材收缩过大相关联的表面皱褶/404
(2)与PA膜收缩过大相关联的表面皱褶/405
6.镀铝层被腐蚀/406
阻隔性的评价/407
7.热封层留在杯体上/407
(1)现象/407
(2)客户对原因的判断/407
(3)对原因进行分析的思路/408
(4)“易剥性”与“膜分层”/408
(5)如何检查盖材与杯体间的热合强度/409
(6)开启力与封口撕开力的合理数值范围/410
第三篇关键质量控制指标及小词典
一、关键质量控制指标/415
二、小词典/417
后记/450
复合软包装材料(俗称软包装)的加工行业在中国已有40 多年的发展历史了。作为该行业的龙头企业——塑料印刷复合加工企业,俗称彩印厂——在行业发展的早期,在全国范围内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如今,国内已有数千家彩印厂,加上与之相关的制版、油墨、薄膜、铝箔、机械、电子、化工等配套企业,总数已超过万家。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塑料薄膜的印刷加工方式仍是凹印和柔印占据了主导地位,平印(干胶印)和喷墨印刷则呈现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在中国市场上,溶剂型干法复合加工技术占据了主导地位,而近几年,无溶剂型干法复合加工技术(俗称无溶剂复合)则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赵世亮 著 赵世亮,理科学士,高级工程师。已退休。曾先后就职于北京市商标印刷三厂/北京德宝商三包装印刷有限公司、北京高盟化工有限公司/北京高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市商标印刷三厂就职期间曾任总工程师一职。在北京高盟化工有限公司/北京高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就职期间,曾任客户服务总监一职。曾受聘任北京市工程技术系列轻工工程高级评审委员会答辨(评议)组成员;曾受聘任北京市工程技术系列轻工工程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专业评议组成员。从1982年至2018年,一直活跃于复合软包装材料加工行业,从事复合软包装材料的加工与应用方面的技术研究。

上一个文化

下一个文化专题研究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