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瑶族风情9787807611325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湖南瑶族风情9787807611325

文化 民族文化

  • ISBN:9787807611325
  • 作者:-
  • 印次:1
  • 字数:0
  • 开本:16开
  • 版次:1
  • 用纸:胶版纸
  • 页数:258
  • 出版社:岳麓书社
  • 出版时间:2009-06-01
  • 印刷时间:2009-06-01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湖南瑶族风情9787807611325截图

#电子书简介

基本信息

  • 商品名:上新 湖南瑶族风情9787807611325
  • ISBN:9787807611325
  • 定价:45.00
  • 出版社:岳麓书社
  • 作者:

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09-06-01
  • 印刷时间:2009-06-01
  • 版次:1
  • 印次:1
  • 包装:平装
  • 开本:16开
  • 用纸:胶版纸
  • 页数:258
  • 字数:0

编辑推荐

南岭无山不有瑶。湖南瑶族世代以山为伴,临水为家。他们坐落在山水环抱中的家园自然风光秀丽,人文古迹悠久,处处弥漫着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山水人文,相得益彰。他们将居住地别的民族的一些习俗和地理自然环境的一些东西融合进自己的文化中,使得他们的习俗文化既洋溢着浓郁的本民族气息,又散发着独特的地域色彩。这些古朴的习俗浸润在瑶民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滋养他们的心性,伴随他们成长……

内容简介

《湖南瑶族风情》主要记述了江华瑶族自治县瑶族婚姻家庭、生产生活、歌舞艺术、节会、建筑、禁忌、丧葬和□□信仰方面的情况,其他地区瑶族这些方面的情况亦有所记述。原想其他地区瑶族的情况多记一些,但苦于掌握的资料不多,也不细,实际情况也不允许编者到全省所有瑶族地区去走一遍,进一步搜集资料,实为遗憾。

前言序言

后记

为了抢救、挖掘、整理民族古籍,江华瑶族自治县瑶族研究学会根据湖南省民族古籍办公室“十一五”规划的要求,承担了瑶族古籍的整理编纂任务。2006年春,瑶学会约请顾问、瑶族文化的掘宝人郑德宏,瑶学会副会长、秘书长任涛,瑶学会会员郑艳琼、谢艳萍等人整理编辑《湖南瑶族风情》。通过近两年的努力,终于脱稿。该稿的完成,主要有赖于郑德宏先生。郑德宏先生于上世纪50年□□始搜集瑶族民间文学,几十年来进干家、入万户,走遍了瑶族地区的山山岭岭,搜集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瑶族风情熟记心中。因此,有些资料是首次与读者见面,也补充了整理瑶族□□文化资料方面的某些不足。

《湖南瑶族风情》主要记述了江华瑶族自治县瑶族婚姻家庭、生产生活、歌舞艺术、节会、建筑、禁忌、丧葬和□□信仰方面的情况,其他地区瑶族这些方面的情况亦有所记述。原想其他地区瑶族的情况多记一些,但苦于掌握的资料不多,也不细,实际情况也不允许编者到全省所有瑶族地区去走一遍,进一步搜集资料,实为遗憾,也敬请江华以外的瑶族同胞多加谅解。

本书主要是田野调查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也参考了《湖南瑶族百年》、《瑶人经书》、《平地瑶歌选》、《瑶族古都千家峒》等资料,照片由邓凡帅、徐正荣、郑艳琼、李良柏、杨显茂、唐彦飞、江永县民委、宁远县民委、新田县民委、涛圩镇政府、河路口镇政府等个人和单位提供,在此深表谢意。

本书的整理编辑得到了省民委古籍办主任梁先学先生、胥岸英女士的热情帮助和指导,同时得到了瑶族退休干部奉兴朝以及江华瑶族自治县民族□□事务□、江永县民委、宁远县民委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由于时间仓促,篇幅有限,本书未能将湖南瑶族的所有习俗、风物囊括在内,错漏之处也在所难免。书中涉及的一些封建迷信的内容,绝大部分已经破除,本书只是做了事实性的陈述,并不代表编者的观点。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7年10月30日

目录

绪论
上篇 景观胜迹 南岭深处,瑶民瑰牵梦萦的故乡
自然景观
九嶷山 江永干家峒 姑婆山 大龙山 溪江晓雾 天河瑶池 九龙古橙 梧岭南屏 秦岩深处
人文古迹
千年古村上甘棠 阳华胜览 寒亭暖谷 翅溪寿域 豸山凌云 宝境古建筑群 盘王殿
中篇 习俗掇英 古朴习俗,浸润在瑶民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
服饰
花瑶服饰 戴架 江华瑶族服饰
饮食
茶烟为先 劝酒和敬酒 递烟 瓜箪酒 吃前点酒 油茶 泡茶 十八酿 酢肉 腊肉 荷包酢(米粉肉) 苦菜公 糯米粑粑
建筑
请师傅 选梁、出梁、包梁 暖梁、上梁 立大门 赌马 干个柱头下地 吊脚楼 瑶山木拱桥
婚育
招郎 两边走 拿篮子 “谈笑”做媒介 “爷粑”、“娘粑”求亲 “四个蛋子”订婚姻 送伞订婚 耍嫁 会日子酒报佳期 结婚的程序 哭嫁 坐歌堂 背妹出门 拦门洗脚 围圆 锯角 拦门拜 拜堂 结亲拜 认亲 出礼酒和接礼酒 清水公下禁 齐戚友 喜筵禁上素菜 酒席排座 六合酒礼 加饭加酒加肉 起程酒 拦门酒送客 伞把肉 新婚夜顿屁股狂欢 冼厨 护孕胎 催产和踩生 取贱名 小孩满月需剃眉发 办满月酒 渡花 架花桥 拿米 额前画“十”字 小孩赎魂 收惊 拦寄爷 认物为寄爷 喊老同 小孩进门要告祖先 看疳积要逢七 九岁开蒙
生产生活
生产协作 七姓瑶人高腔号子 做寮棚 瑶人烧土几不准 砍土开荒敬山神 打猎的规矩 不贪别人财物 烧田头纸 求苗 下河毒鱼求雨 抬雨王求雨 灭虫 接春 立夏糌 洗盐茶浴 勤浴 认老同 添福添寿酒 进门为客 不穿草鞋进屋 坐凳的规矩 烧柴的规矩 砍破猪笼 抓小猫喂养的规矩 放鼠药的规矩 请瑶医
音乐舞蹈
请乐队的规矩 瑶家婚筵唢呐曲 《娘离女》与《女离娘》 长鼓舞 羊角短鼓舞 芦笙长鼓舞 锣笙长鼓舞 盘古长鼓舞 串春珠 伞舞 刀舞 关刀舞 度曼尼 盾牌舞
节会
过小年 杀年猪的规矩 过新年 送懒 新春节 老鼠嫁女节 炮节 赶鸟节 牛生日 端午节 洗泥节 讨念拜和讨僚皈 吃新节 中元目连节 老鼠年节 盘王节 打古堂
禁忌
忌鼠 “壬”日禁虎 三月初一禁雷 三月初三禁野猪 忌分龙 忌社 忌风 生产禁忌 抓山蛙之忌 狂风暴雨忌高叫 屋内之忌 灶房四不准 饭桌之忌 小孩吃鸡之忌 坐月之忌 忌戊日 忌三斤六两 忌“四眼”人
丧葬
送终 报丧、请工 买水 过甑 喂食盖棺 吹开路水 过火练 暖井 偷葬 丧葬返回的规矩 送火把、冼脸水 露水洗秽污 不开坛盖 孝期的孝子 拦社 清明逢丁戊破日不扫墓
□□信仰
打鼓要祭盘王告师傅 装香敬祖要打鼓 穿草鞋的师公 顿钢针、招五谷 斩草、照水碗 化水 放禁 剖卦 放阴 法水 路过社坛要祭神 写对联与写神台 瑶汉神台之别 还愿猪先笼装后杀 “奏档”的程序 抬禾归仓 还盘王愿 “还盘王愿”的仪式 度戒上刀梯 挂灯 夫妻接印 崇奉高坡大王
下篇 歌堂交友 恋恋歌堂,在浪漫歌声里诗意地栖居
瑶人坐歌堂
序歌 请歌 劝歌 搭歌台 奉茶烟 交友交情 步云梯 收歌 送歌
婚嫁歌堂
压礼歌 起歌堂诗 邀歌 锁堂歌 路堂歌 歌堂歌 古人述 十二时辰歌 宵夜歌 盘歌、谜歌 上车(轿)歌 送歌
后记














精彩书摘

头饰。江华瑶族古时□女均留长发,盘于头顶和脑后,至清代,□子头发四周均剃光,只在后脑留一圈头发,结成发辫盘在头上,民国时,辫子削掉,留光头、平头,或西装头,中华□□共和国成立后,□子留西装头的为多数,后又逐渐时兴分头、中分头、背头。女子头发较复杂,有的梳成一把,一圈一圈的盘于头顶,用蜡染上;平地瑶妇女则将头发盘于脑后,用黑色的纱网罩住,如盛装则用一两指宽的银簪别住。
瑶族妇女喜戴头巾。平地瑶和寨山瑶的妇女头巾用蚕丝与黑蓝颜色纱线混织而成,多数织成田字方格头巾,长约2-5尺,宽近1尺。盛装时,脑后别银簪,头插7朵银饰红花,如是新娘盛装则戴24朵银饰红花,四周吊以小银链。□子则用这种头巾从脑后往前把头包住,头巾的两端自然留出成两个角。过山瑶妇女的头巾一种是用长3米多的青蓝布做成,另一种是约2尺见方的方头巾,底色为黑色或蓝色,用红黄多种颜色的红线将整块头巾绣满,图案有正方形、长方形、万字形等数十种,绣工精美,赏心悦目。此外,也有将头巾做成帽子式的,上面绣以花纹图案,四周缀以用彩色丝线做出的小绒球,取戴方便。□子则用2至3米长、30厘米宽的青色、蓝色布做头巾,两头绣有花纹,戴时将两边往中间折三下盘于头上,靠耳朵边露出约三四寸长。
首饰。瑶族妇女的首饰较丰富多彩。头上有头簪、别针、凤冠,耳上有耳环,颈上有项链、项圈,胸上有胸牌、针筒,腰上有腰链,手上有戒指、手镯,脚上有脚圈,少的有十多种,多的数十种。恋爱的青年□女,□的多以手镯赠对方,女方以得镯多少为荣。银在瑶民的心目中象征着光明正气,说是佩上银饰,邪、鬼都要惧怕三分,银饰还象征着高贵。银又能验毒,上山捡菌子,只要用银别针试一下,就知道是否有毒了。因此,无论高山、平地,瑶族妇女平常手腕上皆戴1个银手镯,1~2个银戒指,节庆时则左右手各戴3个银手镯,里头1个是直花纹,中间1个约2寸宽,竹节形,外面1个是扭丝花纹,左右手相同,手上戴2~4个银戒指,手腕一动,叮当作响,悦耳动听。
脚饰。脚饰有鞋、裹腿布。鞋以绣花鞋颇具特色。鞋底为“千层布”,用棉绳纳底,鞋面为绣花,图案以云状纹为主,其他有荷花、万字形图案,鞋的头部设计为尖头,往上面回勾。喜庆节日,尤其是嫁女、讨媳妇,妇女们必穿之。热天走亲访友时穿的凉鞋,先将“千层布”鞋底纳好,然后用细棉线钩鞋面,鞋面有5个3厘米宽的鞋襻,前3后2,再用一宽4厘米与襻一样钩好的带子连接,靠脚后跟处设一活动带子,用作松紧。这种凉鞋颇有艺术性和观赏性。夏天还穿木拖鞋,用木块做成鞋样,在鞋头端钉一带子,穿在脚上凉爽、惬意。春冬穿自做的普通布鞋,有的铺上棉花以保暖。
裹腿布春冬寒冷时裹用,目的为御寒,取材于自织的家织布,青色,长2米,宽10厘米。裹时,从脚踝往上顺时针方向(也有的一反一正)一层层往上裹去,至膝下用约3厘米宽的挑花丝带系住。这种带子用彩色丝线绣成,宽约3厘米,长约60厘米,面两端吊有5厘米长的丝线,挑花以竹叶为主,有尖竹叶、圆竹叶、长竹叶、短竹叶,有竹叶尖相连,也有竹叶尖与竹叶枝相连的,□化多端,瑶家称为“竹花带”。居住在高山的瑶族,因山里荆棘、草木多,只要不是太热的天,生产劳动时将腿裹上,这时是裹在裤脚上,以护肤保体,裹法多为一正一反。
衣服。江华瑶族衣服喜青色、蓝色、月白色。布为家织布,染以蓝靛而成。□子衣服较为简单。过山瑶□子上衣无衣领,只一两个扣子,领围、袖边、衣边均绣以花边,裤为长裤,裤脚绣花边。平地瑶□子上衣有便装、礼装。便装为无领、布扣、小袖,礼装为右襟开口长袍,裤宽大。寨山瑶□子上衣对襟齐领,布扣,常以现出多层衣服为美。
寨山瑶妇女上衣多为月蓝家织布,右衽开、袖短大,多用“水晒法”将衣服晒成两道白圈。即把上衣不需晒成白圈的部分加以遮盖,然后放进水中漂晒3~4天即成。
过山瑶妇女上衣对襟齐领,长袖,布扣领口,袖口、衣边均绣以精美的花纹图案,腰束长腰带,胸挂围裙,上下均用银链系住。裤脚绣花边。便装大同小异。
平地瑶妇女上衣也有便装和盛装两种,便装右衽开,无花边,袖长、小。盛装俗称“大装衣”,右衽开,短袖宽大(将衣袖往上折至手肘处,折好后固定下来)。袖口、衽边均用两条宽约2厘米与衣服颜色相区别的布条镶上,领口银扣,其余布扣。
江华瑶族服饰最美者当数喜庆日的盛装。过山瑶姑娘们头挽发髻,蒙头巾,耳吊环,手戴钏,腰束长围,前挂围裙,后系银链,身佩银扣、银牌、银签、银针筒,铿锵有声,光彩夺目。平地瑶姑娘们则头戴花冠,发钗横插,耳垂环、脖挂链、手套镯、胸围裙、腰彩带、足尖头鞋,楚楚动人。寨山瑶姑娘们是头巾尖扎,耳吊环,脖挂链,手戴圈,身穿晒成几道白圈的衣服,别有一番风韵。
……

上一个文化

下一个民族文化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