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治理通识课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突发事件治理通识课

政治/军事 公共管理

  • ISBN:9787208164765
  • 包装:精装
  • 开本:16开
  • 版次:1
  • 用纸:胶版纸
  • 页数:106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06-01
  • 作者: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突发事件治理通识课截图 突发事件治理通识课截图 突发事件治理通识课截图

#电子书简介

内容简介

本书着眼于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总结提炼新冠疫情防控的经验和做法,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广大读者揭示突发事件治理的共通性原理。案例课提炼上海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举措与经验,全面阐述防治新冠疫情带给我们的治理启示。第一课至第六课从治理素养、政府治理、社区治理、信息发布、法治保障、中国之治六方面论述突发事件治理的原理。

作者简介

罗新忠,上海市社会建设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浦东新区社会治理研究会副会长,上海(浦东)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上海政和社会事务服务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应用社会学专业硕士、复旦大学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主任编辑(副高职称);被聘为多所高校特聘教授、特聘研究员、兼职硕士生导师。专注于社会治理调查研究、决策咨询、培训教育、传播宣传等。曾有10年在(上海)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现为上海报业集团)《新闻晨报》担任记者、编辑、部主任、总编辑助理的经历。著有《社区治理智能化》等著作,在报纸、杂志、网络发表各类文章数百篇。

目录

导言

案例课 复盘上海战“疫”

第一课 突发事件治理与治理素养

第二课 突发事件治理与政府治理

第三课 突发事件治理与社区治理

第四课 突发事件治理与信息公布

第五课 突发事件治理与法治保障

第六课 突发事件治理与中国之治

附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前言/序言

导言

本书的主题是包括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在内的突发事件治理。本书还是一本与社会治理、社区治理、应急治理等主题有关的通识性读物。我期待,本书最终可以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对社会治理干部和其他各级各类社会治理领域的从业者进行日常培训的参考用书之一。

本书的内容是以2020年在全球大流行的新冠肺炎疫情为背景,特别是以上海这座世界级超大城市为案例,尽可能逼真地“复原”新冠肺炎疫情这一超级突发事件治理的过程和做法,总结提炼经验和启示,同时结合突发事件治理“应知应会”和“关键知识点”,安排了一些关于突发事件治理的原理性内容。本书总体上呈现“1+6”结构,“1”是指前面的案例课“复盘上海战‘疫’”这样一个大型案例,“6”是指后面六课。对于一般读者而言,建议先看案例,然后再看后面的原理性分析,这样可以先有个感性认识,以便于更深入地理解突发事件治理的原理。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书的主题是突发事件治理,但书中的内容却始终围绕着发生于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展开,似乎有点“文不对题”。笔者并不这样认为,主要理由有以下两点:一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是突发事件的典型代表。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定义”,突发事件主要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种。2020年发生于我国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是社会危害程度最高、影响范围最广的一次突发事件。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具有四类突发事件的全部基本特征和关键要素,而且“特别重大”,可谓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无先例”。因此,以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例来阐述突发事件的基本原理,笔者认为并无不妥。二是本书的内容定位重在揭示突发事件治理的普遍性原理。四类突发事件治理虽然都有各自的特殊规律,但不可否认,它们必然共同拥有一些普遍性的原理。而本书的内容定位恰恰就在于此。突发事件具体情况不同,但突发事件治理的一般原理却是相通的。所以,阅读此书并不影响读者对突发事件治理一般原理的认识与把握。

本书没有采用教科书式的“叙述”方式,但我希望能起到教科书的效果。在本书中,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教科书必须予以突出处理的内容多以脚注形式呈现。本书的脚注, 特别是“复盘上海战‘疫’”这篇案例的脚注,对读者理解那些读起来比较晦涩的道理必然会有些帮助。此外,本书脚注中“摘引”的内容相对有的书籍较多、较长。这些“摘引”有的是从报纸上摘引来的,有的是从其他有关书籍和文献中摘引来的;有的摘引的是新闻报道,有的摘引的是突发事件“应知应会”知识点。笔者之所以这样做,既与本书在用途上的“培训用书”定位有关,也与本书在内容上的“通识”定位有关。

本书冠以“通识”二字,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在内容上力求“贯通”。尽可能“贯通”突发事件治理“应知应会”的主要内容,注重广度的同时适当兼顾深度。二是在话语体系上力求“通俗”。在力求“言之有物”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三是在读者对象上力求“通用”。本书的内容兼顾专业人员与大众读者的需要。读者若有进一步需求与兴趣,可按注释提供的线索进行延伸阅读。四是在思想广度上力求“通揽”。在突发事件治理领域,已有不少专家学者和实务工作者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都非常宝贵,本书以各种形式进行了吸收借鉴。

除了上述这四个方面的考虑外,还有两点补充说明。首先,把“通识”放入书名中是为了凸显本书的功能定位。期待本书的“第一功能”是“培训用书”或各类初入行读者的入门自学用书。其次,“通识”不等于“都是别人的东西”,也不等于“浅薄”,更不等于“抄抄编编”。恰恰相反,本书的内容原创性很强,力图用大白话把深刻的道理说透。本书得以顺利出版,得益于包括各级党政部门在内的各方给予本人的大量调研和交流机会,得益于政和研究院刘振伟、柴永鹏、赵伟珂、赵兴军、邓林锋、曹斐昊等同事在整理书稿方面提供的大力协助,得益于中国新闻图片网和郑颖华、王杰、张俊等在图片供给方面给予的热情支持,得益于上海人民出版社柴畅、张晓玲等同志在出版编辑方面付出的辛勤汗水。在此一并致谢。


^_^:6b5129362b68869363f386662238a045

上一个政治/军事

下一个公共管理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