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三国志 全五册 中华书局 繁体竖排平装点校本原著全本文言文版 中国历史纪传体国学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二十四史:三国志 全五册 中华书局 繁体竖排平装点校本原著全本文言文版 中国历史纪传体国学

国学/古籍 史部

  • ISBN:9787101003079
  • 包装:平装
  • 开本:32开
  • 版次:2
  • 用纸:胶版纸
  • 页数:1510
  • 出版社:中华书局
  • 出版时间:1982-07-01
  • 套装数量:5
  • 正文语言:中文
  • 作者: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二十四史:三国志 全五册 中华书局 繁体竖排平装点校本原著全本文言文版 中国历史纪传体国学截图 二十四史:三国志 全五册 中华书局 繁体竖排平装点校本原著全本文言文版 中国历史纪传体国学截图 二十四史:三国志 全五册 中华书局 繁体竖排平装点校本原著全本文言文版 中国历史纪传体国学截图 二十四史:三国志 全五册 中华书局 繁体竖排平装点校本原著全本文言文版 中国历史纪传体国学截图 二十四史:三国志 全五册 中华书局 繁体竖排平装点校本原著全本文言文版 中国历史纪传体国学截图 二十四史:三国志 全五册 中华书局 繁体竖排平装点校本原著全本文言文版 中国历史纪传体国学截图 二十四史:三国志 全五册 中华书局 繁体竖排平装点校本原著全本文言文版 中国历史纪传体国学截图 二十四史:三国志 全五册 中华书局 繁体竖排平装点校本原著全本文言文版 中国历史纪传体国学截图 二十四史:三国志 全五册 中华书局 繁体竖排平装点校本原著全本文言文版 中国历史纪传体国学截图 二十四史:三国志 全五册 中华书局 繁体竖排平装点校本原著全本文言文版 中国历史纪传体国学截图

#电子书简介
























书名:三国志(二十四史繁体竖排)
作者:(晋)陈寿 撰,(宋)裴松之 注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1959年12月第1版 2014年4月第2次印刷
册数开本:全5册 32开平装本
ISBN9787101003079
定价126元
编辑推荐
《三国志》记载了从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军阀混战起,前后共计九十年的历史。《三国志》把三国分成三书,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五卷,在断代史中别创一格。《三国志》全书叙事脉络分明,文字简约明畅,写人写事,时见文采。

内容介绍
《三国志》记载了从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军阀混战起,前后共计九十年的历史。《三国志》继《史记》、《汉书》而作,成书则在《后汉书》以前。司马迁的《史记》是通史体,班固的《汉书》是断代史体,《三国志》把三国分成三书,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五卷,在断代史中别创一格。《三国志》全书叙事脉络分明,文字简约明畅,写人写事,时见文采。
《三国志》作者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生于蜀汉后主建兴十一年(233年),卒于晋惠帝元康七年(297年)。他做过蜀国观阁令史,入晋后历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等官职。三国时期,魏、吴两国先已有史,如晋王沈著的《魏书》,魏鱼豢著的《魏略》;吴韦昭著的《吴书》。陈寿根据当时的历史典籍,撰《魏书》三十卷、《吴书》二十卷。由于他是蜀人,又是史学家谯周的弟子,从小即注意研读史书,留心蜀国史实的搜集整理工作,最后又写成《蜀书》十五卷。这六十五卷三国史,合为一书称为《三国志》。
陈寿是晋臣,奉命修史,自然以魏为正统,称魏的君主为帝,叙人“纪”中,而对蜀、吴的君主,只是立为“传”,而且对晋的统治者难免有隐恶溢美之辞。这与司马迁在《史记》中对统治者的讽刺与揭露的态度相比,显然略逊一筹。这是因为他们的地位、处境不同所决定的,也是一种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所致。《三国志》以文笔简洁著称,但因叙述过简,在史实和人物的具体描写上,就比不上《史记》、《汉书》那样传神、形象、生动。因此,清人李慈铭在《越漫堂日记》云:承祚固称良史,然其意务简洁,故裁制有余,文采不足;当时人物,不减秦汉之际,乃子长作《史记》,声色 倍,承祚此书,暗然无华,范蔚宗《后汉书》较为胜矣。”应该说李氏从史学比较研究的角度所作的评论是客观的。在陈寿死后一 三十余年,南朝刘宋时期的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
裴松之生于公元372年,卒于公元451年,字世期,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闻喜)人,到刘宋时期为中书侍郎,也是一位著名的史学家,他是奉宋文帝的命令,为《三国志》作注的。他打破了传统的作注格局,不在训诂、制度及名物等方面作解释,而是重在纠正谬误,补缺史料。他前后引据了汉魏到刘宋的著作约一 四十余种,文字超过原书三倍,引书首尾完整。更可贵的是其中大部分原著已亡佚,由于裴松之的博引,保存下来,使后人可以从中窥见原书的面貌。宋代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所描写的《赤壁之战》就是综合了陈寿的《三国志》中各有关人物传记和裴注所引的史料加工而成的。因此,我们说陈寿的《三国志》是后人研究三国历史的重要著作,裴松之为其所作的注也是研究三国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目录
三国志 第一册
卷一 魏书一 武帝操
卷二 魏书二 文帝丕
卷三 魏书三 明帝睿
卷四 魏书四 三少帝
齐王芳
高贵乡公髦
陈留王奂
卷五 魏书五 后妃
武宣卞皇后
文昭甄皇后
文德郭皇后
明悼毛皇后
明元郭皇后
卷六 魏书六 董卓
袁绍
袁术
刘表
卷七 魏书七 吕布
臧洪
卷八 魏书八 公孙瓒
陶谦
张杨
公孙度
张燕
张肃
张鲁
卷九 魏书九 夏侯恼
……
三国志 第二册
三国志 第三册
三国志 第四册
三国志 第五册


上一个国学/古籍

下一个史部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