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之道(中华礼仪之学的重建)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礼之道(中华礼仪之学的重建)

哲学 伦理学

  • ISBN:9787511716248
  • 作者:翟玉忠
  • 印次:1
  • 开本:16
  • 版次:1
  • 出版社:中央编译
  • 出版时间:2014-02-01
  • 印刷时间:2014-02-01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礼之道(中华礼仪之学的重建)截图

#电子书简介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礼之道(中华礼仪之学的重建)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时间:2014-02-01
作者:翟玉忠 开本:16开 印刷时间: 2014-02-01
定价: 48 页数:262 印次:1
ISBN号:9787511716248商品类型:图书版次:1

编辑推荐语

翟玉忠编*的《礼之道(中华礼仪之学的重建)》是一本发力很猛,用心良苦的震撼之作。书中从对人性的剖析开始,一个是华夏之“因人情节人欲”,一个是西方之“因人情纵人欲”,一个将人放置天地之间来发展一种天人合一之生活形态,以“礼”显现,而另一种是将人置于物理世界中,以“欲”求取一种自由之生活形态。归根结底,中华文化是一条由内圣走向外王,由人道通向天道的、凡人皆可修行到的现实路径,而其中的桥梁就是“礼之道”

内容提要

翟玉忠编*的《礼之道(中华礼仪之学的重建)》 讲述了:过去一百年来,中国诸多知识分子一直希望 通过移植西方“新伦理”的方式重建中国伦理道德体 系,然而他们的“道德革命”总是无疾而终。为何西 方伦理道德不能移植到中国呢?究其原因,还在于东 西方伦理的源流与内容大相径庭,在中国没有合适的 移植西方伦理的文化土壤。
首先,从源头上说,中国伦理是以人为中心发展 起来的,而西方伦理是以上帝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中 国人关注现世,其伦理道德是内生的,而西方人的道 德来自上帝的启示,并由上帝维系。
其次,从流变上说,二十世纪以前,儒家伦理道 德在中国历史中有持续的影响,尽管二十世纪儒家受 到很大冲击,但其仍在社会上有较大的影响力。而西 方在文艺复兴以后其伦理道德却向另一个方向发展, 几乎成为宗教道德的反动,其宗教**感、神圣性消 失殆尽。
*后,从内容上说,中国儒家主张符合人类本性 的“因人情节人欲”的礼义之道。而现代西方文明则 走向与人类清静本性相违背的“因人情纵人欲”的享 乐主义。其结果就是人欲的过度膨胀,暴力贪婪成为 社会常态,消费主义和个人主义盛行。
西方现代伦理已经陷入难以自拔的严重危机之中 ——它们不应成为中国人效仿的榜样,也不可能被效 仿! 《礼之道(中华礼仪之学的重建)》是一本发力很 猛,用心良苦的震撼之作。

作者简介

翟玉忠,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上海交大海外教育学院产业创意研究所研究员,国学专家,财经评论家。原《中国产经新闻》国际部主任,香港中国新闻出版社《法制新闻》杂志社新闻部主任,现任新法家网站(中英文版)总编辑。 主要*作:《道法中国--二十一世纪中华文明的复兴》(2008年);《国富策--中国古典经济思想及其三十六计》(2010年);《中国拯救世界--应对人类危机的中国文化》(2010年)。 译*:《孔门理财学》(The Economic Principles of Confucius and His School,原书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911年出版;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 主编:《新法家说》(The New Legalist,中英双语,与陆寿筠先生合作,美国Tri-City Press、香港东方文化出版社联合出版)。

目录

导言:中华礼义道德之基础
1、礼之源
2、礼之义
3、礼之用
4、礼之殇
上编:内圣外王之道
**章 清静心的养成及清静世界的建立——内圣外王的现代意义
1、内圣——清静心的养成
2、由内圣至外王——静因之道
3、外王——清静世界的建立
第二章 建立一个理性克制人类物欲的新世界——论中华礼义文明的现代性
1、节制资本,维系社会有机体的动态平衡
2、伦理上的约束,因人情节人欲
第三章 内圣外王要在“息欲明制”
1、《傅子》非儒家,非杂家,具有浓厚的黄老色彩
2、《傅子》深得内圣外王的精髓:息欲明制
3、人皆知涤其器,而莫知洗其心
第四章 中国行天道vs.西方行人道
1、经济学与天道
2、政治学与天道
3、生活方式与天道
第五章 此次金融危机是西方文明范式的整体危机
1、中国为何没有产生农奴制度和资本主义
2、私欲必须让位于社会价值
中编:大小戴记三纲礼义精华录
**章 总说**
第二章 上下第二
第三章 父子第三
第四章 夫妇第四
第五章 杂说第五
下编:新辑圣学十图
**章 太极图**
第二章 权氏大学图第二
第三章 无名氏大学图第三
第四章 无名氏心图第四
第五章 无名氏操存图第五
第六章 无名氏省察图第六
第七章 程氏心图第七
第八章 敬斋箴图第八
第九章 夙兴夜寐箴图第九
第十章 小学图第十
附录
一、重新评价儒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二、黄老之学才是中华文化的主干
三、郡县天下——论人类持久和平的实现
四、黄老之学思想体系的要点(答吕朴)
五、修习中国文化宜先读黄老诸书(答网友)

上一个哲学

下一个伦理学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