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福斯特社会主义思想与实践研究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威廉·福斯特社会主义思想与实践研究

哲学 西方哲学

  • 作者: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威廉·福斯特社会主义思想与实践研究截图 威廉·福斯特社会主义思想与实践研究截图 威廉·福斯特社会主义思想与实践研究截图 威廉·福斯特社会主义思想与实践研究截图

#电子书简介

李东明,男,1986年生,河南辉县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任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研究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近年来,主持、参与省部级项目多项,出版专著1部,参著2部,在《中共党史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求索》《江西师范大学学报》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光明网转载多篇。
《威廉·福斯特社会主义思想与实践研究》:
二 未能契合美国民众的实际需求
福斯特等美国共产党人的统一战线策略之所以会失败,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美国民众对美共的不认同与不支持。那么,美国民众为何不选择支持美共呢?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美共的统一战线理论、路线与策略的制定没有真正地契合于美国民众的实际需要。
对美国的普通民众而言,他们最关心的不是阶级斗争或推翻资本主义,而是自身的实际利益能否得到切实保障的问题。然而,美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所奉行的就是如何争取更多民众来开展阶级斗争与暴力革命,推翻美国的资本主义和促使美国走向社会主义。因此,美共所推行的统一战线政策,其目的就是组织工人群众和宣传革命性的主张,领导民众走向推翻美国资本主义的道路。当时,福斯特等美国共产党人与世界上的其他共产党人一样,大都认为,通过组织民众开展反对现存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甚至开展一场俄国式的暴力革命,就会消灭社会中的阶级对立与压迫问题,才能解放无产阶级自己乃至解放全人类。比如,福斯特曾在经济危机期间号召民众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来打碎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建立起按照劳动群众意愿的苏维埃政府。①福斯特甚至乐观地认为,美共旨在推翻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策略会得到工人们的认同。他说:“党清楚地知道,工人们的逻辑观点是,一个政党以最终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为目标,始终会懂得如何组织他们来捍卫自己的切身利益。”②甚至福斯特到晚年的时候,仍坚定地认为“世界资本主义制度总危机进一步把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完全席卷进去之后,劳动人民群众——工人、黑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就会大大地加强他们的经济和政治组织,集结成强大的反垄断的联合。这个群众运动要进行有效的战斗,最后向资本主义本身挑战,那么必须有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共产党来担任政治上的领导”③。
当然,福斯特所力主的统一战线理论、政策或策略从一般意义上而言,并无不妥之处。毕竟福斯特等美共党人的主张与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的有关思想主张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与列宁在论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时候,无不强调共产党领导民众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目的和坚持暴力革命的斗争方法,甚至将两者视为共产党开展工作的两个基本原则。但问题是,福斯特忽略了革命导师们强调实现社会主义道路理应包括暴力革命与和平过渡两种策略,至于运用哪一种斗争策略,则要审时度势、因地制宜。
应该指出,美国民众最迫切需要的不是通过革命的方式来缔造一个新世界,而是希望在现存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内,将自己的经济、政治利益最大化。也就是说,美国民众所期望的无非是过上更好的生活,或者活的更有尊严感。当经济萧条的时候,美国民众由于生存条件的恶化,虽然他们为了促使资产阶级政府来改善他们的生活而表现出了一定的激进性,但远未达到福斯特所讲的革命情绪的高涨。经济平稳时期,他们的切身利益能够在既有的资本主义框架内得到有效保障,他们自然不会选择通过革命这种比较冒险的方式来变革现存的社会制度。尤其是随着美国资产阶级政府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不断地实行一揽子改善民众生活条件的计划或政策,民众几乎能够过上了衣食无忧、安居乐业的生活。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美国工人阶级甚至在意识形态上逐渐被“资产阶级化”。这一点,福斯特等美国共产党人也是予以承认的。比如,福斯特曾讲到美国工人阶级由于生活上的富足,成为“资产阶级化”了的工人,致使美国工人阶级在长时期内缺乏社会主义的思想。①试想在这种情况下,让生活安定的工人阶级放弃既有的安逸生活跟着共产党进行暴力革命和缔造新世界是多么奢侈的想法!工人阶级尚且如此,更不用侈谈美国普通民众会起来闹革命。因为与现实中的利益相比,美共所描绘的新世界对当时大多数的美国民众而言就如同“镜中花”“水中月”般抽象与遥不可及。就此而言,福斯特等美共党人所推行的统一战线长期脱离了美国民众的实际需要,既是美共争取不到民众广泛支持的重要原因,也是美国共产主义运动长期停滞不前的主要因素。
……
导论
一 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概况
三 研究方法和创新

第一章 福斯特的生平及主要政治观点
第一节 早期生活经历对福斯特政治观念的影响
一 家庭贫困对福斯特性格的影响
二 童工经历对福斯特阶级观念的塑造
三 工人生活与福斯特阶级斗争意识的觉醒
四 福斯特对革命与阶级对抗的初步体验
第二节 福斯特早期的政治思想与实践
一 曾受劳工党社会主义的影响
二 曾受工团主义的影响
三 早期领导工人大罢工
第三节 福斯特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
一 十月革命的影响
二 列宁理论的影响
三 共产主义理想的吸引
四 走进莫斯科与加入美国共产党
第四节 作为共产主义者的重要政治实践
一 领导美共践行阶级对抗的路线
二 统一战线工作
三 在反共狂潮中的斗争
四 著书立说
第五节 福斯特的基本政治观点
一 对阶级斗争的认识
二 对党与工会关系的认识
三 对资本主义的认识
四 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第二章 福斯特关于阶级斗争的思考与探索
第一节 福斯特关于阶级斗争的基本思想
一 强调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
二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形式
三 强调暴力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
第二节 “第三时期”理论与福斯特的阶级对抗思想
一 “第三时期”理论与“阶级对抗阶级”政策
二 “第三时期”理论对福斯特时势观的影响
三 “第三时期”理论对福斯特阶级观的影响
第三节 福斯特关于阶级斗争路线的实践
一 领导民众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
二 建立新的战斗型工会
三 宣传共产党的阶级斗争原则
四 颂扬苏联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专政
第四节 福斯特阶级斗争思想与实践的局限性
一 低估了资本主义的自我调适能力
二 高估了民众的革命性
三 将暴力革命绝对化的教条主义
四 缺乏现实可行性

第三章 福斯特关于统一战线的思考与探索
第一节 福斯特关于“打入内部”的思考与实践
一 福斯特关于“打入内部”的思考
二 福斯特对“打入内部”政策的实践
三 “打入内部”政策的失败
四 “打入内部”政策评析
第二节 福斯特关于人民统一战线的认识与实践
一 人民统一战线的提出
二 福斯特对人民统一战线的初步态度
三 身份转换与福斯特政治思维的僵化
四 福斯特在人民统一战线后期的主张
第三节 福斯特关于第三党联盟的探索与反思
一 福斯特关于建立第三党联盟的探索
二 福斯特对第三党策略的反思
第四节 福斯特统一战线思想与实践的局限性
一 盲目跟从莫斯科的路线
二 未能契合美国民众的实际需求
三 未能契合美国的政治社会环境

第四章 福斯特与党内“修正主义”派别的斗争及影响
第一节 福斯特与党内各种“修正主义”派别的斗争
一 与佩帕尔派的斗争
二 与坎农派的斗争
三 与洛夫斯东派的斗争
四 与白劳德主义的斗争
五 与盖茨派的斗争
第二节 福斯特与党内“修正主义”派别斗争的起因
一 苏联政治对美共的影响
二 党内分歧与党权
第三节 福斯特与党内“修正主义”派别斗争的影响
一 致使美共组织力量衰弱
二 对美共的工作造成了损失
三 错失了探索美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机会

第五章 福斯特对“美国例外论”的思考与批判
第一节 福斯特对“美国例外论”的基本思考
一 福斯特对美国社会主义的认识与展望
二 福斯特对“美国例外论”的系统批判
第二节 福斯特与洛夫斯东关于“美国例外论”的争论
一 关于美国资本主义及其命运问题
二 关于美国工人阶级的激进程度
三 关于美共的实际工作方面的问题
第三节 福斯特与白劳德关于“美国例外论”的争论
一 如何看待共产主义运动“美国化”
二 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前景
三 关于美共的改组问题
四 关于美国的社会主义问题
五 关于战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第四节 重评福斯特对“美国例外论”的批判

第六章 福斯特对美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反思
第一节 反思的历史背景
一 美共实践的频频受挫与反思的开启
二 国际共运重大事件与反思的推进
第二节 福斯特对美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反思
一 关于美共工作的失误
二 关于美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问题
三 关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和平共处问题
四 关于马列主义与美国实际的结合问题
第三节 福斯特与激进反思派的主要分歧
一 如何看待斯大林的错误
二 如何看待美共与苏联的关系
三 如何看待美共工作的错误
四 如何看待马克思列宁主义
第四节 福斯特与激进反思派产生分歧的原因探析
一 维护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信仰的需要
二 维护个人权威的需要
第五节 各派代表人物的个人特点及局限性

结束语 多维视阈下的福斯特及美国共产主义运动
一 激进主义视阈下的福斯特及共产主义
二 国际共运视阈下的福斯特及共产主义
三 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下的福斯特及共产主义
四 经验教训与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
“美国共产主义运动为何停滞不前”“为什么美国没有社会主义”是国际共运研究领域的“钱学森之问”。对于这一如此庞杂的历史课题,《威廉·福斯特社会主义思想与实践研究》选择美国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代表性人物威廉·福斯特作为切入点进行了探讨。威廉·福斯特作为美国共产党的资深领袖,在美共党内具有别人难以比拟的地位与威望,他的社会主义思想与实践对美共的方针、政策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甚至有时候能够决定美共的方位转换。《威廉·福斯特社会主义思想与实践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梳理分析了福斯特的社会主义思想与实践,史论相结合,探究美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衰。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对于繁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自2005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立以来,在全国众多专家学者的努力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呈现一片繁荣景象:学术交流争鸣更加频繁,学术研究范围更加广泛,学术成果迅猛增长。在此大背景下,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决定推出马克思主义“牧野论丛”,以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河南师范大学坐落于广袤的牧野大地,马克思主义学院为河南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其前身是成立于1951年的平原师范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1986年改设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2001年与学校德育教研室合并,更名为社会科学教学部,2011年正式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主要承担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全校本科生、研究生及独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17人,其中专职教师72人,校内兼职教师45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6人,副教授42人,具有博士学位者48人。拥有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1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河南省优秀专家2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2人、河南省百名优秀青年社科理论人才4人;1人人选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杰出青年人才”培育计划;1人入选2015年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中青年教师择优资助计划;1人被评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7年度影响力标兵人物;1名教师获“全国高校教学能手”;1名教师获得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特等奖;多位教师先后获得“河南省教学标兵”“河南省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河南省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
学院现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博士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硕士点,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学(思想政治教育)3个二级硕士点以及中国共产党历史、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3个本科专业,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学院拥有“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基地”三个国家级学科平台以及“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中原红色文化资源研究中心”“青少年问题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研究中心”3个省级科研平台。
2011年建院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快速发展,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科研成果。先后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3项,一般项目1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46项,横向课题28项,各项科研经费累计678万元。获得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奖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6项。出版学术著作21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版等权威期刊发表高层次学术论文30余篇,在CSSCI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10多篇,一批学术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或摘编,在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学院还积极致力于社会服务,在政府决策咨询、理论政策宣讲、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教师研修培训、横向项目协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服务社会的功能有效彰显。

上一个哲学

下一个西方哲学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