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像、语言和无意识:从马克思到拉康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镜像、语言和无意识:从马克思到拉康

哲学 马克思哲学

  • 作者: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镜像、语言和无意识:从马克思到拉康截图 镜像、语言和无意识:从马克思到拉康截图 镜像、语言和无意识:从马克思到拉康截图

#电子书简介

周文莲,湖南省涟源市人,现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博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北京高校思想理论课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人民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名师工作室研究员,首批北京市青年英才入选人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国外马克思主义。在《人民日报》《世界哲学》《法兰西思想评论》等报刊上发表论文近20篇。
《镜像、语言和无意识:从马克思到拉康》:
拉康关于自我的理论明显受到了黑格尔关于“自我意识”以及“主奴辩证法”思想的影响,他十分认同黑格尔论述主人和奴隶问题上表现出来的辩证法思想。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辩证法思想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黑格尔辩证法思想(如典型的否定之否定思想)。拉康认为,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思想的全部价值和意义在于,他道出了自我意识的真相,指出了自我意识的存在是依赖于他人的,是为他的存在,这一点有力地支持了拉康的自我理论,也使得其镜像阶段理论得出的自我并不是一开始就具有独立性而言之有据。
拉康虽然很认同黑格尔的“自我意识”以及“主奴辩证法”,但是拉康的自我理论却和黑格尔的自我意识有着区别。黑格尔认为,自我意识只是绝对精神的产物,自我意识是为绝对精神服务的;拉康则认为,自我意识是镜像阶段的经验性观察,是代表人类的一种想象界的面庞。黑格尔把奴隶意识归结为劳动,要想成为真正的自我意识,就必须通过劳动;拉康则认为,自我意识只是镜像阶段的经验性的认识,是形成于婴儿阶段的经验,这种经验一旦形成,自我和世界的关系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这样自我就成为他人和小他者的一个对象性产物。黑格尔认为,不管是主人意识还是奴隶意识,都是一种没有得到统一之前的为他的存在,是没有统一之前的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拉康则认为,镜像阶段的虚幻意识,并非一种真正的“否定之否定”辩证法,而是掩盖了自我的一个他人的真相,是想象性的自我统一体。在自我身上,主体看到自己的假象,却看不到对于他者的真相,是一种注重分裂或者说是一种差异特征的辩证法。
异化这个术语在精神分析学、流行的精神病观点、黑格尔派的形而上学理论以及社会理论中的马克思主义传统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黑格尔和马克思提到的异化在法语中通常称为:Entfrendung,在德语中一般称之为:Entfrenmden,这个词来源于英语的(Alienation),也可以翻译成:疏远、离间,或者货物的出售、转让等。
其实,拉康的“异化”概念的用法和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或者《资本论》中的用法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对马克思而言,个体与其劳动,以及其劳动产品的异化是所有其他异化关系的基础。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并没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抽象本质,也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永恒人性。人的本质是通过人自己后天的实践活动获得的,它存在于人的劳动中,人的本质不是一种实体性的东西,而是一种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不断生成的东西。
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私有制,即第一个私有制形式就是奴隶主私有制,奴隶主私有制是在原始社会内部萌芽、发展、形成的,经历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经历了一个公有制和私有制的我强你弱、势均力敌、我弱你强的渐进过程。当私有制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所有制形式时,奴隶主私有制才最终形成。人类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畜牧业从农业分离出来以后,就出现了专门从事畜牧业的氏族和部落。私有产品和奴隶的产生是原始社会末期最初出现的私有制,那个时代的奴隶主私有制尚处于萌芽状态。
……
序言
引言 你是谁?

第一章 《爱梅病例》:镜像之路
第一节 爱梅病例
第二节 镜像理论的雏形
第三节 从弗洛伊德回到马克思

第二章 镜像阶段的认识论问题
第一节 自我与他人
第二节 镜像中的人与现实的人
第三节 “现实的人”存在的前提
第四节 “现实的人”存在的具体形式

第三章 《罗马报告》与语言
第一节 主体与未言之事
第二节 语言的本质

第四章 无意识主体理论的诠释路径
第一节 阅读无意识主体理论
第二节 拉康无意识理论形成的路径

第五章 拉康化意识形态理论
第一节 意识与意识形态
第二节 作为“镜像解构”的意识形态原像
第三节 拉康化意识形态理论批判

第六章 欲望理论中的政治维度
第一节 “拉康欲望图式”及其政治哲学意蕴
第二节 语言与欲望的本质关系

第七章 拉康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
第一节 语言学与“无意识理论”
第二节 主奴辩证法与“无意识理论”
第三节 政治与“无意识理论”
第四节 无意识理论的理论贡献

参考文献
拉康是精神分析学派具独立见解又饱受争议的代表人物。其理论不仅影响了哲学、心理学、政治学、法学、传播学、教育学等领域的发展,对后马克思主义思潮也具有深刻的影响。
《镜像、语言和无意识:从马克思到拉康》以镜像、语言和无意识为核心,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对拉康思想的基本结构及其思想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包括拉康的镜像之路、镜像阶段的认识论问题、语言的本质、无意识主体理论、意识形态理论、欲望理论中的政治维度以及拉康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等内容。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拉康的思想及拉康学派的全貌,而且有助于我们从政治哲学的维度来重构拉康的精神分析学。
哲学是包括多种分支的学科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其中的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不是唯一内容。哲学中的各个分支都各有其特点,各自面临不同的问题。就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根据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哲学发展的经验与教训,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应该注意主题多样化、道路民族化、风格个性化。但这“三化”归根结底离不开哲学的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其研究领域和范围来说是非常广泛的,可研究的方面很多。当然,所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同时研究同一个问题,也没有必要。
哲学与哲学家是不可分割的。我们可以说,哲学是哲学家之所以为哲学家的存在方式。哲学家是有个性的,哲学也应该有个性。但哲学的个性不同于哲学家的个性。哲学家的个性是心理特性,苏格拉底的执著、培根的贪心、康德的刻板、马克思的慈爱、恩格斯的潇洒等。哲学家作为人当然是各有个性的,但哲学家作为人的个性并不是哲学的个性。马克思说:“不是要把哲学家的个性,即使是他的精神上的个性理解为好像是他的体系的焦点和形象,更不是要罗列心理上的琐屑小事和卖弄聪明。”哲学的个性是哲学家所创立的不同于其他哲学体系的“每个体系的规定的动因和贯穿整个体系的真正的精华”。当然,哲学的个性也包括每个哲学家哲学观点的表达形式。它可以是诗,如西方的《物性论》和中国的《道德经》;可以是散文和随笔,如蒙田的散文;可以是寓言,如《庄子》;可以是格言式的短语,如帕斯卡的《思想录》;可以是论战性的著作,如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论著;等等。风格迥异,各有特色。
哲学的创新最为重要的不是面对文本,而应该是面对时代、面对现实、面对新的研究材料,提出新的研究问题,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得出新的结论。在哲学史上凡是属于新的具有创新意义的哲学都不是重复而是开拓。从本体论的关注到认识论问题的提出是创新,提出科技哲学、文化哲学、语言哲学、人的哲学也都是新领域的开拓,具有创新性质。
我一辈子都在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深知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的水平高低不仅在于其研究的范围是否属于马克思主义领域,更在于能否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来分析自己所研究的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我们无法划出一个绝对的分界线——在这个界线之内的就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反之则不是。学科分类,不应该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应用的界限。我们经常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把万能钥匙,但如果没有锁,万能钥匙有何用?锁就是问题,它就存在于生活之中,存在于各个学科之中。要打开这个被锁住的问题,既需要具体的学科研究,又需要正确的世界观和思维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基本观点和方法,它的应用就具有开锁的作用。

上一个哲学

下一个马克思哲学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