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的哲学革命品格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的哲学革命品格

哲学 马克思哲学

  • 作者: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的哲学革命品格截图 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的哲学革命品格截图

#电子书简介

《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的哲学革命品格》:
人在现代社会的确定性追求使人将自己的本质异化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代表物——商品、货币、资本之中,从而使商品、货币、资本的拜物教成为资本主义社会呈现出来的总体性的存在事实。在探源拜物教秘密的意义上分析其发生的社会机制和内部结构,才能更加真切地感知现实的人类存在,即人是如何在追求自身确证的过程中反而被自己的产物所统治的。其中关涉的问题众多,包括:人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人在现代社会又是如何追求自身确证的?这种追求活动又与世界发生了什么关系?将这些历史唯物主义层面上的基础问题放置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发展中又将以什么样的面貌示人?繁杂的问题导引出两组更为基础的关系,一是物质内容与形式规定的区分与统一,这种二重性存在实际上道出了自然与历史的不可分割性,进入分析的人与物都是这种二重性存在;二是主体和客体之间,人的关系和物的形式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这两组关系是我们探源拜物教秘密的主要线索。
一、从商品的二重性到人的存在的二重性
拜物教的秘密在于商品、货币、资本以特定的自然物质存在为载体负载着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和生产关系。社会中人的拜物教意识也是由于混淆物质载体和关系性存在才得以产生的。物质载体和社会关系形式二者的关系是揭秘拜物教,探寻人类存在的根本。这里我们要澄明的就是贯穿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始终的这种体现在经济范畴之上的物质内容和形式规定的区分与统一,在《资本论》中是以其最简单和最抽象的形式——商品的二重性得以表达的。在物质内容和形式规定缠绕关系的层面理解商品的二重性是至关重要的。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需澄清的问题是:第一,商品的二重性是如何展开为货币的二重性、资本的二重性,从而汇聚为一条红线贯穿《资本论》的始终;第二,隐藏着资本主义拜物教秘密的,从商品到资本的二重性来源于哪儿,依据何在?第三,劳动的二重性的真实含义即人类存在之二重性又具有什么含义,其中最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是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是如何将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的呢?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的真实含义又是什么呢?
……
前言

第一章 拜物教批判的呈现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
第一节 从宗教异化到商品拜物教
第二节 从商品拜物教到资本拜物教
第三节 个人受抽象统治
第四节 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的双重超越

第二章 拜物教批判的秘密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
第一节 从神圣形象的确立到神圣形象的消解
第二节 非神圣形象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第三节 非神圣形象的解剖与拜物教的秘密

第三章 拜物教批判的新形态与历史中的人类存在——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当代回响
第一节 卢卡奇:马克思拜物教的物化解读
第二节 鲍德里亚:符号拜物教批判
第三节 齐泽克:商品拜物教和幻象意识形态批判
第四节 拜物教变式中的人类存在

第四章 拜物教的消解和辩证法的哲学革命
第一节 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哲学革命
第二节 消解拜物教的双重路径:物质形态和观念形态
第三节 从资本运动的规律到人类解放的逻辑

结语
参考文献
《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的哲学革命品格》在西方形而上学史的整体视域中,对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的理论生成逻辑、思想嬗变过程、辩证法意蕴及其作为社会现实的“商品拜物教”的生成机制展开研究,以彰显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的哲学革命品格。
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社会“总体性的存在论事实”——商品拜物教的探索,使他不仅批判并超过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从“经济人”出发所构造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发财致富理论,也批判并超过了黑格尔从“观念的人”出发所建立的客观精神自我发展的唯心主义体系,从而从一定的生产关系之下的“现实的个人”出发,勾勒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和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揭穿了传统形而上学意义一般的虚幻性和强制性,将人类所寻求的确定性置换到了合乎人性的生产关系当中。而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思想中所孕含的辩证意蕴破除了西方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对辩证法批判本性的遮蔽,拯救了被窒息的辩证法的革命性,使人类的历史前景得以显明。
拜物教批判有巨大的形而上学意义。作为哲学根本性质的形而上学发端于人追求某种确定性的本性,人要在某种确定性中发现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找寻自己存在的意义。在这种追求的渴望中,人类思维通常会将其发现的“确定性”存在当作自己的崇拜对象,安于受其限定,以获得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这就衍生出一种意识的宗教形式,可以将其统称为拜物教。因此哲学或说形而上学恰是“在意识的宗教形式中形成”。拜物教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它和人类追求确定性的本性结合在一起,又表征着人类的存在现实,因此有十分重要的形而上学意蕴。言说拜物教就是在言说人类存在。
努斯和逻各斯是人的双重本性,两者相互规定,构成人类追求确定性的独特性质。人类对确定性的追求首先是一种努斯式的能动的聚集,源自人生命本身的冲动。然而这种冲动又不同于动物求生的本能冲动,这就涉及人的另一个特征——逻各斯,按照康德的说法,就是人是“有理性的动物”,即人的自由意志,确定性追求有“一贯性”,努斯是被逻各斯限定了的,自由的冲动是被规范了的。当对一种确定性的追求达到一个能解释自身生命意义的标准时,追求就被规范为一个层次的拜物教形式。然而人的确定性追求具有超越性、无限性,人永远不会甘心受一种规范性的束缚,当它在一个确定性之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之后,人们便试图对这种拜物教形式进行再超越,以进行更高目标的追求。规范性的拜物教形式也会经历多个否定之否定的升华,这个过程贯穿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至今仍未落幕。今天,这个非形而上学时代仍有属于自己的逻各斯变式。神圣形象倒塌之后,非神圣形象又树立起自己的拜物教地位。商品、货币、资本的拜物教表征着人类两千年来对确定性的追求最终在资本主义来临之际转变成了对社会关系的体认。商品、货币、资本的拜物教的形而上学意蕴意味着研究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不仅要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域之中研究,还要进入到西方形而上学史中去研究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的哲学史传承与哲学革命品格。

上一个哲学

下一个马克思哲学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