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化创新研究 林国标 书籍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化创新研究 林国标 书籍

哲学 马克思哲学

  • ISBN:9787520395465
  • 作者:林国标
  • 版次:1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3-01
  • 中图法分类号:D64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化创新研究 林国标 书籍截图

#电子书简介

作 者:林国标 著定 价:126出 版 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22年03月01日页 数:364装 帧:平装ISBN:9787520395465第一编 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第一章 中华价值观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先秦:价值观的“轴心时代”
第二节 秦汉:中华价值观的第一次大整合
第三节 魏晋至宋明:中华价值观的第二次大整合
第四节 近代以来:中华价值观的第三次大整合
第五节 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整体性
第二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向度
第一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
第二节 传统经典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间接诠释
第三节 活态传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诠释
第三章 传统价值观时代性转化的“阐释”路径
第一节 关于“阐释”的阐释
第二节 对国家价值观的阐释
第三节 对社会价值观的阐释
第四节 对个体价值观的阐释
第五节 关于“阐释”的方法
第四章 中国古代“和谐”思想解读
第一节 和谐存在论:万物一体
第二节 和谐辩证法:和而不同
第三节 和谐方法论:中和中庸
第二编 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
第五章 多维视野中的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第一节 “传统”与“现代”的纠结
第二节 比较学视域
第三节 意识形态视域
第四节 民族化视域
第五节 确立一种新视域:大叙事
第六章 从意识形态建设看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第一节 何谓“意识形态建设视域”
第二节 宏观层面:制度合理性的证明
第三节 中观层面: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
第四节 微观层面:信仰世界的建立
第七章 从“大众化”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第一节 学术背景:从“两个结合”到两个“大众化”的结合
第二节 认识前提:弄清两个“关系”的关系
第三节 历史考察:“一体化”的前史及基本经验
第四节 基本路径:诠释与创新
第八章 从话语体系建设看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第一节 “话语建构”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话语建构”所涉及的话题及研究进路
第三节 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第四节 新话语体系建构的思路
第九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精准化操作
第一节 精准思维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第二节 关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第三节 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第四节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评价问题
第十章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范式及其演变
第一节 “启蒙-解释”范式:用马克思主义启发民众
第二节 “民族-本土”范式:让理论融人民族土壤
第三节 “大众-人本”范式: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
第十一章 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制度建设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制度的界定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制度的现状
第三节 借鉴传统文化完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制度
第三编 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十二章 微观视角下的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第三节 如何借鉴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十三章 宏观视角下的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节 历史维度:一脉相承的民族价值观
第二节 现实维度:共同构成中国的现代性
第三节 发展维度:两大价值体系深度融合的趋势与可能
第十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作用
第一节 传统文化的四种类型
第二节 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同影响
第三节 发挥传统文化之涵养作用的路径选择
第四编 传统文化与优选文化建设
第十五章 传统文化在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中的作用
第一节 理论作用:更好地阐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第二节 文化作用:为意识形态奠定文化心理基础
第三节 实践作用:参与制度变革,完善国家治理
第十六章 法治环境下德治文化的作用及其培育
第一节 德治的内涵与定位
第二节 德治文化的作用与意义
第三节 如何培育德治文化
第十七章 传统文化在培育中国现代性中的作用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中国的现代性
第二节 中国现代性的演进逻辑
第三节 传统文化如何成为中国的现代性
第十八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中的“俗”化现象及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第一节 “俗”化释义
第二节 “俗”化的种种表现
第三节 “俗”化现象的利弊及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第十九章 传统文化在价值观传播中的作用
第一节 价值观的“传播”与“传导”
第二节 载体的类型及其功能
第三节 核心价值观的传导路径与机制
后记

本书致力于揭示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作用规律,为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本书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与研究主题密切相关的一些基础性的理论问题,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如何结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协同推进等。二是研究传统文化如何涵养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两个角度来考察,一方面研究传统文化如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研究传统价值观是如何转化和发展成时代精神。三是进一步的深化研究,即研究传统文化与其他思想性、精神性事件的关联。如传统文化与依法治国、传统文化与意识形态建设、传统文化与理论创新、传统文化与价值观传播、传统文化与道德修养等各方面的关系。

上一个哲学

下一个马克思哲学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