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东部吐蕃佛教造像:芒康、察雅考古调查与研究报告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西藏东部吐蕃佛教造像:芒康、察雅考古调查与研究报告截图 西藏东部吐蕃佛教造像:芒康、察雅考古调查与研究报告截图 西藏东部吐蕃佛教造像:芒康、察雅考古调查与研究报告截图

#电子书简介

张建林,1956年生。198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先后到宝鸡、西藏等地从事考古工作。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藏学考古专家。著有《荒原古堡》等,发表论文40余篇。
上编调查报告
第一章芒康县吐蕃佛教造像
第一节查果西沟摩崖造像
第二节朗巴朗增拉康造像
第三节扎金玛尼石刻造像
第四节达琼摩崖造像
第五节拉果顶摩崖造像
第二章察雅县吐蕃佛教造像
第一节向康造像
第二节仁达摩崖造像
第三章周边地区吐蕃佛教造像
第一节发现与概况
第二节西邓柯摩崖造像
第三节贝纳沟第一组造像
第四节勒巴沟摩崖造像
第五节露斯沟摩崖造像

下编综合研究
第一章芒康、察雅吐蕃佛教造像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芒康、察雅吐蕃佛教造像的考古类型学研究
第二节芒康、察雅吐蕃佛教造像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造像组合与依据
第二章与周边地区吐蕃佛教造像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造像特征比较
第二节造像题材比较
附录
一噶欧顶(dgav ngu steng)摩崖造像
二达琼摩崖造像等然堆村三处吐蕃摩崖造像的历史传说
——三处“地点”与三处“摩崖造像”
三扎金古藏文石刻
四姜果寺(lcang sgo)历史沿革及其与朗巴朗增拉康的关系
五仁达摩崖造像古藏文题记补校
参考文献
图版
后记
芒康、察雅两县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在吐蕃时期佛教的引进、传播和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成为朗达玛灭佛后吐蕃佛教僧侣的避难所以及后弘期佛教下路弘传的源头,在藏传佛教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西藏东部吐蕃佛教造像:芒康察雅考古调查与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上、下两编。上编为调查报告,分为三章:第一章详细介绍了芒康县5处吐蕃佛教造像的保存现状与特征,分别为查果西沟摩崖造像、朗巴朗增拉康造像、扎金玛尼石刻造像、达琼摩崖造像、拉果顶摩崖造像;第二章详细介绍了察雅县2处吐蕃佛教造像的保存现状及特征,分别为向康造像、仁达摩崖造像;第三章详细介绍了周边地区吐蕃佛教造像的发现与概况以及其中3个地区吐蕃佛教造像的保存现状及特征,分别为西藏昌都市江达县西邓柯吐蕃佛教造像、青海玉树州玉树市贝纳沟和勒巴沟吐蕃佛教造像、青海海西州都兰县露斯沟吐蕃佛教造像。下编为综合研究,分为两章:第一章对芒康、察雅两县的吐蕃佛教造像进行了类型学分析,并对造像的起源、形成与发展进行了综合研究;第二章将芒康、察雅吐蕃佛教造像的特征、题材等与周边地区的吐蕃佛教造像进行了比较研究。
http://img30.360buyimg.com/vc/jfs/t1/30282/16/2925/422569/5c6fc884Eb1b98b77/e8d522ef42838565.jpg;http://img30.360buyimg.com/vc/jfs/t1/27613/28/7637/523099/5c6fc884Ea69ef9e1/ceb1724c8569a748.jpg;http://img30.360buyimg.com/vc/jfs/t1/26524/24/7907/665050/5c6fc884Eba205a4a/9bd9e8b8b1cab26b.jpg;http://img30.360buyimg.com/vc/jfs/t1/12146/33/7904/415017/5c6fc884Ee842b4d8/3bab19b37813231c.jpg
一芒康、察雅两县自然环境与历史沿革
芒康、察雅两县南北毗邻,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东南部、青藏高原东南缘,地理位置重要,自然环境典型,历史沿革复杂。
(一)芒康县
芒康县自古就是西藏的东南大门,是“茶马古道”进入西藏的第一站,行政区划上隶属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东与四川省巴塘县隔江相望,南与云南省德钦县毗邻,北、西与昌都市贡觉县、察雅县、左贡县相连。县域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南与云贵高原接壤,属澜沧江、金沙江、怒江三江流域峡谷区。境内主要河流有金沙江、澜沧江及两江支流70多条。主要湖泊为莽错。宁静山脉是境内主要山脉,呈南北走向,横断山脉由北向南纵贯县境。气候属高原温带半湿润季风型气候,夏季湿润,冬季寒冷干燥。
芒康在藏语中意为“善妙地域”。新石器时代,芒康处于以卡若、小恩达、江钦等史前遗址为代表的新石器文化分布地区。战国秦汉时期,芒康所在的昌都属于“西羌”“西南夷”地区。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芒康县境内是土著居民和古代羌族部落的混杂区,活动于这一地区的部落主要有“苏毗”“附国”“东女国”等。隋代,芒康归属白狼国。唐初,吐蕃第三十二代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建立了吐蕃王朝,芒康属于吐蕃王朝的管辖范围。位于该县纳西乡的盐井盐田,历史上曾是重要的战略物资生产基地。唐代,由于境内开通了“茶马古道”,芒康也随之成为吐蕃东南部对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以及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元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元朝廷设置总制院(后改为宣政院)统一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和藏族地区的政教事务。宣政院下设3个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其中“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简称“朵甘思宣慰司”,管辖包括芒康在内的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和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等藏区的军政事务。“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所辖的地方机构有14个,其中位于今昌都芒康等地的为亦思马儿甘万户,管辖范围包括今昌都市芒康、贡觉、类乌齐、丁青等县。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至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芒康为“磨儿勘招讨司”治所所在地。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由于云南丽江纳西民族逐步强盛起来,纳西贵族“明土知府木氏攻取吐蕃六村、康普、叶枝、其宗、喇普地,屠其(吐蕃)民,徙麽些戍之”,沿着“茶马古道”进入西藏,占领芒康大部分地区,芒康被纳入纳西民族的管辖范围。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蒙古族和硕特部落首领固始汗派兵南下,打败纳西木氏,芒康转而成为蒙古和硕特固始汗的控制范围。现在芒康藏族所说的“索布本卡交结”即十八蒙古土司,就是那时所封。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至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芒康归属清朝西藏地方政府管辖。康熙五十五年至五十九年(公元1716-1720年),内蒙古准噶尔部落侵扰西藏,芒康境内被占领,而后清朝自青海、四川、云南派兵三路进攻西藏,平定了西藏的动乱,之后将芒康地区划归清巴塘府。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赵尔丰任驻藏大臣兼川滇边务大臣,将丹达山以东的昌都、察雅、芒康等地划归川、滇、藏边务大臣管理。是时,盐井(即芒康)改为盐井县,隶巴安府。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在芒康地区设立宁静县和盐井县,归川、滇、藏边务大臣管辖。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后,由于国内局势的紧张,芒康又归属西藏管辖。1950年,人民解放军解放宁静、盐井。1959年7月和9月,分别成立宁静县和盐井县人民政府。1960年4月9日,宁静县、盐井县合并为宁静县。1965年11月,宁静县改名为芒康县,并隶属西藏自治区昌都市管辖至今。

上一个历史

下一个文物考古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