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史:原来当古人是这么回事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知史:原来当古人是这么回事

历史 通俗说史

  • ISBN:9787559631732
  • 版次:1
  •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作者:
  • 出版时间: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知史:原来当古人是这么回事截图 知史:原来当古人是这么回事截图 知史:原来当古人是这么回事截图

#电子书简介



☆有趣、有料的历史文化知识

一提到历史,脑子里还是朝代更替和一堆概念名词?这本有趣、有料的历史书让你重新解读历史的魅力。皇帝不用买房但也是“房奴”?“公子”也曾是指女子?古代的气象预报准不准?读这本书,了解真实、细致的历史,触摸到历史的温度。

☆了解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皇帝到平民的日常生活,从衣食住行到语言文化,这本书全面网罗了古人的生活细节,让你了解原来当古人是这么回事儿。

☆发现历史“正在进行时”

历史的距离感,让我们觉得和当下生活没有关系。但你不知道,原来我们用的句号和宋代出版业有关,我们说参军是“入伍”可以追溯至周代兵制。我们现在所熟知的语言文化都是对古人的传承,了解历史,才会发现我们在一条文化之链上生生不息。


古人怎么刷牙洗脸?

我们用的句号和宋代出版业有什么关系?

古代的身份证是什么样子的?

课本上的宏大历史,一本正经,但往往也索然无味。历史并不只关乎王侯将相、治乱兴衰。书中分皇帝八卦、千年典故、美女养成、说文解字、战争实况、穿越指南六个部分讲述了一个个真实的细节和鲜活的故事,其中很多关乎我们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历史这个科目很多人评价是二极:喜欢的人很喜欢,讨厌的人很讨厌。为什么会如此呢?我想是小时候的教育让历史变成人名及事件的背诵,而失去了历史里的血与肉,本书诩诩如生地还原了历史人物的生活细节,穿越时空的阅读快感,让人欲罢不能!

——人气youtuber生活观察家 好伦

我会注意到“知史”团队的粉专,来自于脸书同温层的疯转。虽然近来不少团队和写手投入古典文史普及写作,但“知史”风格秉持一贯的精确而收敛,不至于拽文炫学,只是沿波溯源将古代冷知识进行爬梳,但其中饱满矿脉仍令人不忍释卷。事实上正是这些日用而不知的古代词汇脉络,构成了我们今日的语言、逻辑与世界的模样。

——《读古文撞到乡民》作者、中兴中文系副教授 祁立峰

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很轻易就在网络上搜寻到许多资料,不必“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但网络上却有一堆传言、谣言甚至捏造不实的说法,如果误信,不但无法解答疑惑,反会增加困扰。我读“Lavie啃知识”书系的文史书籍,发现它既实用有趣,更旁征博引举证详实,对推广文史普及阅读,非常有益,乐于推荐。

——历史专栏作家 余远炫

讲到“历史”,难道非得是老师写在黑板上,逼你拼命背诵,却又跟你的人生无关的文字符码吗?

本书既精巧,又富有趣味,为读者提供中国历史与文化的一些面貌与线索;更为理想的是,能抛砖引玉,希望读者进一步阅读,亲自走入、发现、感受,中国历史与文化的世界。

——香港浸会大学历史系博士 刘继尧


皇帝的花样宫廷服装秀

常常看清宫剧,皇帝好像总是穿着一件黄色的大长袍,上面绣着不少图案。可是身为一国之尊,怎么会只有这么一件衣服呢?所以皇帝到底还穿什么衣服呢?

服装自古以来就是分辨人们身份的一种重要标志,特别是在古代的封建社会,衣服的规制有着不少要遵守的地方。但现在我们看电视剧,皇帝来来去去都是穿着黄色长衣,不论上朝时、祭祀时、在书房时、去后宫时,都是一式一样的衣服。古代皇帝真的每天都这样穿吗?

在古代,明黄色的衣服确实是皇帝特有的用色,自隋文帝确立了天子之服用黄色,唐代因循隋制,唐代天子都穿上了黄色的衣服。经过两代天子的穿着,后世都以黄色作为天子的专用颜色,所以皇帝的衣服都是黄色这点确实没错。不过仅仅是颜色对了,古代皇帝才不会每天都穿这么几件衣服。其实皇帝的衣服是有很多分类的,像是龙袍、朝服、衮服、雨服、常服、行裳,等等。

龙袍

一说起龙袍,大家都知道这是皇帝的衣服,而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全因为古人对于龙这种神秘生物的想象。在古代文化中,

龙代表无限的神威,它瞬息万变,上天下海,威力无穷。如此神奇、威严的生物,古人认为人世间只有皇帝堪比。故只有和皇帝有关的事物,才有资格配以龙纹。自隋代以后,龙袍成为天子的衣服。 清代对于龙袍的规定Z主要的就是颜色和图案,在《清史稿》以及《清会典》中都有记载,龙袍“色用明黄,领袖俱石青,片金缘。绣文金龙九”。由此可见,龙袍不是整件都是黄色的,而是在领口、袖口的位置会用上石青色,所谓石青色就是一种接近黑色的深蓝。

而在龙袍上Z重要的就是龙,根据定制,龙袍上会有九条龙,大家可以看到的龙包括“领前后正龙各一,左、右及交襟处行龙各一,袖端正龙各一”,数一数,只有八条,何来的九条龙呢?其实Z后一条龙是绣在衣襟里面,要掀开外面的衣服方能看到,代表皇帝自谦之意。同时龙袍上的龙也有位置上的考虑,一件龙袍从正面或者背后看过去,都会见到五条龙,配合整件龙袍上有九条龙,暗示九五之尊之意。

但龙袍不是皇帝独有,皇后也是可以穿龙袍的。皇后所穿的龙袍基本上与皇帝无异,只是会在衣服上添加代表福寿文采的纹饰。而且皇后穿的龙袍有三种款式,甚至比皇帝还多。

朝服

朝服之名,早在周代就已经出现。当时是天子、贵族、官员才有资格穿着的服装。不过虽说是比较正式的服装,但通常是君臣之间见面时才需要穿着的服装。清代初期,朝服还只是在一般官场中表示身份的衣服,可谓当时上班穿着的制服。随着清代礼制的逐步发展,朝服成为非常重要的礼服,只有在隆重的典礼上才会出现。

皇帝的朝服当然是Z隆重的,规格形式也Z为繁复。其中一个常用到朝服的场合是祭祀,所以朝服有很多规定都和祭祀有关。不同场合的祭祀,都需要有相对应颜色的朝服。除了皇帝专用的明黄色,在祭天时用蓝色,祀日时用红色,拜祭月神时用月白色。

除了颜色,朝服在纹饰上也很有讲究。如此正式的着装,自然少不了龙,整件朝服需要纹上正龙、行龙、团龙合计三十六条龙。衣服可以纹上龙的地方,都会有龙,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十二章纹。十二章纹指从先秦时期创立的服饰章纹制度,《尚书·益稷》有云:“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黼、黻 绣,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即所谓的“十二章纹”。这十二种纹饰虽然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朝代变更,但依然占据着朝服上的纹饰地位,全因其寓意深刻。

《旧唐书·舆服志》中记录了当时学者杨炯对于十二章纹的解读。日、月、星辰寓意着圣王之光泽照耀大地;山象征着圣王的恩泽,又象征着位于高位恩泽广施大地;龙灵活多变,象征善于应对时势;华虫是雄鸡,象征着文采;宗彝是宗庙彝器,象征着法度;藻是水草,象征品行冰清玉洁;火,象征处理政务光明磊落,亦是生活中的基本所需;粉米即白米,是百姓赖以为生的食物;黼是斧头,象征做事干练果敢;黻较为抽象,是两“弓”形相背之纹饰,通常象征辨察是非之意。

由于这十二种纹饰寓意极好,出自记录舜和禹、皋陶的讨论并相互告诫的场面的《益稷》,可谓古代圣王之言。所以历代朝服上都有十二章纹,皇帝借此表示自己遵从古制、推崇古代圣人。及至清代,皇帝Z重要的朝服上,也少不了十二章纹这么重要的纹饰。

衮服

衮服也是皇帝经常穿的一种衣服,本来是天子祭祀之服,为向神明表示谦逊,衮服上只会简单地纹九个纹章,以示自己尚有不足之处。但是在清代祭祀时已经有朝服可穿了,衮服的地位自然就下降了。在《清史稿》中,关于衮服的记载也只有寥寥数字:“色用石青,绣五爪正面金龙四团,两肩前后各一。其章左日、右月,万寿篆文,间以五色云。春、秋棉、袷,冬裘、夏纱惟其时。”

不过衮服还是有其作用的,例如日常去向皇太后请安、每年春季的皇帝亲耕、迎接将军凯旋,等等,都会穿衮服。某些次一级的祭祀,像祈谷、祈雨等,皇帝也可以选择穿衮服。

其他服装

除了祭祀、上朝等正式场合,皇帝还有其他比较轻松的服装,例如在平常日子就会穿“常服”。这种衣服用料就视乎天气而定,同时花纹也比较随意,寓意较好的图案都能绣上去。其中较为特别的是清代皇帝穿的常服袍,具有满族特色的“裾四开”。

我们常见的长袍,都在左右两侧有开口,这种设计是为了方便行走。不过清代皇帝的常服袍,衣摆会在前后再加上开口。这是因为满族称许自己是马背上得天下,而骑马为了方便地坐在马背上,衣服需要向左右两边分开。入主中原后,为了表示不忘祖先,长袍就有了这么特别的设计。

皇帝还有下雨天特备的雨服。据《清史稿》的记载,雨衣衣料上多数采用油绸这种能够防水的布料,同时雨服会多加几层掩襟,防止雨水渗入。而衣服上的花纹也较为简单朴实,毕竟下雨天,谁也不会站在室外应酬别人那么久吧。

其实根据这些历史记载,可以知道皇帝的衣服有很多选择。除了龙袍、朝服、衮服不可以随意更动之外,日常穿的衣服都可以根据皇帝的喜好来调整。所以以后不要觉得皇帝好像穿来穿去就那么几件衣服,其实皇帝也有很多的选择。



上一个历史

下一个通俗说史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