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说新语丛书(第一辑)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史说新语丛书(第一辑)

历史 通俗说史

  • 作者: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史说新语丛书(第一辑)截图

#电子书简介

昊天牧云,本名谭自安,广西毛南族人,鲁迅文学院作家班学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进行文学创作,发表过文学作品多部;鼎之,媒体人,策划人,天津作协会员,历史研究者,善于化繁为简,卸下历史假面,从历史看现在,由现在反思历史;晏建怀,1971年生,湖南株洲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株洲市作协副主席;黄如一,重庆大学工学及管理学学士,四川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工学博士。长于中国宋、明断代史,善于用现代公共管理学理念,从社会形态层面研究历史;张程,浙江人,青年学者,副编审。研究方向为中国政治制度史、古代政治史,学术兴趣为古代政治制度变迁与得失研究;王坤,山东省蒙阴县人,1982年9月生。毕业于上海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硕士,文史爱好者。


宋朝的“宫廷春晚”

每当暮春时节,阳光明媚,百花绽开,饱食终日的皇帝便会召集一定级别的官员到皇宫,在亭台水榭间赏花、钓鱼、赋诗、习射,大家戴宫花,品佳酿,会桃李之芳园,序君臣之乐事,这就是宋朝文人士子们做梦都想参与的“钓鱼宴”。

“钓鱼宴”,也叫“赏花钓鱼宴”,是皇帝牵头举办的大型文娱活动,好似“宫廷春晚”。宋太祖夺取天下后,经常召来自己亲近的官员,赏花习射于宫苑之中,这是钓鱼宴的最初发端。不过,当时参加的人数不多,规模不大,不定期,很随意。雍熙二年(985),宋太宗正式把参加钓鱼宴的人员、规模、程序确定下来,作为朝廷定例,年年如期:“(宋太宗)召宰相、参知政事、枢密、三司使、翰林、枢密直学士、尚书省四品、两省五品以上、三馆学士,宴于后苑,赏花钓鱼,张乐赐饮,命群臣赋诗习射,自是,每岁皆然。”(《续资治通鉴长编》)

那么,宋朝皇帝为什么要年年举行这样的文娱活动呢?简单地说是试才华、拉关系、稳政权、听赞歌。立国之初,人才是本,皇帝们求贤若渴,除了开科取士之外,又想出这一高招,在赏花赋诗中吸引人才、发现人才、提拔人才。同时,宋朝取后周而代之,大多数官员都是后周旧臣,即宋太祖、宋太宗原来的同事,地位的改变有许多心理与制度层面的问题要解决,君臣有隙,邦国不宁,所以提高部下的向心力,构建新的上下级关系,维护自己的核心权威,是朝廷当务之急,正如后来宋孝宗与大臣们交谈时所说:“君臣不相亲,则情不通。早朝奏事,止顷刻间,岂暇详论治道,故欲与卿等从容耳。”(《续资治通鉴长编》)要稳固皇权,必须把官员们牢牢捆绑在自己的周围,形成稳定的皇权关系,钓鱼宴恰好提供了这个平台。加上建百代功勋,创万世基业,帝王们都会飘飘然,得意到忘形,让一班人围着、黏着、捧着,吹牛皮,唱赞歌,众星攒月,马屁声声。这些,都是钓鱼宴的题中之义。

钓鱼宴年年举行,一批人才便从这个宫廷春晚中脱颖而出。宋太宗规定,钓鱼宴中,三馆(昭文馆、集贤院、史馆)官员只有直馆(级别在校理之上,学士之下)以上的才能赋诗参宴,校理以下只赋诗不参宴,把诗交上去就走人。集贤校理李宗谔因为不能参加宴会,赋诗道:“戴了宫花赋了诗,不容重见赭黄衣。无憀独出金门去,还似当年下第时。”内心不平,颇有牢骚。谁知,宋太宗阅后却惊异于李宗谔的才华,非常高兴,不仅特批他赴宴,还马上提拔,“特诏预宴,即日改官”(宋代王君玉《国老谈苑》)。其他宋朝大文人如杨亿、姚铉、王禹偁等,或通过钓鱼宴引起皇帝的注意,或通过钓鱼宴博得皇帝的垂青,都得到了重用提拔。钓鱼宴,成了皇帝网罗天下人才的宴会。

十年寒窗,读书破万卷,还只弄个进士出身,陪皇帝钓一次鱼,赋几句诗,就能连升数级,一步登天,无异于一本万利,这让大家对钓鱼宴趋之若鹜,都希望在饮酒赋诗中,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表演给皇帝看。参加钓鱼宴也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那些曾经在禁苑陪皇帝钓过鱼、赋过诗的,更是以此为荣,到处宣扬。像欧阳修、范仲淹、司马光等一大批政治家、文学家,都在致友人的书信或诗歌中反复提及和咏叹,得意之色溢于言表。

钓鱼宴一般都会提前确定举行的日期和赋诗的题目,先让大家准备准备,如同公务员的开卷考试。每当通知下发之后,无论是学士翰林,还是六部首长,纷纷对着诗题,挑灯夜战,撕了又写,写了又撕,不厌其烦,直到满意,然后背得滚瓜烂熟,了然于心。到了那天,大家峨冠博带,踱着方步,一个个踌躇满志。因此,每次钓鱼宴所献的诗歌都清一色地工整,而且不跑题,不走调。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钓鱼宴都开卷,开卷考试有时候不仅试不出真才,也试不出真心,更不能体现皇帝手持胡萝卜和大棒的奖罚权威。天圣八年(1030)三月,宋仁宗举行钓鱼宴,宴前本来已经把诗题通知了大家,恰巧当时地方上进贡一批“山水石”,宋仁宗灵机一动,取消了原定题目,改用“山水石”为诗题,这下可把那些诗歌准备得好好的大臣们弄蒙了,吓傻了,手足无措,半天找不到感觉。大家抓耳挠腮之际,宫廷优人(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还出来戏弄大家,手拿毛笔做吟哦状,其中一人假装被石头绊倒在地,众人扶起后,他叹息道:“累日作一首《赏花钓鱼诗》,准备应制,却被这石头摖倒。”(《续资治通鉴长编》)大家笑也不是,不笑也不是,表情十分尴尬。这次,整体诗歌水平较以往大幅下降,其中,度支员外郎、秘阁校理韩羲更是行为鲁莽,诗歌粗俗,被评价为“鄙恶”,惹得宋仁宗震怒,马上把他降为司封员外郎、同判冀州。看来,钓鱼宴也不能保证人人都有好运气。

钓鱼宴不仅要赋诗,当然还得钓鱼,但在皇宫禁苑钓鱼,既没有姜太公钓鱼的随意,也没有乡村野夫垂钓的闲散,禁苑钓鱼有严格的程序和纪律,简而言之是“皇帝未得鱼,臣子不得举”,皇帝没有钓到鱼,大臣们即使有鱼咬钩也不得起竿,而且皇帝钓的鱼要用红网装,大臣钓的鱼只能用白网,丝毫不能乱套。据司马光《涑水记闻》记载,宋仁宗有一次举行钓鱼宴,宋仁宗钓到鱼后,大家纷纷道贺,侍从用红网帮皇帝装好。接着,宰相中有得鱼者,侍从用白网装好。这时,尚书左仆射曹利用得鱼,侍从用红丝网为他兜鱼,他居然不推辞,曹利用平时就居功自傲,又做出这种出格的事,更让上上下下侧目而视。不久,不可一世的曹利用获罪被贬,连连降职,深感屈辱的他,最后在去房州的路上,用一根绳子了却了自己,真是伴君如伴“钓鱼翁”,在皇帝身边,即便是钓鱼这种娱乐活动,也如走钢丝一样凶险。

所以,宫廷禁苑钓鱼,不是平凡意义上的钓鱼,它钓的是规矩,钓的是政治,钓的是权威,钓的是上下有别,尊卑有序。其实,整个赏花钓鱼宴,无论赏花也好,赋诗也好,又何尝不是一次精心设计的钓鱼活动呢?钓者是皇帝,鱼儿是大臣,最后收入网中的,是一颗颗被俘获与奴役的心。

……

《大汉的彷徨》

《大唐的惆怅》

《大宋美袍上的虱子》

《冰火大明》

《黑白大清》

《大明帝王的三张面孔》



贪腐,似乎是封建王朝Z顽强的慢性病,再伟大的帝国也无可避免。即便一个朝代开国再清廉、再圣明,随着时光的流逝,慢性病总会由内生发,Z终弥漫全身。《帝国的慢性病》丛书带我们依次阅览汉、唐、宋、明、清五大王朝由清廉走向贪腐、由健康走向沉疴的过程,既是五部历史的卷宗,更是五份典型的病历。这五份典型病历连起来解读便是一份综合病理报告,血淋淋地切开了历史的病灶,让我们直面皮囊之下病变的全过程。当然,除了病魔带给我们的惊悚,更多的是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捍卫高尚和正义而留给我们的感动。
——《汉朝那些事儿》系列畅销书作者 飘雪楼主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一个王朝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政治清明,一个王朝的窳坏衰落必然有贪墨腐败,政治清明国家会走上兴盛之路,贪墨腐败国家会走上消亡之途。它们像是天平的两端,一波一动,国运坎坷;一病一愈,民族多舛;一起一落,改朝换代。让我们引以为傲的汉、唐、宋、明、清五大王朝,其实每朝皆是一部健康与顽疾的斗争史。
——作家、编剧 赵家三郎

“碧草自生宫寝路,青山仍绕帝王州”,大明朝的历代皇帝,在历史的迷雾与烟云中,面目早已变得朦胧模糊。而青年才俊王坤,用犀利、生动的笔锋,扭转时空,还原历史,绘出大明朝皇帝的三张面孔,英武、霸道,坚忍、狡诈,荒唐、颟顸,这种种的“表情包”,让朱元璋、朱棣、朱厚照这三位皇帝的性格呼之欲出。在历史时空的隧道中,作者用幽默、时尚的语言来讲述,带给我们全新的阅读感受和长久的凝重思考。
——《中华好诗词》第三季总冠军、知名文史作家 江湖夜雨

官场是一个用心厮杀的场所,各路豪杰的心灵碰撞久久激荡在历史舞台,摄人心魄。而贪与廉的斗争更是官场斗争中Z激烈的戏剧冲突,读来更让人气血激昂。贪腐这个慢性病的发展,其实正是一部心性沉沦的历程,而Z终作者似乎也借王阳明之口,给出了抑制病魔的方法——“此心光明”。这虽不敢说药到病除,但只要我们甘心服下这贴药,相信能对病症起到极大的抑制作用吧!
——畅销书《明朝一哥王阳明》作者 吕峥

每当乱世到来,总有无数英雄,在舍生忘死地和病魔浴血奋战,带给我们无数感动,这种浑浊乱世中对腐败病魔的反制,无疑是中华民族Z宝贵的精神财富。而这种反制不仅仅是一种人文精神,更是饱含着前人的智慧和经验教训,留待我们把它当作一把锐利的手术刀,直面本民族的一些痼疾和弱点,勇敢地剖开病灶,及时救治,走向更加健康的未来。
——《国家行动》编剧 庹政

《史说新语丛书》第一辑所选的作品多涉及当下历史爱好者关心的主题,作者均为对某一主题或朝代颇有钻研的青年历史学者或知名作家。丛书力求以丰富的主题、晓畅的语言、轻松幽默的风格向读者展现华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与浩瀚历史。丛书第一辑包括《大汉的彷徨》《大唐的惆怅》《大宋美袍上的虱子》《冰火大明》《黑白大清》《大明帝王的三张面孔》等六种,均具有较高的阅读和参考价值。


《史说新语丛书第一辑》遴选了由当代青年历史学者精心撰写的多部通俗历史学作品,风格轻松、幽默,语言晓畅,所涉及的内容均为某个朝代里颇为重要且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与事件。

《大汉的彷徨》针对汉帝国慢性病中的其中一种,选取15至20个人物故事,通过对帝国制度的解读、政治的博弈、人性的剖析等多个方面,带你穿越历史之门,学习并反思古人的智慧。

《大唐的惆怅》全书以人物为主线,贯穿起唐代的兴亡史,描述了曾经赫赫屹立于世的大唐帝国,如何在腐败阴影的笼罩下,一步步走向深渊,并最终导致帝国崩坍的全过程。书中既展示了腐败在大唐的种种外在表现,又探讨了制度上的缺失是大唐帝国深入肌理的慢性病。既有精彩纷呈的历史人物与故事,又不乏较有深度的理论分析,语言通俗晓畅,历史知识丰富,在较高的可读性中寄予历史的启迪与思索。

《大宋美袍上的虱子》讲述了宋朝前后三百余年,既有太祖、仁宗这样大度仁厚之君,也有徽宗、高宗这种贪婪昏庸之君,既有包拯、赵抃这样的廉洁之士,也有蔡京、贾似道这种大奸臣,套用张爱玲的话可以如此去评价:“宋朝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冰火大明》明朝,一个建朝初期政治清明且作风强硬的朝代,最终仍摆脱不了封建帝国的痼疾。本书从财政、科举、朝纲等角度,细说大明王朝三百余年的历史。

《黑白大清》围绕清朝的十余桩著名案件,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在二百六十余年的历史中,所经历的起起落落及内在的政治弊端。这最后的封建王朝的历史画卷,在各具一面的人物与事件的交染之下,凝结成了一幅苍凉的黑白图画。

《大明帝王的三张面孔》主要讲述了明代的三位帝王朱元璋、朱棣和朱厚照的一生,围绕他们的人生经历、治国理念与性格特点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三张不同的面孔背后是三个性格与处事方式迥异的人,而他们对明王朝所产生的历史影响也随之不同。

本丛书对历史爱好者来说,既富有教益又生动好读,且具有较高的畅销潜质。


上一个历史

下一个通俗说史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