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德福在中国:迈向个性的教育(20年践行珍藏版)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华德福在中国:迈向个性的教育(20年践行珍藏版)截图 华德福在中国:迈向个性的教育(20年践行珍藏版)截图 华德福在中国:迈向个性的教育(20年践行珍藏版)截图 华德福在中国:迈向个性的教育(20年践行珍藏版)截图 华德福在中国:迈向个性的教育(20年践行珍藏版)截图 华德福在中国:迈向个性的教育(20年践行珍藏版)截图 华德福在中国:迈向个性的教育(20年践行珍藏版)截图

#电子书简介

黄晓星,广东湛江人。1995年起在英国接受两年的华德福教师培训,之后去美国纽约的春之谷的华德福和人智学社区,研究华德福教育并获得硕士学位,继续在社区工作和实践。
2004年回国在成都创办中国大陆第一所华德福学校和教师培训中心,2010年移居加拿大,在加拿大的 Dwight国际高中教授IB课程,在温哥华岛的华德福学校担任校董。
目前,指导创办中国大陆多所华德福学校或教师培训中心,以及担任顾问。
学校是一段旅程,教育是一种生活
2002年,我在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迈向个性的教育》,那是中国第一本全面、系统和多角度地介绍华德福教育的书。当时我的初衷是,读者哪怕从书中的一部分内容受益,或读完后有一些自己的感受,就很好了,我想这也是尊重个性的华德福教育的体现。在那之后,我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开始了华德福教育在中国的实践,也陆续收到一些读者来信,与我分享读这本书的感受。很多读者来信说书中某个部分打动了他(她),还有读者来信问什么时候中国会有这样的学校,我回信说时机到了就会有的。也有读者希望就我在中国华德福教育将近十年的实践补充一些更加具体的内容,甚至有人来信说,因为读到这本书而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和命运。
所有的事情都不会无缘无故地发生。与其说是我找到了华德福教育,还不如说是华德福教育找到了我。
2000年,我在美国拿到华德福教育的硕士学位后就回到北京,试图寻找创办华德福学校的机会,不料,来自德国的志愿者卢安克从广西南宁来找我,希望我帮他修改《与孩子的天性合作》这本书。我们在清华大学的北门外找了一间没有暖气的平房安顿下来,我把自己的硕士论文翻译成中文,并试图在此基础上扩充成一本书。我和卢安克在这间只有几平方米的小房子里一起工作了两个月,并分别完成了《迈向个性的教育》和《与孩子的天性合作》的写作。2002年,这两本书同时由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了。
写完书,我真希望在中国实践华德福教育,可是,很快我就发现,那个时候(2000年)不是华德福教育进入中国的合适时机,因为没有太多渠道和资料让大家知道和学习华德福教育。最重要的是,缺乏了解华德福教育的老师和家长,没有人知道到底怎么去实践华德福教育。后来,我去了成都一所师范大学教书,希望先培养一些未来的华德福学校老师,卢安克也回到广西农村继续他的志愿者工作。
然而,在大学当老师的工作并不是我想象中那样美好,甚至让我有些失望。几个月后,我又回到美国与家人团聚,接着我的第三个儿子在美国出生了。孩子出生后,我的爱人张俐不再乐不思蜀,她在离开成都五年后第一次希望回成都看看。于是2003年初(正是“非典”最吓人的时候),我和张俐带着3个孩子回国探亲,那时我们最小的孩子才7个月大。回国之后,我们一家人全都发高烧,轮流去医院打点滴。孩子们也是在美国生活了5年后第一次回国,同时,张俐也完成了她的培训,并做了一个回国创办华德福学校的决定。
之后的一年时间里,为了回国办华德福学校,我们在美国做了很多筹备工作,包括创建第一个用中文介绍华德福教育的网页,还建了一个QQ 群来组织国内的朋友学习华德福教育。现代媒体技术帮助我们聚集了一群热爱华德福教育的朋友,从他们的期待中,我看到了自己曾经的渴望;从他们热情的邀请和鼓励中,我们更加觉得回国办华德福学校已经是义不容辞的使命。这个QQ 群学习小组中的几个成员后来也成为了中国第一所华德福学校的创办人。
2004年6月,在英国学习了华德福教育的李泽武已经毕业并回国半年了,我们首先租下成都郊区一个破落的农家小院,华德福教育QQ群中蹦出来几位来自不同地方的华德福教育的爱好者,来到成都和李泽武一起工作。一个月后,我和张俐带着3个孩子离开美国回到成都,继续追求我们在美国纽约所经历的华德福社区生活―那种门不闭户和鸡犬相闻的生活。我们十几个大人和十几个孩子通过创办成都华德福学校,学习华德福教育和人智学,试图构建一个人智学生活社区。
教育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学校也成为我们生命的一段旅程。
说起来,华德福教育在中国的结缘始于1994年的夏天。来自澳大利亚的Ben和Thanh老师在成都旅游,来到我和张俐在成都经营的西餐厅。我们一起聊天,就如往常跟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聊天那样自如。但是,在那次的聊天中,当聊到我们都面临着的精神上的困境时,我们改变了平时跟游客聊天的方式―他们建议并邀请我们去茶馆喝茶,离开自己的餐厅和工作,这样可以专心聊一聊。于是,第二天,我们就在府南河边的一家茶馆喝下午茶,聊了一个下午的人智学和教育。那是我第一次听到了人智学和华德福教育,通过与这两位老师的交流,人智学的理念与精神也在我的心中产生了共鸣,甚至震荡,以致我决定去英国继续学习。在Ben和Thanh老师的推荐下,我得到英国一个基金会的资助,第二年秋天就开始在英国的爱默生学院学习人智学,接着学习华德福教育,两年之后又去了美国春之谷继续学习华德福教育并在那里工作了6年,直到2003年回国。也就是说,我在国外学习和工作了将近10年。
正如我前面所说的,与其说是我找到了华德福教育,还不如说是华德福教育找到了我。
华德福教育的理念来自于鲁道夫·斯坦纳创立的人智学,在《自由的哲学》一书前言里他写道:“人智学是一种途径(注:不是一种理论体系),是一种可以帮助个体从精神出发找到通往宇宙的精神的途径,通过学习人智学就不会盲从,也不会盲目拒绝,当个体有内在需求,就能跟这个需求在内在产生共鸣。”
我在读大学的时候,曾经非常饥渴地为精神困境寻找出路,“不务正业”地读了包括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人类学、哲学和宗教学等各类书籍;几乎每个星期天都会去外国老师家里参加基督教聚会,并给老师做翻译,因为翻译而学习基督教,同时也接触到不少基督教徒。我看到身边很多年轻的学生都成为了基督教徒,为他们找到了他们的宗教而高兴的同时,我还在寻找自己的信仰,但不是宗教。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信仰,但是未必有宗教。只有坚持自己所信的宗教,踏实地在生活中实践自己的信仰,宗教才能起到信仰的作用,否则还有可能不停地从“他处”寻找信仰。我把自己的寻找称为信仰的寻求,而不是宗教的需求,结果在寻寻觅觅之中找到了华德福教育―从1995年去英国学习华德福教育到2004年在成都创办华德福学校,把华德福教育带回中国,它已成为我心灵之所驻。
感恩父母和家人让我接受了十几年的教育,开启了我生命旅程中最早的一段学习的旅程。学校教育虽改变了我的生命轨迹,但并未让我完全走出精神的困境。在不经意却又命中注定地遇见华德福教育和人智学之后,我才开启这一段新的旅程。我发现,教育如果不能让人的心灵丰富,找到通往宇宙精神的途径,充其量也就是学习一些二手知识,以便日后谋生而已。这种教育的直接结果是无论生计是否有着落或富足,精神生活依然贫乏或空虚。我有过这样的体验,深信教育对于人类信仰的富足和充实负有责任。而在英国和美国接受的华德福教育和实践,也让我在经历脱胎换骨的全方位洗礼后,更加确信华德福教育是我们这些在撞撞跌跌中迈向现代文明的人们最需要的教育之一。
华德福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孩子准备好进入生活,探索自己的生活方向,踏上生命的自由之旅。教育一定要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要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斯坦纳一百多年前创办的华德福教育就是秉承这个目标,并要求教育者把学校当作自己生命的一段旅程,在学校教育中护送孩子迈向自由之旅时,自己也走过一段非常丰富和有意义的自由之旅。
在成都创办全国第一所华德福学校的真正意义,不仅仅是引进了一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也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引导有兴趣的人探索自己的自由之旅。
在创办成都华德福学校之前,我们全家曾经生活在纽约的春之谷(Spring Valley)―一个于1924年开始实践人智学而形成的社区。那里就像一处门不闭户、鸡犬相闻、风景如画的“桃花源”。后来,我们举家搬回到成都最破落的东南郊区城乡结合部,那里小偷毛贼三天两头就翻墙来光顾一次(夜里,我的裤子跑到了学校围墙之外,老师的电脑也“溜”出去了);那里的蚊子比任何地方都凶,而且“爱吃西餐”(特别喜欢叮外国老师)。我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可是,在中国创办华德福学校的梦想却没有改变。我们的孩子之前还没有被蚊子如此“凶猛”地咬过,刚回成都时他们连一句中文都听不懂。他们的世界变得异常的寂静,静到可以清晰地听到蚊子张牙舞爪的声音。我们坚定地投入新的生活,孩子也别无选择地适应了新的生活;我们选择了这样的生命旅程,这样的生命旅程也选择了孩子们。
实际上,我们并没有带一大笔资金回成都来办学校。在美国筹款时,我们用了很多办法进行义卖―通过做美食,让朋友来参加宴会购买高价“饭票”;还有很多美国的退休老师和朋友,几十、几百美元地捐款,一共获得约2万美元的资金。成都华德福学校一开始就是一个非盈利机构,但不是一个慈善机构。学校定位为一个非盈利机构,是希望通过学校建设和发展,营造一种机制给热爱华德福教育的朋友,用自由和自愿的方式各尽所能地支持办学,发展一种新的社区文化生活。成都华德福学校作为非盈利机构的学校和公司性质的学校最根本的区别不在学校组织和管理形式上,而在最终的目标上。创立、建设和发展华德福学校的目的之一,是希望参与其中的每一位朋友都能实现个人价值,实现自我;希望每一个参与学校建设和管理的人,都能在自己的生命旅途中走过丰富而有意义的一段旅程。
任何的生活都不是完全称心如意的,任何的旅程也都不会一帆风顺。华德福学校成为我生活旅途中的一部分,一开始就意味着创造,创造就意味着不断地尝试。很多有勇气的家长让自己的孩子与我们一起尝试,出于对我们的信任而加入了这个颇具创造性、甚至有冒险性的旅程。哪怕是跟我们结伴走过一段非常短的旅程的朋友,如果这个旅程对他们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也衷心地为他们感到喜悦;如果他们未能在这个旅程中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和意义,那么,不妨将这个短暂的旅程当作一种生活的尝试,我也为那些带着疑虑和不满离开的朋友感到惋惜,为那些离开之后找到新的目标的朋友感到欣慰。
有缘结伴一起踏上华德福学校这段旅程,意味着我们有机会一起成长。成都华德福学校作为中国第一所华德福学校,其诞生如孩子的诞生一样带来爱和温暖,同时带来呵护他的天使,也带来他所需要的。消息在世界各所华德福学校和人智学的社区传开之后,我们接到很多来信,其中有表示祝贺、敬佩、惊叹和惊奇的,也有表示愿意支持和帮助的。来自世界各地的老师和朋友们,不断给予我们各种帮助,其中就包括介绍我们认识华德福教育的Ben和Thanh老师。他们就如学校的爷爷和奶奶,给予成都华德福学校悉心照顾和关怀,他们的帮助使得成都华德福学校能健康成长。学校经过婴儿期、幼儿期到开始蹒跚学步,到现在蹦蹦跳跳地展示自己、引人注目。看到学校像个孩子那样长大,大家都感到很自豪。
在学校创办三周年的时候,成都华德福学校正式全面启动了小学教师和幼儿教师的培训项目。目前,在全国各地办华德福学校或幼儿园的朋友,几乎都是在成都华德福学校培训过的学员。成都华德福学校的老师也到全国各地去办讲座和帮助不同地方的华德福学校和幼儿园发展。很多外地籍的老师,回老家过年或探亲时几乎成为了家乡关注教育的家长们最受欢迎的人。老师们都为成为华德福学校的一员而感到自豪,也深感自己的使命。教育真正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不少朋友都是因为孩子的教育而遇到了华德福教育,哪怕他们不能成为老师,却坚持学习华德福教育的各种课程。华德福教育给他们的孩子和生活带来了可圈可点的积极变化,这也是从事华德福教育的老师们感到最欣慰的事。如果我们能在自己的生命旅途中,帮助他人或同路人实现积极的变化,我们就在这段与华德福教育同行的旅程中,展现出不同的生活,也就体现出我们的存在与意义,这也实现了创办华德福学校的目标之一。
距离上一版《迈向个性的教育》的出版,已经有12年的时间了。这么多年来,华德福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人的生活因为“华德福”这几个字也变得有所不同。所以,我更加愿意把这本书送给正在实践华德福教育的同行们。书中也特意更新了一些内容,包括增加了华德福学校在中国发展的部分。比如华德福教育如何结合中国的国情和文化,实现本土化发展。华德福教育是否水土不服?华德福教育出来的学生能否跟社会接轨?从华德福教育出来的学生都上了什么学校?他们的情况如何?希望您在读完这本书后对这些问题能有一些新的理解。
……

导读一:为生活而准备的教育
导读二:十问十答:华德福教育是什么,不是什么
导读三:华德福教育在中国的实践
第一部分 华德福教育的全貌
华德福的起源
华德福教育的发展史
创始人鲁道夫·斯坦纳
华德福教育的理念
全球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独立教育运动
华德福教育如何与中国文化结合
华德福教育的成果
第二部分 彩虹下的华德福
世界是善的——华德福的幼儿教育
英国华德福幼儿园的日常活动
世界是美的——华德福的小学教育
苏格兰的华德福小学
世界是真的——华德福的中学教育
美国纽约华德福中学
华德福的成人教育
英国爱默生学院
第三部分 华德福教育的特色
艺术是华德福教育的核心
艺术化的教育手段
讲故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学生自制教材
节日庆典也是课程
华德福学校的课堂管理
教育孩子合作代替竞争
华德福教育中的农业
个性化的教育
第四部分 华德福教育的课程
课程设计线索
华德福特色的艺术课程
中学阶段的艺术史
科学课程
历史课
地理课
外语课
音乐课
音语舞
体育课
博玛体操和空间体育
手工课
园艺课
儿童的性教育
青春期性教育
社会与公民教育
第五部分 华德福教育的实践
如何成为华德福老师
华德福学校的家长
如何创办一所华德福学校
从华德福课程到华德福学校
华德福学校的原则是什么
华德福学校的发展模式
华德福学校能否通过商业模式来运作
华德福学校必须是非盈利机构吗
华德福教育和文化社区
华德福教育发展了100多年,为什么还是非主流教育
华德福教育如何与主流教育接轨
如果我有一个学龄孩子,一定送他去华德福学校学习。
——美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贝洛

华德福教育是治疗南非社会历史的创伤的良药。
——南非前总统,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曼德拉

教育华德福教育坚持的教育理念和在全球的实践,给充满矛盾的现行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借鉴。对于那些被校园内外的暴力、故意破坏、失学等严重问题困扰的很多国家及其教育行政人员来说,华德福教育的实际经验是非常有效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任Federico Mayor

华德福学校提供的教程不仅培养世俗形式的学业成就,而且格外强调想象力的开发和感性的淬炼。
——斯坦福大学教育与艺术教授,美国教育研究学会原会长 艾略特·艾斯纳

华德福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孩子准备好进入生活,探索自己的生活方向,踏上生命的自由之旅。
——本书作者黄晓星
中国大陆学习华德福教育名人20年的上下求索
中国大陆首所华德福学校的创办人之一历时10年的实践
中国大陆百余所华德福学校和幼儿园的指导老师数百次演讲分享
向你介绍全球发展极快的教育体系,比尔·盖茨认同的教育理念
中国大陆学习、实践华德福教育名人黄晓星以20年的实践经历、接地气的语言剖析全球发展极快的教育体系,比尔·盖茨认同的教育理念。

上一个家教

下一个素质培养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