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6岁孩子:叛逆而甜美的年龄内心矛盾最为突出的一年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你的6岁孩子:叛逆而甜美的年龄内心矛盾最为突出的一年截图

#电子书简介

路易丝·埃姆斯(1908-1996),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格塞尔人类发展研究所的创始人之一。她毕业于耶鲁大学,毕生致力于儿童发展、儿童养育实践研究,其教育理念影响了两代美国年轻父母。

弗兰西斯·伊尔克(1902-1981),美国儿童行为学博士,与路易斯·埃姆斯合著的作品很多书都成为畅销书。
典型的六岁孩子,是一个小小的矛盾体,集两个极端于一身。不论他要做什么,他随时都可能走向两个相反的极致。而且,假如他从两个东西或者两项活动之中选择了其中的一项,那么,这个选择本身,常常就能触发他想要立即做出相反选择的强烈意念。
六岁孩子的复杂和奇妙十分耐人寻味,可是六岁孩子的生活却每每十分纠结。因此,他在这个世界上最为需要的东西,就是父母对他的理解。六岁孩子不仅仅是比五岁孩子成长了一步,他实际上是变成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孩子。他不断在变,而且变得很快。尽管很多的变化都朝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比如说他更成熟了、更独立了、更勇敢了、更富于冒险精神了……可是,对孩子来说,六岁的日子并不是一段容易的日子。
一个小男孩就曾这么对他妈妈感慨道:“做个六岁小孩,难啊。”
◎内心充满矛盾,爱走两个极端
在诸多棘手的六岁艰难当中,有一个尤其艰难的地方,那就是他跟早先的两岁半的时候一样,又生活在两个极端之中。他的典型特征就是极其得左右摇摆。任何时候他都想要熊掌与鱼兼得,要他做出一个决定那实在是两边为难。
比如说,一对母女在小朋友的生日派对上,妈妈问小姑娘为什么不到桌子那儿去给自己拿块曲奇饼干。小姑娘是这么回答的:“我又想去拿,又不想去拿。”
恩达·圣·文森·米莱写过一首诗,生动地描写了六岁孩子面临选择时的矛盾:
“ 进来吧,乖女儿,
要不,就在外面玩儿!”
推开门,她站在那儿,
咬着唇,绞着手,
一双困惑的眼睛望着我:
“妈妈,我好难决定,
我又想进来玩儿又想在外面玩儿!”
六岁孩子爱走两个极端的一个特殊的实例,就是他在读书写字的时候,常常把字母和数字的顺序和笔画看反了。
孩子这种容易把字或者数字看反的倾向,恰好就是我们认为应该推迟教孩子读与写的原因之一。不论在家里教还是在学校里教,都应该再晚一点。六岁时期的视觉颠倒实在是一件难以忽视的事情。
六岁的孩子往往也十分固执。在大事情上他十分难以抉择,可是一旦决定下来,他又难以再改变。不过,小事情上他倒是变来变去得十分迅速。你想给他买份冰激凌,他决定了要香草的,这一决定却立即让他觉得其实他更想要巧克力的,等你买了巧克力的,他又决定还是要香草的。
……

第一章 内心充满盾,行为两极化——六岁孩子的身心特征
第二章 母子矛盾占最突出的地位——六岁孩子的人际交往
第三章 充满战争的硝烟——六岁孩子的日常作息
第四章 善用方式方法——与六岁孩子相处的技巧
第五章 活动丰富,兴趣广泛,创意无限——六岁孩子的兴趣和能力
第六章 行动本身体现心智——六岁孩子的心智能力
第七章 尊重孩子的行为年龄——六岁孩子的学校生活
第八章 充满“险情”,丰富的小奖品至关重要——6 岁孩子的生日派对
第九章 了解孩子的基本性——六岁孩子的个体差异
第十章 你是否也遇到过这些麻烦?——源自家长们的真实故事

★我要郑重地向所有的家长们推荐这本书,看看它是用怎
样的关怀,向想要了解孩子的人讲述孩子,又是用怎样朴实贴切的招数在帮助它的读者。
——李跃儿 中国著名儿童教育专家,中国芭学园创始人。

★这是一套研究1-14岁孩子发展规律的书,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父母,都希望在了解孩子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来帮助孩子成长,都希望孩子具备善良、有责任感和自律等优秀的人格品格,由此,这套书能够帮助到中国的父母们。
——胡萍 中国儿童性教育的先驱,《成长与性》等书的作者。

★儿童成长是分阶段循序渐进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需求和特点,这套书详细解释了
各年龄段孩子的成长规律、行为特征和心理需求,让父母们有案可寻,不至于摸不着头脑。
——小巫 著名儿童教育专家,被国外媒体誉为“中国的斯波克博士”。

★相比较个人发展和心理认知的专业书籍的晦涩,《你的N岁孩子》系列更加生动,语言容易理解。在这里,你一定会找到自己家里的那个宝贝,也能更加走进他们的内心。
——兰海 上濒教育机构创始人,中央电视台《成长在线》特邀专家。

从以下方面介绍关于6岁孩子的一切:
(1) 介绍孩子6岁时身心发展特质和成长规律
(2) 怎样在孩子6岁时引导人际关系能力的发展
(3) 介绍6岁孩子的日常作息习惯
(4) 为父母讲解6岁孩子的管教方式

(1) 耶鲁大学40年研究成果,美国格塞尔人类发展中心根据上千位孩子真实成长跟踪总结的早教百科
(2) 兰登书屋30年当家好书,全球阶梯教养圣经,两代父母,3亿家长的信赖选择
(3) 中国著名儿童教育专家李跃儿、胡萍、小巫、安燕玲、海文颖倾情作序推荐!
(4) 内容全面,从日常生活到教养难题,关于孩子每年的一切,都在书中可以找到!

http://img10.360buyimg.com/bookDetail/g8/M03/07/17/rBEHaFBhkDUIAAAAAAFrGpc00vcAABg2ANQyfoAAWsy466.jpg;http://img10.360buyimg.com/bookDetail/g8/M03/07/17/rBEHaFBhkDcIAAAAAAGgYcxdjswAABg2ANesNUAAaB5468.jpg;http://img10.360buyimg.com/bookDetail/g8/M03/07/17/rBEHaFBhkDgIAAAAAAGsCFR6gIEAABg2ANw5asAAawg430.jpg;http://img10.360buyimg.com/bookDetail/g8/M03/07/17/rBEHZ1BhkFYIAAAAAAGVNIIIjIwAABg2AOLyCUAAZVM275.jpg

我们在这里讲述的是孩子在相应年龄段所应有的行为或者行为规范。这些东西能使得不少家长看过之后感到心里踏实,因为做父母的总是愿意了解自己的孩子会有哪些行为。当然,我们的这些描述也有可能反而使一些家长更感焦虑,甚至是愤慨。好在绝大多数的父母都因为预先知道了孩子可能会出现的一些行为,而能够多多少少放松下来。这正是我们愿意看到的事情。

尤其让许多父母感到安慰的地方是,他们现在终于明白,孩子在某些阶段出现的一些“糟糕”行为,其实是一种“正常”行为。因为,别人的孩子也都这样。我们这一群人在阿诺德? 格塞尔博士的亲自带领下,跟踪孩子们40多年,详细研究儿童行为的变迁与发展。我们的研究始于当年格塞尔博士指导下的耶鲁大学科研诊所,也就是现在著名的格塞尔儿童发展研究所的前身。这些针对数千名儿童(一点不夸张)的不断学习和研究,使得我们坚信,人类行为的成长模式十分有规律。我们可以相当准确地预料出孩子在某种行为阶段之后将会是什么行为阶段。这里的行为,指的是能够表现出孩子的运动能力、语言能力、适应能力,以及与人相处的能力等各方面的行为。

我们的确能够很有自信地告诉你,通常来说,一个男孩子或者女孩子会在某个年龄出现某种行为特征。5 作者序但是,毫无疑问,没有哪个孩子可能是一个“通常来说”的孩子。正如我们在这本书里的第九章将要详细阐述的那样,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可能从各个不同的方面有别于任何其他孩子,甚至包括和他或者她同胎而生的兄弟姐妹。

因此,当我们告诉你,四岁孩子是张狂而可爱的,五岁孩子是沉静而安静的,六岁孩子又是怎样怎样的时候 ,请你要记住一点,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孩子都会在某个特定年龄段表现出某种特定行为来,而且都肯定或者应该跟我们的描述完全一模一样。同样是发育十分正常的男孩和女孩,他们的行为成长既可能比我们描述的进程时间表更快,也有可能比我们的进程时间表更慢,当然也很有可能不偏不倚,与其同步前行。不论孩子的成长是更快还是更慢,这都肯定不值得家长因此而忧心忡忡。不仅仅是每个孩子的成长进程快慢有所不同,而且其行为的和顺与不和顺的程度也相当不同。有些孩子不论在哪个年龄段,都十分招人喜爱,很善于调整自己,让别人觉得十分易于相处;另有些孩子则相反,不论家长多么懂得孩子、多么精心照料,他都有可能在整个童年阶段十分难以相处,甚至有可能在任何年龄段都十分不易相处。

有些孩子各方面的成长明显十分均衡,齐头并进。他们在各个不同方面的发育进程要么都提前,要么都延迟,要么都恰好跟我们的描述同步,这包括了他们的语言能力、运动能力、适应能力,以及所谓的为人处事的能力。可还有些孩子却并不均衡,比如有可能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进步神速,而运动方面的能力却远远落后;或者很可能完全倒过来。

在这本书后面的章节里,我们将会详细阐述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个体差异。但这却绝不是为了要让我们的读者因此而更加惴惴不安;相反,请让我们在这本书的一开始就再三强调,我们对孩子各种行为的预期只不过是常规描述,是对众多孩子自然展现出来的各种行为的一个概述而已。我们不妨来打个比喻,把这本书里以及其他类似书籍的描述都比喻成一份地图,而且是你想要前去旅游的那个国家的地图。我们能够告诉你的是那个国家总的来说是个什么样子;但是我们却不能够告诉你,你的旅程将会是什么样子。你可能比其他游客走得更从容些,或者更匆忙些;也可能比别人看得更细致些、更周详些,甚至有可能会回过头去再看看。你的这份地图既不能告诉你你将会遇到什么,也不能告诉你你应该做些什么。它能够告诉你的只不过是这块地界的大致模样。

人们大多愿意借助于地图的帮助。许许多多的父母也愿意借助于我们所做的这份孩子行为描述图的帮助。因此,如果你愿意,请使用我们的行为描述图吧,我们很希望你能因此有了一个很实用的向导,就像许许多多的家长一样。只是,请你不要因为我们的常规描述跟你的孩子不太一样,就去指责自己的孩子不好,或者指责我们的描述不对。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美好的、与众不同的独立个体。我们仅仅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你,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之中更加懂得欣赏他。

更多精彩图书请点击:


11343429

上一个家教

下一个素质培养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