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质量:世界名企版“大国崛起”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大国质量:世界名企版“大国崛起”

管理 创业/商业史传

  • ISBN:9787509014967
  • 作者:《大国质量》节目组
  • 印次:1
  • 开本:16
  • 版次:1
  • 出版社:当代世界
  • 出版时间:2019-07-10
  • 印刷时间:2019-07-10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大国质量:世界名企版“大国崛起”截图 大国质量:世界名企版“大国崛起”截图

#电子书简介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大国质量:世界名企版“大国崛起”
  • 作者:《大国质量》节目组
  • 定价:69.8
  • 出版社:当代世界
  • ISBN号:9787509014967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9-07-10
  • 印刷时间:2019-07-10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
  • 页数:0

编辑推荐语

《大国质量》文摘:不止是 , 是科学家1940年夏,洛杉矶比弗利山庄的一座公寓里,每天都充斥着杂乱的器乐合奏声。不过,没有人会为此大惊小怪。 因为,公寓的主人,名叫海蒂?拉玛。 八年前,凭借电影《神魂颠倒》,18岁的海蒂成为世界上首位全裸出镜的明星。有摄影师给她拍照后感叹:“这是我所拍摄过的 丽的生物。”但此时此刻,这名好莱坞当红女星,却在进行一项科学研究。 电波信号在战争中有一决生死的功效。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凭借强大的U型潜艇,德国人在北大西洋占尽优势。当时,潜艇 的克星,就是利用无线电波遥控的鱼雷。但早期的信号只在一个频道上传输,一旦敌方探测到频道,就可以有效地干扰信号,让鱼雷偏离攻击目标。 如何避开信号干扰,从而提高鱼雷的命中率,正是海蒂?拉玛想要解决的难题。 她的设想是:同时用多个频道,按照随机顺序将信号分别发送出去,这样一来,接收端只要按相同的顺序接收,就能解读信号,不知顺序的人接收到的只是噪声。 “两架同时演奏同一首旋律的自动钢琴”,是对这个想法 的比喻。 1942年8月,“跳频技术”被授予美国专利。
然而,当海蒂迫不及待地将科研成果交给美国海军时,海军官员却说:“我们不能在鱼雷中塞进一台自动钢琴。”显然,他们不相信一个“花瓶”的智商。 海蒂小姐,又回到演艺圈。而跳频技术,则沉入故纸堆。 时间,带走了一切,包括美貌。但失落的海蒂?拉玛没有料到,1997年,在她的人生走到风烛残年之际,人们再一次想起了她。她的名字被收入了美国发明家名人堂,与爱迪生、惠特尼、莱特兄弟和乔布斯的名字并列。 因为世界仍然是一片不见硝烟的战场。她那份在档案馆沉睡了半个多世纪的专利,促生了一系列 优势并且至今仍然通行天下的技术标准——CDMA、蓝牙与Wi-Fi。 创新驱动,标准 。 ,当“走出去”成为 市场的常态,谁拥有 新的技术、 高的标准,谁就拥有了 好的质量、 强的 竞争力。 这便是当今世界质量竞争的游戏规则。 牢牢掌握这些规则的 ,因此拥有了纵横天下的底气。 从跟跑者向标准制定者转变1995年1月1日,瑞士日内瓦,民众正沉浸在新年庆典中,他们似乎并没有察觉:一个 贸易白热化的时代,正在家门口开启。
这 ,首任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彼得?萨瑟兰在 会议中心敲响闭会槌,世贸组织正式取代与关贸总协定,开始运作。
同时,《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新规实施,其中一项规定:世贸组织成员制定与 贸易相关的技术法规时,应该使用 标准。
新规则促进了新发展:人类进入了历 大规模的 化运动。新规则也引发了新冲突:标准的世界大战被 点燃。
而对处于发达 “标准围困”下的中国来说,新规则或许正是突破口。
得标准者得天下,前提是:必须拥有傲视天下的技术。
在海蒂?拉玛获得跳频技术专利的43年后,1985年7月,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教授雅各布的家里有些躁动。
七位有识之士决定成立一家专注于高质量通讯的公司。
两年后,高通公司接到了成立以来的 笔大单:和美国军方合作研发一项无线通信技术。 批CDMA技术专利由此诞生。
CDMA的出现,注定会引发一场新旧霸主的生死角逐。
在移动通信领域,欧洲 的GSM是 个 性标准,但在从2G到3G的换代过程中,CDMA技术成为了新的 标准。美国高通公司,拥有全部的CDMA无线通信技术的关键专利权。
任何一个进入CDMA领域、使用CDMA标准的通信企业,都必须向高通支付高昂的专利授权费。苹果、三星也不例外。每一个使用手机的人,都在无形中成了高通的“纳税人”。
就在CDMA诞生的这一年,1985年,中国深圳,一位44岁的转业军人因对手头工作不满意,转而集资两万一千元人民币创立公司。
这个人,名叫任正非。他所创立的公司,名叫华为。
作为世界上 的新兴市场,当时中国的通讯版图被摩托罗拉、爱立信等西方公司垄断,华为只能在一些边缘地带获得极有限的份额。
不同于手握金钥匙的高通,此时的华为无技术、无管理、无品牌,打拼了八年,在 连成本都收不回来。在当时的中国,这样的公司有数百家。
万般无奈,华为被迫开始了并无把握的 化之路。
此时的高通,正因其“收税狂”的角色遭到了世界各国的反垄断调查。华为,终于迎来了一次转机。
从2002年起,华为开始研发4G技术。接下来的两年中,相继申请通过两项核心技术专利。经过十年的锤炼,华为在LTE核心标准 献了466件通过提案,占 总数的近20%,位居业界 。
2012年1月18日下午5时, 电信联盟通过了中国华为 制定的4G 标准。
在长期被发达 垄断的电信行业,中国开始掌握话语权。
2015年,华为投入92亿美元进行技术研发,累计申请专利五万余件。智能手机界的领头羊——美国苹果公司,已经开始向华为支付专利费。
创新与标准,成为华为“走出去”真正的基石。
而当数以万计的“中国质量”迈向世界的时候,需要的 是中国标准的“走出去”、中国的 质量基础“走出去”。改革标准供给体系,加快标准提档升级,成为中国质量提升的必经之路。
“标准助推创新发展,标准 时代进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标准体系中的中国元素正在逐渐增多。
但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目前,在全世界大约2.6万项 标准中,90%以上都是由发达 制定的,中国 制定的 标准不足1%。
这是一个依靠规则获取财富的时代,这些规则推动人类文明 高、 快、 强。这也是一个不断追求科技进步和生活品质的时代,因此,大国质量与大国标准,在构筑天下规则的进程中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驰骋天下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程,但中国标准已在路上。
——————————中国常驻世界贸易组织代表团公使余本林如果我们的企业掌握了或者说占据了 标准的这个制高点,那么就意味着,你的产品进入任何一个市场都不会有障碍,别人以你为标杆,这样的话,那么我们就会牢牢地占据这个市场的主动权。
美国高通公司总裁 德里克?阿伯利一位 的斯坦福大学教授当时曾说,高通不可能开发出这一系统,因为它会违背物理规律。显然,高通证明他错了。高通攻克了很多技术难题,包括将讯号从一个基站 高效地传输至另一个基站,以及供电问题。所以高通所做的是开发了一个基于CDMA的商用蜂窝通信系统,这是 的。
英国剑桥大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彼得?诺兰中国企业的巨大 ,在于他们有一个相对 受保护的 市场,而在 上竞争 困难,所以,企业会选择扩展业务范畴,拓展到房地产、购物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华为引人注目的是,它的 成功地保持了对核心业务的聚焦。
日本 管理学家大前研一那时华为只生产交换机,在这个领域,他们 强大。因为他们涉及的领域不广,尽管小,但他们却能在 市场取得成功。
华为终端公司董事长余承东LTE是“长期演进项目”的缩写,相当于第四代通信技术的名词。其实这里采用了很多技术,采用了MIMO技术(多天线技术)。我们华为从开始阶段,就在做很多技术的积累和研究,然后再提标准提案,我们跟 几个主要的厂家一起共同制定 的通信标准,4G、5G的标准。
电信联盟秘书长赵厚麟咱们中国从这个以前从来没有参与 电信体系的建立,到3G、4G、5G,这么长的发展阶段里面,看到我们自主开发的东西能够作为世界 进的无线电移动技术标准,应该讲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 参事张纲标准既是技术研发之争,它又是市场拓展之争,同时它还是发展战略之争,而 型标准、创新型标准、竞争型标准,主体一定是企业。像中国航天,像高铁,像华为,这些企业都是在标准上 的,当然,技术上,它在 是创新型企业。
中国科技部副部长黄卫技术的创新和变革会带来质量的大幅度的颠覆性的进展。所以我们希望各个行业、各个领域,能够就科技创新如何推动质量的发展、质量的提升,进行总体的规划和谋划,这也是我们科技创新需要进行研究的,也是质量提升需要重视的问题。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贸易能力建设司司长贝尔纳多?卡萨迪利亚-萨米恩托中国 近的工业化,引起了很多标准的发展。如今,我们处于一个新的势头。在这个新势头里,科技发展得 迅速。我认为中国还需要加倍努力。
标准化组织 张晓刚发展中 很少参与 治理,所以在 技术规则的话语权上占有很少的能力。那么在 标准化这个领域,你没有话语权,就相当于你是站在世界规则制定的门外,如果你想参加你敲门;但是如果你有话语权,你相当于站在规则制定门内,你可以参与游戏规则制定,你有能力,还能 游戏规则制定和 治理。

内容提要

纪录片《大国质量》制作历时两年,摄制组足迹遍及欧亚美三大洲,深入英国、美国、德国、法国、瑞士、日本、俄罗斯等国调查研究,采访了来自世界贸易组织、 标准化组织、微软、阿里巴巴、华为、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近300位不同领域的 管理者与专家学者,讲述了双立人、大众、宜家、丰田、松下、华为、海尔、大疆、格力等众多品牌的质量故事。本书即大型纪录片《大国质量》同名图书。

目录

章 质量时代
1.“德国制造”的诞生 003
从劣质产品到品质的象征,德国和德意志民族用了短短十年。
2.“日本制造”的 014
“五年 美国。”“天方夜谭”打动了日本。日本与戴明的不期而遇,或许 是一种不谋而合。
3.“美国质量”的反思 021
“日本能,我们为什么不能?”美国率先设立了 质量奖,总统亲自颁奖。
4.“中国质量”的起步 026
20世纪50年代,在“中国质量之父” 刘源张与众多企业的共同努力下,质量管理逐渐在中国打开了局面。

第二章 强国之基
1. 秦统一的秘密:度量衡 035
秦国用事实证明,度量衡不仅是公平交易的一杆秤、一把尺子, 是一个 的质量基石。
2.米制的诞生 038
在世界范围内推广米制,标志着 质量基础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一个依托科学的时代。
3.西门子与“德国制造”的崛起 043
56岁的西门子开始为德国质量而“不务正业”地奔走,15年后终于有了结果,德国与英法美一较高下的法宝物理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
4.风筝:“英国质量”的代名词 048
这枚风筝飞入了各行各业,为商人们找到了一条以质取胜的道路,让消费者有了一目了然的质量判别标准。
5.门捷列夫与“俄国质量”基础 052
他 热爱的也许并不是化学,而是养育了他的俄罗斯。他用六年的时间,将度量衡的 度达到了 需用近20年才能达到的水平。
6.巴尔的摩大火与《质量振兴法案》 058
大火肆虐两天,损失超一亿美元。血的代价让美国意识到, 质量基础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产品质量本身。
7. 新中国计量体系的起步 061
从一穷二白,连合格的 弹都无法生产,到将人造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再到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中国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书写了属于自己的奇迹。

第三章 天下规则
1. 不止是 , 是科学家 069
好莱坞当红女星海蒂发明了跳频技术,然而并没有得到重视。半个多世纪后,她的名字终于被收入了美国发明家名人堂,后人称她为“wifi之母”。
2. 印英纺织之争与工业革命 072
棉布,是人类 的 个 化商品。也是棉布,改变了 贸易竞争和质量竞争的规则。
3. 惠特尼的难题与福特的启示 076
如何制造出符合标准的可替换零件?如何以 少的劳动、 短的时间把零件组装起来?这类问题的解决,正是得益于标准与标准化。
4. 发展中 与 标准的碰撞 083
当中国民营企业雨后春笋般出现时,很多产品却达不到 标准。坚持 标准,国产化就几乎寸步难行,但降低标准就意味着降低质量。
5.从跟跑者向标准制定者转变 089
2002年,华为开始研发4G技术。十年后, 电信联盟通过了华为 制定的4G 标准。在长期被发达 垄断的电信行业,中国开始掌握话语权。

第四章 信任丛林
1.宜家的“马肉风波” 099
宜家曾靠牛肉丸和其他食品的销售实现每年近20亿美元的收入,但也曾因“马肉风波”而导致信任大厦的崩塌。
2.阿尔多出版社的盗版危机 102
低质 的盗版书严重影响了阿尔多出版社袖珍书的利润,然而却没有专利局和法律可以保护他。
3.美国“泔水奶”丑闻 106
纽约曾因“泔水奶”事件导致八千名以上儿童死亡,进而各个行业的造假内幕被曝光。种种惨烈真相让人们意识到,社会必须需要强有力的监管力量。
4.劳氏船级社与认证行业的诞生 111
认证标志已成为质量跨越国界的另一张通行证,甚至开始左右世界经济的 化进程。
5.中国:从海尔到商环 116
不论是海尔的经历,还是商环的故事,都在传达一个极其简单的理念:质量就是诚信,质量就是责任!

第五章 风云再起
1.振华重工的巨人转身 129
前堵后追,正是“中国制造”当下面临的局面。创新驱动,成了 选择;质量为先,也被摆在了重要位置。
2.德国博世集团的激流勇进 133
百年企业面临亏损,却逆势投资六亿欧元建造新厂。这 非一时心血来潮,而是适时抓住了转型契机。
3.中国电商的质量监管 136
当劣质产品通过互联网死灰复燃,浪费的不仅仅是买家换货、退货所消耗的成本, 是在透支“中国制造”的信誉和未来!
4.智能马桶盖风波 140
松下的杭州销售团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将专门面向中国市场的产品拿去日本的免税店销售。谁都没有想到,“爆买”成为了日语里专门为中国人发明的新词汇。
5.重新定义的“深圳制造” 145
“深圳制造”是“中国制造”的某种缩影,但不过30年的光景,“深圳速度”不仅释放了特区的所有优惠红利,而且预支了城市的能量。
6.培养质量人才,传承质量精神 148
国与国的质量角逐,取决于这一代人的创造与改变, 掌握在下一代的手中。

第六章 风险世界
1.印度博帕尔事故 157
58万人死亡,20多万人 残疾,波及人数高达150万。血泪的教训,让人们再也无法忽略质量与安全之间的密切联系。
2.瘟疫与检验检疫制度 159
诞生于地中海沿岸的国境卫生检疫制度,逐渐被欧洲的各个 所接受。但对于一个庞大的东方帝国来说,直到20世纪初,“隔离”“检疫”“国门安全”仍然是陌生词汇。
3.近代中国的茶之战 165
曾几何时,“茶叶”几乎就是中国的代名词。但鲜为人知的是,在那个“质量”还是陌生词汇的年代,茶叶究竟怎样影响了中国和世界。
4.一根安全带的故事 171
安全带在美国的遭遇,提醒着世界:在革新科技与保障安全之间,政府必须有所作为。
5.随州汽车的危机 176
安全是质量的底限。当质量成为 竞争的新焦点时,安全问题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 加突出。
6.黄山迎客松还能矗立多久 181
千百年来,奇松傲霜凌雪,从来都没有屈服。然而 ,面对陌生的敌人,古老的生命有些力不从心了。

第七章 再塑匠心
1.怀表匠的工匠精神 187
一只怀表,皮盖家族的三代人都参与了制作。整整八年,他们的饭桌上几乎只有“表”这一个主题。
2.湖笔匠的传承问题 190
年轻人不愿意学,是整个行业面临的 危机。技艺无法传承,也就谈不上质量。
3.欧洲瓷器质量进入工业化 195
从德国瓷器被研制出的那一刻起,瓷器便不再是代表东方巨龙的神秘符号。也正是从这一刻起,质量开始步入工业化时代。
4.洋务运动:中国追赶的工业化 198
从李鸿章的轮船招商局,到曾国藩的安庆军械所,短时间内,清政府创办了一系列的中国“ 家”。
5.旗袍和丝绸:中国工匠精神的现代化 202
她复原了20多件丝绸文物,是名副其实的宋锦非遗传人;她用丝绸材料造出了人造血管,被专家鉴定为“理想的血管代用品”。
6.质量传承的秘密 207
不为一时功勋,顾全万年生计。这正是当今中国所追溯、所追寻的大国质量。

上一个管理

下一个创业/商业史传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