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互联网:知识产权服务新业态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知识产权+互联网:知识产权服务新业态

管理 战略管理

  • ISBN:9787030693723
  • 作者:顾金焰等
  • 字数:400000
  • 版次:1
  • 页数:269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 审图号:9787030693723
  • 出版时间:2021-07-01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知识产权+互联网:知识产权服务新业态截图 知识产权+互联网:知识产权服务新业态截图 知识产权+互联网:知识产权服务新业态截图

#电子书简介



商品参数
ISBN编码: 9787030693723 书 名: 知识产权+互联网:知识产权服务新业态 定 价: 149 出版单位: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1年07月 著 者: 顾金焰等 编 者: 译 者: 页 数: 269 开 本: 16

内容介绍
知识产权服务于创新,知识产权行业本身也需要创新发展。 “互联网”改变了许多行业,给众多传统的行业以颠覆式创新、跨界创新的冲击,包括科技服务业在内。本书着眼于探索知识产权+互联网服务创新的历程,试着全景式扫描其现状,探讨其创新理念、产品、技术与服务,试着探寻其可能的发展与生态。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绪论:“知识产权+互联网”向何处去? 1
1.1 “知识产权+互联网”还是“互联网+知识产权”? 1
1.1.1 “互联网+”与“知识产权+互联网” 1
1.1.2 “互联网+知识产权”与“知识产权+互联网” 1
1.1.3 “知识产权+互联网” 2
1.2 背景与意义:为何研讨知识产权+互联网? 2
1.2.1 知识产权+互联网是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 2
1.2.2 知识产权+互联网是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亮点和突破点 3
1.2.3 知识产权+互联网是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方向 4
1.2.4 新技术为知识产权+互联网服务模式带来新机遇 4
1.3 研究综述:业内学者如何看知识产权+互联网? 5
1.4 问题提出:知识产权+互联网服务模式创新之路走向何方 8
第二章 概论:知识产权+互联网服务创新的历程与特点 9
2.1 知识产权+互联网服务创新的环境:适得其时的服务创新 9
2.1.1 时代背景—知识经济时代呼唤科技创新 9
2.1.2 国际环境—国际贸易离不开知识产权 10
2.1.3 国内需要—知识产权助力中国实现创新驱动 11
2.1.4 技术驱动—互联网信息技术颠覆各行各业 12
2.1.5 行业发展—中国知识产权事业蓬勃发展 13
2.2 发展历程:从萌芽发展期到重新洗牌期 14
2.2.1 知识产权+互联网1.0—萌芽发展期 14
2.2.2 知识产权+互联网2.0—激烈竞争期 15
2.2.3 知识产权+互联网3.0—重新洗牌期 16
2.3 知识产权+互联网服务模式的多维分类 17
2.3.1 按服务性质划分 17
2.3.2 按主营业务划分 18
2.3.3 按服务内容划分 19
2.4 知识产权+互联网服务机构的服务创新的特点 19
2.4.1 业务范围或全面或精细 20
2.4.2 机构主体强而优 20
2.4.3 经营模式快而好 20
2.4.4 经营规模专而大 20
2.5 知识产权+互联网服务的利弊分析 21
2.5.1 优势 21
2.5.2 弊端 27
第三章 行业:知识产权+互联网服务行业分析 31
3.1 知识产权行业发展的总体态势 31
3.1.1 知识产权确权市场 32
3.1.2 知识产权交易市场 44
3.1.3 知识产权维权市场 47
3.1.4 知识产权金融市场 50
3.2 知识产权行业的竞争态势 56
3.2.1 竞争者分析 56
3.2.2 知识产权+互联网服务行业中的产品创新 57
3.2.3 知识产权+互联网服务行业中的技术创新 72
3.2.4 知识产权代理行业竞争态势分析 75
3.3 知识产权行业人才 78
3.3.1 知识产权人才现状分析 78
3.3.2 知识产权人才供需分析 82
3.4 知识产权行业投融资 89
3.4.1 知识产权行业投融资情况 89
3.4.2 知识产权行业上市或准上市公司 92
第四章 监管:知识产权+互联网服务创新的政策与监管 94
4.1 知识产权+互联网服务的行业宏观政策 94
4.1.1 “互联网+”政策 94
4.1.2 知识产权+互联网服务相关鼓励政策 96
4.2 知识产权+互联网服务监管政策 98
4.2.1 专利监管政策 99
4.2.2 商标代理监管政策 100
4.3 知识产权+互联网服务监管案例 101
4.3.1 专利代理处罚案 101
4.3.2 商标代理处罚案 104
4.4 小结:政策建议 105
第五章 公共服务:知识产权+互联网公共服务创新 107
5.1 概述 107
5.2 行政机关中的知识产权+互联网服务 107
5.2.1 中国知识产权+互联网的行政服务 107
5.2.2 美国知识产权+互联网的行政服务 112
5.2.3 欧洲知识产权+互联网的行政服务 113
5.2.4 日本专利局 115
5.2.5 韩国知识产权局 115
5.2.6 国际组织知识产权+互联网的行政服务 116
5.3 中国司法机关中的知识产权+互联网服务概况 117
5.3.1 Zuigao人民法院的知识产权+互联网服务 117
5.3.2 知识产权专门法院/法庭的知识产权+互联网服务 122
5.3.3 互联网法院的创新实践 124
第六章 信息服务:知识产权+互联网信息服务创新 128
6.1 概述 128
6.2 基础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公益、免费、开放 129
6.2.1 专利信息基础服务 129
6.2.2 商标信息基础服务 137
6.3 商用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深度、共享、有偿 139
6.3.1 专利信息商用服务 139
6.3.2 商标信息商用服务 150
第七章 确权服务:知识产权+互联网确权服务创新 153
7.1 概述 153
7.2 电商+知识产权服务黑马平台 153
7.2.1 特点优势 153
7.2.2 典型案例 154
7.3 创新科技服务云平台的特点优势与典型案例 158
7.3.1 创新科技服务云平台特点与优势 158
7.3.2 典型案例 158
7.4 知识产权服务众包平台的特点、优势与典型案例 162
7.4.1 知识产权服务众包平台的特点与优势 162
7.4.2 典型案例 163
7.5 知识产权服务界的“Uber平台” 165
7.5.1 特点优势 165
7.5.2 知识产权服务界的Uber平台案例—权大师 166
7.6 知识产权服务界的“360模式” 167
7.6.1 知识产权服务界的“360模式”的特点与优势 167
7.6.2 知识产权服务界的“360模式”典型案例—知果果 168
7.7 知识产权服务传统机构“互联网化” 169
7.7.1 知识产权服务界的老牌机构“互联网化”的特点与优势 169
7.7.2 知识产权服务界的老牌机构“互联网化”的典型案例 169
第八章 交易服务:知识产权+互联网交易服务创新 172
8.1 概述 172
8.2 商标交易平台 174
8.2.1 中华商标超市网 174
8.2.2 鱼爪网 176
8.2.3 高航网 177
8.2.4 尚标网 177
8.2.5 标天下网 178
8.3 专利交易平台 178
8.3.1 美国国家技术转移中心 179
8.3.2 美国Yet2.com (网络技术交易平台) 180
8.3.3 韩国技术交易所 181
8.3.4 中国技术交易所—技E网 181
8.3.5 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 182
8.3.6 Ocean Tomo公司 182
8.3.7 高智发明 183
8.3.8 国际知识产权交易所 184
8.4 版权交易平台 185
8.4.1 红纺文化 186
8.4.2 阿里鱼 186
8.4.3 MF+即视 187
8.4.4 云莱坞 188
8.5 小结:知识产权+互联网交易服务平台特点 188
8.5.1 交易服务的无边性 188
8.5.2 交易方式的多样性 189
8.5.3 线上线下的集成性 189
8.5.4 平台服务的集合性 190
第九章 维权服务:知识产权+互联网维权服务创新 191
9.1 概述 191
9.2 知识产权+互联网维权调查服务 192
9.3 知识产权+互联网取证服务 193
9.4 知识产权+互联网投诉平台服务 197
9.4.1 电商类平台在知识产权投诉方面所做的工作 198
9.4.2 资讯类平台在知识产权投诉方面所做的工作 211
9.4.3 视频类平台在知识产权投诉方面所做的工作 218
9.5 知识产权+互联网维权援助服务 220
9.5.1 中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 222
9.5.2 各地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 223
9.5.3 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 225
9.6 知识产权+互联网诉讼服务 227
9.6.1 无讼—诉讼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 227
9.6.2 LegalZoom—律师事务所的互联网模式 228
9.6.3 其他平台 228
9.6.4 小结 230
第十章 运营服务:知识产权+互联网运营服务创新 232
10.1 概述 232
10.2 全国知识产权公共运营平台及各地分中心的平台建设及运营情况 233
10.2.1 国家知识产权公共运营平台的平台建设及运营情况 233
10.2.2 科学技术部与科学技术协会相关平台的建设和运营情况 235
10.3 各地特色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平台的运营服务 243
10.3.1 军民融合知识产权运营平台的运营服务 243
10.3.2 金融创新知识产权运营平台的运营服务 245
10.3.3 集成电路知识产权运营平台的运营服务 247
10.3.4 中国汽车产业知识产权投资运营中心的运营模式 248
10.4 科研院所的知识产权运营平台的服务状况 249
10.4.1 中国科学院系统的服务状况 249
10.4.2 江苏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服务状况 250
10.5 各城市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建设情况 252
10.5.1 城市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建设 252
10.5.2 天津模式:“科研众包” 254
10.5.3 南京模式:一核两翼多平台 255
10.6 高校知识产权运营平台的运营状况和模式 255
10.6.1 总体概况 255
10.6.2 山东理工大学的知识产权运营模式与特点 256
10.7 国外知识产权运营平台概况与事例 257
10.7.1 简述 257
10.7.2 技术孵化模式:以EdisonNation公司为例 258
10.7.3 技术转移模式:TTO(技术转移办公室) 258
10.7.4 专利池运营模式:MPEG LA为例 259
10.7.5 专利实体模式:NPE 260
结语:“知识产权+互联网”到“知识产权+” 262
参考文献 263
后记 265
彩图版 267

上一个管理

下一个战略管理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