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需印刷] 创新思想者: 当代十二位创新理论大师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按需印刷] 创新思想者: 当代十二位创新理论大师

管理 战略管理

  • ISBN:9787030310408
  • 作者:陈劲,王焕祥等著
  • 包装:平装
  • 字数:320000
  • 开本:16
  • 版次:1
  • 页数:220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1-06-01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按需印刷] 创新思想者: 当代十二位创新理论大师截图

#电子书简介



本店POD版图书均在书名下有明显红字标注,POD图书属于按需定制,您下单购买后我们才开始印刷,故不可取消订单。我们一般会在您下单后的7-10个工作日内完成发货,请谨慎下单!商品无质量问题不支持退货,定价和装帧可能会与原书不同,请以实物为准!详情请咨询客服购买电子版图书请与客服直接联系,或者到科学出版社电子商务平台直接购买
创新思想者: 当代十二位创新理论大师
定价 75.00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11年06月
开本 16开
作者 陈劲,王焕祥 等 著
装帧 平装
页数 220
字数 320000
ISBN编码 9787030310408


内容介绍
《中国演化与创新经济学丛书:创新思想者 当代十二位创新理论大师》所涉及的创新思想同时具有“顶天”与“立地”之感。对每位思想家本人的解读与评价,力求将其思想与其生平结合起来,以体会治学与人生之美;力求将其思想与其时代结合起来,以洞察思想产生的机缘。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演化与创新经济学丛书:创新思想者 当代十二位创新理论大师》还专门收录了两位来自亚洲的学者;一位是对中国乃至国际创新管理学研究具有开拓性贡献的许庆瑞院士,另一位则是日本的野中郁次郎。


作者介绍
陈劲,管理学博士,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研究方向为科技创新管理与政策、科教发展战略。现任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常务副院长、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浙江大学科教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浙江大学“创新与可持续竞争力”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演化经济学年会两主席之一,《Journal of Knowledge Innovationin China》、《演化与创新经济学评论》主编。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会员,美国工程教育学会会员、国际熊彼特学会会员、美国管理学会会员,国际技术管理协会会员。

目录
丛书序一
丛书序二

导言
约瑟夫·熊彼特:创新理论帝国的建立者
詹姆斯·厄特巴克:创新动力学的正道者
戴维·蒂斯:创新战略管理的经济学家
野中郁次郎:知识管理的拓荒者
埃里克·冯·希普尔的民主创新的“理想国”
埃弗雷特·罗杰斯:开辟创新传播之径
理查德·纳尔逊:技术创新演化理论的旗手
克里斯托夫·弗里曼:自成一体的创新经济学体系
本特·雅克·伦德瓦尔:“学习型经济”的国家创新系统理论之父
保罗·罗默:“创新驱动经济增长”复兴者和开拓者
凯思·帕维特:科技政策研究的先驱者
许庆瑞:中国特色技术创新理论体系的求索者
余音:创新理论需要以及可否走向统一的演化经济学范式
参考文献

在线试读
《中国演化与创新经济学丛书:创新思想者 当代十二位创新理论大师》:
四、承上启下式管理模型
一直以来,“自上而下”和“由下而上”的管理模式一直被看做西方管理模式中的两个极端。“自上而下”模式的管理过程如下:简单的、经过挑选的信息沿着组织金字塔向上传递到zui高管理者那里,zui高管理者用这些信息来制订各类计划和指令,然后再逐级向下传达。信息按分工处理,由zui高管理层提出各种指令要求下级执行,并依次向下推进。这种模式隐含的假定是只有zui高管理者才能创造知识,而知识是为了付诸实施才存在的。因此,知识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相反,“由下而上”的管理模式用自治、自主代替等级制和分工,知识不是由zui高管理层创造和控制的,而是由一线人员创造的,并且在很大程度上由基层人员控制。从组织结构看,自下而上的组织具有扁平性,在高层和一线人员之间的中间层较少,高管很少发布命令或指令,而是充当一线员工的支持人。在这两种理论模式中,中层管理者均未受到重视:在“自上而下”模式中,中层管理者的作用基本上只是上传下达;而在“由下而上”模式中,组织结构扁平化,高层管理者给予个体充分的自治,中层管理者似乎成了多余的累赘。多位西方管理学者如汤姆·彼得斯、罗莎贝丝·坎特等都曾建议削减中层以增加企业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野中郁次郎认为,“自上而下”管理模式对处理显性知识很适合,但由于高层对知识创造过程的控制,忽略了对可能发生在企业第*线员工那里的隐性知识的开发。而“由下而上”管理模式虽然对处理隐性知识有利,但过于强调自治,意味着在组织内部传播和共享这些隐性知识极其困难。野中郁次郎通过对企业的大量创新实践研究发现,知识往往是由身为团队或任务小组领导的中层管理者通过将高层和第*线员工联系在一起的螺旋转换过程创造出来的。在这一过程中,中层管理者处于知识管理的正中央,他们是企业内部纵向和横向信息流的交汇点。所以他认为,中层管理者是成功进行持续创新的关键,摒弃中层管理者等于挖走了企业的核心。并由此提出了“承上启下”管理模式。
在“承上启下”管理模式中,企业各层次员工均有所创造。高层管理者创造的是企业的愿景和梦想,基层员工创造的是隐性技巧和工艺,而中层管理者则要按照高层的意向,开发出一线员工可以理解和实施的比较具体的概念。中层管理者要解决的问题是,把高层管理者所希望创造的东西与现实世界实际存在的东西联系起来。这里,中层管理者在知识创造活动中发挥着核心枢纽作用,是企业的知识工程师。他们是高层领导有远见的理想与身处业务第*线人员所面临的经常处于混乱状态的市场现实之间的一座桥梁。他们通过创造中间业务和产品概念,在“现实(是什么)”与“理想(应该是什么)”之间斡旋。也就是说,中层管理人员是在按照企业愿景设计新知识的。
……

上一个管理

下一个战略管理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