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产业演进与中国竞争优势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全球产业演进与中国竞争优势

经济 世界经济

  • ISBN:9787509630099
  • 作者:金碚
  • 印次:1
  • 开本:16
  • 版次:1
  • 出版社:经济管理
  • 出版时间:2014-06-01
  • 印刷时间:2014-06-01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全球产业演进与中国竞争优势截图

#电子书简介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全球产业演进与中国竞争优势
  • 作者:金碚//张其仔
  • 定价:198
  • 出版社:经济管理
  • ISBN号:9787509630099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4-06-01
  • 印刷时间:2014-06-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16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624
  • 字数:943千字

内容提要

金碚、张其仔主编的《全球产业演进与中国竞争 优势》为**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产业竞争优势转型 与全球分工模式的演变”的*终研究成果,是中国社 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十多位研究人员历经数年探 索的结晶。2008年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标志着全球经 济进入深度调整期,各国竞相争夺产业竞争新优势成 为这一时期的突出特征,中国产业发展面临新挑战和 新机遇。本书系统分析了危机后重要经济体产业竞争 优势转型战略和全球产业分工模式的历史演变以及国 际金融危机后出现的新变化,对中国比较优势的演化 过程和在产业竞争优势转型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与 风险进行了全面揭示,对产业竞争优势转型的国际与 国内经验进行了深度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 重要机遇期的中国产业发展战略。本书对于中国的产 业升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

作者简介

金碚,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理事长,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会长:China Economist(期刊)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经营出版传媒集团总裁;《中国经营报》社社长。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出版学术著作40多部、学术论文400余篇。获全国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著作奖、中国图书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国社会科学院**成果奖、对策研究特等奖等20多项***和部级**成果奖。并获“全国**留学回国人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岗位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 张其仔,中共党员,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创新工程首席研究员、所长助理、工业经济研究所集团联络处处长。**可持续发展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产业经济、资源环境经济学、经济社会学研究,曾参与了“住房制度改革”、“汶川地震灾后损失评估”、《**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战略等重大对策问题研究,先后主持过包括**科技支撑计划课题、**973课题、**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联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等国际合作项目、***、省部级项目20多项。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社会学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等学术期刊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数十篇,主持编撰《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0、2011、2013)以及**“十二五”规划重点出版图书《发展方式转变丛书》等,出版专著(独著或合著)10余部,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工业经济运行监测与风险评估”研究项目首席研究员。

目录

总论 全球经济深度调整与产业竞争优势转型
**部分 发达**的竞争优势转型战略
**章 西方**战略调整的背景
**节 西方**近年来经济发展状况
第二节 西方**产业竞争优势分析
第三节 国际金融危机后西方**战略调整的动力分析
第四节 新形势下西方**竞争优势的表现形式
第五节 国际金融危机后西方**战略调整的行为分析
第二章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整方向及效应分析
**节 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的经济表现与政策措施
第二节 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的政策战略调整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影响
第四节 结论和政策启示
第三章 国际金融体制改革评析
**节 国际金融危机的起源及原因分析
第二节 国际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及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第三节 国际金融体制改革及评价
第四节 主权债务危机影响与应对
第五节 国际金融体制改革对全球竞争格局的影响
第四章 国际贸易框架、规则和措施的调整
**节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际贸易框架的调整
第二节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区域贸易规则的调整
第三节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际贸易措施的调整
第五章 制造业发展战略调整及第三次工业革命
**节 西方**制造业发展历程和成就
第二节 制造业在西方**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分析
第三节 西方**制造业发展战略及“再工业化”
第四节 西方**制造业发展战略调整的趋势分析
第六章 低碳经济与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
**节 发展低碳经济与新能源产业的动机与原因
第二节 发达**发展低碳经济与新能源的主要措施及其调整
第三节 全球低碳经济与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成效分析
第四节 低碳经济与新能源产业展望
第二部分 全球产业分工模式的演变
**章 国际分工格局的历史演变
**节 国际分工的内涵与类型
第二节 国际分工发展的历史回顾
第三节 国际金融危机前国际分工的特点
第二章 国际分工格局演进的动力机制
**节 国际分工研究的视角
第二节 影响分工格局演进的力量
第三节 国际分工格局的动态演进机制
第三章 国际分工参与者的地位和角色
**节 全球商品贸易主要参与者的地位与角色
第二节 全球服务贸易主要参与者的地位与角色
第三节 跨国公司的地位与角色
第四章 世界产品空间结构的演化
**节 全球产品空间结构
第二节 产品空间演化的**差异
第三节 产品空间连通性的变化
第四节 产品空间结构分析的基本结论
第五章 发达**“再工业化”和新工业革命对国际分工格局的影响
**节 发达**继续主导全球国际分工
第二节 技术密集型和劳动集约型产业分工格局的变化
第三节 发达**加快部署新兴产业影响发展中**产业升级
第四节 新工业革命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第五节 应对“再工业化”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政策重点
第六章 下一波新兴经济体**产业竞争力
**节 下一波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发展状况
第二节 下一波新兴经济体的产业结构特征
第三节 下一波新兴经济体与中国产业竞争力的比较
第四节 结论
第七章 贸易保护主义对国际分工格局的影响
**节 贸易保护不会改变国际分工格局发展的大趋势
第二节 贸易保护对国际分工格局深化的不利影响
第三节 应对贸易保护与优化国际分工地位的政策建议
第八章 低碳经济与全球产业分工
**节 低碳经济与碳减排的主要政策手段
第二节 低碳化对竞争力的影响
第三节 低碳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第四节 低碳转型与中国的产业竞争力
第三部分 竞争优势转型对中国产业竞争力的影响
**章 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
**节 中国产业的比较优势分析
第二节 中国产业的竞争优势分析
第三节 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
第四节 对一些重大问题的判断
第二章 中国比较优势的演化
**节 中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的变化
第二节 中国产品空间的演进
第三节 我国潜在比较优势产业分析
第四节 对识别结果的进一步讨论
第三章 产品空间的复杂性与经济增长
**节 计量模型
第二节 实证结果分析
第三节 基本结论及政策含义
第四章 环境管制对中国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一
**节 环境管制对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的理论综述
第二节 加强环境管制对中国经济影响——基于CGE模型的评估
第三节 环境管制对不同区域的影响
第五章 劳动力素质提升与产业转型升级
**节 劳动力素质与产业结构演化文献综述
第二节 劳动力素质提升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评估
第三节 劳动力素质提升对不同区域的影响
第六章 劳动力成本变动与产业国际竞争力
**节 金融危机后主凑发达**劳动力市场变化情况
第二节 近年来中国劳动力成本变动状况
第三节 跨国投入产出表的编制
第四节 情景假设及模拟结果
第五节 对策建议
第七章 发达**征收碳(关)税对中国的影响
**节 概念与理论
第二节 主要发达**的碳税和碳关税政策
第三节 发达**征收碳关税对中国产业竞争力的影响
第四部分 竞争优势转型的对策措施与经验研究
**章 中国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节 发达**增长动力产业是什么
第二节 1978年以来三次产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第三节 未来趋势
第二章 中国产品升级的方向:跨国经验
**节 经济复杂度与经济增长的特征化事实:跨国的考察
第二节 实证结果分析
第三节 政策启示
第三章 竞争优势转型:对阿根廷的实证分析
**节 理论基础
第二节 阿根廷竞争优势的变化
第三节 竞争优势转型与经济增长
第四节 对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阶段的启示
第四章 产品空间结构的地区差异与地区产业竞争力提升
**节 国内产品空间结构
第二节 产业内部连通性和外部连接性
第三节 省区比较优势产品的空间分布
第四节 国内产品空间分析对竞争优势转型的启示
第五章 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经验研究
**节 永州市承接产业转移的基本态势
第二节 部分区县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做法
第三节 永州市承接产业转移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永州市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建议
第六章 劳动力素质提升与产业升级的经验研究
**节 河南省西峡县双龙镇的概况
第二节 双龙镇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变化
第三节 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对当地产业结构的影响
第七章 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双赢的经验研究
**节 西峡县发展现状
第二节 实现经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经验
第三节 案例研究的启示

上一个经济

下一个世界经济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