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重衡平中国传统权衡器具设计研究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权重衡平中国传统权衡器具设计研究

艺术 民间艺术

  • ISBN:9787030544308
  • 作者:程颖
  • 字数:248
  • 版次:1
  • 页数:196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 审图号:9787030544308
  • 出版时间:2017-11-29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权重衡平中国传统权衡器具设计研究截图 权重衡平中国传统权衡器具设计研究截图 权重衡平中国传统权衡器具设计研究截图 权重衡平中国传统权衡器具设计研究截图

#电子书简介



商品参数
权重衡平——中国传统权衡器具设计研究
曾用价128.00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版次1
出版时间2017年11月
开本16
著编译者 程颖
页数196
ISBN编码9787030544308


内容介绍
本书从权衡器具设计史的视野纵向考察各类传统权衡器具的盛衰消长,把中国传统权衡器具分为“衡范式”和“秤范式”两类设计范式,通过对不同时期权衡器具典型设计范式的比较分析,探求中国传统权衡器具设计从“衡范式”向“秤范式”进化的历史轨迹,厘清传统权衡器具演化的历史进程与一般规律。以设计艺术学基本理论横向研究传统权衡器具的设计特征,从权衡器具的结构设计、形态设计、工艺设计全面关照中国传统权衡器具的设计传统与设计文脉,形成对中国传统权衡器具的本体设计研究。*后从器具与文化辩证关系上,探寻权衡器具设计在设计文化、设计心理等方面与社会生活方式的互渗、互动的动态发展规律。

目录
目录
**章 绪论 001
**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意义 002
一、研究对象与主题 002
二、研究意义 005
第二节 研究对象相关概念的界说 007
一、关于“权”与“衡”的界定 007
二、本书的“权衡”之概念 009
第三节 既往研究回顾与研究现状 010
一、既往研究回顾 010
二、研究现状综述 014
第四节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016
一、研究框架 016
二、研究方法 017
第二章 中国传统权衡器具的产生及其设计原理 019
**节 中国权衡器具的产生与发展 020
一、权衡器具产生的条件 020
二、中国传统权衡器具的产生 022
三、中国传统权衡器具的发展 026
第二节 中国传统权衡器具的设计原理 030
一、传统权衡器具设计的力学原理 030
二、传统权衡器具设计的效用原理 037
第三章 中国传统权衡器具的设计范式 044
**节 中国传统权衡器具的设计范式 045
一、器具范式的内涵 045
二、中国传统权衡器具的两种设计范式 046
第二节 中国传统权衡器具设计的“衡范式” 048
一、环权型砝码的“衡范式” 048
二、锤权型砝码的“衡范式” 053
三、块状权型砝码的“衡范式” 058
第三节 中国传统权衡器具设计的“秤范式” 060
一、从衡到秤的过渡设计“衡秤” 061
二、提系杆秤是成熟的“秤范式”设计形式 067
三、戥秤是提系杆秤的精细化发展 073
第四章 中国传统权衡器具的本体设计 079
**节 中国传统权衡器具的结构设计 080
一、衡臂结构设计 080
二、衡权结构设计 086
三、承物结构设计 092
第二节 中国传统权衡器具的形态设计 097
一、器具形态的审美设计是器具功能设计的外延 098
二、“衡范式”权衡器具的形态设计 102
三、“秤范式”权衡器具的形态设计 107
第三节 中国传统权衡器具的工艺设计 115
一、中国传统权衡器具工艺设计与科技的关系 116
二、中国传统权衡器具的工艺设计 118
第五章 中国传统权衡器具的设计文化 131
**节 传统权衡器具通过生活方式形成设计文化 132
一、器具通过生活方式形成设计文化 132
二、传统权衡器具与传统生活方式的互动关系 134
第二节 直观和精确的量物方式与传统科学精神的关系 138
一、直观的量物思维方式与传统科学精神的关系 139
二、量物的精确性与传统科学精神的关系 141
第三节 权衡的标准化与传统社会秩序的关系 142
一、计量标准与社会秩序的关系 142
二、中国传统权衡器具标准化的运行模式 145
三、传统权衡器具对传统经济秩序和政治秩序的规范作用 146
第四节 公平公正的价值观念与传统伦理道德观 150
一、权衡器具公平与公正的物质属性上升为价值观念 150
二、公平公正由价值观念生成为伦理道德 152
第六章 中国传统权衡器具的设计观 155
**节 “承接累进”的器具设计范式进化观 156
第二节 “物以致用”的传统功能主义设计观 158
第三节 “器以藏道”的传统文化语义价值观 160
参考文献 162
附录1 元代秤砣统计表 168
附录2 秤砣自重与秤杆长度的行业统一标准表 178
附录3 关于制秤工艺的田野调查资料 180
附录4 中国传统权衡器具形态设计演变表(插页)

在线试读
**章 绪论
**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主题
人类的物质文明始于造物制器,中国造物艺术有着辉煌的历史,且历经几千年传承不辍,形成独特、鲜明的设计风格和艺术传统。无论早期粗糙的石器还是后来精美的瓷器,伴随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和生存能力的提高,人们创制器物、设计器具的能力在不断提升,传统器具设计堪称中国传统设计中的典范。本书的研究对象—传统权衡器具是中国传统器具设计的优秀案例,属于生产器具中计量器具的范畴。它是中国传统器具设计的重要部分,也是传统社会经济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计量器具,中国传统权衡器具以其特有的量物方式,显示了中国传统器具设计的设计思维和文化价值。“权重衡平”体现了传统权衡器具设计的基本原则,它既是传统权衡器具设计的使用特征,也是中国传统权衡器具设计的本质特征。中国传统权衡器具主要形式有等臂形式的天平和不等臂形式的衡秤、杆秤、戥秤等,其进化的顺序为先有天平后有杆秤,尤其是杆秤作为中国传统的测重器具,因其设计简洁、便于使用一直沿用至今。根据考古资料和文献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权衡器具发展的**个高峰期,此时天平衡器设计相当成熟,如楚国故地出土了大量的“楚衡”,北方诸国出土了大量的“秦权”,都是这一时期权衡器具的代表。汉代是中国权衡器具设计的第二个高峰期,汉代物质文化发达,各类传统器具设计日臻完善,在权衡器具的发展中,东汉时期杆秤已经使用。宋代向定量秤、定量砣的方向发展,此后杆秤的规范化和精确度不断提高。从天平到杆秤的设计演变中,折射出中国传统权衡器具设计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本书的研究对象为天平、衡秤、杆秤、戥秤等中国传统权衡器具。
中国传统权衡器具作为本书的研究对象,其论题主要围绕中国传统权衡器具的“设计研究”而展开。从这一论题出发,本书主要突出两个主题:其一,突出中国传统权衡器具的“器具设计”价值;其二,突出中国传统权衡器具的“设计文化”价值。故研究对象是从中国传统权衡器具的设计特征及其设计文化价值两个方面展开。
1.突出中国传统权衡器具的“器具设计”价值
关于“器具”的概念,有多种说法,通常器具是指具有一定实用功能和特定结构、视觉形式的人造物品。“效用”是器具设计的核心。“器”与“具”本是对中国传统造物文明的两大分类方式,以“器”称谓,可以分为“陶器”、“瓷器”、“青铜器”、“漆器”、“玉器”、“金银器”等;以“具”称谓,可以分为“家具”、“茶具”、“碗具”、“酒具”、“衡具”、“灶具”、“文房器具”等;由此看来,“器”的分类方式是以器物的材料工艺、造型审美为界,强调不同的材质、不同的工艺形成不同的器物艺术风格,特定的材质决定特定的工艺,而特定的工艺又形成特定的造型,从而决定着器具的形式风格。而“具”的分类方式是以器物的实用功能指向为界,强调不同的功能特征形成不同的器物类别,特定的实用功能决定特定的结构形式,从而影响着器具的形式风格。而“器具”一词则综合以上两种分类方式,这一概念既强调造物的材料和工艺,又体现设计的实用功能和形式,完整地概括了造物制器的设计本质,因此“器具设计”这一概念更能准确地突出以器具的功能、结构和形式为出发点的器具设计价值和核心,从设计艺术学的视角关注器具设计的本质特征。本书对中国传统权衡器具设计研究旨在突出传统权衡器具作为中国传统“器具设计”的意义和价值,研究的关键在于通过设计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传统权衡器具设计在器具功能、结构与形态之间的关系,以及传统权衡器具设计如何处理这些设计关系,从而寻找传统权衡器具特有的设计思维方式。传统器具设计的研究,尤其是实用功能为主的日用器具研究,如果处理不好,研究的侧重点会落入技术史的巢臼,但只要认清器具设计研究的重心,找准设计研究的重点,就会处理好器具设计研究中对科学技术史资料的应用。传统器具设计研究必然会参考技术史的研究成果,但二者截然不同,技术史研究属于自然科学领域,而设计史研究属于人文科学领域。赫伯特·A.西蒙讲:“如果自然科学关心的是事物本然的样子,设计关心的就是事物应该是什么样子。”技术是解决物与物的关系,而设计则是解决人与物的关系。器具设计是人类利用技术知识创造器物,是技术的物化成果,“器具设计”强调造物的过程与方法,突出器具“设计”的意义。因此本书的中国传统权衡器具设计研究突出的是“器具设计”的价值。
2.突出中国传统权衡器具设计的“设计文化”价值
中国传统权衡器具设计的“传统价值”在于其“文化价值”。“古代”和“传统”是两个概念。“传统的”并不等于“古代的”,“古代的”也不都是“传统的”。“古代”只是历史时间概念,而“传统”是具有时间、空间维度的文化概念。从哲学人类学上讲,“传统”是人类文化保存和传递的形式。“人类的行为是由人们已经获得的文化所控制的,人如何养育和繁衍,如何穿着和居住,在实际上和伦理上如何行动,如何说话和看世界—他所利用的一切文化形式,都以历史上的创造为基础。既然他们是在历史上被创造出来,就不能通过遗传来传递,然而他们却必须流传下去—前辈们所发现的东西,必须有益于后代。那么,他们就必须用另一种纯精神的保存形式,而不是由遗传来传递。这另一种保存形式,被叫做传统。知识和技巧通过传统,像火灾前线的水桶一样,被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人类创造了文化,同时文化也创造了人类,“传统”是一个文化概念,它具有非物质性,它的本质是文化保存和传递的形式。因为“传统决定着每一个人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道德伦理,人们生活于传统的巨大影响之下,是因为传统通过文化流淌于每一个人的‘血液’之中。传统是每一个文化类型存在的精华,没有传统的文化就等于失去了灵魂。”中国传统器具是中国传统文化记录和保存的一种形式,并通过“传统器具”传递这种文化。这就是“传统器具”的文化价值所在。中国传统权衡器具是记录、保存和传递中国传统计量文化和技术的载体。通过传统权衡器具设计的演进和变化传递着中国传统计量科学文化,并在这一过程中传统权衡器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国传统权衡器具有重要的器具设计文化的价值。因此本书的中国传统权衡器具设计研究着重突出其“设计文化”价值。
二、研究意义
本书从设计艺术学的角度深入剖析中国传统权衡器具设计的本质特征和一般规律,通过对中国传统权衡器具设计的考察与研究,形成对中国传统权衡器具设计的价值与意义的判断,总的来说,研究的意义有以下三点:
1.有助于理解中国传统造物设计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传统权衡器具是中国传统器具家族的重要一员,是传统器具设计史的重要内容,传统权衡器具的进化逻辑体现了中国传统器具进化的一般规律。中国传统权衡器具设计范式*初是“衡范式”,“衡范式”是以等臂杠杆原理设计的天平衡器,中国早期的天平形式以楚衡为代表。它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称量货币的历史背景和不发达的商品交易下的直接产物。随着天平使用的普及和对杠杆原理的进一步认识,根据不等臂杠杆原理设计的“衡秤”,是天平衡器向杆秤衡器过渡设计的重要一环。但是随着分散的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少量分称特点日益突出,尤其是中国中医药的发展,移动式的小称量器具,成为时代的新需求,此时传统权衡器具的“秤范式”不断完善,直至宋代成熟的定量砣和定量杆秤形成。由此中国传统权衡器具设计演化的规律是由“衡范式”向“秤范式”承接累进的器具进化方式。承接累进的器具进化方式不仅是中国传统权衡器具设计的演化规律,也是中国传统权衡器具设计的一般规律。因此对中国传统权衡器具设计的考察与研究,有助于理解中国传统造物设计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2.有助于理解中国传统造物的设计思维和设计文化
中国传统权衡器具设计体现了中国传统计量器具设计特有的量物思维,其直观与精确的量物方式,受到了中国传统科学精神的直接影响。中国传统权衡器具直观与精确的量物方式,一方面受到中国古代科学实用理性精神的影响;另一方面中国古代科学具有明显的经验科学性质,这种经验性科学,很大程度上与中国古代科学中天文知识靠直接观察获取有关,所以长此以往形成了直观的经验知识获得方式。这种直观的科学精确性直接影响了中国传统权衡器具设计的量物思维方式。例如,杆秤的称量设计中,把秤杆上的刻度直接以秤星的形式标明,这种靠观察直接获得称量结果的方式就是中国传统权衡器具特有的直观与精确的量物方式。传统权衡器具这种直观与精确的设计思维不仅影响了权衡器具的设计,而且在中国其他类似传统器具中也有表现,例如,传统算盘作为中国传统计算器具,通过上下两排算珠,计算时根据算法口诀,正确拨动算珠直接显示计算结果。这是中国传统算具设计中直观与精确的设计思维方式。中国传统权衡器具设计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直观与精确的量物方式,因此对中国传统权衡器具设计的考察与研究,有助于理解中国传统造物的设计思维和设计文化。
3.使现代设计更具中国传统设计的历史文脉
首先,中国传统权衡器具设计体现了中国传统设计“物以致用”的传统功能主义价值。功能主义是现代设计的思潮之一,现代功能主义所倡导的“形式当随功能”的观点,对现代设计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其强调功能至上,忽视传统文化的意义。中国传统器具设计中也提出类似的功能主义口号,“物以致用”是中国传统器具设计的功能主义观。但是,中国传统器具设计的功能主义与现代设计的功能主义是不同的,中国传统器具设计中“物以致用”的传统功能主义体现为:实用价值为核心,兼顾审美价值与文化价值。从传统权衡器具设计中,可以看出“物以致用”传统功能之一的内涵与外延大于现代设计中功能主义的“形式与功能”。中国传统权衡器具设计体现了“器以藏道”的传统文化语义价值观。“器”强调器具设计的实用功能,“道”体现器具设计的文化语义。传统权衡器具中“道”所包含的文化语义是从实用功能延伸出的象征意义。传统权衡器具所藏之“道”包括自然之道、人之道和

上一个艺术

下一个民间艺术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