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管理:美学的经济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设计管理:美学的经济

艺术 艺术设计

  • 作者: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设计管理:美学的经济截图

#电子书简介

海军 博士
超过十五年设计管理研究、咨询和实践经验。参与和主持过设计政策、设计产业规划、区域创新、新产品开发、设计组织与设计项目执行等不同层面的课题和委托项目。
海军博士先后在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香港理工大学等学习和工作,获得设计本科、设计学硕士、设计管理博士学位,并从事博士后研究员工作。同时在台湾铭传大学、台湾师范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和研究工作。
海军博士现为《设计管理》杂志主编、出版人,并任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管理研究所主任,他是国际设计管理协会资深会员,出版设计管理著作多种,同时受邀在国际设计管理大会等多个国际会议、企业和大学发表演讲、咨询和授课。他同时也是国际著名建筑、设计杂志FRAME 中文版、MARK 中文版主编。
【声音】
有别于钟爱刺绣、龙凤等元素的上一代中国时装设计师,新一代的中国设计力量已经对民族大义、振兴行业之类的空泛主题无感,他们绝大多数拥有国际化的视野,相比“中国梦”,他们更在乎自我表达和实现。中国设计师Masha Ma在2014巴黎时装周后写下了这条微博。

无法扼杀你的梦想,所以抹杀你的性格,请不要退让。

男装品牌“单农”设计师王毅方声称“单农”并不是一个设计师时装品牌。

一个人一眼看上去穿得很帅,这不高明。我喜欢的是那种说不出来的舒服。这么普通还舒服,越看越舒服,这就是我想要的。

这是近日小米用户体验总监、小米路由器负责人唐沐在某创新工作坊中总结的做产品的32字法则。

1. 找到痛点,定义场景。2. 体验做透,方案优雅。
3. 保持克制,体验闭环。4. 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Secret创始人及CEO戴维·贝托夫(David By ttow)这样谈起Secret这一款流行App的初衷。

Secret(秘密)起源于我们另一个创始人给女朋友写匿名情书的想法。

世界上唯一以85岁高龄奋战一线的米其林三星大厨、“ 寿司之神”小野二郎如是说。

一旦你决定好职业,必须全心投入到工作中,要穷尽一生磨练技能,这是成功的关键,也是让人家敬重的关键。

设计师陈阳谈设计管理。

技术出身的设计公司管理者需要进行一次重新定位:是具有技术知识的管理者,而不是具有管理能力的建筑(工程)师。

以红底鞋设计而闻名的法国女鞋设计师克里斯蒂安·卢布坦(Chr ist ian Louboutin)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对媒体如是说。

说实话,我基本不看所谓的时尚杂志。对于美国的《名利场》,我有一点儿反感,我的灵感圣经是《园艺画报》(Gardens Illustrated),一本园艺杂志。

《真情家具IME》主编李攀如是说。

设计是一项战略资产,我们对它的认识必须具备这样的高度。如何善用它,便是设计管理的任务。设计管理既是价值管理,也是态度管理,最根本的,它是一种革新工具,能够深切地改变企业,从而也改变了社会与人们的生活。

【观察家】

从打车软件看O2O设计机会点
文字_林家俊 ARTHUR LAM
编辑_李烨
图片提供_IDEO

林家俊,IDEO上海办公室用户体验设计师及项目领导,擅长设计数字及实体环境下的系统和体验,曾任BATES 141广告公司创意总监,拥有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分校多媒体设计学位。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O2O是个点击率很高的热词,作为一名设计师我也常常关注相关话题,也有很多思考。我想先从一件小事说起,相信很多人会和我有同样的感受。上个月我要到外地出差,从家里打车去机场。在出发前我拿出手机,打开打车软件,界面上显示有几十辆待运的出租车在附近。我用拇指按住发送即时订车的按钮,清晰地说出目的地。一分钟不到的时间,软件就提醒我有一位杨师傅接了订单。杨师傅随即打电话和我确认了地点,很快就驾车出现在我家门口了。我一上车,杨师傅就迫切地问我 :“先生,您用微信支付吗?”“我还没有设定微信的支付账号。”我回答。在之后45分钟的车程里,杨师傅开始不厌其烦地向我介绍微信支付的种种好处:司机和乘客不但能享受到便捷的体验,还能各自获得软件公司的现金返还等等实惠。面对热情洋溢的杨师傅,我不禁感叹并开始思考:究竟是怎样强大的因素驱动着出租车司机,让他们变成比数码产品卖场的小伙子还要积极的推销员?如果我们能发现O2O平台中不同的设计机会点,我们是否能更有效地设计出让消费者和服务提供者同样热爱的,如同打车软件这样备受欢迎的产品呢?
在下文中,我会以打车软件这个例子来解读O2O平台蕴含的设计机会点。

为不同的使用群体量身定制的交互体验
O2O平台的核心价值在于帮助线上的用户有效匹配线下资源,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以打车软件为例,它们第一个解决的问题是要设计出能够帮助消费者(乘客)与服务提供者(出租车司机)互相匹配的工具。所谓工具,对于消费者(乘客)来说自然就是那些移动APP(应用软件)和它们便捷的语音呼叫按钮、视觉化的定位图、清晰的预约体验等。此外,考虑到平台中另一端的用户——出租车司机在驾驶时有种种限制,打车软件公司为他们量身设计了另外一套移动应用程序,加入了语音客单提醒,界面设计也考虑到司机驾驶时的交互限制。
在以往的传统互联网平台,我们也可以看到为平台不同使用者量身设计体验的案例,比如淘宝为买家和卖家提供不同的界面功能;但在“移动互联网O2O的时代,设计师和创新团队不单要考虑平台中不同使用者的功能需求,还要根据在不同使用场景下,用户的交互需求进行设计。

通过服务设计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再以打车软件的应用为例,这些打车软件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通过用户间的口耳相传达到如此广泛的传播?除了有效的资源匹配和良好的用户体验,打车软件所带来的服务从某种程度上讲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下雨天,你无须在风雨中等待出租车,打车软件可以精确告知周边的空车数量及与你的距离;因为没有足够支付车费的现金而尴尬的状况也不会再发生,可以扫描二维码从网上银行直接付费;你也不用因为担心明早打不到车去机场而提前几个小时起床,因为你可以预约出租车,并且可以和司机直接电话沟通。
鼓励人们口耳相传的O2O产品通常拥有一套能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服务设计,它能解决的不单是人们生活中的表层痛点,更是能应对人们生活中零碎的不安感,让人更加信赖,从而提升生活品质,改变生活方式。

商业模式设计和游戏化
前不久,当街头巷尾在津津乐道打车软件公司的烧钱战略时,许多人也似乎对其营利模式表示不解,甚至产生质疑:“补贴司机和乘客那么多钱,究竟如何实现营利?”
一个成功的O2O平台需要设计出一套可持续性的商业模式,在今天可行的商业模式很可能需要随着产品的发展在未来做出调整,而需要被设计的范围包括平台生态系统中的付费方和补贴方,以及有效的补贴比例和合理的付费金额。还是以如今的打车软件为例,这个平台生态系统中的被补贴方是乘客与司机,他们因为能得到现金返还或返利的实惠,就一窝蜂地使用和传播着这套服务。然而这两个使用群体所得到的补贴比例却不一样,软件公司根据乘客和出租车司机的使用率不断调整着对两方补贴的比例。这是一种以大数据出发,通过市场反馈来进行快速设计商业模式的例子。IDEO也经常在项目过程中与客户紧密协作,设计出不同的商业和服务模式,并通过不断的市场测试来帮助客户找出更创新、更有效的模式。

另外,打车软件公司为了控制“烧钱速度”,延迟再融资的压力,设定司机每天最多只能获得一定数量的补贴单,而要达到有限的补贴单的前提是乘客需通过移动工具支付车费。正是这种游戏化的规则设计鼓励着每个出租车司机卖力地向乘客推广产品,达到O2O平台的跨界网络效应(CROSS-SIDE NETWORK EFFECT)。
通过这些新颖的商业设计点,我们可以纵览目前打车软件的商业生态系统:有意领导移动互联网支付领域的IT巨头公司提供巨额注资给打车软件公司,打车软件公司利用这些资金来补贴乘客和出租车司机,吸引他们使用,而乘客和出租车司机在交易过程中使用支付工具则为这些IT巨头提高了他们在支付领域中的市场份额。创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就此成型。所以,我们所看到的打车软件的竞争,实际上也是支付领域的战场,IT巨头付出巨额“推广费”来打造支付服务,将来当支付服务的赢家出现或服务使用率达至饱和,打车软件公司将要再考虑它们的补贴模式并重新设计自己的商业模式。
我们逐渐清晰地看到一个趋势,因为移动互联网和O2O服务的快速发展,用户使用旅程中的节点变得更多样化,设计师要考虑的战线不再单纯地发生在屏幕上,而完美的用户体验也不再是单单通过精致的界面设计和有趣的动态互动效果来达成。以上提到的多点交互设计、服务设计、人因学研究和商业模式设计将会是搭建“接地气”的O2O用户体验的基础元素。
“移动互联网+O2O”还是一个“得用户者得天下”的时代,有意发展O2O的企业需要重新构想用户体验设计和它涵盖的领域。我相信:设计,让O2O开创的生活方式变得更美好。
——此文撰写于2014年5月
【主编语】 008
海军_ 美的竞争力

【声音】 010
微语融智

【项目】 012
“老龄化,新思路”
公众空间的电影场景打造:蜘蛛侠现身海港城
Audi City Beijing,奥迪在亚洲的首家数字化展厅
大阪人的幽默:创意海报拯救没落市集
寻梦者——SAUGHT
Arteastiq——社交新文化
SpareOne应急手机
5% Design Action,打造友善餐厅

【观察家】 022
数字化痕迹、隐私和个人数据的价值
从打车软件看O2O设计机会点
创造让消费者产生共鸣的品牌设计

【途径】 032
一人食,不孤单的食物美学
Vintage,复古文化的商业机会
若谷和他的美学品牌
KINFOLK,从杂志到生活美学品牌
道法自然——手工皂
古川町社区营造美学新经验
伊斯坦布尔:美容旅游兴起
古巴拉丁:美在表达,不在表演

【对话】 052
“好样”生活美学综合体
让自然美学成为生活方式
手工织造的未来
上上,生活,禅
众筹,手工,创作和“觉JUE.SO”
去国还乡
在地的民宿美学
“绝对”的创意
匠人之心

【工具】 102
生活美学品牌塑造途径
7个橱窗美学小贴士
视觉经济时代的色彩利用法则
6个美观APP的设计方法
独立书店生存法则
美学品牌的社交媒体推广方法

【研究】 110
美学的经济
消费市场的美学研究
美学城市
无印良品:战略营销之鉴
产业化后的数字艺术和文化

【商业】 132
太平地毯,用品质写故事
厨房家电设计革新
艾仕壁纸,舞动在墙上的时尚
雅伦阁,打造男装慢美学
一个媒体人的阅读设计店

【观点】 156
社会化创新步骤
击碎创新的三条管理失误
金融创新及其在社会中不可否认的角色
给协同创新时间
社交解决方案的创新挑战
在线视觉之于美学经济的魅力
足球运动员可以教你的创新

【视野】 171
拉尔夫·魏格曼:设计的商业推手
充满“人气儿er””的公共空间交互设计
隔墙有耳:公共空间的信息回放
KonneKt:让病房中的孩子不再孤单
交互设计,你该知道的
“真正具有设计影响力的杂志。”
——王敏(香港理工大学讲座教授)
“对于推进设计发展和创新思想在产业和专业领域渗透具有重要价值的杂志。”
-邓成连 (台湾亚洲大学副校长,设计管理专家)
“关于思想、建设性和实践性的综合创新杂志。”
——许平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中国快速发展的设计产业和创新产业需要系统的总结、思考,以提出应对的策略,《设计
管理》杂志具有这样的责任和能力。”
——John Heskett
( 国际著名设计管理专家,美国Illnos University 终身教授)
“我很荣幸作为《设计管理》杂志的顾问,它保持非常高的专业质量,并且给人以启发和洞
见。”
——Jan Stael von Holstein
(Silver Lining 主席 国际著名设计管理专家、品牌专家)
《设计管理》杂志由中央美院海军先生主编,全面追踪并观察设计商业成功的高端策略性杂志,致力于为中国设计实现商业价值最大化提供最具建设性的策略、方法和观点等务实专业的智慧支持,以此帮助以设计和创意为市场动能的企业、设计机构和设计从业者获得持续可观的商业成功,同时积极构筑适合中国设计发展的商业模式和行业法则。关于美,有很多的论述和著作,也有人把美发展成美学,成为人文科学中最重要的门类之一。事实上,美除了是一门学问,更直接和人观看世界的方式有关。在生活层面上,美是一种竞争力,反映在自然世界的所有角度中。在经济层面上,美同样作为一种竞争力,越来越成为对生活品质有所追求的消费者的重要选择标准。
关于设计成功、设计与商业成功

它是中国创新型企业家、管理者的参考和决策依据,也是中国设计管理着、设计企业家的行动指南和方向,还是设计师寻求有效成长与成功的方法、路径。

《设计管理》对于那些具有启发性的设计项目,对于设计资源、设计产业、设计商业模式、设计环境、设计政策、设计风险、设计合作等关键性内容具有无与伦比的判断力。

每一期《设计管理》都会包含全球最新的设计管理项目,一个具备充分的广度和深度的专题以及具有启发性的设计实践和设计思想。
美的竞争力
海军

关于美,有很多的论述和著作,也有人把美发展成美学,并成为人文科学中最重要的门类之一。事实上,美除了是一门学问,更直接与人观看世界的方式有关。在面向生活的层面上,美是一种竞争力。而且美的这种竞争力,不仅体现在人的层面,更反映在自然世界的所有层面。
中学的语文课上,老师曾经用蜜蜂和花的关系来形容美的吸引力 。蒋勋先生也说花是一种竞争力。花的美其实是一个计谋,用来招蜂引蝶,其背后其实是延续生命的旺盛愿望。而根据植物学家的研究,花的美是在上亿年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不美的早已经被淘汰了。
美所呈现的状态的不同,直接影响到人们对美的理解。在中国古代的审美观里,人们很早就发现,美不仅仅是关于璀璨和绚烂,更是关于生命的艰难。牡丹的美是一种需要万千宠爱的美,唐朝人喜欢牡丹和那个时代的审美取向有关,曾经在日本东京牡丹园,看到那种牡丹绽放时的绚烂之极的美,但是需要无微不至的呵护,一点儿风雨都会将这种美摧毁。宋代抛弃了这种需要宠爱的牡丹之美,转而推崇梅花,因为梅花的美体现了生命的竞争力。
历史上,那些和亲的公主们,是对于美的竞争力诠释得淋漓尽致的一群人,这种美是在政治、社会权力结构中所呈现的力量,比如王昭君和亲塞外,文成公主和亲吐蕃,虽然是一种政治姻亲,在独立的个体上,我们必须尊重这种美的努力和竞争力。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大自然每一天都在酝酿美的能量,即使在萧瑟的秋冬,自然也提供了一种无比厚重的竞争力。它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在春夏释放一种大美。所以我们说,冬天其实是一种对自我的残忍,那是大地万物把自己的一部分牺牲掉,而等待来年的绽放而做的努力。
美需要强烈的主体性和自我认同感,否则我们就永远在追逐美,却始终不能真正感受到美,因为从来不曾让美停留。历史上,“东施效颦”是一种典型的缺乏对美的自我认同的个体,她固执地去追求西施的美,模仿西施的言行举止,最终留给世间一个笑话。其实,我相信东施也一定是美的,但是,失去了主体性,缺乏自我认同,也就丧失了发现美的能力。
为什么我们想到健美这个概念时 ,总是想到古希腊的人体雕塑?我们费尽功夫爬到希腊山上拍的那几根神庙的柱子却在全世界的纪念堂、市政厅和文化建筑中被广泛使用。为什么非洲黑人任何一个抖动身体的动作似乎都有节奏之美,而我们很难把这种情境和其他民族、国家的人联系在一起。美其实是自私的,它总是先倾向于那些自信的、自我认同的群体、民族和国家。
今天存在于中国社会的这种美的困境的一个重要根源是现代化的冲击,它虽然帮我们摧毁了很多陈腐的观念,发展了技术、经济,甚至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社会状态,但它在价值建构层面却几乎没有作为,甚至注入了很多危险的因素。更加危险的是,我们正在丧失对于美的主体感,对于设计而言,这个结果的背后是创造力的丧失;对于公众而言,原本已经单调乏味的生活将陷入更加深刻的美的危机中。
事实上,当所有的美都来自对于“他者”的羡慕和模仿,当我们不再美的时候,或者当我们自己不能独立发现和发展美的时候,我们也就真的不再具备竞争力。因此,重提美的立场对于我们每个个体以及国家都非常重要。
对于个体而言,美的敌人是“忙”,因为美是需要停留的,需要发现、欣赏然后认同。在所有人都忙碌的中国,这个国家其实已经不美了。因此,我们只有在我们每个个体的生活实践中学会让自己停留,与美同步。
愿大家让美停留。大家都美。

上一个艺术

下一个艺术设计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