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懋元文集卷八:潘懋元教授纪事年表 传记 韩延明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97875361671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潘懋元文集卷八:潘懋元教授纪事年表 传记 韩延明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97875361671

传记 教育家

  • ISBN:9787536167148
  • 包装:平装
  • 印次:1
  • 品相:10成新
  • 字数:0
  • 开本:24开
  • 版次:2
  • 页数:18
  • 主题词:暂无
  • 出版社: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06-01
  • 读者对象:暂无
  • 作者: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潘懋元文集卷八:潘懋元教授纪事年表 传记 韩延明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97875361671截图

#电子书简介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潘懋元文集卷八:潘懋元教授纪事年表
作者:韩延明编著
定价:178.0
出版社: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06-01
ISBN:9787536167148
印次:
版次:2
装帧:
开本:24开

内容简介

本书是《潘懋元文集》中的一本,内容是潘懋元先生图片与纪事年表,包括潘懋元先生各个时期个人生活、学术活动等内容的照片和教学、科研及学术活动纪事。


目录

本版 “纪事年表” 编悟———摭论百岁大师潘懋元先生跨世纪的辉煌教育人生 2015 版 “纪事年表” 导语 2010 版 “纪事年表” 前言 *编 纪事年表 1920 年 诞生 1926 年 六岁 1927 年 七岁 1928 年 八岁 1929 年 九岁 1930 年 十岁 1931 年 十一岁 1932 年 十二岁 1933 年 十三岁 1934 年 十四岁 1935 年 十五岁 1936 年 十六岁 1937 年 十七岁 1938 年 十八岁 1939 年 十九岁 1940 年 二十岁 1941 年 二十一岁 1942 年 二十二岁 1943 年 二十三岁 1944 年 二十四岁 1945 年 二十五岁 1946 年 二十六岁 1947 年 二十七岁 1948 年 二十八岁 1949 年 二十九岁 1950 年 三十岁 1951 年 三十一岁 1952 年 三十二岁 1953 年 三十三岁 1954 年 三十四岁 1955 年 三十五岁 1956 年 三十六岁 1957 年 三十七岁 1958 年 三十八岁 1959 年 三十九岁 1960 年 四十岁 1961 年 四十一岁 1962 年 四十二岁 1963 年 四十三岁 1964 年 四十四岁 1965 年 四十五岁 1966 年 四十六岁 1967 年 四十七岁 1968 年 四十八岁 1969 年 四十九岁 1970 年 五十岁 1971 年 五十一岁 1972 年 五十二岁 ... ...


编辑推荐

2020年,在潘先生百岁华诞暨从教85周年来临之际,出版《潘懋元文集》(第二版),分为9卷11册,在2020年6月推出。新版文集在*版的基础上收入潘先生2010—2019年的学术研究成果,并再次对2009年以前的内行了梳理,全面反映了潘懋元先生学术人生的精神风貌。


摘要

第一编 纪事年表

纪事年表,又称‘‘历史年表”或“大事年表”,是纪传体史书的一种叙事体裁,是依照年月13顺序记录一个国家重大历史事件或一个人人展历程的一种文档形式,条分缕析,简洁洗练,给人以清晰之感。始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如《十二诸侯年表》《六国年表》等,后来的一些纪传体史书,如《汉书》《新唐书》等也撰有各类年表。年表主要有两种编排类型:一是单纯纪年的;二是纪年又纪事的。本书属于第二种类型。

本年表采用编年体形式,通过多年的铢积累、广搜遍查、精稽细核,通过多次的史海钩沉、披沙拣金、由博返约,简明而又全面地记载和梳理了潘懋元教授自1920年诞生以百年的事迹、活动足迹、学术研究轨迹和令人惊叹的一个又一个创业奇迹,也透视了潘先展历程中沉潜、悟道、储能、发酵,以梦为不唐捐,在各种困境中静心俯身去开启自己累足成步、磨杵成针的辉煌教育事业的艰辛过程。这既是潘先生个人成长、生活、学作、学术等方面的一个时间剪影,同时也是百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变革发展的一种时代反映。

“古今往事千帆去,风月秋怀一笛知。”透过“年表”的字里行间不难发现,从小学教师到大学教师、从小学校长到大学校长、从初次上课失败到成为讲坛名师的潘先生,八十五载从教生涯,百年春秋心路历程,茹古涵今,萃英咀华,彰其底蕴,砺其风骨,以他丰富的人生经历、璀璨的教育活动、深邃的学术思想、出色的工作业绩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薄名精艺,树蕙滋兰,创新理论,服务社会,与真理为伍,和时代同行,在中国现当代教育史是高等教育史上竖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是我国高等教育研究航母舰队中的t;旗舰”,令人钦敬。他的教育人生,无论是远看,还是低首沉思,有言之教和无言之教同样精彩,真正达到了“人化”与“化人”的崇高境界,就像齐白石的水墨画,着墨的地方是画,留白的地方也是画。“盛德弥光,风流日长。”让我们循着‘‘年表”的线索和记载,去领略和体悟先生那高山景行的学者风采和学术风范吧!

1920年诞生

84(农历庚申六月二十) 出生于广东省汕头市路集贤里一个贫穷的小商贩家庭,祖籍揭阳,乳名如德。

父亲潘镜耀(18841965),广东汕头人,又名潘周然、潘文声、潘文兴。以蒸制发糕为业,从摆摊子到租铺面,自做自卖发糕,聊以养家糊口。父亲没学校读过书,只在夜校念了几个月时间,但他很重视子女的上学读书。

母亲梁韵清(18921942),广东番禺人。小时候在顺德给一户姓曾的富人家当梳头、r头。不识字。为人善良。勤俭持家,任劳任怨。初讲广州话,后讲潮州话。常年身体不好,患胃病。

原有兄弟姐妹10人,73女。但因家境贫困,无钱医病,大哥和弟、妹6人相继幼年夭折,二哥也不幸英年早逝,只有姐弟3个长大成人。姐姐叫潘如兰,弟弟从小就寄养在姑母家,学名陈章武。

1926年六岁

2月至12 迁居汕头市福合埕,在家帮父亲看店铺,随正在上小学的二哥开始学。

二哥潘载和的知识、智慧步思想和创作才华,以及对弟弟的关爱、辅导和,对青少年时期的潘懋元走上文学创作道路和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具有极大的影响。

潘载和(19141935),乳名如章,学名连熙,因头发卷曲,自号虬发;又自署涤荡生,名其居室为“话香山房”“秋风听雁楼”等。1914121(农历十月十五)生于揭阳榕城。长6岁的二哥潘载和是当地有名的文学才子步青年,初中时就经常在当时的《岭东民国日报》《星华日报》等发表小说、诗歌和宣传抗战的文章。17岁担任汕头市学生救亡联合会文书干事,于时中中学(现汕头市第四中学前身)毕业后担任汕头市私立民强中学……

作者简介

潘懋元,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厦门大学教务处处长、副校长、顾问、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首任院长、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审组召集人。现任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理事长。

上一个传记

下一个教育家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