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慈铭年谱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李慈铭年谱

传记 学者

  • 作者: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李慈铭年谱截图

#电子书简介

张桂丽,1979年生,安徽宿州人。2010年1月毕业于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明清学术文献整理与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专案”《李慈铭年谱》、“全国高校古委会2013年度规划专案”《越缦堂读书记全编》。着有《越缦堂书目笺证》(中华书局2013年),在《文献》、《中国典籍与文化》等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谱前李慈铭的名、字、号及室名堂号李慈铭名模

《日记》咸丰十一年九月二十日:“予本名家模,以下一字行。”

《山阴李氏家谱》卷五《列传》云:“泰长子慈铭,原名模。”

《咸同间名人诗笺》有《乙卯九日寄怀寄云上人即乞拂正》末署:“越缦生李模初稿。”

案:此越缦初名。见于越缦自称,周星誉《鸥堂日记》亦有一处称之李模。又,刘禺生《世载堂杂记》之“言社五星”,称越缦与王星諴、周星誉、星诒结言社,亦以星字入名,改为李星谟,此名未见诸越缦着録,姑存之。

《越缦堂日记·乙集》卷首钤有“臣模”印。

慈铭

《日记》咸丰六年正月二十八日:“改名慈铭。以原名避太高祖疑名也。曰慈铭者,以不孝自警也。太高祖讳杜,而殿纂公集有《示模儿》诗,太高祖无兄弟,或此其初名也,故疑而改之。”

越缦二十三岁改此名。有“慈铭私印”、“慈铭印信长寿”印,自称“会稽山人李慈铭”。

嗣燊

《日记》咸丰十一年九月二十二日:“改名慈铭,而更名之后,迄今六年,颠沛益甚。予生命喜火,拟改名嗣燊。燊,《说文》火盛貌,音莘,拟改字兴伯。”

案:二十八岁时拟改此名,未见使用。

……

序钱振民1 前言1 凡例1 谱前1 卷一名动越中(一岁至三十岁)19 卷二蹭蹬京师(三十一岁至三十六岁)75 卷三校书乡邦(三十七岁至四十二岁)114 卷四再羁春闱(四十三岁至五十一岁)151 卷五骋才京津(五十二岁至六十岁)221 卷六浮湛谏垣(六十一岁至六十六岁)292 谱后362 附録一李慈铭综论377 附録二着述目録440 附録三《越缦堂书目》458 徵引文献484 后记497

李慈铭是晚清著名文学家、学者,着有《越缦堂日记》、《白华绦跗阁诗》等,藏书、校书亦具特色。近年来,关于其诗文创作与读书记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日益丰富。然而关于其生平研究则相对薄弱,至今未有一部完整的年谱面世,不能不说是学界之憾。本谱完整梳理李慈铭及其同时代人着述,考证其生平部分公案,充分运用李慈铭日记及同时代人相关诗文日记等材料,展现谱主人生轨迹与性格思想之复杂及变化。本谱首次考察其婚恋、交游、着述之散佚、藏书积聚与归宿、学术成长历程、诗歌创作与主张之变化等,并搜辑李慈铭佚劄百余通、诗文数十篇,已将部分篇章纳入谱内。

本書主要以日記、函劄、檔案等原始數據為基礎,全面考察李慈銘的科考、仕途、交遊、著述、婚戀生活。同時,既注重李慈銘的文學創作與文學思想演變的軌跡,又能從學術史的角度考察他的治學特徵、學術成就,實事求是,還原了一個儒林文苑兼而有之的晚清著名學人形象。作為李慈銘的第一部傳記研究專著,本書在某些方面填補了空白,如其藏書活動、愛情詩詞等;又將李慈銘去世後相關重要的數據系年,考述越縵堂藏書流傳整理情況,並撰寫譜主綜論。總之,本書不僅對李慈銘相關研究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支持,對於研究中國近代文學史、學術史亦具參考價值。
一、本谱编撰缘起及意义目前,关于李慈铭研究之论着日渐增多,尤其是近年数篇相关的研究生学位论文,更大有将之推上高峰之势。然而,其生平实证研究仍几乎是空白。关于李慈铭年谱,上世纪六十年代,陈仲瑜编有《李慈铭年谱试编》一部,近四万字,仅从《越缦堂日记》(下简称《日记》)中条列出生平事迹,并用近三万字撮録二十九岁至三十三岁五年间活动,未参照谱主同时代人相关着述。该稿尚未印行,今藏上海图书馆。2006年《绍兴学刊》第一期载傅振照所编《李慈铭年谱》,记述一岁至十岁;同年同刊第二期又载其《李慈铭年谱(续)》,记述十一岁至二十岁;《越地春秋》2010年第三期至2011年第四期又载其《李慈铭年谱》(续一)至(续六),记述二十一岁至四十一岁:亦仅徵引《日记》中相关资料。又,刘再华点校《越缦堂诗文集》附録《李慈铭年谱简编》、张峰硕士学位论文《李慈铭史学研究》附録《李慈铭简谱》,仅概括生平大略,因属附録内容,不能苛求详尽。李慈铭是晚清著名文士,对他缺乏全面而深入之生平研究,实乃学界一大憾事。李氏生平部分公案仍然处于文坛掌故状态,尤其同周星誉、星诒兄弟,张之洞等人结怨始末,同潘祖荫、翁同龢、李鸿章之政治见解分合等等;又如生平重点细节,如结“言社”、改名、是否同外国人往来、是否修纂地方志等等,未经深入考证,会作出错误判断。其次,他着述宏富,刘再华点校《越缦堂诗文集》,整理、辑佚之功匪浅,但散佚文字亦颇可观。根据《日记》中透露的着作线索,笔者已辑得其书劄百余通、文数十篇,部分已编入年谱。二、本谱编撰思路与方法为李慈铭编着年谱,数百万字之《越缦堂日记》足资采择,但此亦最大难点。《日记》排日记事,细大不捐,读者易进入其自说自话之世界,观察之视线、角度亦容易被其左右,其入也易,其出也难。鲁迅曾说:《越缦堂日记》近来已极风行了。我看了却总觉得他每次要留给我一点很不舒服的东西,为什么呢?一是钞上谕,大概是受了何焯的故事的影响的,他提防有一天要蒙“御览”。二是许多墨涂。写了尚且涂去,该有许多不写的罢?三是早给人家看,钞,自以为一部着作了。我觉得从中看不见李慈铭的心,却时时看到一些做作,仿佛受了欺骗。《鲁迅全集》第四卷《三闲集·怎么写》(192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24页。鲁迅先生的评价提醒读者注意《日记》内容的客观性。年谱的编撰于其《日记》自然不能全録、照録,《日记》也不能作为立论之唯一材料,如许多涂抹痕迹、部分粉饰文字等,更须加意小心。因此,笔者于谱主同时代人之相关记述资料多方查閲,重点徵引,如此则主宾资料相互印证,甚至补充、纠正谱主涂抹、粉饰之文字,庶几可免年谱成为《日记》节録本之嫌,从而客观把握其活动、思想。人物研究既要追求历史真实,又要全面而客观地反映人物性格思想之复杂与变化过程。本谱主要以日记、书劄等第一手文献资料为依据,对李慈铭的读书、婚恋、科考、创作、研究、交游、藏书资料选取较详,而于日常琐事、家用添置、经济收支则略之。关于谱主作品之引用,以反映其活动之大概为原则。譬如诗词,一般仅引用题目,内容则略之;反映其思想、感情发生变化之作品,则酌情録全文。本谱主要运用文献学之目録、版本、校勘、辑佚、辨伪方法,全面搜辑资料,认真解读,仔细考辨。并结合文学、史学的方法,诠释文学作品,考证历史真实。注重微观与宏观比对,将作为个案研究的谱主形象与晚清文士群像相结合,以小见大,反映鸦片战争后、甲午战争前中国传统官僚士大夫之生活情状。三、本谱结构及侧重本谱分为六部分:《前言》主要叙述本谱编撰缘起及意义。《谱前》一卷,介绍家世谱系。《谱文》六卷,完整考察谱主的生平。《谱后》一卷,将其即世后诗文集刊印、日记整理、后人题词、藏书归宿等材料系年(截至民国),以见谱主之影响。《附録》(一)《李慈铭综论》全面评述其家世盛衰、爱情婚姻、仕途、交游、文学创作、学术研究、藏书及校书、着述。(二)为笔者整理复旦大学图书馆所藏钞本《越缦堂书目》,録此以见其藏书之概况。本谱完整梳理谱主及其同时代人着述,考证其生平部分公案。如早年与浙中名彦所结文学社团初名“言社”,后扩充为“益社”;与周星誉、星诒兄弟之纠纷缘于周星诒窃其捐资;与张之洞、袁昶一度失和而终归于好;与赵之谦、王闓运乃文人相轻;与鲁迅祖父周福清并无嫌隙,反有交谊;同日本人和朝鲜人偶有往来;等等。他的爱情诗词如《惆怅》、《闲情》、《永遇乐·闻歌感旧》等,以及杂剧《秋梦》,是其创作之重要组成部分,艺术价值亦高,至今未有人关注。本谱梳理他与夫人、表妹之感情纠葛,不仅有助于分析理解其爱情主题作品,也使读者对李慈铭其人有更多侧面的了解与认识。李慈铭的学术研究,王重民等将之视为清学殿军,张舜徽却认为他乃文苑中人,经史非其所长。平情论之,李慈铭秉承实事求是之学风,潜心钻研,创获良多,终成一代学者,其《越缦堂读书记》一印再印、广为引用即为明证。他的经史研究是在三十岁以后,其整理研究古籍成果又印出较晚,遂被文名所掩。本谱考察其治学之前后变化,有助于客观评价其学术成就。李慈铭着述散佚较多,亦未有人作专门考察。他潦倒时卖文为生,为人作寿序、家传、墓志铭等,未收入文集。又有与友朋手劄,书画金石拓本等题跋应酬文字,多未存稿。笔者搜集到佚劄百余通、诗文数十篇,已将部分篇章纳入本谱;此外,考证部分伪作,如《越缦老人诗劄》,并着重考察其他散佚作品之篇名,以待进一步访觅。李慈铭藏书虽大都为习见之本,然多亲笔批校,或题跋,或校勘,眉批夹注相间,朱墨灿然,乃独具特色之学者型藏书,价值较高。本谱《李慈铭综论》“藏书、校书”部分即考察其藏书之积聚、特色、归宿。越缦堂藏书近千种,今藏国家图书馆,王重民、王利器均辑録藏书批语成书,然未编订藏书目録。《越缦堂书目》也仅有传钞本数部,笔者将其整理附録于后,供研究者参考。

上一个传记

下一个学者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