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琴缘:鼓浪之子胡友义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一世琴缘:鼓浪之子胡友义

传记 艺术家

  • 作者: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一世琴缘:鼓浪之子胡友义截图

#电子书简介

厦门有个“贝小芬”抗战胜利后,在鼓浪屿居住了九年的胡德开一家又搬回了厦门位于大中路80号的家。
这个家对小胡友义来说,是相当陌生的,这个家的大家长一不苟言笑的祖父胡五宏更是让调皮的小胡友义感到缩手缩脚。“尽陈古事观同异,不与时人列短长”一这副修身楹联不仅高挂在胡家的厅堂,也高悬在胡五宏的心中。作为一家之主,胡五宏对儿孙们的一言一行都要求极严,在这个家里,他的严肃家教和不苟言笑,让儿孙们深感敬畏。
别说小胡友义了,就是胡德开三兄弟见到父亲都不敢多说一句话。每天,胡五宏在家不是翻阅古籍,诵读圣经,就是练习书法,把玩家中收藏的古董,什么都不做的时候,他就不苟言笑地端坐在大厅的大藤椅上,似乎要洞察这家中的一切。
尽管不苟言笑,胡五宏的内心和其他老人一样,也希望儿孙们能多和自己亲近、说说话,三个儿子对自己敬而远之,他就把胡友仁和胡友义小哥俩当成说话的对象。每当胡五宏在大厅的大藤椅上枯坐,最欢喜的就是看到胡友仁和胡友义兄弟俩走过.他会把兄弟俩叫到跟前,让他们在大藤椅旁边的嵌贝金丝楠木太师椅上坐下,然后滔滔不绝地给小孙子讲做人的道理,讲穷人如何受苦、创业如何艰辛,教导孙子“勤有功、戏无益”。
胡友仁品学兼优,是家中的“小君子”,一举一动都很符合胡五宏“稳重”的要求,最让胡五宏喜欢的是,这个孙子听自己讲“故事”不仅认真,还会感动得流下泪来。相比之下,胡友义就显得“孺子不可教”了,对于爷爷的故事,他总是没有一点儿感觉,爷爷讲的时候,他就瞪着大眼睛,思想完全天马行空。其实,对好动的小胡友义而言,听爷爷“讲故事”真是苦差事一件,爷爷不让嬉皮笑脸,还得坐有坐相,可那套林碧玉陪嫁到胡家来的金丝楠木太师椅对他来说,实在是太高大了,他坐在上面,两只脚够不到地面,只能吊着,别提有多难受了。
家里有如此严肃的爷爷“坐镇”,小胡友义自然是缩手缩脚,只能到学校里“大展拳脚”。如此“大展拳脚”的结果是,学校的老师终于忍无可忍找上门告状来了,而且这状直接告到了胡五宏那儿,一贯严格教育儿孙的胡五宏面子上哪挂得住?立马叫来大儿媳林碧玉一通训斥,让她一定要好好管教胡友义。林碧玉受了这一番委屈,又气小儿子不争气,顿时伤心地哭了起来。
从此以后,母亲对小胡友义的管教更为严格了,小胡友义见到母亲就犹如老鼠见到猫一般。那时的胡友义只有9岁,可在他小小的心灵中,就觉得妈妈不疼自己、不爱自己,“要不,为什么妈妈动不动就叫自己‘浪荡子’呢?”他还偷偷地听过妈妈在家里的天井里哀切地祷告,希望上帝让他这个调皮捣蛋的儿子变得乖巧些。
这些都让小小年纪的他觉得,妈妈更爱哥哥。
母亲林碧玉并不知道小胡友义内心的想法,她只是觉得,经过严格管教,小儿子变乖了,在家里,他会坐在风琴前很长时间,不停地弹出音阶。林碧玉不知道,好动的小胡友义为了让妈妈不再觉得自己不乖,总是努力地克制着自己,而母亲陪嫁来的风琴是他唯一能打发日寸间的“大玩具”。
一天中午,小胡友义放学回到家,妈妈正在煮香喷喷的鱼汤。看儿子放下书包,林碧玉赶忙盛了一碗米饭,又舀了热腾腾的鲜鱼汤给儿子拌饭吃,“乖儿子,来吃啊!”林碧玉这句很不经意的话,一下子震动了小胡友义的心——从懂事起,妈妈还是第一回这么叫他,妈妈这一句“乖儿子”让他的眼泪夺眶而出,滴在了鱼汤里,“妈妈说我是乖儿子!妈妈爱我吗?他如果爱我,为什么不经常叫我乖儿子?”满心震动的小胡友义在疑问中吃下了这碗在他看来很特别的米饭,他心里渴望着:“妈妈,再多叫我‘乖儿子’吧!”可是,还没有听到妈妈第二次叫自己“乖儿子”,“妈妈到底爱不爱自己”的疑问也还没有找到答案,小胡友义就与父母亲分别了——胡德开夫妇把小兄弟俩交给祖父母就离开了厦门,到马来西亚经营胡家的雪茄烟厂去了。小胡友义没想到,他那么快就失去了幸福、完整的家,尽管在他看来,妈妈不像爱哥哥那样爱自己,可是他依然希望这个家里不仅有祖父母,还有爸爸和妈妈。
在60多年后,胡友义先生偶然在厦门看到关于农民工“留守儿童”的电视新闻报道,他突然意识到,父母离开他和哥哥去马来西亚之后.尽管祖父母十分疼爱他,可他和哥哥依然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虽然是新语汇,用它形容当时小胡友义内心的无助以及对父母亲的思念,却再贴切不讨了。
……
序/张昌平
前言
第一章 鼓浪屿,永远的故乡
祖父胡五宏——年少创业
父亲胡德开一从“喇叭手”到“新派生意人”
母亲林碧玉——带着风琴嫁到厦门来
出生在鼓浪屿
难忘的童年
荣耀的感悟
音乐的种子
记忆中的涛声
日本鬼子占领了鼓浪屿

第二章 厦门有个“贝小芬”
调皮捣蛋得出格
十岁与音乐结缘
大病了一场
学小提琴像个悲剧
拜李嘉禄先生为师,
生命中的“她”出现了
甜蜜的恋爱
政治考试交白卷

第三章 好人就有好报
到上海学大提琴
胡友义是个好青年
终于到了香港

第四章 在香港的日子
你能教我弹琴吗?
设帐收徒
迷上收藏
有情人终成眷属

第五章 游学比利时
一定要挺直腰板走路
结缘管风琴
“米歇尔”大名传遍校园
“音乐之家”的生活

第六章 移民
胡教授与电子风琴
怪人丁衍庸
莫名其妙到了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家很“中国”

第七章 命中注定的家
移民学校的英文课
好友鲁本·范伯格
收藏第一架古钢琴
丁衍庸在墨尔本成功了
艺术品商人
“无事山庄”

第八章 钢琴人(Piano Man)
钢琴的故事
“钢琴人的“儿女们”

第九章 故乡琴缘
最骄傲的就是出生在鼓浪屿
阳光下闪烁的泪花
“儿子,你做得好!”
让博物馆成为“钢琴教科书”
一曲难忘
古钢琴巡演四城
梦幻琴园

第十章 纸上钢琴博物馆
克莱门第(Clementi)
施坦威(Steinway&Sons)
罗尼西(Ronisch)
贝森朵夫(Bosendorfer)
贝克斯坦(Bechstein)
巴士克(Pasquale&co)
羽管键琴克莱格(PDM)
羽管键琴舒楠(schramm)
布罗德伍德(Broadwood)
齐克宁(Chickering
威尔坦(Wertheim)
齐默曼(Zimmermann)
无弦琴(Piano for practice)
布鲁斯纳(Bluthner)
海那斯(HainesBros)
埃拉德(Erard)
科勒德(Collard)
奥舍(Aucher)
普莱耶尔(Pleyel)
伦德(Lindnerl)
舒维登(Schwechten)
松玛(Thurmer)
科尔门(Kirkman)
理彭(Rippen)
长颈鹿钢琴(George Rogers)
缪伍德钢琴(Muir wood)
思乡琴(collard)
沃利策(wurlitzer)

第十一章 鼓浪屿响起“风”的乐音
完成八卦楼未尽的“交响乐”
最珍爱的“亚历山大”
琴岛迎来了巨型管风琴
英伦管风琴上岛
风琴博物馆“初试啼声”

第十二章 风琴天堂
风琴博物馆迎来“镇馆之宝”
风的声音融八水的柔情
奇异自动风琴“住进”八卦楼
亚洲最大管风琴“落户”琴岛
养好身体也是使命
未完成的风琴天堂
后记
《一世琴缘:鼓浪之子胡友义》是胡友义先生的传记,记叙了胡友义先生在鼓浪屿的童年和青少年生活,到比利时求学的经历,定居澳大利亚,收藏钢琴,回到鼓浪屿建设钢琴博物馆和风琴博物馆的生活轨迹,展现了胡友义先生爱国爱乡的赤子情怀和对音乐艺术的献身精神。
今天,参加这样一个特别的,胡友义先生追思会,我的心情和大家一样,既充满痛惜,更充满敬佩。敬佩他.以自己的赤子之心,以自己的无私奉献,成就了他高尚、优雅的人生。
2000年1月,我来到厦门丁作,那时鼓浪屿钢琴博物馆刚刚创建,还有一些实际问题需要解决,2004年又开始筹建管风琴博物馆,由此,我与胡友义先生有了工作交往。之后,是我们对厦门的共同热爱,使我们成为朋友。
我们知道,胡友义先生出生在鼓浪屿,就学于比利时布鲁寒尔皇家音乐学院。是他对音乐的热爱,让他倾尽家资,收藏钢琴和管风琴,许多还是珍品、孤品。是他对家乡的热爱,让他把这些藏品全部捐献归宿于厦门鼓浪屿。他的一生,称得上是无私、浪漫、伟大。
和他近距离接触,又感到他诚实、质朴、慈祥。这就是我所认识的,我的朋友胡友义先生。
五十多年前,陈嘉庚先生逝世时,毛主席亲笔题词:“华侨旗帜,民族光辉”。我觉得,胡友义先生就是嘉庚精神的再现。在未来的岁月里,人们来到鼓浪屿,不仅能听到动人的琴声,还将看到他的博物馆,本身就是一面爱国的旗帜,永远闪烁着一位海外赤子的光辉。
胡友义先生,我们深深地敬佩你、怀念你。
(此文发表于2013年8月11日胡友义先生追思会)张昌平(作者系福建省政协主席)

上一个传记

下一个艺术家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