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爱为生命加冕:泰戈尔自传/部编教材名家自传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我用爱为生命加冕:泰戈尔自传/部编教材名家自传截图

#电子书简介

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

(1861—1941),印度史诗级诗人、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一生共写了50多部诗集,包括《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等。其作品曾被译为多国语言,备受追捧。他的诗歌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见解,创造出了格调清新、诗句秀丽、想象奇特、韵律优美、抒情气息浓郁的优美诗歌。


我的回忆
我不知道是谁把画绘在记忆的画本上;但无论他是谁,他所绘的是图画;我的意思是说他不只是用他的画笔一五一十地把正发生的事描摹下来。他先经过理解再根据自己的喜好把它绘出来。他把很多大的东西画小了,也把很多小的东西画大了。他面无愧色地把幕前的东西放到幕后,或把后面的东西放到前面来。总而言之,他是在画画,而不是在书写历史。
如此,从生活的表面来看,种种事件过去了,也在人的内心里留下了一套图画。这二者相符合却不是同一件东西。
我们没有空闲去详查我们内心的画室。当中的一部分时常吸引我们的目光,但更大的一部分却总在无人看见的黑暗地带。为什么那永远忙碌的画者老在作画;他何时才能绘完;想在哪家画廊陈列他的画作——谁知道呢?
几年前,当我被问到有关我过去的生活时,我便有了去窥探这间画室的机会。我本以为在那里为我的传记选取一些材料,我便能满意。后来我才发现,我一打开画室的门,生活的记忆不是生活的历史,而是一个不知名的画者的原创。散播四周的五颜六色,不是外界光线的反射,而是出自画者自己的,来自他心中情感的激情喷发。因此画布上的记录可不像法庭上的证据那般言之凿凿。
虽然从记忆的库存里收集准确的历史这一尝试可能毫无结果,但在回顾这些图画时却有一种魅力,一种令我着魔的魅力。
我们旅行的路途,我们憩息的路旁小亭,在我们正在行走时还不是图画——它们太必需了,太明显了。但在进入夜晚的旅舍之前,我们再回望我们在生命的清晨所走过的城市、田野、江河、山坡,那时,在逝去一天的光和影当中,它们就真的是一幅幅的图画了。这样,当我有这样的机会时,我就好好地回顾了一下,而且觉得我的注意力全被吸引住了。
我的兴趣被激起,难道只是因为这是我自己的往事而引发的自然情感吗?当然这其中必定有些个人的情感,可这些图画本身也有其独立的艺术价值。在我的回忆录中,没有一件事情是值得永久留存的。但主题的好差不是写回忆录的唯一理由。一个人真实地体会到的事情,只要能使别人也能体会到,对于我们的同类来说也是重要的。在记忆中成型的画面如果能用文字写下来,它们在文学上也是配占一席之地的。
我的确是把我的记忆的画面当成文学材料来贡献的。倘若把它看成是一个自传,那会是一个错误。因为那样去看的话,这些回忆既无用处,也不完全。
二教育开始
我们三个男孩子是在一起长大的。我的两个同伴指的是哥哥绍门德拉纳特和外甥——大姐的儿子——绍多普罗沙德,即下文中六哥和萨提亚。泰戈尔的母亲共育有十五个儿女,管理着一个四世同堂、人口上百的大家族。他排行十四,有六个哥哥,一个没活多久就夭折的弟弟,因而可以说他是家中最小的。都比我大两岁。他们师从老师学习时,我的教育也启蒙了。但至于那时我学了些啥,倒没在记忆中留下来。
我时常能记起的是“天上淅沥下雨,树叶婆娑摇曳”孟加拉儿童初级读本里的韵文。。在学习这样的词句前,我刚经过像kara,khala这样的双音练习的狂轰滥炸;我念着“天上淅沥下雨,树叶婆娑摇曳”,这对于我来说是“原始诗人”的第一首诗。直至今天,那些日子的欢乐图景还铭刻在我心上。我明白了,为什么韵律对于诗歌来讲是那么的必要。因为有了韵律,诗词似乎结束,但似乎又没有完结;倾诉结束,但它的回响犹在;心灵和耳朵互相不断玩着押韵的游戏。这样,我在自己生活的漫长日子里,在我的知觉中,一次次谛听到雨水淅沥声和树叶婆娑声。
……
我的回忆录
一 我的回忆
二 教育开始
三 里面与外面
四 仆役统治
五 师范学校
六 做诗
七 各种学问
八 我的第一次旅行
九 练习做诗
十 斯里干达先生
十一 我们的孟加拉文课结束了
十二 教授
十三 我的父亲
十四 和父亲一起旅行
十五 在喜马拉雅山上
十六 回家
十七 家庭学习
十八 我的家庭环境
十九 文字之交
二十 发表
二十一 巴努·辛迦
二十二 爱国主义
二十三 《婆罗蒂》
二十四 艾哈迈达巴德
二十五 英吉利
二十六 洛肯·帕立特
二十七 《破碎的心》
二十八 欧洲音乐
二十九 《瓦尔米基的天才》
三十 《晚歌集》
三十一 一篇论音乐的文章
三十二 河畔
三十三 再谈《晚歌集》
三十四 《晨歌集》
三十五 拉真德拉尔·密特拉
三十六 卡尔瓦尔
三十七 《自然的报复》
三十八 《画与歌》
三十九 一段中间时期
四十 班吉姆·钱德拉
四十一 废船
四十二 亲人死亡
四十三 雨季和秋季
四十四 升号与降号

成就人生
一 个体与宇宙的关系
二 灵魂意识
三 恶的问题
四 自我的问题
五 爱的实现
六 在行动中获得实现
七 美的实现
八 无限的实现
我们敬重他(泰戈尔)是一个怜悯弱者,同情被压迫人民的诗人;我们更敬重他是一个愿意帮助农民的诗人;我们尤其敬重他是一个鼓励爱国精神、激起印度青年反抗英帝国主义的诗人。
——茅盾

泰戈尔是个真正的诗人,而且是个新型的诗人,他能使东方和西方的想象互相理解。他的天赋是抒情的。
——英国政治家 吉尔伯特·默里

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的贵族家庭,兄弟姐妹十四人中,他排行*末。

8岁开始写诗;15岁发表作品;17岁奔赴英国留学,研究英国文学;19岁回印度潜心从事文学创作。

近70年的创作生涯中,泰戈尔完成了66部诗集、80多部剧本、100多部中短篇小说及各种文体计1600万余字。因其杰出的诗歌成就于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泰戈尔的诗作犹如自然与人类间的彩虹,充满了神秘、绚烂之美。


上一个传记

下一个文学家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